李时珍道:【仲景前辈无须伤怀,《伤寒杂病论》千年来曾活人无数,可谓是功在千秋。】 张仲景道:“《伤寒杂病论》只是我基于前任著作编纂而成的,其中许多方子皆非我独创。何况后世之《伤寒》又岂是我一人之功?全仰仗一代代人的传承与躬行而已。” 事实上在听到李时珍说明代人把自己尊为“医圣”的时候,张仲景便觉臊得慌,老脸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摆了。 他做的这点儿小事,哪里有成圣的资格。 孙思邈见霍善还是满脸郁闷,不由宽慰道:【我们且先做好眼前的事,往后的事往后再说。只要你的本领足够大,你就能庇佑更多的人。就像学医一样,你平日里多学上一些,身边人生病时便不会束手无策。能帮身边人解决病痛,甚至能让他们多活许多年,难道不是很美妙一件事吗?】 霍善用力点点头。 他要把孙思邈他们的本领统统学会! 几人正说着话,就瞧见前头有个老妪正抱着孩子哭,那孩子一直在吐,前头的医馆却大门紧闭,看起来已经许久没开过了。 这种小地方懂医的那就那么几个人,这些人一走,当地人就看不上病了。不过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有些地方几乎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医疗系统崩溃也是很正常的事。 连当广陵太守的陈登都做不到“良医在侧”,普通人生病能怎么办?熬着吧! 可自己受罪还是其次,看到孩子受罪那简直是心如刀割。 张仲景大步迈上前,询问道:“这是怎么了?” 老妪见张仲景背着药囊,喜出望外,抱着孙子对张仲景说道:“先生您行行好,救救我们家孩子吧,我们家就他一个了,就剩他一个了,我老伴去得早,儿子儿媳去年又得病没了,只剩这孩子陪着我的啊!” 常年的苦难让她眼眶凹陷,整个人看起来老态毕显,那一声声带着哽咽的诉说更是令人为之心酸。 便是这样,她眼里也没泪了,许是早就把泪给哭干了。 即便凭借着这副老迈的身躯把孩子养大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要把他送上战场去。 可不管多不容易,活着总比死了好吧。 万一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呢? 许多人便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坚持了一天又一天。 张仲景宽慰道:“且莫着急,我给看看。” 老妪连声道谢,按张仲景的要求把孩子放到路旁的草垛上。 张仲景看过孩子的呕吐物,又诊过孩子的三部九候,心里有了数。他温声说道:“是风寒引起的蛔厥证,我正好带了乌梅丸,用上两日便好。” 小孩子大多不爱吞丸药,但乌梅丸是最好喂的,乌梅能叫人口舌生津,不必费什么劲便把它吞进去。 张仲景将乌梅丸给孩子喂下,孩子情况便慢慢好转了。 这蛔厥证,其实就是蛔虫往上跑引起的。一般蛔虫如果乖乖待在肠道里头,人就算是呕吐也吐不出来。但是如果感染了伤寒,蛔虫容易入膈,这时候患者就会出现吐蛔现象。 用乌梅丸正好对症。 霍善没想到来到朝阳县都能遇到他们的老朋友寄生虫。 又有人吐虫子了! 那老妪见张仲景给的药有效,当场就要给张仲景磕头道谢。 张仲景哪能受她这样的大礼,扶起老妪叮嘱道:“乌梅丸至少得再服两日,我带的药堪堪够用,你拿回去每日给孩子服上三次。这两日注意看他粪便中是否有虫,虫出来就没事了。” 老妪连连点头,认真把张仲景的话都记了下来,生怕自己遗漏了半句。 张仲景把药囊里的乌梅丸都给了出去。 待到老妪要掏钱,张仲景摇着头说不用了,回头可能还得给孩子买些吃的。 老妪千恩万谢地抱着孩子走了,眼看孩子有了好起来的希望,她那微微驼背的身子仿佛都没有最初那么伛偻。 周围的居民虽少,却也有人在街上目睹了张仲景给孩子诊病的过程,这些早遍回家告诉左邻右里。 尤其是家中有病人的。 那老妪才走,不少人又搀扶着家中病患寻了过来,希望能在张仲景这儿得到诊治。 旁边一家生意惨淡的店铺把自己的门面收拾收拾,恭恭敬敬地将张仲景请了过去。 店家刚才看了张仲景诊病的过程,还知道张仲景拒收药钱的义举,自是对张仲景心生敬佩。 反正店里也没什么生意,不如腾出地方来让这位良心医家坐诊! 于是在这陌生的朝阳县中,张仲景竟受到了在太守府那样的礼遇。 不是因为人人都知晓他是张仲景,而是这一片已经没有医家能给他们看病。 霍善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脸庞、那些瘦骨嶙峋的躯体以及那些掩藏不住的期盼眼神,不知怎地竟觉得鼻头酸酸的。 心里很有些难过。 大汉不是很厉害的吗? 朝阳县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他想不明白。 听张仲景他们说,整个大汉都和这里差不多,不管你是长安还是洛阳、是朝阳县还是冠军县,全都逃不开民生凋敝的命运。 霍善觉得很难受!
第31章 李时珍见霍善这般情态, 心中不忍,待到张仲景的药囊空了,便说起了别的事吸引霍善的注意。 讲的还是那诸葛亮,那可是内政的一把好手, 据传甘蔗便是他从西南夷那边引种到巴蜀的, 后世不少糕饼业师傅都拜他当祖师爷! 诸葛亮再怎么神机妙算,应当都没想到自己后来竟跟关二爷一起再就业了。 而且诸葛亮还兼职哩, 他还是馒头业的祖师爷。 他做的这个馒头, 乃是有肉馅的炊饼, 吃着老香了。也跟馄饨与饺子一样,能换许多馅, 四时蔬菜皆能包进去, 牛肉猪肉马肉也都能用。反正是特别好吃! 霍善一听, 眼睛睁得溜圆, 一时忘了刚才的不快,忙把李时珍说的馒头给记了下来。那日他虽尝了炊饼, 师父却不在身边,心里又紧着草纸的事, 一时没想起问他爹能不能叫人做。 好在李时珍说过这做面起子得费些功夫, 一时半会怕是吃不上的了,倒也不急在这一天两天。 经过李时珍的美食宽慰法,霍善情绪总算是没那么低落了。 只不过霍善心里多了个宏伟的大目标:他要每天吃饱长高,以后把朝阳县变成特别好的地方! 至少这年年要给他缴赋税的一千户人绝对不能穷得看不起病! 霍善早上起来, 精神抖擞地大吃了一顿。 还是霍光忍不住提醒:“你说过要少吃些。” 霍善看了眼面前所剩无几的早饭, 忍痛撕下半块面饼递给霍光:“这一半分给你吃!” 霍光:“……” 其实他也快吃饱了, 只不过看到霍善那心疼的表情又笑着接过那半块面饼。 结果才吃了两口,霍光就感受到来自亲哥的死亡视线。 霍光:。 兄长您的意思是“他要吃就让他吃好端端的提醒他干什么”对吗? 堂堂冠军侯有了孩子居然不是个严父, 真是难以置信! 霍善没注意到他爹和他叔之间的眉眼官司,颇为珍惜地把自己最后半块饼子吃完。他洗净手后摸摸肚皮,嗯,还是饱饱的,少吃一点也没关系! 想到自己少吃了足足半块饼,霍善督促霍去病喝药时便显得理直气壮起来,一直在边上给霍去病加油鼓劲,说些“一点都不苦”“三两口就喝完啦”“您是最厉害的”之类的话。 可惜霍去病仰起头就把药全灌了进去,害得霍善都没发挥出全部的实力。 这可是他根据从小到大的喝药经验总结归纳出来的劝人喝药实用语录! 霍去病一眼看出霍善的想法,揉揉他的脑壳让他好好在家待着等消息,这两日应当就能去上林苑玩了。 霍善听后又屁颠屁颠送霍去病出门去。 等霍去病走远了,他才溜达回去找霍光他们玩,主要是他问霍光:知不知道怎么带全县发家致富? 霍光:? 他甚至都没让自己发家致富。 霍善说自己担心朝阳县的人穷得吃不起饭,却还要给他缴纳赋税。他和霍光说起自己的初步构想:“我的俸禄已经够吃了,要不就免了这个赋税好了!” 霍光道:“不可。” 霍善不解,问为什么不可。 霍光道:“这种事你免一年两年倒是可以,若是年年都免,其他地方的人知道了心里能没有想法吗?便是地方上的人心里没想法,你叫陛下怎么想?” 霍善满面懵懂。 霍光细细地给他分析起来:“元狩元年淮南王、衡山王造反,牵连了数万人,你知道是怎么牵连的吗?他也时常免除底下人的赋税并广纳贤才,底下的人感于他的宽免之恩与知遇之恩,愿意随着他一起密谋造反。” “你固然是施了恩,那一千户肯定都对你感恩戴德。可你得想想,你这么干让陛下当如何自处?陛下难道不知道免除赋税能得民心?” “但朝廷不可能年年免赋,朝廷有许多要用钱粮的地方,打仗要钱,兴修水利要钱,赈灾济民要钱,真要全给免了,钱从哪里来?陛下对你这般好,你却要把陛下架到火上烤,岂不是恩将仇报?” 霍善听霍光把事情掰碎了讲给他听,这才明白其中的诸多门道。 他能有这食邑千户,确实是刘彻这个姨公封赏给他的,他不能叫姨公为难。 霍善问道:“那我能免一年?” 一年以后,他说不准能想到许多让大家都能赚大钱的好办法! 霍光道:“一年倒是无妨,你刚封了侯,对底下人宽和些很正常。陛下前些年也曾因为册封太子下诏免除天下赋税,你这么做不过是效仿陛下而已——只是这钱收上来有十余万,你当真不要了?” 霍善还是那句话:“我的俸禄够吃了!” 霍善的想法很简单,他都已经够吃了,为什么还要跟不够吃的人要钱呢? 这便是小孩子的想法了,钱这东西又岂有“够用就行了”的说法?多的是富人每天想方设法从穷人口袋里掏钱。 李时珍几人本是学医的,听着霍善天真的话不由也思索起来:他们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先知先觉优势,想帮霍善把朝阳县拉拔起来似乎不是什么难事。 要他们振兴整个大汉可能很难做到,但这只是一千户人而已! 李时珍道:【别担心,要是你真能把改良后的造纸术捣鼓出来,光是造纸就能让他们代代都多许多营生。】 汉代其实也有纸,是用麻做的纸,但一来这玩意占了织布原料,二来还没有布帛好写,所以直至东汉的蔡伦征集天下造纸工匠集思广益改良了造纸术,纸才逐渐走上人们的书桌。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7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