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没见过自己阿娘,师父跟他说他娘生病时因为怀着他许多药都不能用,产后又碰上大出血,阿娘只来得及给他起个名字就去了。 他是二柱家的阿娘以及村里牛羊产的奶喂大的。 以前他不懂为什么怀着他就不能用药,刚才听华佗那么一说才知道阿娘是为了保护他才变得那么虚弱,生下他后竟是没能活下来。 许多事其实刚经历的时候根本不懂,直至将来某天才突然意识到那意味着什么。 华佗见霍善这般伤心,一时也有些束手无策。 他见霍善每天开开心心的,都忘了他其实是个没娘的孩子。 也是霍善他娘眼光好,临终前把他托付给了适合的人。别的孩子没了娘,哪怕亲爹还在恐怕都过不上什么好日子,不都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吗? 华佗从霍善抽抽噎噎的讲述中了解了事情始末,劝慰道:“她生病时月份已经很大了,便是不保你也是极凶险的。” 怀胎十月不容易,顺利生产更不容易,生孩子本就半只脚踏入鬼门关,能不能活下来全凭天意。 女子又不上战场,怎地那么多男人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续娶?无非是生孩子这事儿太凶险了。 更重要的事,孩子的月份一旦大了,那就不是流产不流产的问题了。 半路终止妊娠的风险没比生产小到哪儿去。 所以霍善他娘这情况,还真不止是保不保小的问题。 华佗道:“一会有个更特殊的病患,兴许对这类生产问题有帮助。只要你胆子够大能全程跟下来,等你完成了新手任务后把你绑定的医馆经营到‘小有名气’阶段,我们便可以在里面开展相应的临床治疗了。以后再有这样的病患,我们兴许可以救治一二。” 不是他们不想教霍善上手,而是霍善实在太小了,就他这小不点出去给人看病,他敢治,别人敢信吗?所以只能先走迂回路线,先绑定个医馆把他们放出来搞搞临床,以后再让霍善自己上。 霍善本就不是爱哭鼻子的性格,被华佗的话吸引注意力后马上追问道:“怎么才算是小有名气?” 华佗道:“医馆还没绑定,我们也看不到更多要求只能看见个这个,”他沾了水在桌面上写了个“0/1000”,“大抵是超过一千人知晓你的医馆就可以了。” 霍善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两人说话间,郡守儿子已经命人把饭食送上桌来。 东汉末年的饮食同样没多少进步,哪怕对方乃是一郡之守,在吃法上也没什么创新。 华佗本也不是为了口腹之欲,所以吃了点东西便悠然地喝起酒来,不时还高喝一声“再给我满上”,图的就是让躺着没法下床的患者听到。 郡守听得华佗叫人斟酒的声音,果然气得不轻,把在屋中侍疾的儿女骂得狗血淋头。 众儿女面色发苦,大哥不发话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他们只能祈求华佗快点吃完来给郡守开药。 可惜他们的祈求注定要落空了,等到郡守儿子把满车谢礼装好,华佗就留书一封大摇大摆地离开。 那封留给郡守的书信霍善是凑在旁边看着华佗写,看着看着眼睛又睁圆了。 上头全是骂郡守的话! 一老一少坐到车上的时候,霍善还大为惊叹:“没想到骂人还能治病!” 华佗见霍善恢复了一贯的活泼,笑着说道:“这里头的门道多得很,一般人要是胡乱学了去,说不准真把人给气死了。” 师徒俩随着满车礼物回到落脚处。 华佗看都没看那些财货半眼,领着霍善去净手并为自己换上干净的衣物。 霍善倒是不用换,他本就是“入梦”来的,便是去泥土里打几个滚儿也不妨事。 华佗给霍善提起为什么要保持身上洁净,人在病中比平时要虚弱许多,外邪很容易趁虚而入。 就像那小到肉眼不可见的寄生虫虫卵那样,他们虽做不到不把任何“外邪”往里带,也得尽量减少这种可能性。 霍善本就是个爱干净的小孩,听后认真把华佗的话记在心里。 华佗掀帘走进去。 霍善紧随其后,很快便瞧见华佗所说的那个患者。 患者是个在当地颇有名望的士大夫,已经四十多岁了,读了半辈子书,见多了士林中的风风雨雨。 东汉末年的读书人大家都懂的,甭管办事能力怎么样,首先要比谁的名头喊得响亮,接着还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样才能顺利成为蜚声朝野的名士、掌握足够大的话语权。 当然了,掌握这个话语权的风险也很大,比如被抓起来蹲大牢或者砍头。 这位士大夫的前半生就是这么精彩纷呈走过来的,本来他觉得经历过士林这么多年的洗礼,纵使真有一天大难临头也能从容应对。 结果这病才来没几个月他就撑不住了,苦苦求着华佗给他治病。 可见不管觉得自己意志力多么强大,最好就是不生病。 华佗此前已经给他诊断过了,准备给这位士大夫开腹解决病灶。 其实华佗也很有医德得告诉过这位患者,表示这病灶不致命,不切也行,反正你也只剩下十年寿命了。我就算给你切了,你也是十年就死,何必受这破腹之苦? 只要忍着这种痛区区十年就好! 患者:????? 患者坚持要华佗帮自己取病灶。 这就是汉代医家常下达的“死亡通知书”了。不是华佗特立独行,而是《黄帝内经》也是这样写的,据传厉害的医家能够通过诊问估量出患者的病大概啥时候要人命。 只是有的医家说话比较委婉,有的医家说话比较实诚而已。比如爱说大实话的华佗经常这么告诉患者家属:准备后事吧,就这三天/五天/十天的事了。 有时候心情好,华佗还会把死前的症状详细描述给患者家属听。 可见华佗生前没被追着打实在不容易。 华佗简略地把患者情况跟霍善讲了。 这种治法非常伤身,一般华佗是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来使用的,若非患者自身有强烈的破腹意愿,他基本不会给人动刀子。 霍善震惊不已。 居然还能把人肚子剖开吗! 华佗道:“取病灶可以这么取,取孩子自然也可以,只是创口可能更大,恢复起来可能更麻烦。若非摸出胎位不正、难产可能极大,这法子绝不能随便用。” 他问霍善能不能跟。 不能的话只要自己出去玩就好。 霍善本来有点害怕,可想到自己早逝的阿娘忽地又不怕了。听华佗说,就算是想以后让他来操刀,也得他全程跟诊一次才能获得这方面的权限。 能多学点当然得多学点。 要是以后他身边有重要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呢! 霍善勇敢地说道:“我不怕!” 得了霍善这个答复,华佗心中欣慰。 他的两个徒弟都没学到他这方面的临床技巧,听李时珍说到后来这方面的技艺已经近乎失传,只有少数医家还敢动刀子,但他们会的大多也只是割疮缝合之类的寻常外科手段而已。 与李时珍同期的医家之中倒是有个不错的后生,名为王肯堂。 王肯堂是个读书人,还中了进士当了官,他曾因为母亲生病而开始研究医理,后来学有所成、内外兼精,他不仅会治病,还会归纳总结,曾经详细记录了头面唇口损伤的缝合之法,称得上是明代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了。 只是破腹这种大手术,李时珍同样没亲眼见过。 这会儿拇指大小的三个小老头儿站在霍善肩膀上,齐齐探头看向患者露出来的肚皮。 华佗马上就要把它切开了!
第36章 霍善本有些不敢看, 瞧见李时珍他们的激动后又被感染了,凑过去看华佗动手。 华佗的手很稳,如果不是死于曹操手中,他这双手应当还可以救许多人。 可乱世之中只一双手又能救多少人?救活的人会不会转身又死在别人刀下?人易救, 命难救, 普通人只能祈求天下太平无事。 东汉末年的锻造技术已经相当不错,华佗手中的小刀十分锋利。 患者已经就着酒喝过麻沸散, 整个人处于意识昏沉的全麻状态, 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要被人破开肚子。 霍善睁大眼看着华佗手里的小刀, 只觉他轻轻一划,患者的肚皮便被他划开了, 接着出现的是肌肉和脂肪层。 本来这场景看起来应该挺吓人的, 可华佗切开的切口太过整齐漂亮, 以至于霍善看着竟不觉得难受, 反倒有种马上要真正见识到人体脏腑的期待感。 不过华佗并没有把切口开得很大,他凭借自己的判断直接把切口开在病灶附近, 准确无误地从里头切下块明显不太正常的肉疙瘩。接着他便开始仔细将创口周围收拾了一番,开始给患者关腹了。 整个过程只花了不到一刻钟。 华佗操作得差不多了, 才和霍善几人说起为什么要这么快, 而不是慢慢操作让他们看仔细一点:这麻沸散的药效是有时限的,要是不切快一点等患者醒来会疼得乱动。 这种开膛破肚之苦可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像这个病人不就是因为忍不了疼,才坚持要找他开刀吗? 霍善抓住了华佗话里的(他认为的)重点:“还能开膛吗?” 华佗:“……” 华佗道:“理论上来说,连头颅都能开口子, 只是我也鲜少接触这类患者。因为开颅、开膛风险更大, 我一般会告诉他们开完以后不一定能治好, 而且很可能死在这个过程中,所以至今还没有人愿意尝试。” 李时珍道:【这个我知道, 你就是因为提议给曹操开颅,所以被曹操给杀了。】 华佗:“……” 小李啊小李,我劝你不要把演义内容当现实。 孙思邈道:【史书上倒是没记录这一点,只说是华前辈不愿意留在曹操身边给他一个人治病,曹操一怒之下把华前辈给杀了,说华前辈就是故意不治好他的头疾。】 曹操:呵,想让我离不开你,我先把你给杀了!我就不信了,天底下能人那么多,我离了你这个小小医家还活不下去了不成? 华佗:“……” 好吧,事实也没有比演义好到哪里去。 原因不重要,反正他是死了。 患者醒来的时候,朦朦胧胧听到华佗正在和人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换心术。据说扁鹊掌握开膛换心的临床技术,有两个人来向他们求医,扁鹊用他那双能照见五藏的眼睛一瞧,表示你两的心在自己身上不适合,换到对方身上就好了,就给他们进行了换心手术。 只是这手术复杂得很,他得直接把人迷昏三天才完成整个手术。 华佗正准备告诉霍善这事儿出自《列子》,就是“冯虚御风”的那个列子,这家伙从头到脚都很不靠谱,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瞎编。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7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