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致:…… 他心中也有伤,但是没像宣王这样疯,直接逼一个藩王造反。 “陛下,微臣可以拒绝吗?”宋致无奈道。 霍瑾瑜勾唇一笑,“宋师兄,你觉得呢?” 宋致叹息,后退一步,躬身给霍瑾瑜行了礼,语气带着无可奈何,“微臣遵旨。” 霍瑾瑜扶起他,“宋师兄,我也是没办法,六哥现处于不可控的边缘,有你在身边,朕才放心。今年一个造反的藩王就够了,六哥若是有目标,让他留到明年。” 宋致嘴角抽搐,无奈地点头。 …… 安王叛乱的事情传到其他藩王那里。 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怎么可能?” 一些有能力、有消息通道的人打听清楚事情经过后,默默打了一个寒颤,同时谨记一点“不能对宣王使美人计”,不仅没用,可能会害死自己。 虽说安王无能又昏庸,但是这种死法,前任安王在九泉之下,怕是要气活过来吧。 长公主知道这事后,叹了一口气。 宣王的心结看来还是没解开,不过听说他收了桃夭当养女。 按照他当时的年龄,若是有了女儿,恐怕与桃夭相差不大吧。 等宣王忙完田地侵占的事情后,她要亲眼看看,那位让他放在心里一辈子的女子到底长什么样子。 说起屯田侵占兼并的时候,自从宣王从京城出发后,长公主也自查了封地内的情况,也有这种情况,让她生气不已,还好情况不严重。 素影进来时,就看到长公主单手撑着下巴在发呆,她轻咳了一声。 “……何事?”长公主坐直身子,拢了拢长袖。 素影将手中的信交给她,“这是陛下给您的信。” “小七?”长公主疑惑,打开信扫了一眼,瞳孔微亮,嘴角经不住扬起弧度。 素影猜测,多半是好事了。 “小七说,年初景行在海外找到了高产作物红薯,现下已经在京师农事试验场种下了,长势很好,询问本宫有没有空去京城看看。”长公主知道能让人吃饱饭有多重要。 多一种作物,百姓就多一种选择。 “那太好了。”素影也是一脸高兴,“若是殿下想去京城,咱们要尽早出发,省的天太热。” 现在是六月初,已经算热的,可是比起六月末到七月初这一段时间,现在还算能忍受,就不知道今年京城那边的天气如何。 …… 京城周边上半年总结起来,就是多云少雨,一些地方除了初春的时候下了一点雨,入夏到现在滴雨未下。 而红薯具有抗旱性发挥了作用。 要知道红薯虽然高产,但是耗水也高,但是它又是一个远比小麦、棉花、大豆这些作物耐旱的植物,虽然它在旱季也会受到限制,抑制生长,但是旱象接触后,就能恢复生产,它反而不适宜多浇水, 所以霍瑾瑜并不担心今年的红薯会出状况,安抚户部尚书不要焦虑,静待收获就行。 曹尚书看着霍瑾瑜欲言又止。 他想问陛下如何对红薯这种作物的习性如此清楚,他明明调查过,也博览群书,这种海外番薯确实第一次传入中原,之前从来未见过。 而且景行那边说了,此物是从海外偏远大陆找到的,当地仿佛还未开化、没有自己的文字,在其他夷国也不曾找到,陛下自小在皇宫生活,如何知道这些。 不过他也只是将疑问吞进心里,推测陛下不会告诉他。 霍瑾瑜若是知道他的疑惑,也只能两手一摊,表示是老霍头托梦,反正老霍头已经驾崩了,她不信这群人还能从老霍头嘴里得到真相。 曹尚书汇报完事情后,离开了乾清宫。 才出宫门,一股热浪袭来,曹尚书走到檐下,抬袖挡了挡头顶的烈日。 沿着台阶下去时,目光下意识落到放置在殿前的两口大缸,里面已经堆满了层层的红薯藤,像藤蔓似的,将大缸挤得满满的,黑绿的叶片让人眼前一亮,扫除了灿烂阳光带来的刺激。 不知道陛下怎么养的,殿前这两缸红薯藤养的格外好,叶片肥厚葱绿,看着比农事试验场的要大一圈,他家也有陛下赠与的秧苗,尽管精心伺候,就是比农事试验场好一些,但是也没有面前这两缸突出。 曹尚书仔细观察下,最近藤叶疯长,水缸已经容不下他们了,一些不小心爬到水缸外面的藤蔓被烈日晒热的缸壁烫的都打了卷。 他抬手将被晒到的红薯藤拢到缸内,唤来内侍,建议道:“你在缸边缘围一层栅栏,这样保护叶子不被烫坏。” 内侍点点头,“奴才知道了,陛下昨天看过,说有空的时候给它剪掉一些藤叶,否则没有足够力气结果。” 但是他不敢动手,担心弄坏了陛下种的东西。 曹尚书若有所思地点头,许多作物都是这原理,植株减少叶子的负担,有更多的能量分配到下面的块茎,不过也要有个度,若是多了,反而不利于生长。 曹尚书撸起袖子,“既然这样,本官试试。” 小内侍一听,面色一喜,“我给您去拿剪刀。” “这东西何须剪刀啊。”曹尚书摆摆手,观察了一下,掐了一截红薯藤放到手中。 小内侍见状,拿了一个竹篓,给曹尚书盛藤叶。 …… 霍瑾瑜听说曹尚书在外面整理大缸里的红薯藤,让御膳房给曹尚书备一碗冰酪,外面天太热。 等到曹尚书打理完,竹篓已经塞满了,他长吐一口气,眼睛看阴影处时有些发黑,知道是因为日头太烈了。 小内侍扶着他到了檐下,曹尚书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这些藤叶老夫就带回去了,陛下若是问起,你就如实说。” 他带回去扦插到院子里,看看与农事试验场扦插的藤叶有什么区别。 小内侍点了点头。 这时韩植端着一碗冰酪出来了,满脸笑意,“曹尚书,陛下心疼您干活,让您吃点冰酪凉快、凉快。” “多谢陛下。”曹尚书也没有推辞,端起冰酪,拿起勺子三下五除二吃完了,掏出帕子擦了擦胡子,感慨道:“真是痛快。” 韩植笑了笑:“曹尚书满意即可。” 后面霍瑾瑜听说曹尚书拎着竹篓出宫了,顿时感慨道:“若是朕手下有更多曹尚书这样尽职的官就好了。” 一些人一开始是好的,但是后面环境变了,人也就跟着变了。 韩植宽慰道:“陛下英明神武,一定会有更多称职的官员出现,陛下也会轻松许多。” “但愿吧!”霍瑾瑜叹气。
第57章 宋致不想去宣王那里。 现在的宣王被安王勾起了旧日情伤,谁知道会不会无差别攻击。 最后可能将他拉下马。 但是…… 一,此乃皇命,他为臣子,不得不去。 二,陛下告诉他,长公主不日就要到到京城,来看农事试验场的红薯。 宋致也就不再拖延,嘱咐谢少虞好好照顾曾太傅,赶在长公主进京之前跑了。 等到长公主进京时,宋致已经走了五天,还差五天的路程就能追上宣王了。 霍瑾瑜没想到宋致这番迅速,她望着刚刚汇报完事情的谢少虞,眼珠子转了转,“谢师侄,若是朕说,朕让二姐进京,绝对没有催促宋师兄的意思?你说他信不信?” 谢少虞呆了一瞬,反应过来,轻咳一声,“老师明白陛下的苦心。” 霍瑾瑜:…… 看来是不信的。 霍瑾瑜摆摆手,“好了,冀州矿冶所你继续跟进,督促他们加油干,争取今年的产量翻一番。” 谢少虞点了点头。 从乾清宫出来,谢少虞发现之前热烈的骄阳已经被乌云遮盖,殿前大风狂吼,吹的衣袖鼓鼓。 下台阶时,看到那两缸红薯藤被吹得藤叶直颤,一些藤叶直接被掀翻,一些部位看到有隐约的嫩根出来,这种落地就能生根的特性,确实让人惊叹。 农事试验场的小吏这段时间真的红薯藤当成祖宗伺候,即使被截下的断藤也舍不得扔,都插在了一些零散的荒芜土地上,一场雨后,这些红薯藤居然长得比草还茂盛。 可惜一直不见结果,根据有经验的老农推测,这种薯类作物可能要至少五个月才能成熟。 他能想象到,等到红薯结果的那天,如果真如陛下所说,是一种高产粮作,给天下的震动怕是要比战胜鞑靼还强数倍。 比起红薯藤,谢少虞现下对霍瑾瑜的好奇更多。 他的眼界、他对海外的了解、燕都太学、红螺山那所军事学院……许多事情都让他越发神秘。 身为一位出色的臣子,要对自己的帝王有足够的了解。 谢少虞却觉得他越发看不懂陛下了。 殿前的内侍见谢少虞看着大缸发愣,小声喊了一声,“谢学士?” 对于谢少虞这模样,内侍也不奇怪,自从陛下将两口大缸种了红薯藤,几乎每个来乾清宫奏报的臣子都要瞅几眼,不管是来时,还是离开,眼睛都离不开。 谢少虞反应过来,对内侍温和一笑,仰头看了看天,“要下雨了!” 内侍点头,“是啊,终于下雨了,这下地里的庄稼有救了。” …… 京城附近是久旱逢甘露,对于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四个地方的民众来说,却是苦不堪言。 自从入夏以来,连绵不绝的阴雨已经下了两个月,进入六月后,之前的绵绵不绝的小雨变成大雨,老天爷时不时发疯往地上泼一瓢水,四州的江河湖海都盛满了水,无数田地、村庄被淹。 六月二十日,地方传来急报,两淮地区大水,河堤开决,青、徐、兖、豫四州大概二十多个州县受灾,预计三万户百姓流离失所,淹毙数千余人。 霍瑾瑜听到消息,派遣户部侍郎、左都御史以及朝中有名的治水能臣李达前去赈灾救民,抢修堤坝,命令地方官署开仓赈灾,周围没有受灾的城镇亦要帮助扶持,一切损失,由朝廷承担,此时恰好有五十万石漕粮快到通州,霍瑾瑜命令河道总督转到去两淮赈灾。 为了防止有人对赈灾钱粮伸手,霍瑾瑜此次派了四名监察御史,同时将顾问处的谢少虞、江伦也派下去了,他们负责统计赈灾事宜,江伦对善水利,他的祖父曾经是治洪能臣,对于抗洪赈灾这方面比较熟悉,地方官应该糊弄不了他。 再加上谢少虞,应该能应付了当地的那些官员。 除了这些,还有维护地方治安,安辑流民盗匪,所以霍瑾瑜给四州附近的当地驻军下了命令,调集一万兵将去四州维护治安顺便救助灾民。 …… 长公主到的时候,朝中忙着四州救灾的事情,霍瑾瑜分身乏术,就派了檀菱接待长公主。 长公主也理解,休息完毕后,自己去了京师农事试验场,见到了大片的试种红薯,试验场的小吏向长公主详细红薯的特性,说话时眼睛都放着光,话语里仿佛描述自己将要成龙成凤的子女。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14 首页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