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鞑靼新王已定,就算阿鲁台之后醒了也于事无补。 不过估计阿克丹容不下阿鲁台。 果不其然,半月后传来阿鲁台死亡的消息。 …… 边陲的战事有毅王、陈飞昊、邓盟他们,霍瑾瑜所做的就是做好后勤,不让前线战士缺衣少粮,不让朝堂的人对前线的战事指手画脚。 霍瑾瑜现下除了永远处理不完的国事,还有一件事颇为困扰她。 她想做生意。 可是她现在是皇帝,她的权利在古代可谓是无限的,她若是开店,就是什么都不卖,手下人也能给她撅来无数财富,若是自己管教不严,手下的人横征暴敛、为所欲为,遭骂的还是她,而且不一定于百姓有益处。 用百官的话,就是与商争利,与民争利。 若是一味的逐利,就容易失去本心,尤其在皇权高度集中的现在,任何道德教条与法律条文都约束不了,特权阶级从古至今都存在,但是若是是缺了平衡,特权阶级失控,对发展毫无益处。 其实霍瑾瑜现在不敢相信未来当久了皇帝的自己。 她上辈子来自现代社会,也是个有着普通欲望的普通人,得益于上辈子国家发展和互联网,才让她有了那么多见识,才让她对普通百姓有更多的敬畏和怜悯,她担心自己独坐高位久了,会忘了现在的自己。 可是麒麟研究院弄出的那些玻璃制品,如果不卖出去,那就太可惜了,她更想让人卖到海外,换取大量外国资产。 霍瑾瑜思来想去,决定仿照后世,开个国企商行,不属于皇帝个人私库,后面就是有皇帝想要想将资产据为己有,还有满朝官员和他拉扯。 是故,昌宁元年八月,大景第一中央商行成立!又被后世人称为“景行”。 商行的决定公布后,果然朝臣就有许多担忧和忧虑。 担心陛下沉迷赚钱,耽误国事。 担心陛下与民争利,与国不利。 霍瑾瑜与六部重臣说了建设商行的目的,还有商行并不打算与民争利,卖的都是民间没有的东西,甚至可能大多生意是在海外,并且与民间商行一样,正常交税。 并且定下铁律,“景行”属于国家,任何人不得独占。 朝臣们听到这些,微微松了一口气,不过还是半信半疑。 …… 在商行创立后,霍瑾瑜就让人弄了一个衙门,挂了牌子,商行的正厅里则是摆了一些有色玻璃柜台,柜台左右和低层是木质的,上面则是透明的玻璃,里面摆放着精巧美丽的玻璃制品,价格自然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的。 商人的消息最是灵通,在听到皇帝要成立商行时,大家是惶恐的,担心影响到他们,所以在结果没下来之前,实在是诚惶诚恐。 后来景行成立后,大家仍然忐忑不安,毕竟民不与官斗,景行嘴上说的不与民争利,可是只要是赚钱,实际上就是争利,而且这东西还是皇帝宣布成立的。 所以,第一天,景行的大厅就来了不少富商巨贾,他们要亲自来看看景行到底是干什么的。 富商看到大厅的装修、玻璃柜台,以及墙上各种精致的镜子、柜台中的精致展物,吃惊不已,尤其知道这些东西可以购买,率先反应过来的富商连价格都没有询问,直接先抢下了一波。 这些东西若是卖到外地,将会成倍的套利,若是有机会卖到海外,更是获利丰饶。 其他人见状也开始抢购起来。 景行开门第一天,不到一个时辰,所有商品被抢购一空,本着物以稀为贵,只出售精品的原则,后面也就没有再摆出新的商品,并且告知后来的商人,只能预定,后面只接受预约购买,并且商行还有其他商品售卖,霍瑾瑜不打算让商行干垄断的生意。 并且所有从景行售出贵重艺术品都会被登记在册,并且有唯一的防伪验证码,今日所售卖的这一波大部分都有独家编码,且一些是孤品。 景行的这场景直接吓到了虢国公府的管家冷伯,他本来受虢国公的命令,来给陛下捧场的,谁知道他就来晚了两刻钟,大厅里的东西都被竞购完了,甚至如果允许的话,那些人还想将玻璃柜给买走。 虢国公见冷伯两手空空回来,诧异道:“没拿够钱吗?” 陛下昨日专门提醒他,让他如果有空余时间,可以去景行买一两件东西,怎么冷伯什么没买就回来了。 冷伯叹气:“都卖光了,听说那群人买东西比买菜还豪爽,伙计和掌柜都惊呆了。” “一个都没有剩下?”虢国公也惊呆了,那他怎么和陛下交代,自己什么都没买到。 冷伯说道:“听那群富商说,他们只打算将其中一部分转卖,还有一部分打算当传家宝。” 这其中许多东西都是皇家官窑出品,做工精致,比玉还细腻通透,传给后人当宝贝,比埋一堆银子强。 虢国公:…… 他算是明白昨日陛下为什么提醒他了。 霍瑾瑜听说东西卖的顺利后,让工坊制作一大批比较粗糙的有色玻璃器具,比如碗、杯子、瓶子……然后又让人设计了一批精致包装盒子,让它显得高大上,打算将这批东西卖到海外。 经过这么些年,东夷岛到福建的航海线路已经趋于稳定。 虽然自从和鞑靼开战以后,南海上的倭寇又多了起来,但是还在宣威司他们的掌控中,沿海这些年也发展起来了不少民间航海商队,大家虽然在国内勾心斗角,但是在外面,可是会同仇敌忾的,也算是一部分剿灭倭寇的力量。 这也是景元帝对海商较为宽容的原因,如果沿海地区都是肆虐的走私商和倭寇,不仅侵扰百姓,于民无利,还收不上税,政策就不得不收紧,有时候路是自己走绝的。 等到收拾完鞑靼,东夷岛倭寇的好日子也就没了,虽然可能对一些倭寇来说,他们的好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第37章 四公主回京后,就一直住在紫禁城,霍瑾瑜赐了她一个宅子做公主府,大概明年就能搬进去。 崔慧妃也有心搬出去和四公主住在一起,霍瑾瑜还在考虑,毕竟崔慧妃是太妃,如果擅自搬出去,会不会被人误会是被她赶出去的,控诉她刻薄寡恩,对太妃不孝。 对于四公主的归来,大家除了一开始关注,到了后面,民间也就没有多少谣言了。 但是在上层,许多达官显贵时刻在关注着四公主的后续,若是她独身一人,大家也就不说什么,可是她现下带回来一个有一半鞑靼血脉的儿子,而且其还拥有了皇姓,上了玉牒,情况那就大不相同,对许多皇子王孙来说,就变成了竞争关系。 现下陛下还给霍永安找了老师,虽说不是什么当世大儒,但是谢少虞的外祖父乃是谢公谢言,而且本人的老师也是素有名望的宋致,宋致又师出曾太傅,怎么看,霍永安要比一般皇子皇孙的前程都要好。 说起霍永安,就不得不说现在教导他的谢少虞,少年英才,行为举止都乃世家公子的典范,再加上他的身世,让京城许多闺中女子趋之若鹜,若不是谢家的门槛太高,本人现下又言明没有成家的意图,怕是门槛都要踏破。 对于这些消息,昭王妃就不怎么舒服。 无论是霍永安、还是谢少虞,与她关系都浅淡,虽说霍永安是四公主的儿子,但是她担心对方将两个孩子带坏,所以甚少让孩子接触霍永安,防止被欺负。 还有谢少虞,昭王妃自从进京和他见过两次面,都不是私下场合,对方态度疏离淡漠,似乎也无意认她这个堂姐。 是啊!他们一个姓苏,一个姓谢,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碍不住看热闹的勋贵夫人用这事难为她。 昭王妃了解这些人,都是捧高踩低的好手,过往昭王在世时,她们做小伏低,围着她转,现在昭王出事,他们孤儿寡母,就没人护着了。 对于这些事情,霍瑾瑜如果不刻意打听,就是这么传都传不到她耳朵里。 她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边陲战事还有秋闱上,长公主前段时间又亲自押送一批粮草去了边陲。 谢少虞与霍永安的教学活动进行的较为顺利。 作为霍永安的舅舅,霍瑾瑜对大外甥的学习大业给予了支持,大手笔送了三十套笔墨纸砚。 这些东西都是那些年,她那些坑人的兄长、藩王义兄送的,至今都没有消耗完。 现下她成了皇帝,藩王的赏赐不好太敷衍,但是对于那些宗室皇子皇孙,笔墨纸砚就成了标配,下到刚出生的咿呀婴童,上到已经成亲的中年汉子,只要按辈分是她的晚辈,那就别想逃。 宋致从鸿胪寺卸任,目前是户部侍郎。 霍瑾瑜给宋致科普了复式记账方式,如何制作表格,让他将户部的账都改成这样的,顺便查账。 她每天看一些咬文嚼字的折子已经够累了,还要耗费精力看一些粗糙账本,简直是为难她了。 宋致接到这个活计后,当即就要推辞,“陛下,微臣才学浅薄,担不起这项大任。” 他一个读书人,你让他修书、著书都行,可是让他去查账、整理国库账簿,这件事不仅累人,而且容易得罪人,最重要的是枯燥。 他就说陛下那声“师兄”太吓人,他才回来没多久,就被帝王委以重任,实在难为他了。 “朕相信宋师兄的能力,再说,朕知晓此事有些难为师兄了,所以朕还给你找了帮手,内阁学士也会帮忙分担一些。”霍瑾瑜面色诚恳道。 现在边陲战事紧张,前段时间户部尚书上折子说国库告急,看着国库那一笔笔不知行踪的支出,霍瑾瑜都快被气笑了,战事开始还不足一年,户部就有人浑水摸鱼,既然这样,就不要怪她不客气。 “陛下,微臣担心进了户部出不来。”宋致眉梢微耷,无奈道:“微臣真是镇不住户部的那群人。” “你进户部与别人又没有交集,他们若是为难你,朕会为你撑腰,宋师兄就不要推辞了。”霍瑾瑜一锤定音。 宋致看着他欲言又止。 心中叹气,果然伴君如伴虎,和皇帝当师兄弟,干的就是苦命活。 霍瑾瑜见他神情确实为难,想着宋致虽然性格洒脱,但是本质还是读书人,对于金融这些估计不怎么感兴趣,想了想,“宣王最近还没有走,不如朕让他帮你。” “陛下,宣王殿下智勇双全、博学多才、伶牙俐齿,微臣愿意为副手,帮助宣王殿下清查国库的账。”宋致双眸大亮,连忙积极道。 霍瑾瑜嘴角微抽。 有些惋惜宣王没在,否则可以让他听听宋致对他的赞赏。 “这就不用了,既然宋师兄不反对,朕稍后让内阁学士拟旨。”霍瑾瑜潇洒地拂了拂袖子上的褶子,一副不容更改的样子。 “微臣遵命。”宋致面露遗憾。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14 首页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