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里到底是府学,不可能带头略去所谓“不必要”的文章。 故而一直都是共同学习。 虽然平时有偏重,但该教还是教。 只是到了如今马上要科举的时候,学究自然把实话说出来。 见纪元恍然大悟,岳昌心道,除了官办学校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不教这些东西的。 一心为举业,半点“多余”的文章都不必看。 好点的夫子会让他们多读几遍,功利一点的,直接省去。 不过就算是他之前在的嵩阳书院,这两种观点竞争得也很激烈。 府学到底是朝廷的地方,转换自然慢一些。 依照他在嵩阳书院的夫子讲,以后举业功利,必然会越来越严重。 读书就是为科举中第。 纪元在这努力学习,学究还下来看了看他做的笔记,开口道:“若有什么不懂,可私下问我。” 进士学究这样讲,让不少人都羡慕得厉害。 但那又有什么办法,谁让纪元是最可能中举的人。 其实这也是唯功名论的看法。 不过大家沉浸其中,并不觉得奇怪罢了。 就拿出了书的安大海来讲。 他的功名当场不如在场所有人。 但他的贡献和能力不如在场的人吗? 想来,答案肯定是不同的。 可见唯功名论,确实失之偏颇。 可天齐国如今的科举环境就是如此。 而且抛开这些不谈。 注重德业,并修习好学业,对纪元来说,并非只能选择一项。 两者并重,才是他的目标。 或许说,是大部分学子的目标。 讲完这些东西,学究缓了缓,又开始讲文章的要点,之后会依次点评所有学生的文章。 学生拿着自己最近最满意的文章上前,其他学生则自己复习。 学究也很辛苦,一天的时间里,要把所有学生的文章看完,并找出疏漏。 接下来肯定要加以改正。 时间过得极快。 府学官员基本都在为乡试的事情忙碌。 左训导全权负责乡试,而考试也不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贡院腾出来就行。 修缮考场,聘请考官,选拔执事官,排定席舍,等等等等。 都要一一确定。 再说,五月初十了,还未接到朝廷的圣旨,就怕考试有什么变故。 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比如临时加的武举就是个例子。 京城的武举在四月份,那边肯定也为武举忙碌。 耽搁乡试也正常。 左训导还问了刚从京城过来的殷掌印,说怎么就选到乡试年武举了。 这样事情不就堆到一起。 殷掌印是知道答案的,回道:“到今年化远三十七年,已经八年未有武举,别说兵部跟武将,就连礼部也觉得不妥。” “今年虽是乡试年,但今年再不考,那明年更不合适,明年还有会试。” 一拖再拖,就要等到后年,那就是间隔十年才武举? 便是最不爱打仗的文官都觉得不行,颇有些马放南山的感觉。 明年不行,后年太晚。 去年那会也不行,通知得太晚了。 算来算去,只有今年了。 好在四月武举,八月乡试,中间间隔四个月呢。 好在五月十四这□□廷关于化远三十七年的乡试文书终于下来。 除了皇上的圣旨之外,还有礼部对这次考试变动的细则。 圣旨,自然是要天下学生感激皇上给的机会。 细则才是府学跟学生们要研究的东西。 而今年的乡试,果然比之去年有些变动。 这些变动都很正常,就像每年的中考高考,每隔几年都会改革改进一样。 但今年的变动似乎有些大了。 首先,是乡试的时间推迟。 化远三十四年的乡试,化远三十一年的乡试,都是定在八月初六。 今年直接推迟到八月十八。 说是每年乡试,八月十五这日,学子,官员们,跟家人都不能团聚,实在不好。 如此团圆佳节不好骨肉分离。 纪元想了想,这边过着八月十五呢,那边还有三天要乡试。 这宴会只怕也不会太好。 算了,也确实是朝廷体察民情了。 考试推迟了十二天,这对不少考生来说都是心理压力。 但细则的第二条,更是让人坐不住。 三天的考试,又额外延长了时间。 增加到六天。 没错,足足增加一倍多。 八月十八进考场,二十四日出考场。 差不多五夜六天。 如果说推迟考试时间,让大家心里紧张起来,倒也不至于慌张。 但延长考试时间,完全是晴天霹雳。 关在狭小的席舍内考试,已经让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难受。 如今,如今又多了好几天。 这怎么能行。 不少人慌张万分。 后面对试卷的要求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怎么变动这样大。” “为何会如此?” “往年不都是三天吗,怎么这次改了?!” “那题目是不是也增多了?” 题目倒是没变。 那为何? 学政让下面安抚好学生,他要托关系询问。 知府那边的书信已经到了,让学政安心,等知府看完,把信件原封不动送到学政那。 信件大概解释了朝廷如此做的原因。 聂县令的叔叔在京城吏部做事,对此朝中关系很是熟悉。 说是前两次乡试,都有学生写不完题目。 第一场考试,便要求四书三篇,五经四篇,着实有些多了。 第二场考试,要考试论一道,诏、浩、表一道,判词五条。 第三场考试,考试经,史,策论五条。 建孟府的规矩,是一天一场,考完当天收卷。 一些地方并不如此,是三日考完,一起收卷。 这样就有考生钻了空子,知道本地只重初场,就把初场的题目答得尽善尽美。 其他两场草草过了。 从化远三十一年就有人这么做,上次乡试化远三十四年,已经成风。 如果今年再不遏制,只怕有些地方,都敢把第二,第三场的卷子交个空白的上去。 也是有学生今年举报,这才被大家发现,从而彻查那些试卷。 朝廷商量过后,一是认定那些学生确实有错,但当地官员也有问题。 二是仔细看了题目过后,后面两场就算了,初场任务量确实太大。 所以科举时间延长,题目不变。 一定要打比方的话,科举制度就像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 这个程序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要随时给它打补丁。 这次给的细则,就是打补丁。 这么看,延迟开考时间,也是为了给考生们接受并适应的时间。 五月中旬,考试时间更改的事送到各府。 八月份下旬,也确保各地都能得知这一情况。 不过有些学生可能一头雾水,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快知道里面的内情。 这个改动,也是要让乡试当中,只重初场的弊病给改了。 三场并重,才是朝廷想要的结果。 一堂的进士学究还有点尴尬。 他不久前才说过乡试的“小窍门”,没想到小窍门被朝廷发现并补上了。 除此之外,教官夫子们还要多安抚考生。 关在考场三天,变成关六天,很多人计划都要变动。 从物品的采买,再到调节心理压力,全都需要一点时间。 殷博士对此也是诧异的。 不过他年后正月就离开京城,回乡接家人,不知道这些东西很正常。 李锦跟蔡丰岚已经坐不住了。 他们两个最为慌张。 白和尚跟纪元安慰了几次,两人还是连连叹气。 他们都是这样,其他学生心情更为复杂。 可即便这样,还是调整好心情,否则考试更难过。 纪元道:“左右所有人都是如此,也说不上什么公平不公平。” “一定要讲的话,咱们知道消息还提前了些,府学把这些消息发到各县,估计五月底了,对他们来说,时间更紧张。” 这话倒是没错。 府学的学生,知道得已经很早了。 安抚住大家之后,六月的天气又让人心烦意乱。 天气太热了,学堂每日通风,每日放冰,大家还是觉得烦躁。 说到底,是心烦。 之前看别人乡试,感觉不出什么,真到自己了,心情紧张得要命。 这中间还有不少是参加过上次乡试的。 本以为自己还算有经验,谁料能出了这样的改变。 贡院席舍那种地方,待上六天,着实太可怕了。 衣服就不说了,薄厚颜色都有要求。 吃食只能带些梨子生姜,还有少量的肉干,糕点。 剩下的虽说考试院会提供,但质量不用说。 一想下去,不少人都觉得胆寒。 畏惧的想法再上来,气势就弱了。 等到下面各县的秀才考生们陆陆续续过来,这种紧张气氛慢慢加剧。 这些考生们,在收到考试变动的消息之后,便决定提前过来,就连正荣县的人也不例外。 只怕再出什么变故。 六月下旬,考生们该来的都来了。 提前一个月,也能进行最后的冲刺跟调适,调节适应这里的环境。 所有考生一来,看着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情,好像又没事了? 就像纪元说的。 规则变了,但又不是针对其中一人变的,大家都要面临这样的挑战,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也有人直呼倒霉。 怎么到自己乡试,反而就改规则了。 不管怎么说,该复习,还是要好好复习。 有些人竟然临时抱佛脚,跟着纪元他们锻炼。 在考场六天啊,不仅是对精神意志的考验,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 可考生们大多久坐,并不能坚持太久锻炼。 甚至还有一些,平时习惯晚起的考生,最近强行逼着自己早早起来,省得考试的时候精神不振。 总之各色形象,看得也是很有意思。 正荣县来的秀才们,多数也是认识的。 像早一些的李勋,许春,常庆,蒋克,再有刘嵘,李廷,钱飞,安小河。 秀才们齐聚一堂,偶尔也会感慨,聂县令当时说的也没错? 出来之后发现,秀才,真的是多如牛毛啊。 不过要这么说也不对。 眼前的学生,在正荣县县学也是佼佼者了。 只是外面的世界太大,天才也太多。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7 首页 上一页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