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敞厅里,赵子诚和关泽新、李胜扬正坐在这里,在低声说话,赵子诚手中还有一封信,是今天县城来的人带过来的。 京城来信都是先到白水县,再换方式转往李桥,并不是直达李桥。 这样便有人半路截信追踪过来,也只会追到白水县。 虽说已认祖归宗也贵为亲王世子,但赵子诚依然不想太早公开自己的来历,不想李桥这边亲人被不明势力打扰。 若是被人揭开,他也不惧,但若能够瞒住,还李桥一个安宁,他也愿意守护。 就像林小福,便是神医手段被人知晓,她也没什么好慎的,但若能够不被人发现,不被人打扰清净,她也愿意继续低调下去。 现在他们还能享受这样安宁的日子,除了她的医者身份被仁安少数知情的人,守住了秘密。 也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赵王和皇上的态度。 赵王早就和皇上达成了共识,儿子认回来虽封为世子,但这个世子不入朝。 一个生在乡野、长在民间、背靠江湖又有雄厚财力的世子,无论是从太受帝宠的赵王府有自知之明的立场,还是从皇室对这个民间世子的下意识的戒备,这么做都是最好的结果。 这是赵王爷的自知之明和眼力劲儿。 消除皇上这个兄长对他儿子的疑虑,也是消除对他这座赵王府的任何隐患。 他已一把年纪,他以前的孩子都被自家内院争斗害得落了个无子的悲剧,如今好不容易找回一个竟然长在民间的儿子,已是老怀甚慰。 他表达了他别无所求,只要儿孙一世平安富贵足矣的态度,皇上身为帝王,自然欣然接受,也不对这个皇侄多作关注了。 毕竟达成了共识,这点尊重和体面应该留给赵王。 何况这个世子一回来,就给钱给力给厚礼,不但体现了孝心还帮朝廷度过了难关。 皇上乐见其成,也愿意保留这份独特的宠爱给这个皇侄。 不入朝的亲王世子,若连这点自由都没有,也就过得太憋屈了。 有了皇上的态度,太子乐得当个好堂兄,后宫不敢多嘴,各皇室宗亲就算好奇、有心想要打探多点有关赵王世子的消息,也来不及伸手。 更何况赵子诚用的江湖套路应对,悄悄进京、悄悄出京,就连从药铺到王府、从王府到药铺,都是悄悄的,一路戒备着。 在京数月,竟然没人挖出他们的老底。 如今他们进京去,自杨湖出李桥,这份戒备就已经开始了。 当然,在确定了具体行程后,赵子诚就给王爷爹和师父都传了消息,现在收到的回信,就是王爷爹问到了师父那里。 问他们出发了没有,可要赶上过年和年前宫宴呀,皇上还在问安儿呢。
第2484章 赵王府又添一子 赵王孙刚满周岁就出京不知道去哪儿了,转眼就是半年过去,自然还是有人惦记着的。 当然让皇上突然惦记起来,也是因为秋收了。 经过去年南方大水、北方部分州府大旱,在朝廷的英明赈济和维持粮价等物价的稳定基础上,百姓造成的损失比预期小了很多。 虽然仍有不少悲惨的事情发生,有人死、有人被卖、有人离开家园、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亲人失散…… 但总体来说,大面积的损失很快被控制和弥补了。 没有大规模逃荒、混乱、暴乱等危险的事情发生,大水退去,百姓们很快就回到家乡、重新耕种,朝廷拔下的米粮也都派发下来了。 为此还连斩几十个贪官,在赵王爷雷厉风行的强势手段下,各地都稳住了,今年春耕几乎恢复了正常。 到秋收时,虽比不上往年收成,但不至于出现大面积饥荒,去年筹、买来的粮都已用完,今年减了些税赋,国库紧张了些,但百姓却更安定。 之后,就是归云庄粮行给赵王府送了一批粮,赵王就拿这批粮填补了仍需赈济的地方,让各地又能勉强凑和一年了。 这么大功,赵王爷自然会禀明皇上,不会让自家儿子悄悄做了善事。 皇上龙颜大悦,自是问起世子他们何时回来,赵王爷就说过年定回。 赵王爷怕他们临时又改主意,过年也不愿意回,这才来信催问。 信是前天晚上到的,因今天一早就出发,县城那边的手下就干脆在今天带过来了。 已在回程路上,自然也无需立即回复。 但在回程路上,回京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却也要开始提前张罗了。 一路买粮回京就是其中之一,囤粮在各地粮行、囤粮在京城,哪里缺粮可以补缺,最重要的是有粮在手,能一定程度上稳定粮价。 粮价稳,百姓稳,天下就稳。 虽说赵王世子不入朝,但赵子诚如今有这条件,还是想多为百姓做些事情的。 就算没有赵王世子这个身份,他身为归云庄少庄主,前任武林盟主的关门弟子,也该有江湖豪气,行侠仗义。 何为侠?何为义? 他正在做的事情,便是了。 赵王府,六月二十八晚,杨侧妃生了一个儿子,如今已满百日。 自赵王府又添一子,这百日以来,各方势力就没消停过。 杨侧妃虽表面平静,但外头却一直有闲言在议论纷纷。 最主流的声音说,赵王世子出身民间,身份本就不正,为世子便名不正、言不顺,反观杨侧妃虽为侧室,但毕竟有名份在,何况如今赵王府无正妃? 言下之意,赵王世子应该换人,换这位由杨侧妃所生的儿子来当。 就连杨家也对赵王爷旁敲侧击过,朝堂之上也有不少言官提议过。 只不过赵王爷和皇上都以“世子之位岂是换来换去玩耍的儿戏?”为由,回绝了那些人的说法。 但闲言依然传得很凶,并不因皇室的态度而消停,就连宫里杨太妃都表露出要重名份和正统的意思。
第2485章 京城(大结局) 甚至已有人说,赵王世子自知身份低微,平时就不敢与人往来,总是躲着外人,如今更不知所踪,说不定就是个冒牌的,已经畏罪逃跑了。 直到这种说法出来,赵王爷大怒。 上朝时就指桑骂愧地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骂了一顿,最后请旨,再有人敢乱嚼这种有损他赵王府名声的闲话,不论是官是民,一律问斩。 皇上准了,立刻让诏官拟旨,当朝宣读,百官跪拜,后又张皇榜于宫门外,讲明赵王世子认祖归宗以来,为朝廷、为百姓做过什么事情。 本是人云亦云、茶余饭后图个乐子的百姓们知道后,大呼原来赵王世子是大善人! 从此风向陡变,人人称颂赵王世子仁德善义,是皇家荣耀,是百姓之福,这么好的人也要被换掉,有这心思的人一定是大坏人。 这样的大帽子从百姓口中扣下来,再加上圣旨已颁、赵王之怒也无人承受,这种别有用心的闲话,才总算是真正消停了下来。 而赵王回府后,却将仅余的第二个儿子抱回了前院里,不准杨侧妃探视还将其禁足。 冷落惩罚之意,吓得杨侧妃哭了几天,跪求王爷饶命。 赵王爷却冷眼看着她:“外面算计本王世子的那些事情,若说不是杨家做出来的,本王都不相信。” “说到底,是本王让你生了这个儿子,滋长了你的野心,一个郡王还不够填补你们杨家人的野心!” 一番话惊醒了杨侧妃,猛然想起当初赵王爷允诺的事情,若生儿子,安生养着,世子是没得了,但将来郡王是肯定有的。 杨侧妃悔恨交加,天天哭求,后来就病下了,养到现在还卧床不起。 这消息,是常去赵王府治病的颜先生传回来的,只不过之前赵子诚知道后,并没有告诉林小福。 林小福至今只知杨侧妃生了个儿子,也清楚这个儿子将来会是郡王,并不知道这个儿子出生后,有心之人搅出了怎样的风云。 说来轻巧,但在京城里这几个月可热闹得很,而赵王世子的话题,一直没有冷却过。 现在全京城都知道赵王世子不在京城,和世子妃、小王孙不知道去哪里了。 到底是不是畏罪逃跑呢? 但圣旨已出,又有赵王的态度摆在那儿,到是没人再敢胡乱说这个世子不是真货了。 不知内情的林小福,在船上给孩子们细细描绘京城的事情,药铺里的环境,和那些美好的生活。 不知内情的安儿,渐渐对家有了些模糊的轮廓,却不知道,他的家除了天下药铺,还有赵王世子府。 不知内情的小白虎,一边吃着蜜饯、一边已经在琢磨回去以后,在药庐先种什么药草。 不知内情的林家人,想到的是回去之后药房里又要忙起来了,还有今年过年,虽然有人要回那个大户门第的家里去,但有了这些后生们,家里还是会很热闹。 不知内情的后生们,此时谈论的都是京城里的繁华、进京赶考的举子,还有年后的春闱,会是怎样的盛况。 乘风破浪,一路顺风顺水,半个月后,他们就能登岸乘坐马车了。 一路穿街过市、穿镇过县,经历很多不同的风光。 已经走过那条路的人、正期待走向那条路的人,此时都在向往着…… 而京城,正等着他们!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35 首页 上一页 733 734 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