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只是都放下了手里的活,笑着说:“图雅回来了啊。” 乌丹阿妈手里在搓小梅朵的衣裳, 她抬起头,脸庞上满是笑, “从草原过来,有没有看见哈图他们进山了?” 姜青禾接过哈斯塔娜递来的酪蛋子咬了口,她摇摇头,“没瞧见啊,他们干啥去了?放羊?” “才不是呢,”吉雅提着一桶洗好的衣裳过来,她看了看旁边的山林,用蹩脚的方言说:“去试你上次送来的,那个筢(pá)子” “搂柴去了是吧,”姜青禾替吉雅补完了这句话,她还以为啥呢。 其实要让一个以牛羊粪来生火的部落,彻底放弃烧牛羊粪,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如果他们将牛羊粪燃烧殆尽,那么今年牧民开荒的田地就没有肥料。 所以大家努力适应着去捡拾干柴和砍树。 除了这件事,这一整个冬季里,牧民们也有在学习,比如哈斯朝鲁和格日里泰跟徐祯学着最基础的木匠活,从一开始的生涩,到如今已经能做出像样的木桶来。 都兰除了教大家方言以外,她也在穰穰子上用炭笔,跟琪琪格学蒙文,虽然真的很难,但她已经学会了不少词的写法。 而琪琪格也能教其他人算账,即使从一开始的二十个,到最后只有高雅罕学会了点皮毛,但这也很好嘛。 不过其他牧民阿妈还是在练她们做毛毡的手艺,因为论起做毡来,她们是很擅长的,只不过她们只会做厚重的毡,那种轻薄一些能做鞋的毡面,她们要慢慢摸索。 而牧民阿叔在练削皮子的手艺,力求能够做到薄到透光但皮子仍然有韧劲,不会被戳坏。 这还是姜青禾跟毛姨商量出来的,皮子的新用途,做羊皮灯。 但这种所需的方法和对皮子的要求太高太精细,所以需要不停地练,就连毛姨这样的能手,在铲皮子想要将它铲到薄如蝉翼时也做不到。 关于这个法子,姜青禾只能暂时先想想。 所以在这个冬天里,牧民们都有各自忙碌的事情,哪怕开春忙碌的时候也不曾懈怠,尤其关于沤肥。 这种对于姜青禾来说是个酷刑,没有人能受得了沤肥时的味道,牧民当然也一样,因为牛羊粪基本不算臭,除非是腐烂的。 但是沤肥咋说呢,好比现在姜青禾站在这里,隔着远远的一路,都能闻到对面在搅拌时的臭味。 “哦,怎么能这么臭!”吉雅捂着鼻子抱怨。 对岸的高奇格跳脚,他干呕了声,“图雅,能不能不要这个东西。” “可以啊,”姜青禾笑眯眯地说,“那今年的高粱、荞麦、黏黍子什么的,都不要了嘛。” 吉雅和高齐格闭嘴,谁会不喜欢吃荞麦和高粱呢。 姜青禾心下颇为好笑,其实她的认知也有错误,她以前单纯地以为牧民爱吃青稞、面粉和挂面。 但并不是的,青稞是因为好种,面粉是真的爱吃。 不过在开地之前,姜青禾带来了种类丰富的粮食,比如荞麦、高粱、软硬糜子、黍谷子、谷子、红豆、黄豆、苞谷面等等,看看大家喜欢吃什么,到时候多种些。 这为一众牧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他们发现自己压根没有那么爱吃青稞。 他们最喜欢的是高粱,不管是煮着吃,还是用高粱面做的粘糕、面条和煎饼都爱吃。 其次是软糜子磨成的黄米和红豆,做的粘豆包大家也赞不绝口,他们还喜欢用硬糜子炒出来的炒米,比小麦还要受欢迎。 甚至连黏谷子这种牲畜不是很爱的东西,但却被牧民所喜欢,蒸成的白小米能吃好多,甚至超过了青稞面做成的糌粑在他们心里的地位。 苞谷面也没人排斥,做的馒头大家也很愿意吃,荞麦就是好吃不耐饿。 这些粮食极大的丰富了牧民只有羊肉、奶制品包括一些面粉的生活,虽然他们最喜欢的还是肉,可这饱腹感极强的面食,让他们头一次产生了吃饱喝足的感觉。 所以姜青禾给他们定下了以高粱为主,其他各种粮食为辅的耕作结构,未来还可以再调整。 她还曾笑话大家实在太好养活,因为喜欢吃的这些粮食完全不挑剔,不用太精细也能成活,刚好适合他们这些刚种地的新手。 但是好养活是好养活,该上的肥还是要上,这让大伙极为痛苦,姜青禾听了一耳朵的牢骚。 直到长老喊她,“图雅你来一下。” 大家才不再嘀咕,姜青禾走过去,长老指了指前面那条小路,“走吧,去瞧瞧。” 牧民们要开的荒地就在这条小路的尽头,那里小溪汇聚到了庞大的黄水江里,只要能把两岸荒地开垦出来,真的可以实现粮食铺满田野。 姜青禾扶着长老走过了一个缓坡,她伸手撩开一旁垂下的树枝,“这里要尽快开一条路出来,不然农具都不好运。” 这条路实在太窄,要开路就得把两旁的树给砍掉,然后再填土,才能成为一条大道。 在这里当着长老的面,姜青禾也说起曾经跟土长说过的话,“人还是太少了。” 不同的是长老也赞同,“真的太少了,羊都比我们人多。” 他拄着拐杖走过一个台阶,稍稍喘了口气接着说:“等走敖特儿的人一离开,能留下种地的更少了。” 姜青禾稍微思考了下走敖特儿的意思,其实敖特儿就是帐篷的意思,走敖特儿意味着牧民带着小帐篷和勒勒车,离开驻扎点去更远的草原放牧。 牧民虽然选择定居,但作为游牧民族,他们依旧要保留自己的习俗,没有办法割舍下,所以就让一部分人带着羊群去放牧,短暂地进行转场。 到要剪春毛时将羊群带回来,然后等剪完春毛之后,再转到贺旗山背后的高山夏牧场放牧。 这一批人走了之后,留下的照顾产羔的母羊,挤奶做奶制品,还要修路、翻地、下种等等事情。 姜青禾走过了那一条狭小的路,她看见了两岸狭长的地貌,遍地生长着杂草,牧民在地里割草,小娃则蹲在里面一点点拔。 她心里琢磨着,转过头问了长老一句,“引人进来怎么样?” 但这句话说出口,她又摇了摇头,能住在一起的牧民都是知根知底的,贸然引人进来,万一发生了什么也很难预料,不能保证人都是好的。 不过长老和她的想法有些不同,他说:“其实我们部落,应该可以称作阿寅勒,但之前它是用来称牧户的,而不是牧营地。” “是因为这些牧民在好些年里,他们的蒙古包渐渐聚在了一起,人越来越多后,就变成了阿寅勒(村落)。” 长老回忆着以前,他想起了很多,面对着宽阔的荒地他说:“像乌丹、萨仁,”他又念了好几个姜青禾熟悉的人名,“这些都是半路聚在一起的啊。” “图雅,我把这些半道来的人称作是额顿霍喜格。” 这个词一出来,让姜青禾有些微怔愣,它代表恩赐的财富。 对于她来说,只有特别有用的人才能够得上这个词。 而长老告诉她,并不是这样的。 他甚至轻轻吟唱那古老的歌,“流水潺潺,山泉淙淙美丽的草场四季常青。 这里居住着五百万人民,人们相亲相爱,彼此不分。 在主人的洪福照耀下,吉祥如意,欣欣向荣。” 姜青禾已然懂了,她笑着说:“等碰见合适的人吧。” 她心里想着这件事,往杂草地里又走了几步,看到孩子们捉虫子玩,有的在地里打滚,被他的额吉一把拉起呵斥。 之前有过的念头又冒了出来,她指着春山湾的方向跟长老说:“湾里有一个地方,它可以让孩子学到点东西,有更多的玩伴,眼下他们都会说些方言,我觉得可以让小梅朵这些孩子去那里上学。” 毕竟之后大人越来越忙,无暇管照孩子,这些孩子最大的也才十一二岁,最小的五岁,放养着很容易出事情。 “可以去吗?”长老问,他也想孩子们能学点东西,哪怕出去多点玩伴也可以,只是他不知道这个叫春山湾的地方,里面的人愿不愿意。 姜青禾说:“可能要请都兰和吉雅去那里带他们了。” 毕竟两个民族的习惯完全不同,也很难共通,姜青禾这个办法只是权宜之计,毕竟她更想看到的是牧民有自己的蒙学。 能学点不同的,骑马、射箭、放牧、分辨草料、弹奏冬不拉等等,只是不知道今年能不能给办上。 这个要不要去童学的问题,在傍晚大家回来后,坐在外面的院子里进行了详谈。 乌丹阿妈说:“叫小梅朵去吧,她天天打滚,衣裳都不够她换的。” “让我家的也去,他啥也干不了,只会拽着我的大腿,我都要变成那只吃了白毒草的羊了!”萨日盖几乎是拎着她家那个皮小子,悬空提到姜青禾面前的,她做梦都想有个人能管教一下自家的娃。 一群人讨论得唾沫横飞之际,姜青禾拍拍都兰的肩膀,她说:“要你带一带他们了。” 都兰笑着说:“挺好的,反正我家的羊少,正好分出去给其他人放,带着他们玩也挺好的嘛。” 吉雅凑过来说:“好玩的事得让我去嘛。” 只不过这件事大人们说定了,还没有问过孩子的意思。 小梅朵说:“要看看那个地方才能知道要不要去啊?” 姜青禾带着他们去童学转了转,这群老是在草原上追逐打闹的孩子,连一只蚂蚱都让他们欢喜的,看见了这么多好玩的之后,纷纷都喊着跳着要来。 最后姜青禾跟土长说过后,暂时定下了粮食的问题,决定再加一亩地种粮食,土长跟湾里大伙说了这件事,虽然有些人心里很不情愿。 可这童学自己家孩子也没花钱,还能白吃顿晌午饭,哪里管得着有没有蒙人的孩子过来,只要别犯事就成。 如此说定后,谷雨那天童学开学,全部孩子一起上学。 湾里小娃都被嘱咐要听话,晌午多吃点,绝大部分穿上了簇新的春衫,红的黄的,难得有人家还给娃全身上下搓了遍。 牧民的孩子也是如此,要去别人的地盘,当然得收拾得齐齐整整,从头到脚收拾一遍不算,还给娃穿了祭敖包才穿的袍子,反反复复叮嘱,不要惹事。 这两波人一在童学门口碰面,春山湾的婶子们想寒暄几句,发现自己不会说蒙语啊,那叽里呱啦跟鸟语似的,想说点啥也说不出口,就对视一眼,尴尬地笑笑。 没想到旁边的女人先开口的,一股外来腔调,努力捋直舌头的感觉,她敬佩地说:“姐,你家有这么老多的娃呐。”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2 首页 上一页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