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生欣慰地笑了:“好。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出版社的任务,今年连环画的任务就比之前少了,再有就是有不少平反的人回来,我这几个月和蒋老再寻一寻,不怕找不到合适的。” 放下电话,殷玉瑶彻底没什么心事了。如今裴云圣在部队,玉磊由老爷子照顾,她直接去博物馆的甜品店里给自己拿了一个小蛋糕出来,又去隔壁咖啡店手磨了一杯咖啡,去货车里挑拣了些自己爱吃的水果切了个果盘,摆了满满的一桌:开干! 12月初,裴云圣休假从部队赶了回来,他接管了一日三餐,给殷玉瑶做好后勤,连晚上都不再闹她,生怕她睡不好觉。 到了十号早上,老爷子一早把殷玉磊送来,裴云圣开着车和殷玉磊一起送殷玉瑶到考场,还特意拿了相机,要记录着历史性的一刻。 殷玉磊这两年伙食好,长的也快,虽然才十岁但只比殷玉瑶矮半个头。他觉得自己是大孩子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搂着殷玉瑶的胳膊,可今天在考场前,殷玉磊主动上前给了殷玉瑶一个拥抱,脸蛋红红的,亮亮的眼睛仿佛带着星光:“姐姐加油!” 考场外人头攒动,还有记者拍照采访,裴云圣只能偷偷地拉了拉殷玉瑶的手,给她鼓劲:“记得写名字,答卷的时候心态要放平,别紧张,我和玉磊在外面等你。” 殷玉瑶拉了拉两人的手,转身进了考场。 卷子发下面,殷玉瑶先写了名字才浏览了一下试卷,嘴角不禁扬了起来,这卷子对于她来说,只能用简单两字形容。不过殷玉瑶也没过于放松,反而答题更加谨慎,不想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 与此同时,远在东北的于燕秀也同样信心满满。 这次黑省光高考报名就将近两百万人,为此在11月底全省就提前考了一波,只留下五万人参加真正的高考,于燕秀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资格。 高考在县城的中学,于燕秀这次特意请马书记开了封介绍信,提前两天来县城中学旁边的招待所住下。毕竟十二月底的黑省天寒地冻,距离又远,来往路上不确定性太多,她不想冒这个险。 于燕秀觉得考试的关键时期她觉得一切花费都是值得的。 但有于燕秀这个魄力和舍得钱的不多,也有的提前一天咬牙住下,但是所以大部分还是天蒙蒙亮就起床,走着去县城考试。 紧锣密鼓的三天考试结束,走出考场,街道上的广播传来广播电视台的播报:““到今天为止,全国高考正式结束!” 拿着自己的铅笔盒走在满是灰尘的土路上,走着走着于燕秀忍不住蹲下哭了,她终于熬出来了。 回到农场,于燕秀又被参加高考的知青们围了起来,大家拿着笔七嘴八舌的回忆题目,问于燕秀的答案是啥。 于燕秀年轻记性好,再加上准备充分很快就做完了试卷,她反复检查了好几遍,一看题目就能写出自己写的答案,她干脆把几门课全都默背了出来,还在最上面写了一行大字:于氏答案,仅供参考。 “于氏”答案一出,大家争相传阅,参加了考试的都想看,干脆拿着本子和笔一起去大礼堂,一个人拿喇叭念,其他人用笔写自己本子上。没参加考试的都在忙着干活,这时候倒是宿舍是最清净的。 于燕秀坐在炕上看着自己住了五年的屋子,两排炕占了屋子的绝大部分空间,另一头靠墙的是一排柜子,八个人每人有一个小门,另外脸盆水桶挤满了剩余的空间。 从炕上跳下来,于燕秀打开自己的柜子,从里面拿出一封信,那是两个月前家里寄来的信。来这里五年,每年她都会往家里寄封信,问问家里的情况和父母身体,但从来没有回音。 两个月前,当喇叭里说有她的信时,她还以为是殷玉瑶从北京寄来的,等看到信封上的地址后愣住了,片刻后才拆开。 于母这个人很复杂,她很重男轻女,但因为从农村出来的又很怕人瞧不上她,所以十分要强又好面子。因为家属区的孩子都上学,于燕秀有幸也跟着上了初中,毕业后就被母亲响应号召送去下乡。 如今三三两两的知青回城,于母在家想了两日,觉得让于燕秀回来十分不划算。首先家里住房有限,儿子儿媳妇结婚后又生了两个孩子,一家六口本就有些挤,她实在不想让于燕秀回来添乱。 再就是回 来也没法安排工作,这人就得养家里,小时候是不得不养,现在二十一岁的大姑娘了,可不能让她在家吃闲饭,那回来唯一的出路就是把她嫁出去。可介绍对象结婚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成的事,咋也得在家呆几个月,吃住都得家里承担。 再说这个年头谁家也没有太多的钱,彩礼最多就一两百,还得置办嫁妆和准备压箱钱,于母又好面子,纵然心里再想也不敢多贪,最多留下个几十块钱,可一算搭进去的口粮和要生的闲气,感觉还是亏得慌。 于母思前想后,觉得这几十块钱不赚也罢,免得因为于燕秀回来儿媳妇再闹情绪让大家都不痛快。回想了一下于燕秀那又瘦又小的模样,于母觉得也不像有福气的,以后估计也沾不上什么光,干脆这个姑娘不要也罢。 信是于母口述她哥哥写的,内容简单直白,于母告诉于燕秀即便是有回城的机会也别回来了,家里住不下,让她从当地找个人嫁了吧。往后日子过好过孬是她自己的事,大家隔着千里迢迢的,谁也帮衬不上谁,干脆就别联系了。 于燕秀看着看着都气笑了,捂着胸口半晌缓缓地吐了口气:原本以为自己早已看开,但是没想到收到这种绝情信依然觉得心里发闷。 不过好在这是最后一次,没有以后了。 于燕秀把信扔进炉子里,看着火苗点燃信纸,将它卷进火里,化为灰烬。 既然不必再联系,那如她所愿。 不到一个月,录取通知书来到了向阳农场,马书记打开农场喇叭激动地嘴都瓢了:“于燕秀,快来拿录取通知书,你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正在割土豆的于燕秀猛地站了起来,撒腿就往办公室跑,其他参加高考的知青起身赶紧跟着来了,于燕秀录取了,那他们呢? 很快,农场办公室被知青们围满了,大家都问自己录取通知书。今天倒是来了五封录取通知书,除了于燕秀的,还有两个考上林业大学、两个考上大专的。 于燕秀看着递到自己面前的通知书,刚要伸手,却发现自己的手满是泥土,连忙先在身上抹了抹,这才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接过来,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信封封面,随即眼泪就流了下来。 马书记见状领着其他知青出去,还贴心的把办公室的门关上了。 于燕秀这这阵哭过好几次了,这次很快就恢复了情绪,她用办公室的脸盆洗了手和脸,等手晾的干干净净了以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信封,看着那张不大的录取通知书。 北京大学数学系。 开学日期是半个月后。 于燕秀连忙把录取通知书收好,打开办公室的门喊了马书记一声:“书记,我能用下电话吗?我付电话费!” 马书记知道她肯定是给殷玉瑶打,大方的回了一声:“打吧,不收你钱,不过不能通话超过三分钟。” 于燕秀应了一声,拿起话筒拨通了自己默默背过的那串数字,在紧张的等待中,电话终于被接通了,话筒那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喂,请问找哪位?” “玉瑶姐!”于燕秀兴奋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和殷玉瑶分享自己的喜悦:“我被录取了,北京大学数学系!” “太好了!”电话里传来殷玉瑶开心的笑声,随即她也说出了自己的好消息:“我也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我是历史系,以后我们就是校友了。” 于燕秀傻笑着,都不知道要说什么。 还是殷玉瑶先反应过来,提醒于燕秀:“录取通知书要放好,一定要锁起来,免得丢了。再就是去买来北京的车票,买好车票后给我打电话或者发电报,把你到的日期时间和车次给我,我去火车站接你。” 于燕秀点了点头,忍不住开心地笑了起来:“玉瑶姐,我终于又要见到你啦!”
第137章 好消息录取传来,陈秋丽和她的对象梁志国双双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本梁家对陈秋丽一直拖着不肯结婚有些不满,但是碍于儿子坚持也没办法。这回俩人都考上了哈工大,粱家人再无怨言了,反而逢人就说儿子找的对象有远见,即便是处对象也没耽误学习,这才一起考上了大学。 陈母更是乐的合不拢嘴,一边赶紧把家里的棉花票拿出来赶紧给陈秋丽做厚棉袄被褥,一边不住嘴的夸殷玉瑶。陈母比外人知道的清楚,闺女去年拿回来的那些《数理化丛书》就是殷玉瑶借给她的,学习这事也是殷玉瑶提点的,陈秋丽考完试后回来就说,数学考试的内容基本都在数理化丛书里面讲到了,甚至试卷上还有里面的原题出现。 要不是殷玉瑶此时住在北京,陈母非得拎着厚礼前去道谢。 不过虽然没办法当面送礼,但陈母还是在做棉被之余把自己刚熏好的腊肉香肠给殷玉瑶寄去了,在这个猪肉紧缺的年代,这绝对是最有诚意的谢礼了。 陈秋丽一接到录取通知书也从邮局给殷玉瑶打了个电话,自己的好朋友都顺利考上大学,殷玉瑶也替他们高兴。不过想着哈尔滨天寒地冻的冬天,殷玉瑶立马从博物馆里拿了两件军大衣,两双棉鞋给陈秋丽寄了过去。 梁志国和陈秋丽大学要上四年,好在俩人是一个学校,两家人一起凑了一桌吃了饭,一是给俩人祝贺,再一个也是商量结婚的事。 这马上就要去学校报到,今年结婚是来不及了,俩家也不想那么给办的那么仓促,一商量索性定在明年夏天,到时候陈秋丽梁志国放暑假回来,时间充裕,家里也能准备的更齐全。 眼瞅着要出发了,陈秋丽收到了从北京寄来的大包裹,陈母拆开看到两件军大衣两双厚厚的棉鞋,顿时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两双棉鞋都是陈秋丽的号码,穿着毛线厚袜子正正好好,军大衣陈秋丽穿着棉袄套了那件小号的,下摆正好过了膝盖。大的那件陈秋丽给梁志国送去,特意说了是殷玉瑶送的,让他记得殷玉瑶的好。 在于燕秀从寒冷的黑龙江坐火车前往北京之际,陈秋丽和梁志国背着家里做的崭新的厚棉被厚褥子穿着棉袄套着军大衣,榻上了北去的列车。 **** 于燕秀到的这天正好是周一,裴云圣不在家,殷玉瑶想着于燕秀行李多,还是坐公交车来回更方便。 家附近就是公交车站,离着北京站也不远,十几分钟就到了。这个年代的火车,尤其是这种长途火车晚点是常态。殷玉瑶到了火车站问了问,知道晚点三个小时,便找了个没人的角落进了博物馆,在里面一边看书一边吃了个下午茶,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才从里面钻出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7 首页 上一页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