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他们之前就讨论过的。 “此子不可小视啊。”崔善为感叹道,“江东犁一事被压了这么久,还能不急不躁,继续踏踏实实的做着这些事情,恐怕很多为官多年的人都没有他这么沉稳。” 他又露出一个有趣的表情,“说起来,周家前段时间与齐王府的长史攀亲,恐怕现在正在焦头烂额吧?” 看不清形势就往坑里跳的人,多有趣。 少卿心里咯噔一声:“那这周十三……?” “无妨。”崔善为不在意的挥了挥手,“他本就是周家弃子,而且又一直远在江南。况且……” 他低声对少卿道:“你可知,原来的太子洗马魏徵,都已经被秦王纳入了旗下?” 少卿有些惊讶,他的消息渠道可没有自家上司那么灵通。 崔善为将自己得到的最新消息告诉了他,当然,是有选择性的。 当时,秦王让人将魏徵扭送到自己的面前,大声责问他为何要离间自己兄弟的感情。要知道,魏徵可是经常给太子出谋划策要早日将秦王置之死地的,昆明湖刺杀一事也绝对少不了他的手笔。 魏徵却没有跪地求饶,只是说自己既然是先太子的人,那自然要为先太子考虑。他甚至还说了一句,若是先太子能早日听他的,早点下手,那必然不会有今日的祸事。 没想到,秦王听了之后并没有一挥剑砍下魏徵的脑袋,而是哈哈大笑几声,赞扬其忠于本职,并问他事已至此,愿不愿意改换门庭,继续为大唐效力。 司农寺少卿听崔善为的讲述,只觉得心驰神往,激动的道:“先太子礼遇魏徵,其自然当以才华报之,无可指摘。而秦王宽仁大量,实乃社稷之福!如此,可成一段佳话!” 崔善为的上嘴唇微微的上翘,闪过一丝古怪。 是啊,秦王就是想让你们这样以为。 不过,这样也好,毕竟一个宽容的君主可比一个锱铢必较爱记仇的君主要好多了。 他掸了掸手里的公文:“所以,一个周家的儿郎而已,和魏徵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司农寺少卿点点头:“也是。” 他同样想到了周家,忍不住也幸灾乐祸起来:“真想看到他们知道这个消息时的表情……” 崔善为脸上也浮现起几分促狭。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玄武门事变后的第三天,被重重护卫看守起来的皇帝李渊终于颁下了圣旨,立李世民为大唐的皇太子,并将所有的理政之权都交予了他。 “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长安城中的阴霾与紧绷终于彻底的烟消云散,那些收拾了细软的老百姓们松了一口气,重新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而失败者则被扫入了垃圾堆中,从此连名字都成为忌讳,甚至是无人提及。 太子李世民暂时还住在兴义宫,这座几年里都门庭冷落的宫殿开始变得车水马龙。所有的官员、奏折都涌向了兴义宫。 几日后,兴义宫向当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八百精锐将士赐下来厚厚的赏赐,又举办了晚宴,延请了不少朝廷中做实事的主官以及宗室权贵。老人新人济济一堂,互相认识,毕竟,以后都是朝中同僚,大家正好趁机熟悉熟悉。 崔善为作为司农寺卿,掌管天下屯田,自然也在被邀请的行列。 他一开始极为低调,不过出身清河崔氏,交游广阔,一晚上也没闲着。但崔善为绝不是殿中最忙的人,那些立下从龙之功的天策府老人们才是。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程知节、张公瑾、高士廉…… 而刚被封为太子府詹事主簿的魏徵坐在角落,无人问津,但他面色依然从容淡定。 尚书右仆射萧瑀与崔善为相熟,坐在他旁边,十分看不惯的道:“先太子尸骨未寒,他就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兴义宫,可见之前的忠心耿耿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崔善为看了一眼四周,人声鼎沸,显然都没听到他的话,这才放下心来。 他苦着脸道:“萧公,如今可别再提那位了!” 萧瑀奇道:“难道不说,就不存在了?” 崔善为心中叫苦,你能说,你深受陛下和太子宠信,背景又一时无两,但我不能应你啊。 好在萧瑀虽然刚直,却也不是缺心眼,提了一句之后就不再说话了。接下来,两人倒是好好的饮了一盏酒,直到被其他人寻来。 待到酒酣耳热,殿中氛围变得热烈之际,崔善为走了出来,向持着掐丝团花金杯的李世民拱手道: “恰逢盛会,臣这儿倒是收到了一件喜事,来不及想要禀告给太子殿下,与诸位分享喜悦之情。” 李世民感兴趣的道:“哦?有何喜事?崔公不妨直言。” “我司农寺下辖润州屯,前不久发明出一种新的农具,名为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此犁用在屯田里,可以节省人力畜力……”崔善为将江东犁以及后续的一些农耕技巧改良之事在殿上娓娓道来,他口才了得,愣是让众臣们忘记了饮酒赏乐,一个个听得十分入神。 当然,在场的人也都是国之肱骨,自然明白这其中所代表的意义。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了一眼,脸上浮现起喜色。 就连不懂这些弯弯绕绕、粗枝大叶的将领们,也明白了——粮食可以多收一些,他们的军粮怕是不用愁了! 待到崔善为终于将话说完,房玄龄迫不及待的出列,言语激动: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农事安稳兴旺,粮食丰产,百姓安居乐业,乃天下之大幸也!” 大家都反应过来,殿上响起了一片恭贺声。 更有人将此与天意以及祥瑞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上天对李世民被册封为太子,对大唐所传达出的善意和认同。 “天命在我大唐啊,殿下!” 李世民露出愉悦的笑容,道:“若此事为真,当重赏!筵席散后,崔公留下,我有话要问你。” 他还没被眼前的这一切冲昏头脑,知道要先判定是真是假。 崔善为自然不怕,他又没造假。 不过,当他回到位置上时,却迎来了萧瑀奇异的目光。 “萧公为何如此看我?” 萧瑀问道:“崔寺卿,想必你收到这个消息已经很久了,却为何到了现在才拿出来?” 他通过刚才崔善为的描述,得出了这个判断。 崔善为淡然道:“自然是因为需要判断真伪,以及后续的效果。” “果真如此?”萧瑀挑起眉来,忍不住嘲讽,“我看崔寺卿为了今日的场面,恐怕是忍耐许久了。没想到你竟然是如此善于钻营之辈!” 他端起酒杯,甩袖就走,一副耻于为伍的模样,让崔善为坐在原地简直要被气得七窍生烟。 “萧瑀你个老匹夫!”他在心中将其怒骂八百遍,“难怪世人都道你就是个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他看了看大家的注意力都没在这边,这才稍微的心平静气。 筵席散后,崔善为在内侍的引领下去到了兴义宫的书房,李世民、房玄龄等人已经在室内,他惊讶的发现,魏徵竟然也在。 他们正在商议对太子和齐王余党的后续处理事宜,而且显然已经讨论到了尾声。 “那就这么办,”李世民对所有人和颜悦色的道,“为首的人既然已经伏诛,那就不要再牵连到更多的人了,如敬德所言,如果要株连余党,那朝堂就维持不下去了。” 大家纷纷应偌。 房玄龄甚至建议:“殿下,东宫旧臣王珪、韦挺有经世之才,因杨文干一案被牵连流放至边疆苦寒之地。臣以为,不若将其召回,让他们为殿下以及大唐效力!” 李世民的手指在案几在敲了敲,意味不明的道:“王珪、韦挺……” 这些人在以前可没少给他使过绊子,的确是挺有才干。 崔善为的心颤了颤,以他所想,若是秦王,哦不,太子为了体现自己的优容,一个魏徵已经够了,这两个人估计是够呛了…… 可没想到,李世民却笑道:“既然玄龄认为他们是经世之才,孤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那就下旨先将他们召回,再行任命。” “殿下宽仁。” 李世民瞅见魏徵,高声问他:“魏徵,你以为呢?” “王珪、韦挺确实乃贤才,殿下宽仁,臣十分钦佩。”魏徵出列躬身道,“只是,大唐疆域广阔,从长安发出去的消息往往要月余甚至更久才到边陲之地。臣恐怕这一个月内各地会因为此事而牵连无辜,以至人心惶惶,生出无数事端,甚至威胁社稷安稳。” 李世民沉吟片刻,魏徵所言的确不是危言耸听。如今各地的官员大多都是前隋留下来的,最习惯的恐怕就是揣测上面的心意,至于揣测得对不对,那就难说了。 他问:“卿有何妙计?” 魏徵:“臣愿作为使者,出巡各地,既让大家看到殿下的真心,也可以矫正一些还未犯下的错误。” 崔善为心中暗道,精彩!有魏徵这个前太子心腹作为旗帜,只要他往那儿一杵,大家一下子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他对魏徵的评价不由得又往上调了几档。 他觉得太子应该会答应魏徵的这个请求,估计是派一位天策府旧人作为主官,然后陪同魏徵一起前往。 没想到,李世民大手一挥:“准了!就由你作为宣慰使,即日起便前往巡视各地,务必将孤的意思传达到位。路途遥远,你可全权裁断!” 他并未在魏徵的旁边安插一个天策府旧人作为监督。 崔善为愣了愣,就连魏徵也愣了愣。 唯有天策府众人习以为常。 他们家殿下就是这样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魏徵深深的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立刻道:“臣领旨!” 这时候,李世民才把目光转向一旁等待已久的崔善为:“崔寺卿,关于润州屯的江东犁与其他事宜,请细细说来。” 崔善为忙从袖中取出公文:“殿下,臣已将所有的公文都带来了。” 自有内侍来取公文。 李世民逐一细看,看了一半后挑起了眉,然后将其递给了房玄龄与杜如晦:“你们也看看。” 两人接了过去,好奇的翻看起来,越看,脸上神色就越奇怪,严肃中夹杂着喜悦,脸色变幻,看得旁边的程知节不禁有些心痒痒,忍不住凑过去也想要瞅瞅。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85 首页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