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他离开江宁县的时候,依然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农户都还没有听过江东犁。 房玄龄道:“所以,你觉得朝廷应该负担起这样的责任?” “然也。”周自衡点头。 几人沿着道路向前走去,在田野中劳作的农夫们看到他们之后远远的便躬身行礼。 周自衡:“朝廷对百姓负有教化之责。教化是什么?教他们律法与道德,是为教化,教他们读书识字,是为教化。而在微臣看来,教他们如何更好的种田,拥有更多抵御天灾风险的能力,同样也是教化。 “不管是对他们而言,还是对朝廷而言,都是好事。这叫双赢。” “双赢?”李世民被这个新鲜的词语给吸引了,他琢磨了一下,“你赢,我也赢,有意思。” 杜如晦稍加思索:“将江东犁成功的普及到全天下,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而若是江东犁能够在一年甚至是半年就天下皆知,那这两三年里便可以多出不少的粮食。” “的确如此。”周自衡道,“这还只是一个农具。还有一些如何能够增产的经验,如何抵御天灾的措施,甚至是培育出的良种……这些如果想要迅速的推及天下,然后根据各地的情况做出调整,那就必须要朝廷牵头才行。” 房玄龄一直安安静静的在旁边听着,此时忽然道:“若真是有了这么一个官署衙门,那各地的真实收成、农作情况,朝廷也能了如指掌。” 他越说越兴奋,语速也越来越快:“甚至,朝廷还能够对有目的的进行农事上的规划。” 李世民眯起眼来:“房卿的意思是?” “陛下,时人常说农夫短视愚蠢,但实际真的如此吗?”房玄龄道,“百姓并非愚蠢,而是他们的目光被局限在了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 周自衡看向那些低头劳作的农夫们。 房玄龄侃侃而谈:“他们看不到远处,不知道远处有什么新的好的东西,只能够得到窄小范围内的经验,自然就显得短视。就像是原本适合种粟的地方偏偏要种稻,原本适合种稻的地方偏偏要种麦。这是因为他们愚蠢吗?不是!” 周自衡已经明白了他想要说什么,眼前一亮:“是因为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除了麦之外的农作物。” “然也!”房玄龄赞许的道。 李世民也跟上了他们的思路:“所以若是有了朝廷的统一调配,让适合种麦的地方种麦,适合种稻的地方种稻,就能收获到更多的粮食!” 周自衡点头道:“橘生于南为橘,生于北则为枳。那就让它好好的在南方生长,就可以了。北方,自然也有北方适合生长的水果。” 后世的地方政府,是要担负起农业指导的责任的,包括研究当地到底适合种植什么经济作物,要发展什么样的农业产业经济,都需要通盘的去考虑然后引导农民们参与进来。 很多地方都做得非常不错。 周自衡不指望现在能做到后世这般的细致周全,但最起码要慢慢的把这个概念根植下去。就好像,他明年就准备在江南推广双季稻。 这些事情如果没有朝廷的介入,靠民间野生发展的话,那估计要很多年才能见到成效。 杜如晦笑道:“臣倒是想起之前的北齐与北周。” 李世民转向他,脸上有点疑惑:“杜卿怎么忽然想到北齐与北周?” 北周和大唐,和他李家的关系可谓是关系紧密。隋取北周而代之,大唐取隋而代之。而宇文家、杨家、李家乃是故交,同出武川镇,关系丝丝缕缕。 杜如晦道:“北周之地,常种粟与旱稻,而北齐,则种植冬小麦。” 周自衡略一思索,北齐就是河南山东那一片,的确种冬小麦。 杜如晦淡淡道:“当北周的将士在操练的时候,北齐的将士却在种地,还在种地,一直种地……” 李世民轻轻吸了口气,这个观点倒是他以前没有想到过的。 周自衡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 如今的府兵制,士兵们除了要打仗之外,还需要种地来养活自己。军屯和边屯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但若是一直只顾着埋头种地,却抽不出时间来操练兵马,那在战场上又如何能够得胜呢? 原本只是简单的农作物分布规律,却在看不到的地方影响了历史的走向,有趣。 房玄龄叹道:“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其寒者。就算是行军打仗,也要先保证大家吃饱穿暖才行。” 周自衡颔首:“所以才需要一个专门的官署衙门,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来布局农作物的种植。” 李世民忽然想起来:“上次你说打算在江南种植双季稻?” 周自衡:“是。” 李世民:“那明年江南道的屯田收成可以翻倍?” 周自衡吓了一跳:“陛下,微臣可没这么说过!” 他做不到啊! 李世民狐疑的看着他:“做不到吗?” “陛下,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周自衡苦笑,他细细解释道:“即使是要推广双季稻,那也得先规划出一处试验田,看看双季稻的成效到底如何,需要多少的劳动力?收益和投入成不成正比?中间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待到所有的经验都成熟后,才会向整个江南道推广。” 房玄龄夸赞他:“周补阙做事严谨。” “不严谨不行,这可事关屯户们一年的收成。”周自衡道,“包括司农寺想要成立的新署,到时候也应按照这样的形式来运转。” 一个不成熟的东西,是不能贸贸然推广到全天下的,会出大问题! 房玄龄与杜如晦都忍不住轻轻点头。 的确该如此,就连一些政策,也该如此。 李世民对他明年的规划很感兴趣:“那除了双季稻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打算?” 这些计划在周自衡心中盘算了很久了,他不假思索的道:“如果是之前,微臣只打算带着润州屯的屯户们开凿水渠,修建塘浦圩田,并且兴建水力磨坊。但现在微臣领着司农寺丞的职衔,掌管江南道屯田,那自然要把其他地方也纳入到考虑……” 比如太湖那边,与江相连,经常成为一派泽国,庄稼尽淹。修建海塘和堤坝才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李世民挑起眉:“你可只是总领屯田事宜,兴修水利是江南道主官的事情。” “微臣刚刚说过,双赢。”周自衡唇角上扬,“其实兴修水利对民田是更有利而无一害的。” 只看怎么和他们谈罢了。 李世民又问:“你之前在殿上说要轻徭役,可兴修水利岂不是在反其道而行之?” “陛下,其实百姓们并不反对徭役。”周自衡道,“以微臣的经验来看,其实他们反对的占用农忙时间来做徭役,以及修建一些无谓的只用作权贵奢侈享受的工事。比如宫殿……” 他看到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眼神,连忙道了一声:“陛下恕罪。” 李世民挥了挥手:“你何罪之有?大肆的兴建宫殿用于享乐,的确是亡国之君会做的事情。” 比如他曾经的那位表叔。 “继续说吧……” 周自衡便以李崇义在江宁县建砖窑的事情举例,说明其实百姓们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是不会抗拒出力来服徭役的。李世民听得很仔细,时不时的还询问些什么。 两个人走在前面,周自衡落后李世民半个身位,越走越远。 房玄龄与杜如晦在后面不远不近的跟着。 房玄龄对杜如晦说:“只是放在司农寺,的确是可惜了……” 能够做出这么详细的规划,头脑清楚,而且为人处世也老练,实在是很适合去做个一地主官,即使是从县令做起,也是可以的。 杜如晦之前曾经和房玄龄探讨这个,这次他反倒有不一样的认知:“天下的农事需要周十三这样的人。他待在司农寺或许比做一个小县令或者是刺史要更好。” 房玄龄笑着摇摇头:“若是其他如他这般年纪的郎君们,可不敢如此狂妄的称‘小县令’……” 即便是李崇义,也是因为沾了宗室的光,而且因缘际会才会如此年轻就得到成为江宁县县令的机会。 杜如晦笑了起来:“人与人终究是不同的。” 房玄龄:“那,崔善为的提议你如何看?” “可。”杜如晦想也不想的道,“农事如此重要,民田占了天下农田的十之七八,偌大一个朝廷却没有对应的官署衙门,的确是匪夷所思。” 房玄龄也点头:“可。” 虽然这个提议还需要拿到中书门下的“宰相集议”以及内朝集议上去讨论,但他俩都知道,这应该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杜如晦看向宽阔的大豆田,绿意盎然,不由得叹了一句: “真美啊。” …… “可真丑啊。”平阳长公主对摆放在自己面前的一个怪东西毫不讳言的道。 这是一张看上去十分笨拙的椅子,用木头制成,还有两个大大的木制轮子。有点像是胡椅,但是比胡椅要更低,而且方头方脑的,和好看真的沾不上一点关系。 徐清麦有些不好意思,讪讪笑道:“虽然不好看,但用起来还可以,长公主要不先试试看?” 这是她之前让周自衡找木匠做的轮椅,周自衡直接通过工部主事任平找了将作监的匠人,不过七八天就将这东西做出来了。 那位工匠对这个委托非常痴迷,甚至还琢磨着改动了好几处,一些零件做了不止一版。 徐清麦亲自试过,肯定不如后世蕴含了高科技的轻便电动轮椅相比,但也还算过得去,满足了出行的基本要求。 平阳长公主看着那两个笨重的轮子,有些怀疑:“真的可以用手推动?” “可以的,您试试?”徐清麦期待的看着她。 平阳看了这么一会儿,也大概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来了点兴趣:“那就试试。” 绿翘忙指挥其他的侍女将她抱上了轮椅,然后调整了她坐着的姿势。 平阳用手推着轮子,用上了一些力气,往前滚了滚。 那轮椅动了起来。
第109章 今天并不是徐清麦来给平阳长公主请平安脉的日子。 她与严雪文还有姚明镜三人已经制定好了针对平阳长公主的医疗方案,这次是特意过来与她商量的,顺便就把轮椅给带了过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85 首页 上一页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