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免费满足的只是我的道德心,但是破坏的却是整个杏林的正常态势。微臣自然不愿意做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徐清麦转向权万纪:“所以,权大夫,这便是那份不算低,但也绝不算高的诊金的由来。” 权万纪被她堵得没话说,他的余光看到不少在座的朝臣们都在微微的点头,显然已经被她的这个理论所说服。 他定了定神:“徐太医考虑周全,我佩服得很。但你身为太医却在当值期间去西市为庶民诊治,不合先例……” 他又将昨日的这番说辞拿出来说了一遍。 这套说辞其实很站得住脚的,原因就在于太医能不能兼职这事儿并无规定,而且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干着外面的活来收诊金,要深究的话的确说不过去。 所以,徐清麦选择坦然认错。 “此事的确是我考虑不周。”她向李世民拜了下去,“微臣愿意受罚。” 李世民让她起身,然后脸带惭愧:“此事,朕也有责任。是朕一开始没有考虑妥当。的确如权卿所说,此事对太医院其他太医们并不公正,也存在着破坏制度的风险。” 他看向权万纪:“权卿的谏言提醒了朕,身为天下之主,日后做事不能全凭个人喜好,而要考虑到全局。” 又看向群臣:“日后,还望众卿和魏徵、权万纪一般,不要吝惜于指出朕的错误。” 百官们感动极了,他们希望的君主不就是这样的吗?虚心纳谏,听劝! 不过,还没等君臣演到肉麻的那一步,徐清麦却又拜了下来。 “陛下,臣还有话说!”她目光炯炯的看向权万纪,“适才,权大夫说微臣身为太医,却为庶民诊治。那么,微臣很想问权大夫一个问题。” 权万纪迎向她明亮得似乎燃起了火焰一般的眼睛,忽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李世民:“说。” 徐清麦缓缓道:“臣想问权大夫,身为庶民,难道就不能得到良好医治的权力了吗?” 殿中忽然安静了下来。 权万纪心中一紧,大叫不好。他看向徐清麦,语气中有了几分恼怒:“徐太医切莫血口喷人!” 情况似乎一下子调转过来了。 封德彝皱眉:“徐太医,权大夫只是一时失言,你何必穷追猛打?” “封相公误会了。”徐清麦从容的道,“这句话我并非问权大夫一人,只是恰好听到了他这句话,心有所感罢了。其实,我想问的是在座诸公,天下的百姓庶民们,是否拥有正常看病、看得起病、有病就能随时去看的权力?!” 她的嗓音并不大,但这句问话却如同雷鸣一般,打在这座殿内,也打在了在场所有人的脑海中。 李世民眯起眼来,瞬间之后,整个人忽然放轻松了一些,手指甚至还在椅背上敲了几下。 群臣们如房玄龄、魏徵等人,露出深思和了然的神色,而更多的人却是面面相觑,显然也不知道这个小太医,而且还是位女太医为什么要忽然提出这么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来。 周自衡捏紧了拳头,看向殿中昂然站立的身影,眼中流露出欣赏的神色,血液也变得兴奋起来。 终于到了这一步了。 国子博士孔颖达忍不住回答徐清麦的问题:“百姓们当然拥有正常看病的权利!” 一个人站出来了,其他人自然也要站出来。 “自然,徐太医为何如此问?” “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之事?” 徐清麦听了后一笑,待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她才道:“是,我们所有人都认为百姓们生了病就去看医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本无需讨论,也不用质疑。” “但是!”她加重语气,“在座诸公有谁真正的去民间了解过,调查过,百姓们真正的医疗情况?他们是不是真的能看得起医生,吃得起药?” 徐清麦转向李世民,她跪坐在地上,第一次心甘情愿的对着皇帝行了跪拜礼,整个身体伏倒在地,额头紧贴着地面。 她跪的是世俗权力的顶峰,是能够改变这一切的人。 “陛下!百姓苦啊!”
第120章 徐清麦是见过苦难的人——说起苦难,太平世道里哪儿能比得上医院呢? 作为全国知名的三甲,有许多偏远地方的人前来求医,困难的人是真困难。有时候,连医护们都看不下去,在内部组织大家捐款。徐清麦到现在依然记得,有一个月,自己一万出头的工资几乎全都捐了出去,简直就是倒贴来上班。 但,穿越到唐朝之后,她才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集体性贫困”。 不是两三个人,也不是一小撮人,而是一个阶级。 甚至这个阶级才是国家人数的大部分。 更让她觉得难以接受的是,这似乎才是历史的常态。 徐清麦将自己春巡中、在平时的出诊中、从江南一路前往长安的路途中所见的,向李世民与众位大臣们娓娓道来。这里面有因为长期饥饿而营养不良的孩子,有大腹便便只因不知如何防范血吸虫的农民,有无钱看病身上长满褥疮的老人,有死于难产和细菌感染的孕妇…… 她在讲这一切的时候并没有煽情,言语冷静克制,但反倒听上去更有一种残酷感。 有的朝臣心有所动,眼眶微红,但有的朝臣们却是一脸的不以为然。 但不管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在徐清麦说完后,殿内的确是一片寂静,连掉了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这样的场景,魏徵也是见过的,他轻叹,站起来道: “陛下,徐太医所说的确是值得重视。民生多艰,而何为民生?生老病死,都应该包括在内。让百姓们吃饱、穿暖、生病了可以去求医、老了有人赡养、逝世后有人安葬,这些都是朝廷需要去做出的努力。” 封德彝紧接着站了起来:“魏左丞几句话未免也说得太容易了一些,听上去好像轻而易举,实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自古以来,看病都非易事,并非我大唐一朝如此。可见,这才是天下运转的常态,非人力可以扭转。 “而魏左丞轻飘飘的几句话若是传出去,让民众们生出过高的冀望,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恐怕会造成事端!所以,还请魏左丞慎言!” 周自衡听得心中暗自冷笑,不愧是提出要以愚民与酷法来治理天下的人,竟然认为让民众拥有最基本的权利便已经是“过高的冀望”。 所以,这本质上还是之前那场“王道”与“霸道”之争的延续罢了。 他本想站出来驳斥封德彝,却没想到立刻听到了徐清麦的声音响了起来: “封相公,这真的是很难实现的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徐清麦道,“况且,若是一开始觉得事情难而选择不去做,那这天底下任何事情恐怕都别想要成功。” 她转向李世民:“陛下,太医院曾经以长安城为例统计过城中所有行医的大夫,巢太医令那儿想必可以给出数字?” 她看向巢明,巢明一愣,但立刻心领神会,上前道:“陛下,太医院的确是做了一些工作。” 李世民:“说来听听。” 巢明道:“陛下,太医院前段时间曾经做过一个统计,长安城户数二十万,按照人口来算,便是一百万之数。除去太医院,民间的医堂大概为六十五所,再算上那些不坐堂的游方郎中,大夫的数量约为一千人不到。” 魏徵和房玄龄等人的心中浮现起一股怪异的感觉,只觉得这个画面似曾相识…… 周自衡轻咳一声,掩饰住嘴角的笑意。 巢明继续往下说:“如此算来,长安城中一千人才能拥有一位大夫。而这些大夫里面,还包括了那些还未出师的学徒,以及医术十分平庸甚至可称不够格的游方郎中。” 李世民嘴角翘起,从中看到了熟悉的手笔。在一个月前,某人就是凭借着类似的说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那次,参与的朝臣们并没有那么多,只有六部两省的重臣。因此,很多朝臣在听了巢明的话之后,第一次体会到了“人均”这个新鲜的说法。 殿内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 “原来,长安城中的医生那么少?” “单看数量其实也不算少吧,但按人头来算的确是少,一千人只有一位医生,怎么看得过来?” 孔颖达叹一声:“长安城尚且如此,其余地方可想而知。” “正是。”巢明恭敬的颔首道,“长安已然是天底下医堂与名医们最集中的场所,在一些州县,可能要一万人才能拥有一位大夫,甚至是更少。” 徐清麦忍不住插了一句:“这还只是州县,很多偏僻的村镇,甚至连一位大夫都没有,只有巫。” 巢明道:“所以百姓们只能去寺庙与道观的悲田院中寻求僧医与道长们的帮助。” 于是,话题便转到了之前在周家乔迁宴上的话题,不过,这个话题并不能在朝会上明说,因为李世民刚颁布了对于佛道的敕令,而且很多朝臣们自身就是忠实的佛道弟子,很容易将事态扩大化。 所以巢明点到即止,反正懂的都懂,那就够了。 司空裴寂站了出来,他算是明白了:“你等的意思是想要让朝廷多多增加大夫的数量,以及兴建悲田院?你们算过没有,要做到这样的程度,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需要多少钱财才能做成?” 徐清麦道:“长安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微臣认为,现在至关重要的是建立起共识与制度。共识就是,诸位能否达成统一的认知,改善百姓们的医疗条件这件事到底要不要做?如果要,那要建立起如何的制度去保障它的执行?” 她能听到不远处有人悄声道。 “的确,这件事做还是要做的。” “难的是要如何做?朝廷现在可没钱了。” 李世民颇有深意的看向两人:“巢卿与徐卿既然提到这件事,想必心中已有腹案,不如一并说出来,大家探讨探讨。” 他刚才就看清楚了,太医院这是想借着这个契机把医疗变革的事情给提上来啊。 既然他们有这样的决心,那他配合一二又何妨? 巢明与徐清麦对望一眼,共同拜了下去。 巢明道:“臣恳请陛下,将总领天下杏林教化之责,归入太医院,培养更多的医生,建立悲田院,收容民间病患,恢复前朝的医工考核制,将不合格的医工与医生们取消行医资格!”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85 首页 上一页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