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他精心收买的宦官,在圣人这儿给他上眼药。 以崔行对承安帝的了解,他绝对承受不了这样全范围的轰炸。一个没什么定性、习惯被人左右的小皇帝,当朝臣和身边亲近的人都说某人有问题时,他肯定会心生疑心。 魏阶会不会利用他给他的信任,在地方大肆敛财? 亦或者仗着他的信任,就趁机培植自己的亲信和党羽? 哪怕承安帝有一点怀疑和不放心,那么魏阶在前面的境遇便要糟糕得多。 然而,结果让崔行很失望。 每当朝臣们弹劾魏阶,承安帝坐在上方八方不动,一副入定的模样。 等到大家说得口干舌燥、终于停下来时,他才不急不慢,缓缓来上一句:“爱卿们担忧的朕都知晓,朕会好好确认魏大人是否当得朕这份信任和期待的,退朝吧——” 给了句场面话,就没有后文了。 而据魏阶在圣人身边的内应说,那些弹劾魏阶的折子,圣人根本就没看。扫了一眼直接扔了,看两眼都觉得多余。 最让崔行不安的是,当他精心收买的宦官,在圣人面前给魏阶穿小鞋时,没几天就被承安帝给调走了。 调去太后那儿了。 说他办事细心周到,而圣人呢又是个大孝子,最关心太后娘娘,让他去伺候太后那也是对他的信任。 只要有圣人支持,那魏阶就谁也动不了。 如果不能明着将他拉下马来,那就玩阴的。 魏阶自从大力整顿吏治以来,斩了不少贪官,也得罪了很多人。 死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可崔行不久后就发现,当在朝堂上动不了魏阶时,那在外面就更加困难了。 每次有人对魏阶下手时,总是会有高手出来为他解围。 而且去的杀手无一能活着回来,去一批死一批。 崔行想换个名目来弹劾魏阶,说他勾结江湖中人,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可这种事情等于不打自招,还容易暴露自己犯下的事情。 他不至于这样糊涂。 何况权力的天枰早就在倾斜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幕后的几大智囊们! 魏阶要整顿吏治,身为吏部尚书的崔行本来能在各个环节对他予以掣肘。没有吏部的配合,魏阶很多事做起来都极不方便。 所以一开始崔行也没太把魏阶当回事。 然而这个老匹夫,不知什么时候手段这么高超了。 今天递几个条陈,明天再来上份奏疏,每次都能巧妙绕过吏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实在绕不开,他们会用各种办法逼迫崔行不得不按照他们的意图行事。 譬如魏阶向承安帝提出,官员考核标准要更加明晰,在原来的要求之上,还加入了一条。 那就是与地方赋税挂钩。 要知道这些年土地兼并日益严峻,各个地方税收都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这其中官员不作为、甚至带头贪墨、圈占土地是很大一个原因。 将地方税收纳入官员考核标准,尤其是追缴欠税方面,会影响官员的去留。 如果官员在任期间,追不回足够的税款,或者地方赋税缺口太大,就会被贬斥甚至是直接罢官。 这一政策提出,遭到了不少人反对。 甚至有一些文士大家都站出来表示担忧。 他们认为官员们为了达到考核标准,没胆子去动那些权贵豪绅,更有可能将这笔税款再一次分担到农民头上。 还有些反对魏阶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们,利用这种言论大肆造势,意图打倒魏阶,丑化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魏阶的态度依然坚决。 他认为这项政策所针对的对象是那些权贵豪强。 就算朝廷少收田租地租,受益的是百姓们吗?不,他们还是得向大地主交纳高昂的租金。 大地主们向朝廷缴纳的田赋,本身就来自于农民。他们还通过各种手段来瞒报赋税,这笔钱最终大多进了他们私人腰包。 而这种行为,无异于在挖国家的墙角,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王朝以及百姓们的利益。 至于大家伙儿担心的官员将这笔赋税分摊到农民身上的情况,也在魏阶的考量之中。 与此相对的他在递给朝廷的奏疏上言道,要将吏部、监察部门与言官阵营赋闲官员积极地利用起来。会派人到地方走访、问询,一旦查出有欺上瞒下、盘剥百姓的一旦证实,绝不姑息! 承安帝顶着很大的压力,最终还是支持了魏阶这一提议。 而当这项政策出台,大闽王朝的官员们就不得不积极作为起来了。 就算再不想干、再不愿意干,也得花时间花心思去追缴欠税,去查察瞒产漏税的事。 那些平时总想着多贪一点的官员,如今得先想法子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你贪得太多,不但丢官,被查出来还是要丢脑袋的。 就连依附崔行的那些官员们,也不得不生活在焦头烂额中。无法像从前那样高枕无忧,潇洒当大爷。追着一些大地主的后面,让他们多交点税。还常常败兴而归,气急了那就顾不得往昔情面,要对这些家伙们动真格的了。 毕竟事关自己的仕途,哪个官员敢怠慢? 当然,追缴欠税这种事情让官员们苦不堪言,不但工作量超负荷,还常常到处受气。 这让他们心力交瘁。 正好在这时,魏阶很“体贴”地提出要重新丈量全国田亩,并且由户部尚书胡大人亲临第一线,主持各府州县一切生产用地清丈等工作。 这其中还囊括了所有权贵、富绅、大地主小地主圈占的所谓私人田地。 跟着那群权贵地主后面要债的官员们,在吃了一阵子瘪之后,有不少开始赞成魏阶重新丈量全国田亩的提议了。 这给他们省了不少事,真要是实施下去,他们等着收税就好,自己乌纱帽也保住了。哪里用得着这样焦头烂额,堂堂一朝廷命官,却得跟一群讨债的似的,在外面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跟那些狡猾贪婪的东西扯皮? 不得不说魏阶办事手法很巧妙,如此一来,就为自己政策的推行减轻了不少的阻碍,还多了很多支持者。 并且魏阶还创造性提出了按照各人所圈占田地实行亩数,缴纳不同等级赋税的一套具体实施条例。 与过去实施的上、中、下三等赋税不同,魏阶的赋税征收具体实施办法比这个要复杂、也要更为精密科学。 以前的统治者们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采取田多的就多征税,田少的就少征。 这固然是个办法,但还是粗陋了一些,很难杀住大地主们兼并土地之风。 而魏阶提出的措施就不一样了。 超额累进税制。 提出这一举措的人们在经过大量现实考察后,针对性的将实际所占田亩划分为了几个区间。越往后,也就是当屯占的田地越多,交纳的赋税就越发高昂。 甚至到了让大地主们都肉疼、觉得吃力不讨好直接交还部分田地的程度。 当人们用最苛刻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税制,却发现里面算法精妙无比。 看似复杂,却也并不难理解,而且很难给别人再进行操作的空间。 许多人都问魏阶:“魏大人,你怎的如此了得?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对这些人的询问,信得过的魏阶会透露一点儿,信不过的他则微微一笑。 而在这次改革中,对魏阶交付了极大信任和支持的承安帝,自然也知晓魏阶身后有几大智囊。 他们都是这个王朝最有为最聪明也最热血的一群年轻人们。 在得知这些人身份后,尤其还有着那人的存在,承安帝不是没有过犹疑。 然而,他最终还是按捺住了所有的怀疑与不安,将全副心思用在王朝自救上。 那人的聪明才智,还有在前首辅自幼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改革魄力与看待问题的犀利眼光,应该能对魏阶有很大帮助。 这是毋庸置疑的。 他对他心里有没有怨气,承安帝不敢说。 但他对这个王朝的忠心与感情,他还是相信的。 只要他还愿意为这个国家效力,就算他心里对他有些芥蒂,只要不做实质上危害他统治的事情,那便暂时随他去吧。
第四百七十五章 承安盛世!! 由承安帝发起,魏阶所主导的这场轰轰烈烈、遍及全国、从政治到经济领域最大范围、最全面也是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前后历时九年多。 改革过后,王朝面貌一新,大闽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繁荣。 后世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承安盛世”,也被无数史学家们奉为古代王朝最完美的一次自救。 而在那些年里,朝内朝外也发生了不少大事。 承安二十年,也是魏阶改革的第一个年头。敬天府府尹陶化知因弹劾被撤,荃州周施为——杜晚枫曾经举荐来侦破血杨柳案的那个周施为,接替陶化知成为了敬天府府尹。 在任期间,断疑难杂案,不畏权贵,清官之名传遍天下。 第二年,周施为娶了首辅张慎来的千金张恬恬。 张恬恬去庙里上香时被人迷晕掳走,是周施为及时找到了作案之人救回了她。两人因为这事而结缘,也算是天作之合。 成亲那日,杜晚枫也去了。 祝福的话没多说,只是郑重拍了拍周施为的肩膀。 周施为知晓,在张恬恬心目中,杜晚枫始终是她心目中最特别、也永远都无法取代的男子。但能给张恬恬幸福的人,只有他。 又两年后,还是这位头非常铁的周施为,惩办了在朝廷屹立多年、官拜吏部尚书,同时也是内阁次辅的崔行。 罪名是栽赃、谋害朝廷命官、结党营私,以及阻挠新政推行等多项罪名。 崔行的倒台,与其说是周施为所为,不如说是时机成熟,杜晚枫借他之手将这个老匹夫彻底撵下台。 其实,崔行这个失去了众多依附、也越发不为圣人所喜的吏部尚书,下台是迟早的事情。 杜晚枫早就握有他诸多把柄,只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抛出去罢了。 而由谁来做这件事情,也是他精心选择的。 在崔行倒台后,张慎来这个首辅也慢慢隐退了。 他将他的儿子张明净给送入了内阁,正好承安帝也有此意,张家的人脉和影响力也渐渐移交到了张明净的手中。 张慎来是个聪明人,哪怕他也恋栈权位,可儿子始终一片赤诚,又多了个正直无私的女婿。 还有魏阶! 人家魏阶都可以赌上一切,为这个王朝燃烧一把,他难道就不行? 他不如杜寒秋就罢了,难道还要再不如魏阶? 然而张慎来按捺住了那久违的热血。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69 首页 上一页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