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摆烂,当个混吃等死的咸鱼的小王爷,回想一下这些年,不自觉的有点心累,他好像一不小心干了好多事情。活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封建王朝,最基本的问题,是活下去。 长公主认真听着,又问“所以,这第一步已经实现了,然后呢?” “只能说是基本实现了,第二步是教化万民。” 第二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小王爷的印刷术和造纸术,打破了李家的垄断,为这天下人创造了一份机会,更为这古老的封建王朝带来了一丝生机。 长公主因为一份善心,建了崇文书院,虽然这书院更多只是为了让人有个生存技能,但是这就是星星之火。 “殿下,世家的基础乃是察举制,如是不改变这等选官制度,今日有李丞相,来日就有胡丞相、宋丞相。”这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如此,谁不想自己的家族长盛不衰,若是手里再有了兵权,那皇位也是可以想上一想的。 长公主的脸色很不好看,但她比谁都明白这话的真实性。“我记得你曾说过科举制,我问你时,你只说时机未到。” “我的想法是科举制,但是那时民间你就是想找出识字的人都难,这种情况下,科举制是行不通的。”总不可能皇帝挨个面试把,而且面试也未必靠谱。 长公主想了想,又问,“我办的崇文书院,除了明史、明法、明经外,还教授很多杂学,当时的初衷是为了让那些孩子多个谋生的技能,这能行吗?” “殿下,术业有专攻,杂学并不是无用的。科举制选的官是有才学的、品德高尚且忠于陛下的官员,此外,还可以开特科,选一些实用型人才。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全才,那太难了。” 长公主听着小王爷说细说科举制,觉得这法子当是她认知范围内最为公平、公正的法子了。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能读的起书,不然这教育资源的垄断,依旧会形成世家。 “科举之后的下一步就是吏制的改变?”不改如今的吏制,这科举制推行与否都不会有实际的意义,就比如现如今的光禄勋李程祥,怎么可能选用这些民间选出来的人呢。 “对,丞相管百官,那皇权和相权的对立就永远存在。选官之权不受陛下控制,那这选出来的官会听谁的话呢?”这些问题,端木帝不是不知道,比起小王爷,他才是最想改变吏制的人。 科举制与吏制是相辅相成的,少了谁都没法单独成行,所以小王爷之前才会说时机未到。 长公主最喜欢他这种运筹帷幄的样子,忍不住轻吻了一下他的下巴,“下午还是要进宫一趟。” 小王爷倒是没意见,媳妇儿着急,那就早点着手解决,不过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他凑到长公主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只见长公主从脖子红到脸,双颊绯红的她瞪了一眼小王爷,似乎还是气不过,抬起脚,“狠狠”踩了他一脚,方才转身跑了出去。 被踩了的小王爷倒是自顾自的哈哈大笑起来。 长公主是得了端木帝的令牌的,随时可以回宫,她的天骄宫也如过往一般,一直有宫人打理,一直属于她。 端木帝猜自家宝贝女儿肯定是有事找他,不过他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事儿,让她连半天都等不了了。看了半天的折子,端木帝也乏了,“王全,你去让御膳房准备点小吃,下午长公主要回宫。” “奴才这就去,长公主喜欢的绿豆沙一定提前准备好。”这绿豆沙其实是小王爷的原创,加了冰制成的冰绿豆沙,在夏天尤其解暑,再加上些糖,那滋味儿就更好了。 等长公主和小王爷到天佑宫后,王公公立马就捧着绿豆沙来献宝了。长公主看着一早准备的绿豆沙,心里很暖,即便她已经出嫁,这皇宫依旧是她的家。 端木帝看着女儿也很高兴,“景儿,想家不必拘束,随时回来就好。” “父皇不必担心,儿臣知道的。” 端木帝等他们吃的差不多了,方才开口问,“景儿可是有事情?” 长公主点点头,“父皇,让驸马来说吧。” 小王爷刚开了个头,就被端木帝打断了,“不忙,让承儿一起来听听。” 小王爷估摸着,这皇家书院的差事恐怕要交给荣亲王了。不过也是,没人比他更合适了。为了政策的延续性、为了荣亲王的“名正言顺”,此事只能由他来接手。他与长公主已然风头无两,若是再接了这差事,那就真的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了。 他最没想到的是端木帝对手中的权柄毫无眷恋,他对一双儿女都是倾囊相授,即便是长大了的嫡子,也不见他有所防备。 等到荣亲王进来,小王爷才真的发现曾今的小男孩儿早已长大成人了。遗传了父母好相貌的荣亲王,如今可是不少帝京贵女的意中人。 “父皇,我与殿下建议将察举制改为科举制。” “何为科举制。”端木帝很久以前已经听过小王爷念叨的科举制了,如今再问,只不过借他的口,将这东西讲给四皇子听。三皇子已经走上了不归路,他可不想自己一直看重的儿子也走错路。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出人才,由陛下给予这些人官职,他们效忠的是人不再是丞相,而是陛下。这科举制旨在扩大统治基础并加强了中央集权,可以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增加其他阶层的人参政的机会。” 现如今能出仕的只有世家,其他便是地主家都不行,因为地主家没背景。科举给了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出仕的机会,他们更应该明白这机会是谁给的,是要听世家的话绝自己的路,还是听皇帝话走更宽的路,这个问题会很难选吗? “通过才学进行人才的选拔,将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这书是圣贤书,教的是*七*七*整*理道理,不要为一己之私去危害天下,忠君报国的思想应该刻在这些出仕的人的脑子里。不仅如此,这考题是朝廷出的,那么这考题自然应该体现君王意志。” 这不是让天下百官变成皇帝手上的提线木偶,而是要通过科举选拔出能为国为民的贤才。小王爷讲的重点是巩固皇帝权,他刻意地忽略一些事情,就是细想的萌芽。 圣贤书也好、杂学也罢,都能够让读书人明理,明理之后就会去思考对与错,不说百家争鸣,但是不同看法的碰撞总会产生出火花的,就好比严法与宽法,究竟该选谁。很多时候,很多观点都不能简单的用“对与错”来判断,每个选择一定是基于这当时的大环境。 说的再具化一点,现在的人都觉得杂学是用来讨生活的,若是靠着这些杂学能够出官入仕呢?那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杂学,科学的进步也许就会在不经意中发生。 “有意思,孤记得你小时候就说过,但是没有这么详细,为什么现在又提起了呢?” “父皇,科举是要考试的,暂且不论考什么,但是起码要认字,那时认字的人还没多少。”小王爷也很无奈,总不能指望民间一大把的天才,都是过目不忘、甚至生而知之的吧。 端木帝眼神复杂地看着小王爷,造纸和印刷术问世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就想到了科举与吏制了吧。当初他只以为是打破李家的掣肘,如今看来却是一个新篇章的开启。“那这科举究竟该怎么考呢?” “可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对应的分别是秀才、举人、进士、贡士。地方的官员可以从进士选,能到贡士的都是天子门生,这些人可由天子直接认命为官员。”小王爷可不打算让着满朝文武都只剩下书呆子,所以他专门讲了一下“特科”。 端木帝和荣亲王第一次听这样官员选拔法子,不仅是很新奇,更重要的是很贴合他们的心意。不过对于这特科,端木帝有些疑问,“特科对应朝廷专门的职能部门,但是这要怎么对应?” 小王爷看了眼长公主,对方接到他的眼神,也就很自然的接过了话,“父皇,科举制真能起到作用的前提是吏制的改革。不然就如您所说,特科就算选出来人,都没地方放。还有就是这官员的选拔、任免权依旧掌握在丞相手里。” 是了,不然科举制就是执行也是个空架子,“细说。” “将如今的三公九卿制改为六部监察制。”这是长公主听小王爷讲的原型,然后又做了修改的版本。 只要有丞相这个角色的存在,就永远不可避免皇权与相权的冲突,所以为了一劳永逸的强化皇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废除丞相制。长公主同样认可小王爷所提的术业有专攻,比起要求一个人在各方面都是全才,不如要求他在某一方面的能力突出。 所以将朝廷的权利一分为六,也就是六部,确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为分任朝政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如此一来,就等于皇帝直接独掌行政权。 所谓监察,是为了防止官员滥用权利而设置的监督部门,其职责是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言官的官职并不特别的高,但是其权利极高,可以直达天庭,直接向皇帝汇报。 不过为了避免为了弹劾而弹劾,这言官,也要有个分工,比如监管军事的叫提督、监管行政的叫巡抚、监管财政的叫抚台。 端木帝听的入迷,荣亲王更是如此。长公主所说的这套吏制本质是要将权利集中在帝王手里,同样选拔的官员必须是具备为官的能力的,不然难担重任。“若是帝王需要的智囊团呢,分于六部?” 长公主之前没有提这个,因为她不确定父皇到底会不会需要一个臣子为核心的权利部门,从内心而言,她认为这样的部门是必要的,毕竟不是每个皇帝都是能力出众、品德高尚的皇帝的。 “可设内阁,内阁之臣可设四到九人,只要不是唯一,这权利就是有限的。并且内阁之臣可拟定对于朝廷各项事务的审批建议,但是最终的决策权仍旧在于皇帝。”换而言之,内阁最大的权利在于这些人也许可以影响皇帝的判断。 其实关于的内阁的权利,长公主与小王爷是有明显的分歧的。长公主设想中的内阁完全没有决策权,实质上来说,更像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小王爷认为皇权应该被制约,所以内阁应当有一定的决策权。 两个的人分歧更多的是因为两人的出身,但是小王爷无意强求,毕竟他不能用后世的认知来要求封建的王朝统治者。从因时制宜的角度看,他的看法也未必正确,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掌权的人来决定好与坏。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1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