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这宅院本身并不小,比施元夕从前的县主府大了许多,还是个五进的宅院。 她就算带着如今身边所有的人入住,都尚且还有富余。 施元夕不在京中,便由张妈妈出面,将宅邸翻修了番,另置办了些家具,等着她回来便能住上新宅子。 施元夕静坐在马车内,翻着手里的书册,见旁边的乐书没了声音,抬头看了她一眼。 乐书道:“……除此外,妈妈还让我告诉您,新宅院坐落在京城最繁荣的街道内,且宅邸上已经挂了一块牌匾,写的是施宅。” “京里的人都在传,说是太后要将您的爵位收回。” 施元夕阖上手中的书册,轻抿了一口茶,淡声道:“县主一位,本就是虚衔,且还是魏氏所赐,她满身污名暴毙身亡,这个爵位早就应当收回去了。” 乐书闻言点头,张妈妈也是这个意思。 只是京中本就有一处施宅,如今又多了一处,施元夕如今的官职还与施致远一样,朝中两位施侍郎。 这么一来,日后怕是极为容易混淆。 这事本就是件小事,施元夕是扶持周瑛上位的最大功臣,收回个没用的爵位,还不至于生出些风言风语来。 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周瑛收回施元夕的县主之位,是另有打算。 十二月末,施元夕带着大批文书,收缴的脏银,还有江家之人留下的口供入京,于早朝觐见时,将所有东西上缴朝堂。 谢家和魏家不同,其资金来源几乎都来自于江西,谢郁维在江西境内所持有的,还不只有一处矿脉,而是三处。 只是三处当中,铁矿脉最大也最是值钱。 周瑛只粗略地扫了眼她呈上的折子,便阖上了折子。 她抬眸,看向底下的人,轻笑道:“传皇帝旨令,施元夕铲除奸佞,平定江西内乱,匡扶社稷,立下诸多功劳,是我大梁能臣。” “即日起,授其侯爵,封号晏安。”周瑛微顿道:“普日晴朗,安定河山。” 满朝哗然。 原以为周瑛只是为清理魏氏留下的声名,谁曾想到,她竟是亲自为施元夕封侯。 施元夕年纪轻轻,已是位居四品,短期内官职上已经是升无可升,此次立下大功,朝中都知晓周瑛会有所封赏。 但女子封侯,也是大梁建朝以来的头一回。 偏施元夕能耐了得,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平定的不只是大梁朝堂的内乱,更是保障了日后大梁边疆,无人胆敢侵扰。 在这等功劳面前,朝中官员纵是艳羡、嫉妒,也无法说出反驳的话来。 昔日出身低微,连侯府门楣都够不上的女子,如今自己便成为了侯门。 施元夕立在朝前,神色从容镇定,轻声道:“微臣,谢陛下赏赐。” 早朝结束后,这位新鲜出炉的晏安侯,站在新宅邸面前。 乐书不知从哪找来个橘子,剥开后分成两半,和施元夕一人拿着一半,站在宅子的大门口,看着宫中工匠挂那新牌匾。 乐书满眼兴奋地道:“之前还觉得会与施府混淆,没想到就一个上午的功夫,咱们便从施宅变成了晏安侯府。” “那我以后是不是要改口叫您侯爷啊?侯爷好像不太对,您又不是男子,我想想,既然男子是爷那么女子就是……” 施元夕懒洋洋地依靠在石墩旁边,似笑非笑地道:“侯奶?” “你听听这像话吗?” 她与乐书笑作一团,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些动静,回身去看。 这一眼,就瞧见一辆熟悉的马车停在不远处。 ……准确地说,是停在了她这新宅子的旁边。 施元夕微挑眉,盯着从那车上走下来的人,满脸的稀罕,她挑眉道:“师兄这是?” 她目光在徐京何和旁边的那处宅院上来回打转。 这条巷子被这两处宅院占据,两家大门对开,是彼此唯一的邻居。 合着她这不仅是换了处宅院和爵位,还多了位邻居? 徐京何好整以暇地看着她,轻声道:“回家。” 晏安侯府对面这座宅邸,原是从前徐民安在时置办的,兄长亡故后,徐京何也是第一次来这边。 他抬眸与施元夕对视。 从今往后,这里便是他 的家了。
第134章 不曾停歇 原本说好的设宴相邀,最后变成了游园,游的还是对面的徐宅。 月色如钩,施元夕抬眸,看着远处的一汪池水,虽同处一条巷子,这处宅院却与晏安侯府的花团锦簇截然不同。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内里是精巧的苏式建筑,秀美又不失气派。 光从这宅院的构造,便能探查到那徐民安究竟是何等钟灵毓秀的人物。 他们一路缓行,至竹林深处有一处石屋,徐京何缓步往石屋方向走去,施元夕与他一并进入屋内。 寒冬腊月里,宅院的池水都已经结上了厚厚的冰块,石屋内却温暖非常。 这石屋外边看着简单,内里别有洞天,底下设有地龙,装潢却大量采用了竹枝,与天然形成的奇石相映,雅致又独特。 雅室内挂着的画作,皆出自于徐民安之手。 施元夕只看了一眼,就明白徐京何此前为什么没住在这边了。 这处宅院落成后不久,徐民安便已身亡,留在这里的,只有从前的一些旧物。住在这边,便不可避免地会想起徐民安之事。 她抬眼看向面前的人,问:“怎么突然搬过来了?” 徐京何微顿,抬手给她倒了杯清茶,茶香悠远绵长,他轻声道:“这处宅院建成后,兄长待得最多的,就是这间石室。” “从前不来,是想要将此处保留完整,待日后家中之人来京,也好有个念想。” 至于如今,自然是因为她在这里。 石屋内留着人照料着院里的瓜果蔬菜,徐民安一个才学出众的读书人,会在自己居住的后院内种那么多的瓜果蔬菜,便是为着民生着想。 他在此处铺设地龙,也是为了让那些脆弱的蔬果扛过深冬。 “……大公子聪敏,通过这等法子,确实留住了不少一入冬便凋零了的瓜果。”住在石屋的徐家管事,给他们送来了一碟子瓜果。 施元夕从里边挑了颗胡瓜,也就是后世里的黄瓜,尝了一口。 滋味虽比不上应季种植的,但在京城这样的凛冬下格外难得。 她眼眸微闪,看向远处的农田。 大棚蔬菜,居然在这个时候便已经出现了,徐民安这个人,远比他人口中诉说的还要有能耐。 这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大梁,一旦能够将此普及,将会给大梁百姓带来数不尽的好处。 ……她思及此,抬眸看向徐京何。 前些时日,她将手里的事情忙完以后,曾传信给了徐氏的人,想让何昱华帮着找几个水性好,又熟知耕地作物之人。 她打算回京与周瑛商议后,派人前往海外,去寻番茄,土豆,红薯等易耕种,产量高的作物。 事情还没有禀报上去,徐京何便先给她看了徐民安留下的研究成果。 施元夕在现代时,主要研究方向还是武器,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纸面上,触及不深。 徐家这里,却已经有了完整可行的方式。 徐京何抬眸,看着面前青翠欲滴的瓜果,道:“兄长留下的人手,均已熟练掌握了冬日种植瓜果之法,他们可以前往各处,为百姓普及此法。” 他转头对上施元夕的眼眸,目光透彻清明:“这也是兄长的夙愿。” 反季节耕种一事,其实在徐民安死前,都仍未得出成果。 徐京何抵达京城后,不光将此事保留,且还从各处找来匠人继续尝试着种植,一直持续到去年冬日,方才取得成功。 为避免错漏,他们特地延后一年,于今年冬日里再行尝试,确保去年种植成功不是侥幸后,方才打算推行。 施元夕看向他,轻声道:“既是如此,此法便以徐民安徐大人之名推行至整个大梁。” 徐京何微怔,抬眸看向她。 就见她眼眸炙热明亮,瞳眸里仿若装着太阳。 “为国为民者,不可被辜负。”她道。 徐京何静静地看着她,一向寡淡冷漠之人,面上难得浮现出一抹格外温柔的笑,他看着她,轻声应道:“好。” 此事议定后,他们并没有在石室久留。 徐京何让人将饭菜摆在了正屋中,和那个石屋所处的竹林不同,这边的房屋及构造是按照徐京何的惯例布置的。 施元夕落座后,目光落在旁边的一个素雅漂亮浑身仿若散发着光晕的白玉花瓶上。 她忍不住啧了声,也不怪从前的谢郁维也好,魏昌宏也罢,都想要拉拢徐氏之人。 徐家兄弟两个,徐民安就不说了,先帝那个私库,便是他的功劳。 江南徐氏的产业,到徐京何手里后,发展扩充得更加夸张。 这些遍布大梁的产业,便成为了徐氏的消息来源。 和谢、魏两家粗暴敛财的方式不同,徐家确实是生财有道,观那何昱华手里的商船便能知晓。 徐京何盛了一碗米饭放在她的面前,道:“施大人别看了,这些东西都是正经经营得来,而非不义之财。” 施元夕挑眉:“徐大人这话说得,好像我是什么罗刹一般。” 徐京何好整以暇地看向她,两月里抄家抄了半个国库出来,她不是吗? 徐家厨子的手艺极佳,用罢饭后,施元夕进了徐京何的书房。 同外边比起来,这里便显得朴素许多……如若忽略那半墙孤本的话,确实是这样。 她在书墙边上流连,目光还落在书册上,开口却道:“师兄还没回答我方才的问题。” 徐京何微顿,她指的是他突然搬到这边的事。 这人惯会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扫了她一眼,道:“留在这边的,不光只有石室,还有对我而言尤为重要的人。” 本以为,这番话会像是之前的两次一样,被她打岔过去。 没想到面前静站着的人,忽而合拢了手中书册,抬眸看他。 冬日冷阳落在她的眉眼上,仿若让她整个人都沾染上了光,她轻声道:“你清楚我心中抱负,也知晓如若你我二人走至一处,明面上,徐氏仍旧不能与我直接联合。” 换句话来说,就是施元夕并没有成婚的打算,他们都清楚,她这辈子都不可能为谁步入后宅,她要在前朝建功,婚事只会成为她的负累。 既是不成婚,便也没有生子的可能。 至少如今是没有的。 大梁男子,即便能够跨过前边种种,也不太可能会在这件事情上妥协。 可施元夕走到这一步,便不是为了成为谁的妻子的。 她对他确实有几分心动,也愿意与他共同走过一段路,但对她而言,她将要去角逐的,才是她的天下。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07 首页 上一页 204 205 206 20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