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他之前听命于她只是因为府君的命令,经过虎头山那一战后,他便真心认可了女郎,这份临危不惧的胆气,别说女郎,便是许多公侯家的郎君也不见得有。 在这样的乱世,若要建立功业,便需要追随一个有见识、有谋略,更要有胆气的主君。 而他面前的女郎,便是这样一个主君。 这一刻,鲜血在体内澎湃,极速奔涌向前,张铮胸中升起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 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余下五十人。 今天之前,若女郎要他们随她北去草原,他们当然也会听命行事,但也只是听命而行,今天之后,他们却实实在在认可了她,不再是凉州女郎,而是他们新任主君。 “好!君等托身于我,我必不负君!”
第21章 将离 张氏三百六十一口,皆亡。…… 马车回城时已是夜幕将临,他们赶在城门关闭的最后一刻进了长安城。 成功收服张铮等人,姜从珚沉重的心情稍松,这样一来,就算她嫁去了漠北,有亲兵在侧也会多些保障,行事也会方便些。 她今日那番话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追随自己,也是真心的,如果他们不愿随她北去,她并不勉强,也不会怪罪。在遥远孤独的塞外之地,她身边需要的是绝对值得信赖的忠心之人。 定下一起北上的约定后,姜从珚当即修书一封,让人送去凉州跟外祖父说明张铮等人的情况,请求外祖父照料好他们的家人,同时让兵士们也写了家书一同送回,此去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回中原。除此之外,姜从珚还从自己的私房里掏了些钱,分给兵士们,让他们寄给家人。 这一番操作下来,众人更是深感重恩于她,恨不能以命相报。 回到楚王府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深蓝色的天际处,一轮弯弯的上弦月正发着淡淡微光,周边辰星漫天。 长安是地上的一座城,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整座长安城在无边的夜色中沉寂下来,只有四周的城楼和一些高宅大院仍星星点点亮着烛火,姜从珚的房间亦点了数支烛,屋内一时亮如白昼。 奔波一整日,回来后姜从珚草草用了些粥饼,却没立即歇下,反而叫若澜搬出一箱账册,随意盘腿坐在榻上一本本翻看起来。 她在人前礼仪完备叫人挑不出错,私下里却有几分随意,毕竟跪坐这种礼仪实在太不人道了。 她小时身体不好,外祖更不会要求她礼仪,只盼着她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长大就行,还是大了些后,有出门交际的需要,她才跟若澜认认真真学了些。 若澜的心跟凉州侯一样,只要女郎自己开心就行,于是私下也从来不管束她,倒叫姜从珚越发随性起来。 姜从珚在烛台下仔细翻看手中的账本,这是她近几年经营所得。 一部分是原本楚王府的产业,交在她手上后被经营得有声有色,比如京郊的田庄和几处宅院;一部分是其它产业被她改的,如归元酒坊还有今天的合庆银楼,还有几家药材铺子和食肆。 这几处产业,不单单是为了挣钱,更是她的实验室。 酒精的消毒杀菌功t能在战场上对外伤感染有奇效,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技术,即便姜从珚有理论知识,想要真正批量生产成功也很艰难。如果不计成本反复多次蒸馏自然也能得到高浓度酒精,但这样成本过于巨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能得到极小的回报,并不划算,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她现在只能慢慢摸索,在有限的条件里尽可能的提高效率。 即便如此,凉州侯在发现她蒸出来的酒精对伤口感染发脓有奇效后,依旧两眼放光,赞不绝口。 而那栋银楼,她原本是想顺带研究一下冶铁技术的,后来她发现自己天真了。 现在的冶铁技术正在从炒钢法向灌钢法过度。炒钢法可以生产出质量比较好的钢,但工艺过于复杂,对铁匠要求极高,只能打造出极少数上佳的兵刃,不能批量生产,难以满足底层将士的武器需要,灌钢法则能在提高钢的质量同时大大降低工艺复杂程度,若能成功必然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但她虽有银楼,跟冶铁却是相去甚远,这其中所涉及的工程量和需要的设备非是一个小小银楼可比。至于在凉州进行实验?呵!凉州不知有多少梁帝耳目,但凡被他知道张家在琢磨冶铁之事,恐怕第二天他就要以谋反的罪名兵发凉州了。 于是这件事就只能不上不下的吊着,姜从珚也只能在小作坊里先验证一下理论知识,搞搞小试,等以后时机成熟了,说不定能放大,即便如此,她也需要格外小心。 倒是医药这方面的发展不受限制,让她有几分满意。 此时医者还是贱藉,并且多与巫术相关联,很多百姓生病之后甚至分不清巫医和医士,以至于靠喝符水跳傩舞来驱邪去病。 姜从珚身体不好,张家为她遍求名医,正好请来了张原,姜从珚听到这个名字后,张原就注定离不开凉州了。 历史上的张原是一代名医,尤擅内科调理,相传他是医圣张仲景的后人。张仲景首创《伤寒杂病论》,其中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灵魂所在。 张家当初便是听说了他这名声特意请来为姜从珚调养身体。 张原给她诊过症状开了药后想要离开凉州继续四处行医,却被张家软磨硬泡请他留下,一时许金银,一时许珍药,一时又是拿两家同姓十分有缘说事,磨得他都没脾气了。 但张原仍旧坚持离去,直到姜从珚跟他谈了一场话。 她跟他谈起现代医学,谈起人体解剖和分子生物学,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人体解剖尚有先例,可分子层面的理论于他而言不啻于天方夜谭。 张原起初简直不敢相信,直到后来一一验证之后,他才惊觉原来医术还有如此神奇的一面,当即大为震惊,感觉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当然是姜从珚故意唬他的,她虽然因为生病多年住院,中途也自学过一些医学知识,偶尔还会听别人探讨病情,但她并没有真正行过医,连动物实验都没做过,又哪里来的真才实学,但这并不妨碍她用半吊子的理论知识给这千年前的古人一点震惊。 她后面还让人用透明水晶磨了一个放大镜,张原看到后,彻底对这着了迷,于是被姜从珚顺利留在了凉州。 姜从珚留他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病,而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现代医学发展下去。 有时候,一个新型理论的出现远比后来的完善重要得多,只要理论的种子种下,总有一天能生出繁茂的枝叶长成参天大树。 数年以后,山河越发动荡,即便凉州兵强马壮,终究只一州之地,大梁沦陷后凉州孤立无援,如同漂浮在大海之上的一叶孤舟,最终被淹没在了汹涌的浪潮中。 【张氏三百六十一口,皆亡。】 短短十个字,是史书为张家写下的惨烈结局。 姜从珚十分担心自己改变不了历史,凉州终有一天会彻底卷入战火中,只能不断地努力、再努力,努力运用自己所知的那些微薄知识为凉州增一块砖、添一片瓦,从而使得滔天的洪水奔腾过来时能留有几片残垣,给众人一点栖身之地。 张原还待在凉州继续验证医学,并把其中一部分整理出了具体细则可以应用到凉州军中。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复、二儿子张呈,也都继承他医学,其中张复对姜从珚说的现代医学更感兴趣,两年前跟着她一起来了京城,在她一家药材铺子住下,姜从珚去过一两年时常跟他探讨。这一次离开,姜从珚是想带上他的。 “姑姑,明天你去给张复传信,问他愿不愿同我北上。传信即可,不必勉强。”姜从珚说。 张复跟张铮等人还是很不相同的,他并不是凉州家将。 接着,姜从珚又翻看起最后一部分产业,这些是不能见光的。
第22章 谢绍 “你该不会喜欢他吧?”…… 造纸、印刷。 纸在汉朝便被发明出来了,但洁白细腻的高级纸张造价极高且相比起竹简绢帛十分容易损坏,到现在还没成为主流,只能成为少数上层士人写诗作画的专属。 造纸和印刷作为四大发明又有许多公开资料,对姜从珚来说本该是最容易发展的技术,她对这两个技术也了解得更透彻,但她现在并不能拿出来示人——这会让她成为士族公敌。 士族之所以高居封建社会上层,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封建文化,他们掌握着家传经学、名教、玄学等,别说普通百姓,便是稍低一等的寒门都缺少文化,士族完全掌控着这个社会的思想和话语权。 若有一日,人人都能读书认字,士族对整个国家的知识垄断就会被打破,那时他们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是他们绝不允许发生的。 姜从珚现在只是先让手下的人验证工艺技术的可行性,即便生产纸张也只是极少数,仅在自己内部使用,印刷术便更不曾透露任何消息了。 她只希望有一天,自己能不惧任何势力正大光明地把这些东西拿出来。 姜从珚很快扫完账册,对手中的产业有了更具体的评估。 “长安经营所得的银钱,日后仍拨一半回凉州,曲姚那条线要继续好好维持,让他继续购粮,凉州那边的产业便让三表兄帮我照看,所得银钱让他尽数交给外祖父充入凉州军吧,长安这边,我是想着交给郑叔,他也是府里的老人,这些年跟着上下奔波,对其中关窍也很通透……” 姜从珚一口气对若澜说完自己的安排,却见她表情有些犹疑,便问,“怎么?可是我哪里有疏漏?” 若澜坐到她身边,“女郎只顾着别人,怎么不多为自己着想?” 她视线落到铺开的账册上,上面的每一笔,都是女郎这些年的心血。 “您要远去千里之外的胡人部落,若不多带点银钱和产业傍身,到时可怎么立足?” 姜从珚摇摇头,“若要立足,仅靠财富是不够的。” “可手里有钱好歹会方便许多。” “我这不是带着钱吗?光是酒坊和银楼每月就能给我几万钱,就算我把这些产业带去鲜卑王庭又如何,没有相应的营商条件,也创造不出价值,不如留在原地还能多挣点钱呢。” “而且,我只是说不把产业带走,没说不带技术啊!”最后一句话,姜从珚明显促狭起来,笑盈盈地看着若澜。 若澜这才明白自己操之过急被捉弄了,不过她也是关心则乱。 都这个时候了女郎还有心思跟自己玩笑,若澜忍不住想翻个白眼,但想到她是自己的女郎,终究还是忍住了。 两人就着烛光翻看账册和名册,一点点讨论最后的细节,商定了日后联络的相关事宜,又挑选了些名单,让若澜明日去各个作坊选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8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