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时明观其风向,心中警铃大作。翌日,等他从杨仲辅手里拿到圣旨,他更是满面沉重,久久没有言语。 润晚与杨仲辅悄悄对视一眼,皆没看出哪里不对劲。如今的局面,已经很难得了,高时明还能有什么不满意? 杨仲辅:“王爷,可是哪里不妥?” “你们不觉得少了什么?”高时明眉头微皱,垂眸盯着圣旨。 润晚又看了一眼杨仲辅,猜测道:“王爷是在担心兵权?” “北凉仍未退兵。”高时明思忖着,沉声道,“太后暗中勾结北凉,没道理北凉什么都没捞到,也没道理北凉没有退兵,太后就乖乖退步。” “绕过北境边防的轻骑,真的只有两队吗?” 不等房中两人开口,他回忆着:“我记得林自初借大婚之名,组建了一只商队?真的只有那一支商队南下向江陵?” 润晚:“如果换我,意在京都,更早之前就会将自己的势力侵入京都。” “当是如此才对……”高时明沉吟片刻,恍然大悟道,“若太后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被人捏在北凉奸细的手里,那情况可不妙了。” 他能轻松潜回京都,那是因为守卫军中仍有他的旧部。可皇宫却是被太后清洗干净,成为牢固的铁桶一个,外面根本无法探查进去。 他看向杨仲辅,再次确认道:“杨大小姐,当真亲眼得见皇上平安无事?” “不敢欺瞒王爷。”杨仲辅忙作揖请罪,“微臣斗胆,敢问王爷何来此担忧?” 高时明后靠着椅背,也是犹疑不定:“如今太后最大的筹码是皇上,其次便是北凉为太后施压,将大军压在北境边境上。如今大军迟迟不退,太后却轻易点头退步,杨大人不觉得反常吗?” 他是怕林自初早安排,放细作潜在京都,趁着他离开京都这段时间,轻易便能派细作借着太后的手控制整个皇宫。这样的话,便是将太后和皇上被捏在北凉的手里。 表面上高时明和太后各退一步,能将黎国的危机以和平的方式揭过去,可京都离北境相隔这么远,这也是北凉趁京都政权过渡期,举兵南下的绝佳时机。 高时明不得不提前防备。 就在他犹豫是不是自己多心时,圣旨卷起的一角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圣旨一般写在粉蜡笺上,这种纸平滑细腻,造价高昂,但十分轻薄。为了长久保存,往往书写完毕会装裱在明黄色的丝绸上,背面往往还秀着栩栩如生的龙纹。 像这样会卷起一角的拙劣裱装技艺,不绝不会在宫中出现。 高时明命人寻来装裱书画的大师,在大师的操作下,成功地剥离出一层写着罢免佐亲王摄政之权的粉蜡笺。在这层粉蜡笺之下,还有一张尺寸更小的粉蜡笺,上面是萧彧的亲笔,而国玺也因为粉蜡笺轻薄,在下印时也印在了下层的粉蜡笺上。 “朕于襁褓,奉承洪业,未敢松懈朝夕。然朝局不稳,敌寇压境,皆咎在朕无大义灭亲之德。今朕痛思己过,安能因母妃之生恩,而无视其暗通敌寇亡我黎国欤?” “太后周氏,思慕北凉王启,两人暗有书信往来,今欲合凉黎二国为一,宣扬汉室之正统,意欲携朕以令诸卿。大黎危矣!” “故朕亲发诏令,命佐亲王总揽三军,即日发兵以正清北境。战久不还都,勿念罪君安危,佐亲王自可取山河自重,以续黎光。” 千算万算,众人都没料到太后与北凉王启是旧交! 那些压在北境边上的大军,根本不是为了等一个开战的时机,而是等着两国合二为一,他们南下接管重新划定的防区! 太后与北凉王启的关系暂且不论,北凉肯拥萧彧为帝便已经足够迷惑周太后,这听起来很像是北凉甘愿臣服于周太后,未来两国的江山都将是她儿子“萧彧”的。 可天下哪有这样的美事?打开国门只是一个开端,后面紧跟着便是亡国灭种。这是连萧彧都能看透的拙劣谎言,周太后竟然信以为真。 得到萧彧密诏的他们,很快便做出了反应。高时明不得不立刻赶回北境,他将京都和萧彧的安危都交给杨仲辅,命他借帝后大婚尽可能地拖延时间。 而他则是要以快打快,先发制人,帅兵逼退北凉大军,再回援京都。 所幸这段时间里,杨伯安按照说定的计划,积极筹措粮草和军需,水路陆路合理利用,以最快的速度在既定的位置设仓储备。 一直压在边境的北凉大军,没料到高时明会选择暂缓起复京都,而是亲自上阵,带兵杀了个回马枪,夜袭敌营。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甚至北凉没能派出得力大将,便在他的攻势下匆匆退兵到乌山口以北。 线人快马加鞭,战报堪堪在大军直指京都前送入宫城。那时,周太后仍在后宫做她千古一后的美梦。 京都孤立无援,周太后只能下令踞城而守,然而此时萧彧却在皇宫中凭空消失了。 此前在太后的授意下,副都统曾对京都守卫军进行清洗,北凉王启派来看护周太后的细作也被安插在守卫军中。说是寡不敌众也好,无实战经验也好,高时明压来的大军攻城只用了两天时间,而后两军巷战只持续一天。 在京都陷入战火的第四个晚上,高时明一马当先,在旧部的掩护下攻进了皇宫朱门。 熊熊烈火燎烧着大小宫殿,几乎将整个夜空照亮。厮杀声,叫喊声不绝于耳,一直持续到下半夜,他的人马才得以彻底接管这座宫城。 “皇上呢?去找!”高时明的轻甲上满是血污,火光印在他的肃容上明明灭灭,尤为可怖。 按计划,萧彧会在杨清浅的掩护下藏好,等待大军攻破京都的日子里,他们在尽力扮演一对举案齐眉的帝王夫妻。 可如今周太后畏罪自裁,萧彧仍是不见踪影,这不会是单纯地掩人耳目,全然在计划之外的。 他下令京都戒严,安稳秩序,还要仔细地搜宫。这不仅为了清除余孽,也是要把京都翻过来找到萧彧。 在一片混乱中,高时明突然想到了什么,提着红缨枪直往翀昊宫去。他步履所过,皆印下乌黑的血脚印,纷乱嘈杂的皇城和零星响起的打斗声,全被他抛在身后。 带着战场杀敌的一身煞气,他抬脚踹开翀昊宫的大门。月华混着火光,在黑暗阴沉的大殿中央,分割出一片明亮的区域。 入眼可见,有一抱着包袱的内侍太监,他被突如其来的开门声惊吓而回头。然后,高时明重重地呼出一口浊气。 手中的红缨枪穗子已经被鲜血沾湿,紧贴在枪身上,他沉眸望着扮成太监的萧彧安然无事,没死在细作的手中,便如释重负地将红缨枪掷在地上,双手仍有黏腻的触感。 铖—— 撞击声回荡在空荡荡的宫殿中,那声音不断被放大,继而带走高时明在心底给自己卸下的担子。 他面上难得轻松,瞥眼瞧见萧彧身边还躺着两名死去的宫娥,他叹道:“还好皇上平安无事,也懂得护着自己了。” 萧彧沉默起身,怀中的包袱顺势滚落在地。里面不是国玺之类的重要物件,竟是书画笔砚、岩彩斑斓,零零碎碎在地面上四散。 “外面还需皇上主持大局,走吧。”高时明转身要走,但身后却响起了金属碰击地面的声音。 “皇叔。”萧彧在高时明身后,沉着脸捡起刀剑,在高时明震惊不解的目光中开口,“你不该来此处的。” 许久不见,萧彧再开口,竟没有那稚嫩的嗓音,取而代之的,是男子成熟,变声后的沙哑低沉。 翀昊宫的肃穆,又为他的声音添上几分阴狠。
第100章 金乌落于盘龙角 他们在晨光…… 自朔方城一别, 已将近两个月过去。 在此期间,杨书玉从未收到高时明传来的只言片语。 有消息传回江陵,说帝后不日大婚, 那时杨书玉刚安葬好谢建章的棺椁。 有军报说北疆开战,摄政王亲自领兵退敌,那时杨书玉负责押送北上的粮草。 可等杨书玉在北境完成粮草交接,绕道崇峡时, 她又听卢青说, 高时明带大军围困京都, 说不定已经在攻城了。 于是,杨书玉打算留在崇峡等消息, 可从一场噩梦中惊醒,她便不敢停留在此地了。 她又梦见了高时明年幼的那场大火, 但主人公却换成了如今的高时明。 有人趁他迷失在翀昊宫火场时,偷偷在他的身后动剑。利剑刺穿他的胸口,在他倒下时手腕上的珠串崩断,顶部的朱砂混元珠滚落反复弹跳, 继而将整个地面染成刺目的血红色…… “江大人!” 杨书玉惊醒后,慌忙套上外衣, 也顾不上冷汗浸透她的额发, 就这么狼狈地屐鞋跑出去。 “江衡在。”江衡闻声赶过来, 匆忙地避开视线。 杨书玉一边束好外衣, 一边简单挽起散发, 直奔主题道:“我心中不安,我担心王爷,我要马上动身去京都!” 江衡有些拿不准主意,他解释道:“杨小姐现在赶过去, 最快也要两天,很可能碰上京都巷战。” “若现在赶过去,路上定会戒严,你有办法过卡吗?”杨书玉只在乎能不能快点赶过去。 “可以是可以……”江衡为难,“杨小姐的安全为上,江衡不敢冒然带你过去。” 杨书玉皱皱眉:“就算你不跟我同行,我也是要去的!” 见江衡仍面露难色,她缓和语气道:“王爷带兵所过之境必然安全无虞,大不了京都未平,我听你的安排,在城外等着就是。” “但我是一定要去京都的!” 江衡拿她没办法,请来卢青相劝。谁料卢青也劝不动杨书玉,他反而被杨书玉劝动,要同他们一起进京,而不是守在崇峡苦等。 在杨书玉的催促下,这行人连夜出发,她本人早就忘了自己同高时明做的保证。 —— 皇宫的打斗声渐息,唯有宫人灭火的叫喊声震天动地。 其中水花溅向大火,发出的嘶滋声依稀可辨,然不得亲眼所见的人,是无法分辨出那是灭火的浇水声,还是处决余孽造成的血管爆裂发出的血溅声。 庄严肃穆的翀昊宫在对此下,当真是静得可怕。 高时明回身直面萧彧,沉着嗓音道:“皇上这是何意?” 萧彧不语,紧紧握住他刚从地面拾起的利剑。 “皇上的功夫,是我一拳一脚教出来。怎么?皇上有何不满,如今想向我讨教一下吗?” 他垂眸瞥了一眼刚才掷在地上的红缨枪,抬脚将其踢飞,红缨枪受力在空中旋了一圈,正正钉在萧彧的脚边。 “北凉大军,我亲自驱逐至乌山口以北,就算北凉王启重新集结大军压来,军中仍有悍将可以御敌。” “太后周氏自戕,其党羽尽归皇上麾下,京都再无可以阻碍皇上亲政的政党。”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5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