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联系上下文,写的确实是斗鸡,但有心人要断章取义,可就都是触目惊心之言。 李显受过惊吓后,连忙保证,接下来老老实实斗鸡,绝不发展什么文艺事业了。 他就说嘛,从小他就跟读书犯冲,果然,偶然想搞一搞诗文,还差点出大岔子! 以后还是彼此敬而远之的好。 * 曜初与弟弟们说完要事,见李显已经知道了厉害,并且做出了保证,就再看向李旦。 李旦被姐姐这样一看,连一贯慢吞吞的语气,都加快了不少,很利落而光棍地卖掉二哥,向姐姐道:他这次就是被拖了来的,来之前都不知道二哥居然还弄出了篇《斗鸡檄文》!要早知道,打死他也不来。 李显:…… 曜初也相信:如果李显的性情是不务正事,那么李旦的性情就是,不务事。 李旦如今是入朝听政了,但真是‘听政’。只要不点名问到他,李旦一向不发表观点。 而朝臣们也渐渐发现,就算是问了,殷王也只会说些官场打太极的话。 因他说话语速总是慢而悠,以至于他每次发言时间还挺长。但等他发言完了,朝臣们再细想去:嗯?感觉说了很多,但又什么态度都没有啊! 一言以蔽之:废话文学。 而殷王李旦现在所在的署衙,也非三省六部九寺的掌权之位。 他如今是呆在隶属于国子监的集贤殿书院。 主要的工作就是掌保管禁中贵重书籍——先帝的《帝训》等圣书自不必说,还包括诸如当年魏王李泰带人编纂的那一整套《括地志》,以及当今太子带人编纂的《瑶山玉彩》。这些原版都甚为珍贵。 除了保存照管书籍外,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于朝野间广收群书,以充大唐书院内库。 总之,就是一份跟书打交道的工作。姜沃来看这份职业的话,殷王现在应该就是国家最高级别图书馆的馆长。 好工作啊。 不光姜沃觉得不错,王神玉更羡慕的要命:这就是他理想中的官位啊! 而李旦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公务,省事省心,可以不掺和进越发令人紧张的朝局中不说,还能用官方的钱,来采购自己想看的书籍。 说来,曜初特意把弟弟放到这个官位上,还有一番用意:广收群书的目标群体,便是传承深远的世家。 比起许多世家的古籍藏书,哪怕大唐还继承了些隋朝的藏书,都多有不如。 朝廷也一直让集贤殿书院,多向世家征借古籍孤本。 但之前书院的院长不过是六品官,许多世家根本不买账,就算书院只‘求借’,抄完原本奉还不说还给借书费,世家们都不肯外借。 毕竟这就是他们自衿自傲的最大资本之一。 如今换了殷王去做这位院长,世家再要不给面子的拒绝,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殷王是看起来很好说话,软绵绵温吞吞的少年郎。但问题是,世家没有忘记……上一个看起来这么‘好说话’的皇子,正是曾经的晋王,如今的皇帝。 这,惨痛的经验教训还刻骨铭心呢。 且以如今东宫之病弱难支,周王之放纵不羁,殷王没准是‘好日子在后头’。 于是自打去岁殷王走马上任集贤殿书院院长后,带着他王府章纹的‘征借书令’,倒是很少被拒绝,甚至还有世家主动奉上孤本。也算是给大唐的书库,增加了不少异书图籍。 不过正因为李旦所在的集贤殿书院,隶属国子监,跟王勃同在一个大的工作单位,这才被去寻王勃写《斗鸡檄文》的周王李显抓到。 李显不由分说拉着弟弟一起—— 其实李显也是有点斗鸡一般直觉的。他来之前也有预感,求姐姐帮着登报买鸡,姐姐不会生气吧…… 所以他才非要拉着李旦一起,两个弟弟一起求情,姐姐就不好拒绝了吧! 结果可怜的殷王,都不知道哪儿的事儿,就这么被拉了来。 等李显拿出他的《斗鸡檄文》,李旦才觉‘完蛋’,要跟着倒霉了。 果然跟着一起听了一回训,然后跟李显一起保证,未来这段时间老老实实的。 ** 在两个弟弟离开后,曜初召来一人相见—— 留守在长安吏部的侍郎王遽,裴相之女婿,同时也是,王勃的兄长。 曜初给他看了下王勃最新力作。 不比弟弟没有政治上的敏感性,王遽可是裴行俭亲口夸过‘谨慎明敏老成,有铨衡人物之才。’ 标准的官场人才。 于是王遽一见此文,当场脸都白了,而听闻周王还想拿这篇文章去登报,王遽更是手都抖了。 直到听闻公主已经压下了此事,而且除了周王殷王和他那要才不要命的弟弟外,并无别人读过这篇《斗鸡檄文》,王遽才觉得回魂了! 他忙先请罪再谢恩,连番表示回去一定好生管教幼弟,而且真情实感地叩谢道:“公主此恩有如再造。” 王遽真的不明白了,现在京中储位之晦暗,如果用天气来比喻,就是乌云已经压到鼻子间一般。 怎么弟弟就一点感觉不到呢? 周王去要《斗鸡檄文》,他居然也就敢写,还写的这么‘酣畅淋漓斗志昂扬’。 曜初看王遽这样,还挺感同身受的: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遗传还真是很玄妙的事情。 就像他们兄弟姊妹,一母同胞,但每个人性情(甚至是脑子)都决然不同。 王家兄弟,明显也是这种情形。 待王遽再三保证又带着几分惶恐告退后,曜初也不免摇摇头。 她取出信笺,提笔给在洛阳的姨母写信。!
第275章 东宫病重 仪凤三年的冬日。 两京多雪。 有两道要紧奏疏,通过飞表奏事自长安传入洛阳紫微宫。 第一道是好消息,年前到达洛阳:周王妃平安诞下嫡子。 帝后闻之皆喜,传旨长安,令设宴于弘教殿以庆。同时,帝后亦于洛阳宫遍赐群臣。 然而新年后的第二道消息,就如这风雪一般凛冽冰寒。 是长安尚药局战战兢兢上奏疏回禀,太子沉瘵婴身,旧疾增甚,已有病笃之势。* 皇帝闻言也心急至病。 然还是不顾自己病体,于病榻之上下旨,令朝臣们即刻准备返回京城之事,不再按计划等冰雪消融的春日启程。 再诏,自今岁起,改仪凤年号为调露,取甘露茂长之意。 这两道旨意一下,不用说,随驾至洛阳城的三省六部九寺,年假全部取消,皆是好一阵手忙脚乱鸡飞狗跳。 为了能够赶上陛下新定的出发日期,又不至于耽误了公务,各署衙全都在加班加点整理公文。 但再忙的连轴转,朝臣们也都是鸦雀无声神色肃穆,绝无人敢露出一点抱怨之色,异议之言—— 其实圣驾浩浩荡荡,冬日冒着风雪上路,辛苦自不必说,也不够安全。 但连几位宰相也没有为此事上谏劝阻,其余朝臣自然更不敢有异议:若是太子殿下这回真不好了,到时候痛失爱子的帝后追究起来,真是此时谁拦着,到时候谁就得去陪陵。 * “媚娘,你不用陪着朕了。这回朕骤然下诏返京兼改元,各署必是忙乱,外头定有许多朝事需要天后决断。” 说来皇帝虽担忧至病,但其实也是近年来身体底子太差,经不得一些情绪波动就病了,实则心境还算掌的住,还能虑到朝局——因他们不但是父母,更是帝后。 说句残酷的话,这也就是今岁朝中无大事。若是有什么四夷战事,哪怕太子病重,他们依旧要以国事为重,以朝堂安稳为要。 就像当年……皇帝再次想起父皇驾崩于翠微宫的那一年。 哪怕对他来说是天塌地陷之感锥心剧痛。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会受不住。 但真到了那一日,还是要撑住。 至今,李治依旧清楚记得,自己是怎么按照父皇留下的遗诏秘不发丧,装作无事一般先返回长安皇城,将登基之事尽数落定的。 人总以为有些悲剧和痛苦是无法面对的,一旦出现绝对会受不了。但真到了眼前,也就只有受着撑着了。 世事从不怜悯于人。 而他现在,到底也不是二十二岁的年轻新帝了。 这些年走来,他亦经过了太多的事情。 况且……太子已经病了多年,帝后也都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其实,就连尚药局报‘病甚’‘加重’‘只恐有危’,也并不是一次了。 毕竟,面对这种身份特殊尊贵的病人,尚药居也是天天提着头在诊治。一旦有什么病情加重的情形,当然要赶紧上报,尽量减少自己的责任。 只是这一回,尚药局用的词比之前都更重一些。 皇帝才下旨返京。 媚娘亦面色不佳,闻皇帝此言就起身轻声道:“那我让崔少卿来陪着陛下。”她熟知皇帝脾性,病中其实是想要人陪着的。 尤其是这两年——自恒山王去后陛下接连那两病,让他眼睛越发不好。人看不清东西,难免就更依赖身边信任的人。 果然皇帝颔首:“好。让子梧把鸿胪寺的事儿都交给旁人去做。”他如今病重烦闷心中担忧,若总自己一个人呆着,更容易胡思乱想,得找个人一直跟他说说话,分散下注意力。 天后摄政不得不去忙庶务,皇帝就准备直到回京前,都把崔朝留下陪着自己。 而在媚娘转身的时候,皇帝忽然伸手,握住了天后垂下来的衣袖。 媚娘察觉到,不由止步:“陛下?” 皇帝默然半晌才道:“媚娘,为难你了。” 其实以皇帝现在的目力,是看不清的。但此时两人相望,他觉得自己没看错,媚娘眼中亦有泪光闪过。 但皇帝心知媚娘与他一般,无论心绪如何激荡,世事如何变更,她作为天后也要稳住,甚至要比他更稳。 在他之后。 * 洛阳宫三大殿,皇帝居住的为贞观殿。 媚娘从后殿来到前面书房时,就见有熟悉的身影正坐在御案一侧,替她把一份份奏疏分好。 见姜沃很专注,一时竟然没有留意到她进门,媚娘也就没作声,而是在门口站着静静看了一会。 姜沃是直到分完奏疏,才发觉殿中多了一人。 媚娘走到案前,低头看着被分门别类摆好的奏疏,以及与这些奏疏相对应的各署衙公文事条,并三省宰相之建言。 看得出,姜沃已经尽力为自己省掉,哪怕一点需要费心的步骤。 媚娘没有坐下来,她只是立在案旁,提起朱笔,蘸墨,然后递给了姜沃。 “都是日常庶务,咱们字迹相仿,你替我批了吧。” 姜沃都不免怔住了。 只听媚娘接着缓缓道:“我累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501 首页 上一页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