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岁有中秀才的,到时候她以早慧为由,十一岁中秀才也说得过去。 最好在十四五中了举人,之后少年轻狂,能中同进士就省了银子,不能就使些银子,谋个县令的职位,到时候伪造户籍轻而易举。 两三年后,因病请辞,选个山清水秀的地,做个乡绅老爷。 这期间选几个聪明伶俐的孤儿认作义子,或习武,或读书。等他们成长起来,家里有了依靠,又能互相制衡。 到时候“赵明月”病死,自己以“赵明月”夫人的身份出现,以后悠哉悠哉做老祖宗。 赵明月对未来的规划清晰明了,现在苦几年,往后就轻省啦。 现代初中、高中的孩子想要考个好学校,不也从早到晚埋头苦学。真要说起来,自己现在每天学的时间还没那么长呢。 “明月你别勉强自己,还有娘在呢。”慧娘眼里含泪,她的明月哟,这么大点,都要操心两年后的事了...... 母女两个说着旁人听不懂的话,这会大金大银他们也回个神来了。明月说不能说给别人知道,那就谁都不说就是了;明月说继续做香皂,那就继续做好了。 几个大的互相对着眼神,一会得继续吓唬吓唬几个小的,可别嘴上没把门,把这事秃噜出去了。 再做香皂的时候,大家都下意识的不去想自己搅拌的是啥。反正明月拿出来,让搅成糊糊,他们就只管搅就成了。 大伙都知道里头肯定是放了油,至于还放了哪些,都不去探究。 明月给了自家做草纸的方子,姑姑做包子馒头的法子也没瞒着大家,再去寻思做香皂的方子,那就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了。 再说了,这东西还得明月想法子到府城卖,他们做来干啥?家里要是知道他们拿猪油来霍霍,不得大笤帚追着打? 赵发财和刘婆子这会也不害怕了,既然明月说这东西以后要往府城去卖,就说明这玩意本身没啥问题。至于是啥原因不能现在卖,也不能说出去,他们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呗。 明月是读书人,比自己聪明多了! 做香皂要用到大量的猪油和鲜花,鲜花可以说是家里女娃们喜欢,长在野外的,也没人会在意。 猪油要是天天大量的买,那可就不行了。 不说有时候买不到,县里就一家卖肉的,自家做包子天天去买,早熟了,突然就大量买猪油,人不奇怪啊? 又不是啥大户人家,屋子都是赁的,咋舍得天天吃那许多的油?日子不过了? 家里菜肉多是赵发财和刘婆子去买,赵明月只跟她外祖父说了,咱家买猪油得慢慢的来,隔断时间往上加点。 赵发财现在对赵明月是言听计从。至于刘婆子?慧娘和赵明月不跟她说要买,她是绝对不会买的。 后来再做的香皂家里人也都不用了,一是这东西用了不少油的,金贵,舍不得用;二是听赵明月说的怕了,万一被人看见了,自己咋说? 肯定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平白惹人心疑。 大银几个女娃现在也能安心在县城住下了,能帮着做值钱的香皂,她们在这也不算是吃白饭。 每天下午几人轮流上机,新手织得慢,要不是姑姑每天只织两个时辰,她们还怕耽误姑姑挣钱。 每天的吃食姑姑都要补贴良多,活计又少,织机怎么用现在也会了个大概,都不好意思继续待下去了。 这香皂每次做都得搅和两三个时辰,不轮流着来真不成,光靠大金几个,到不了明月要的量。 在县城住了一段日子后,金银们现在都敢自己一个人上街买东西了。买东西看好赖,讲价也都不憷了。县城也没什么好怕的。 字认得一些了,算术都学得不错,出门逛一圈,腰杆都挺得直直的。遇到认识的村里人来赶集,说话声都老大了,一副县城我熟的得意模样。 赵家三兄弟每旬送草纸过来,都顺便带些菜蔬和鸡蛋来。 做包子要用一些,一屋子的人吃饭,菜要是做少了,每人吃不了几口就没了,到街面上买菜总觉得是花冤枉钱。 日日相见不觉得,赵家三兄弟每次来都觉着,家里的泥猴子们长进了。哪里不一样了,他们也说不大出来,就是觉着一个个看着,都和村里娃儿不一样了。 大金二金做事愈发周全,几个银都能上织机了,穿着慧娘新裁的县里时兴的夏衫,谁看了都是县里人的模样。 除了穿戴,县里人和村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眼神。村里人来县里,穿了压箱底的衣裳,努力挺直了腰杆,只眼里不时闪现的生疏怯懦,是骗不了人的。 金银们摸清了县里的大街小巷,出门兜里有铜板,自觉也跟着明月学了一些本事,就算是穿了从前的破旧衣裳,眼底的镇定自若也让人不敢欺负了去。 “爹,你们今天来得早,一会我带你到县城逛逛再走?” “爹,姑姑让你吃你就吃,自家做的包子,花不了多少钱,我们日日都吃到饱呢。” 这副县城大爷的语气,听得赵家兄弟想打人,心里又隐隐骄傲,自家小子以后肯定比自己出息!
第19章 家里收了新粮,交了粮税,差一些的留在家里吃,好一些的赵家都送到了县里。 家里有了进项,几个娃儿在慧娘这里每日吃的粮都不少,能送来的粮就都送来了。今年不用卖粮来作日常的花用,一家子都能吃饱了。 看几个银也能帮得上忙,赵家三兄弟舔着脸面,也不说接她们回去的话。 秋收过后,三兄弟就进林子去寻蜂巢,豁出去被蜇个脸肿,给赵明月连巢带蜜的送了两桶蜂蜜来。 赵发财背后告诫孙子孙女们:“这是明月补身子用的,明月给了也不许要。” 蜂蜜表哥表姐们不喝,赵明月教大银融了蜂蜡做成口脂,大手笔派发。 不光家里人有,三个舅妈和族长家给了,师母那送了,宝玉两兄弟那也拿走十多盒。 说来惭愧,赵明月升班几个月了,愣是融不进去新的班级,日常说话的同窗还是只有两个结拜了的兄弟。 原本赵明月也没打算大肆结交同窗,可同窗们个个离她远远的,也实在是让人心酸…… 这就是赵明月想多了,不是同窗们想远着她,实在是对着个小豆丁同窗,说不出日常寒暄的话来。 赵明月看着着实可爱得紧,个子小小的,日常着一身缩小版的深色儒袍,上下学身边还跟着两条霸气的大狗,走哪都是视线的中心。 尤其是肃着张包子脸,童声童气的背文章和一本正经回答夫子的提问时,让人不由自主的就一直盯着瞧,还回答得尤其好! 小小年纪,严肃认真和夫子探讨各种治国之策,看得人抓心挠肺,只恨不是自家弟弟。 手也痒痒,想去揉揉小同窗的头,捏捏小同窗的包子脸,不离远一点,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这在现代,一个“萌”字就可概括所有。 班里年纪最小的十五,大的将近二十了,有几位家里娃儿都和赵明月一般大了,实在是拉不下脸来和赵明月探讨学问。 不说学问,他们对着赵明月这般大小的娃儿,只会逗着玩。 你要是对着赵小同窗说一句:“今日下学了,去哪玩儿,吃什么好吃的?” 对别的娃娃是友好交流的开始,对赵明月说这话感觉就是在调侃同窗。 赵小同窗能板着脸回你一句:“你课业写完了?功课都复习了?” 赵小同窗说这话时也让人想捏脸,谁要是万一没管住手,就得被夫子的戒尺打肿! 赵小同窗可是夫子心里的宝贝,甲班的那些人合起来都比不了! 对着赵小同窗,他们只敢远观,日日瞅着,暗自欢乐,作为埋头苦学之余的闲暇放松。 另一方面,赵明月六岁之龄升到乙班,明年的县试就要下场,他们的压力陡然增大。 尤其是几位大龄学生,屡考不中,明年要和如此稚童一起下场,这要是赵小同窗中了,自个名落孙山,这脸面实在是没处放。 分班的目的是为了同一水平的学生能相互讨论,促进学习。毕竟,整个学堂就一个夫子,就算从早到晚嘴说干了,也指点不完所有学生。 在乙班,李夫子是统/一教学,后升上来的,有缺漏的部分李夫子会单独指出来。也就是说赵明月现在一边要完成每天的课堂作业,另一边自己欠缺的部分要额外补上。 算学还好,都是会的,只需要规范下答题格式。 诗赋赵明月自认没有半分灵性,牢牢记住了韵脚。前世背的那些诗词,被赵明月改得面目全非,强行降了格调,拿去蒙混过关。 律法就靠死记硬背了,这个和前世的道德法规有太多不同之处,完全不敢理解性背诵。 赵家小院里,每天散学后赵明月都在大声背诵各种律法,满院子的人迅速脱了法盲的帽子。 赵发财觉着,自己回村后接连一个月,不带重复的显摆说辞有了。 李夫子对赵明月的策论是哭笑不得,各个题目布置下去,别的学生是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一大篇,没有半点新意。 赵明月愣是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一二三四来,各种角度的应对之法都有。只让人感叹,不愧是孩童,天马行空的想法只有你猜不到,没有赵明月想不出来的。 只大都不合实际,还时常犯了忌讳! 乙班学生在深刻感知赵明月的脑洞之时,赵明月也慢慢学会了如何把自己心中所想,用这个时代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犯忌讳。 至于不合乎实际?这个在府试和院试中都不算大的失分点。毕竟能给出合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法子,那都可以向上献策,惠及一方了,那是会试的要求。 乙班学生们各取所长,一时间人人觉着自己进步不少,明年的县试取中有望。 赵明月的桌上时常出现同窗送的谢礼,附有纸条,言明赵明月的课业令他茅塞顿开。 先是有纸笔,墨条,接着是各种果子,再后来是各种点心干果。秋高气爽的季节,赵明月还收到了手炉,只能说同窗们也算是有心了。 赵明月得的各种吃食,宝玉兄弟吃起来没有半点迟疑,“看来乙班的同窗也挺喜欢你的嘛!” 赵明月翻个白眼,“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跟我探讨学问,平日里也不说话的。” 张佳宝:“我也不跟五六岁的小娃玩。” 胡佳玉:“我们兄弟跟你玩,等明月你明年成了童生,让他们后悔莫及去。” 赵明月:不至于,不至于…… * 一场秋雨后,赵明月穿上了夹袄,这之后天就要一日比一日冷了。 赵家三兄弟带了土砖来,给赵发财和慧娘住的屋子都盘了炕。 冬日里不好找花来做花汁子,赵明月指着香皂将来卖个高价的,不好降低了颜值要求,做香皂的活计暂停。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4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