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院子里住了两年多,从前在村里和明月一起闭门不出的日子,都要渐渐模糊了。 赵明月看懂了慧娘眼里的留念,“娘,要是香皂挣得多,咱家出大头,把这院子买下来,往后给外祖母外祖父养老住。” 慧娘回过神来笑道:“挣了银子也得留着你往后花用。你外祖母外祖父要是愿意,以后就都跟着咱俩。不过人年纪大了都想落叶归根,你外祖母外祖父往后多半还是会回望山村。” 打定了主意生意之后交给娘家,慧娘手把手的教会了几个银做包子馒头的诀窍。自己一旁学来的,总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慧娘愿意把生意交给娘家,赵发财一边高兴,一边埋怨:“怎么就把诀窍说给二银几个了?过几年就嫁出去是别家的人了。留给四金,五金多好?” 大金,二金和三金未来的路,赵发财已经排得明明白白了——明月的管家,明月的小厮,明月的门房。 就跟李夫子似的,身边的琐事都有族人亲戚帮着办。 话说了也收不回来,赵发财当即就决定让三房儿子儿媳轮流在家。两房来县城,三个银织布,带着两个儿媳做包子馒头。 来县城的两个儿子,有盘炕的活就去干,没有就在家帮着做草纸,运来县城卖。忙不过来的时候,剪草,舂草的活计就请村里人帮着做。 农忙的那几天请不到人,就停了县城的生意,全家回去下地,地里庄稼怎么都不能丢。 赵发财盘算了下,这样一年家里怎么着也能存下三十两银子。 嗳,他也没想到做草纸,盘炕这么挣钱,当初怎么就脑子一热,就开口让儿子们都分了呢? 还是那会对明月的信任不够,明月出的主意,能不挣银子么? 在村里,最好的年景,他一家也只存下了三两银子,哪里想得到明月随口出了两个法子,就能挣这许多? 他原本以为刨去给明月的分成,三房一房能得三两银子就顶天了,结果现在明月拿的分成都十多两了! 悔死他也不能开口把这个钱收回来,那会伤了一家人的情分。总算是三个儿子还想着他这个当爹的,年底每家给了二两银子孝敬。 再想想挣的这些钱,大头都用来盖新房了,往后几个孙子孙女的嫁娶,也不要公中出钱了,他心里又畅快了。 现在他手里的养老银子都有二十两了,往后这钱还会只多不少,族长都没他日子这么好过。 嗨呀!这么老早就享了明月的福!这都是他跟着明月来县城后才有的事,往后只要不是走不动道了,他都跟着明月,保管错不了,心里美滋滋...... 一家人都向着更好的日子奔,赵明月埋头苦读,中间放松眼睛的间隙,看着院子里忙碌的家人,脸上都是愉悦和闲适,心里也跟着放松起来。 这样的景象以后很难看到了,三个银这几年陆陆续续要嫁人,几个金也要成家,之后都要各自顾着自己的小家了。 而赵明月自己?再往后几年,她的女性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如若这中间拿不到另外的身份…… 刚出生的那三年,她可以过不出门的日子,现在她怎能过得了躲躲藏藏,还随时可能面临被发现女儿身风险的日子? 秀才,举人的身份她势在必得,如若可能,有进士功名在身,行事更方便。那时候就算有人怀疑她的身份,也要想想万一弄错了得罪她的后果。 男生女相的人,这世上也不是没有。 前世考个好大学,有利于找个好工作,后半辈子过轻松日子的说法,换到现在就是考取功名,有利于更好的隐藏身份,后半辈子过轻松日子。 果然,人呐,除非投了个好胎,可以一辈子躺平,想要过舒心日子,还得卷。 到了秋日,存下的香皂已经有一千多块了,一快快用草纸包好了,放进金银们编的小竹筐里,再码在地窖里。 现在赵明月只有课业有疑问了才去找李夫子。策论要紧跟朝廷动向,这些去府城书院学更好,李夫子便只做基本的提点。 临近年节,三个舅舅都还在外忙,这次是大金,二金,三金赶着牛车来接他们回村。似乎一眨眼的功夫,大金十六,二金也十五了。 这两年吃的好,金银们不光窜了个头,还长了肉。大金,二金明显肩膀也宽阔结实了,眼神凝实,看着就是个靠谱的能干后生。 腊月二十九那天,赵家三兄弟忙活完了年前的单子,一家人吃了顿丰富的饭菜。慧娘说了早定下的想法,县城里头的馒头包子生意,娘家来接手。 “现在县里不少人家都认咱家的馒头包子,二银,三银,四银也能做出分毫不差的味道了。一年除去院子的租金,挣个二十两应该是没问题的。 她们三个闲暇时轮着上织机,也是一笔进项。再者家里的草纸送到县城,总要有个存放的地。”慧娘慢条斯理的跟哥哥嫂嫂们说起实情。 “我都给你们安排好了......”赵发财忙不迭把自己想了好久的安排讲出来,“......这样,人也不累着,一年还多不少进项。” 这要是以前,哪里还要给儿子儿媳解释,直接安排活计就成了。现在儿子们在外头也是有脸面的人了,自己这个当爹的说话都不能畅快了,赵发财有一丝丝委屈。 赵家三兄弟不用想,瞬间就同意了。妹妹都把挣钱的法子手把手的交给自家了,还有啥好担心犹豫的。 赵家三妯娌没说上话,眼里心里也都是同意的。这两年,她们是眼睁睁看着自家因为两个方子就起来了。妹妹白给的方子,谁舍得狠下心往外推? 另外就是造草纸和盘火炕的法子,她们看起来也觉得简单,指不定哪天就被人得了去,或是传开了。到时候他们一家人再来指着地里那点出息过活? 这做出的吃食味道好,往后可是可以传家的。 至于织机?那不能白占妹妹的便宜,至少得给一半的钱,四两银子。 赵明月替慧娘拒绝了:“几个表哥要是不跟我们去府城,留在家里,多多少少也能给家里添些进项。我娘把织机留给表姐们,也是对侄女们的一片心意,舅舅舅妈就别推辞了。”
第25章 初二,大银和吴淼回来了,吴淼一手提着礼,一手搀着大银,眼神还不时往大银那边瞟。 刘婆子一看,心里就有了底,喜道:“这是有了?你这孩子,咋不叫人来跟家里说说?这是几个月了?这一路过来,有没有哪里不舒坦?” “也是前天吃年饭,闻不了鱼腥味才觉出来的,应该得有两月了。”大银脸上都是欢喜,“奶你别担心,啥事没有,好着呢!婆婆都说孩子生下来之前,不叫我做家事了。又不是县里的小姐,哪里就金贵到一点家事都不能做了?” 吴淼在一边接口,“这怀了孩子还是小心些好,咱家又不是没人做家事?”吴淼快二十二了,村里同龄的有的娃都大腿高了,吴家哪能不心急? 大银长得好,性子好,又能干,嫁妆还厚,娘家也得力,嫁过去几个月就揣上了娃,吴家哪能不捧着? 大银日子过得顺,赵家人都高兴。三银来扶了大姐进房里,二银,四银也跟进去,听刘婆子和大银说话。吴淼被大金他们拉到炕上坐着,张氏端了一碗糖水鸡蛋来给女婿喝。 赵明月看着比大金大五岁的姐夫,两句话后就顺着大金的话头走,言语间被大金旁敲侧击,不知不觉就说了不少大银在吴家的事。 二金,三金也在一旁若有所思,四金,五金一脸傻笑,似乎很喜欢姐夫的样子。这没有对比,都不知道几个表哥是啥时候就长了心眼子。 赵明月想起第一次在舅家过年节,几个表哥问一句答一句。那几个日常不是下地就是编草鞋,言语间就透着一股憨气的农家娃,在县城住了两个半年,跟张老幺和顾小四打交道多了,也变得灵秀了。 女儿女婿归家,赵家三妯娌请了慧娘去厨屋指导。慧娘这次回来,带了不少家里的调料来。去年年节的时候,外人不知道,慧娘这个当娘的一眼就看出来了,明月吃不惯舅家的饭菜。 慧娘烧菜是全家公认的好吃,也不是就多放油,反正赵家三妯娌在一旁看着,听慧娘说了不少诀窍,自己动手时,总差了味儿。 回家的这几日,慧娘每顿都帮着烧两个菜。赵家三妯娌也不想的,自家承了小姑子不少恩,小姑子家来还得干活,说出去都要被人笑话的。只明月每顿饭都能准确的找到慧娘烧的菜,一屋子的娃们在县城住久了,也跟着吃挑嘴了。 她们也习惯了,把菜都准备好,慧娘来烧两。现下慧娘一边烧着大菜,一边指挥大嫂火候,提醒二嫂放哪个调料,这调料也不是一齐都放菜就好吃了。 香肠慧娘也切了一段出来炒,这是赵明月最喜欢吃的菜。胃口不好的时候,炒出一盘来,赵明月能吃下一个大馒头。 就是做起来太麻烦了,肠子要一点一点的拿草木灰搓了,再拿面粉洗。里头放的各种调料也不少,赵明月从药铺子买回来的,还要放许多的姜。要不是自家院子里就种着姜,慧娘也舍不得放那大一块儿。 “三嫂,那鱼里头的黑膜和鳃都去干净了,我来取腥线。” “已经好了,你看看成不?” 慧娘把香肠盛出来,盖上盖,让大嫂端到炕上热着。自家就是盘火炕的,家里头各个屋子都盘上了,厨屋里也连着灶台盘上了一个小的。只要进出关上门,整个屋里都不冷,比往年整日点火盆还省柴火。 慧娘一边取腥线给三嫂看,一边感叹:“还是这大铁刀好使,一刀下去,腥线就能看到了。” 赵氏看着慧娘轻拍两下鱼身,慢慢的真就拉出一长条的腥线来,一脸学到了的表情。 “三嫂再拿滚水汤这鱼的两面,烫好了我来烧。”慧娘吩咐完,又去烧下一个菜。 那边烧火的张氏夸到:“慧娘这在县城住久了,懂得可真多!我们几个哪知道,烧个鱼还有这许多的花头?” “县城其他人家怎么烧菜我哪知道?这不是明月挑嘴还喜欢倒腾各种花样?自从认了字,能看书了,就时常说些书上的法子,折腾得多了,也有几样成的。”慧娘淡定的回道。 张氏不认同:“嗨,还是明月脑瓜子好使!族长家的文锦也能看书了,就没见他从书上学到啥方子。” “大嫂说得对,就说这县里秀才少,童生总不缺,咋就没见别人看了书就能倒腾出方子来?”赵氏附和道。 “就是,就是!那写书的人总不会把方子清清楚楚的写出来?不留着自家挣钱,他傻呀?可能也就那么模棱两可的写几句,他自己都肯定没弄出来。 明月那是啥脑袋瓜啊?整个县里打听打听?不说百年吧,就这几十年里,谁家出了八岁的童生了?府城怕是都找不到几个!咱明月这般聪慧,那啥一什么百的?可不就倒腾倒腾就出新方子了?”刘氏越说越觉得自个儿有道理,末了还问妯娌们,“你们说是吧?”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4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