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句话不提自家当家的可能不收的话,只说读书识字累娃。 文锦六岁了还得挨打才能坐得住,你家三岁的明月咋能坐得住,过两年倒是可以再来试试。戏文里头文曲星都没有三岁学识字的! 慧娘正要说话呢,就见族长赵远山过来了,忙拉着赵明月见了礼。 赵远山听小孙女喊慧娘和明月过来了,早就准备好,等人来请呢。 对这母子俩,他心里总有一丝愧疚。 待几人重新坐下,赵远山道:“慧娘你是想让明月来跟我认字?跟文锦一道也成。只我寻思明月还小,读书识字耗费心神,别累着了娃儿。每日早饭后过来,识两三个字后回去,过几年要是能坐得住再开蒙如何?” 慧娘大喜,忙站起来道:“族长大恩大德没齿难忘!慧娘也是这般想的,我替明月她爹给族长磕头。”说完拉着一脸懵的赵明月,“砰砰砰”就磕完三。 前世必须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和今世跟着认几个字就是大恩大德的境况反差太大,赵明月对她娘的激动一时理解不了。 带过来的鸡蛋,糖和五百文钱,慧娘死活要留下,郭阿奶死命不收,相互拉锯良久,最后还是慧娘说不能给大虎丢了脸面,坏了规矩,赵远山才发话留下。 这边慧娘带着赵明月回家,一路上嘱咐明天过来族长家不能顽皮,不能使小性子,认了几个字就赶紧回家,莫要累着脑子...... 赵明月满头黑线:“娘,昨天我说的考科举,你当我三岁小娃说话呢?” 慧娘噗呲一声:“你不是三岁小娃?科举哪是咱乡下人家能考得上的?你跟族长学些字,长大了去县里,到时候总有法子的。” 慧娘想的是识字的男子都有本事,明月要是识字,以后恢复女儿身也好嫁人。 到时候就说是自己当初想差了,愿一死承担罪责。 左右明月才三岁,跟着族长学上三四年,也没有男女大防之说。 本想着试一试,没想到族长真的答应了,接下来只盯着明月每日认会几个字就成,明月聪慧,一定能成的。 这边郭阿奶还在埋怨赵远山:“慧娘一个寡妇,靠着织布过活,不说赵大虎对礼儿有恩,就咱俩都是看着慧娘长大的,也不能收这礼啊!这礼还不轻!” 赵远山头疼:“你说的这些我能不知道,只慧娘是什么性子你也知道,这礼拿来了她就不可能再拿回去。以后明月每天都来,你在吃食上贴补些,那钱我给明月买纸笔,肯定不叫她们母子吃亏。” 当初郭阿奶怀小女儿时胎位不正,刘阿婆每日过来推摩,最后有惊无险。慧娘从小灵巧懂事,时常来赵家玩儿,郭阿奶是真拿她当女儿疼。 一觉睡到日上三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赵明月一早就被慧娘叫醒,先干一碗糖水鸡蛋,再吃一小碗粥,身边跟着大黑和白雪,倒腾着小短腿,吧嗒吧嗒去族长家。 大黑和白雪看着太威风,村里的小孩不敢靠近。 赵明月一路刘阿爷张阿奶,叔叔婶婶的叫过去,叫错了也没事,人会自动更正。这娃儿白白净净的,奶声奶气的,不管认识不认识,见人就笑着招呼,惹人喜爱得很。 赵文锦已经在书房摇头晃脑背书了,赵远山指着书上的字,教赵明月念:“人,之,初。明月今天学这三个字。” 赵明月:这个世界肯定被前世的古人穿过! 赵明月跟着念,小手还比划笔顺,三遍后,大眼睛眨巴眨巴看着赵远山,“族长爷爷,我会了。” 小娃儿总是对自己没有自知之明,赵远山关上书,在纸上写个“之”字,问:“这个字怎么念?” “之!”赵明月自信回答,“我还会写。”小手比划。 学了半个时辰,赵明月学了赵文锦一天的学习量,带着个郭阿奶给的小饼子回家去了。赵远山心道小孩儿就有记性特别好的,但忘记的也快,明天说不得还得重新教。 第二天…… 第三天…… 赵远山每天都在想,过两天要重新教了…… 直到《三字经》学完一半,赵明月前面记的一字不差,还都会比划。赵远山终于确定,这是赵家出了一个好苗啊!他真的只教两遍,赵明月就会了,记住了的就不忘记。 赵文锦不知道自己被卷了,只觉得他不应该挨这么多戒尺。 现在赵明月每天上午去族长家学一个时辰,下午去学一个时辰,其他时间自己在家学习。 赵远山原本一天教几个字的打算,早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要不是怕赵明月人小,身体吃不消,他还想教更多。 如此一年后,他能教的都教完了。 赵远山这几天愁得睡不着觉,赵明月这天赋,要是不送去县里进学,他怕死了要被祖宗们追着揍。 赵大虎父母兄弟都无,落户他们望山村,同样都姓赵。慧娘又是族里自家看着长大的,明月说是赵家人一点都不违和。自己族里出了这么个读书的好苗子,不好好养着上进,要遭雷劈的呀! 明月这么点大,去县里进学,身边总要有长辈跟着照看。要是赵大虎还在,或是明月有个兄长叔伯的跟着都行啊,偏偏身边只有慧娘一个寡妇。 年轻寡妇带着一个小儿,在县里人生地不熟的,不妥不妥。 自家不是不能相帮,只是一来慧娘不一定愿意让明月离开自己眼皮子底下,二来非亲非故的,其中还得掺和银钱往来,一个不好,两家心里都存了芥蒂,反而不美。 思来想去,还得慧娘拿主意。这么好的娃,你说怎么就不是自家的呢?
第5章 关系到赵明月的前程,这娃儿又早慧,赵远山跟慧娘商量着,最好送明月去县里进学,“明月是个出息娃,银钱上不称手,我作为族长不会袖手旁观。若是过几年中了童生,族里还能支应着。慧娘你是个主意正的,你自己好好想想。” 族长的话说得再清楚不过,慧娘想不到赵明月还真有科举的天分! 她感激道:“慧娘回家好好想想,族长的大恩,我和明月一辈子都记在心里。” 回家后,慧娘关上门就去屋里盘算银子。 大虎当初留下了八十两,临山村赔偿的七两,这些都没有动用。这三年还攒下了二两,一共不到九十两。 不知道县里租个院子要多少银子,一年的束脩是多少,家里的两条狗肯定是要带去的。县里啥啥都要钱,不知道这些银子够不够明月念到童生? 还有跟着去县里的人的花用,也不是一笔小钱。一头乱麻之际,自言自语的,赵明月知道了她娘的顾忌。 “娘,大不了咱们花钱请外祖父外祖母跟着,去了县里找个营生挣钱。” 赵明月出家门的这一年里,慧娘也带着赵明月回了几次娘家。 赵明月也发现了她娘和娘家人的关系都还成,以前不回去,八成是怕她还小,不知道遮掩身份,怕被人发现她是女娃了。 “你外祖父除了太喜欢钱,也没啥不是。你三个舅舅都老实巴交的,舅母也还成。你外祖母对我和你咋样,那就不用说了。这几年,咱家的柴火都是你舅舅们打来的,娘织的布都是你外祖父外祖母帮着去卖的。你刚出生那会,你外祖母照看了咱俩一个月,家里也没说啥。” 慧娘想想又道,“你外祖父对娘其实挺好,他要不同意,你外祖母也不能今天拿把菜,明天两个鸡蛋的来帮衬。” 赵明月:“咱现在想那么多都没用,不如去看哪个舅舅有空,咱去县里探探情况再说。” 慧娘一想也是,两眼一抹黑的,想啥都白搭。 吃过晚饭,慧娘就带着赵明月回娘家。都在同一个村里,不年不节的空手回去也没啥,慧娘为免麻烦,还是带了几个鸡蛋。院子里圈着八只鸡,七只母鸡都在下蛋,慧娘和明月两人也吃不完。 金乌西沉,这个时辰各家都吃完饭了。 男人们要么聚在一起侃大山,要么在家编竹筐打草鞋。女人们抓着泥猴们去洗漱,塞被窝里睡觉。 赵明月过来,赵发财还是很高兴的。这娃儿机灵,这么小就能跟着族长学字,以后自己肯定能沾光。 说实话,当初慧娘要五两银子的聘礼才嫁,也不能全怪赵发财。 慧娘从小听着刘婆子讲各家小媳妇生娃的风险,她心里多少都留下了惧怕。从刘婆子的故事里,她敏锐的觉察到了,那些年纪更小的媳妇生娃危险性更大。 她爹爱财,她话里话外的,自个长得好,人又聪明能干,婆家多出些聘礼是理所应当的。 赵发财听得多了,要五两银子的话就秃噜出去了。村里人再酸两句,越发下不来台。 不过要是慧娘到十八九还没有人来下聘,聘金该降还是要降的。 当初赵大虎出了五两聘礼,没钱大摆酒席,赵发财也不好在自家摆。 慧娘明面上是带着自个的衣裳就嫁了,没有陪嫁箱子被褥,私下里可是带了二两银子。 那二两银子可是让赵发财心疼得几个晚上睡不好觉。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赵大虎去了后,他默许刘婆子不时就去帮衬一把,赵发财自认为在村里算得上是好爹了。 慧娘守寡,前两年虽然人不来,逢年过节的礼也都让刘婆子带回来了,赵发财很满意,是个孝顺女儿。 “爹,你跟娘明天有没有空,我和明月要去趟镇上。”慧娘把鸡蛋给大嫂张氏,也不跟赵发财客气,直接开门见山,“族长说明月可以去县里私塾,看看有没有夫子收。” 带着明月去县里,那肯定管饭吧?赵发财心里想啥,慧娘一眼就知道,无奈道:“好久没来看爹娘了,正好请爹娘在县里吃顿饺子。” “那哪好让你破费?”赵发财笑眯了眼,“明天一早,吃过早饭,我跟你娘去找你。”嗐,虽然女儿守寡,生活不易,但女儿的一片孝心,也不能拒之门外呀。 况且女儿本事大,她娘一年帮忙去卖几次布,织布的银子不老少,他可是一文不少的,都让她娘给女儿了。请她爹吃顿饺子还是请得起的。 去县里的路上,赵明月是她娘和外祖母外祖父,轮流着抱着去的。她腿短,跟不上,走慢了天要热起来了。 赵明月估摸着得走了一个半时辰,竹筒里带着的水喝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得留着回来的路上喝。 县城里人不少,各个铺子是卖什么的一目了然,街上来往的人衣服上补丁比村里少多了。 刘婆子是常来县城的,这两年赵发财懒得走那么老远,多是三个儿子轮流陪她来,不过在县城吃饺子还是头一回。 县城里都是白面肉馅饺子,给娃儿来一碗打打牙祭还成,自个是舍不得吃的。添点钱割二两肉回家,混着菜包杂面饺子够一家人吃的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