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撞到她爹这个南墙上,那真是最坚固的南墙,一撞十四年,撞得她头破血流。 再不回头,时间就来不及了,她还有好多事要做呢! 这么好的捷径走不通,郑远钧不由怨念冲天。 她爹之所以这么死忠,是因为据她爹说,她家是皇朝郑氏后人。 齐高祖开国,封其胞弟为信王,封地在信州,她爹是信王第十二代后人。 一代代传下来,封爵逐渐降低,到她爹时,只谋得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其实在她爹前几代,她家就已经是平民身份了,空有皇室宗亲名头而已。 “想不到我爹还是这个时代的刘皇叔啊……不对,是郑皇叔。”郑远钧刚得知她爹的身份时,着实感叹了一番。 刘皇叔多奸猾的人啊,她爹怎么就这么死脑筋呢? 非要为王朝殉葬,还想拉着全家一起,逼得她不得不另找出路,还要偷偷摸摸的,不能让她爹知道。 拿着地契,郑远钧心中升起一股豪情。 万事俱备,只差人了。 等招来了流民,先建好住房,再把田种起来,工厂开起来,兵练起来。 - 安平县城外,几百流民聚集在城门口。 窦若飞探了探妻子的额头,愈发滚烫了。 女儿也躺在地上,紧紧靠着她娘,脸上沾满了灰尘泥污,那是女儿害怕遇到歹人,故意抹上去的。 窦若飞本是一个秀才,在村庄里收了几个学生,家里人口少,夫妻俩只有一个女儿,靠着学生的束脩,日子也还过得不错。 不想祸从天降,今年六月,河州发了大水,冲毁堤坝,把窦若飞的村庄淹了。 朝廷的救援迟迟不到,眼看一家人就要饿死了,窦若飞只得带着妻子和女儿离开,和村民们一起去找活路。 听说信州出了一个福星公子,教给了信州人种田之法,今年信州的庄稼大丰收,粮食堆成了山,于是窦若飞和村民们一路走到了信州。 从河州进入信州后,这是窦若飞他们来的第二个县城,仍然走不进城门。 两个县令都在城外设了粥棚,按时施粥,但就是不让他们进城。 在上一个县城的时候,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施粥由一日两次变成了一日一次,粥也越来越稀,照得出人影。 那点稀薄的粥水根本养活不了人,他们村里人商量了一下,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安平县。 安平县外从前天开始,也是一日只施一次粥了。 看了看女儿消瘦的脸,窦若飞心中发疼。 女儿今年才十五岁,从小乖巧,却遭逢如此大劫,一路走来,吃了多少苦,一声都没吭。 饿了两日,实在撑不住,女儿也只是缩成小小的一团,闭着眼,靠在母亲身边。 再这样下去,他们还能走到下一个县城吗? 下一个县城,也只施一次粥了吗? 窦若飞不敢想下去了。 粥棚有了动静,有人抬着一桶桶的粥摆了出来,一天一次的施粥开始了。 流民们只要还能动弹的都在往前冲,窦若飞也跟着往前跑。 今天的粥更加稀了,流民捧着粥碗,欲哭无泪,满心绝望。 很多的流民在计划着离开,人多粮少,留在这里只能等死,离开或许还有生机,但也有很多的人已经走不动了。 窦若飞留了下来,妻子和女儿站起来都困难,没有力气走路了。 他们要眼睁睁地饿死在城门前吗? - “招工,识字的,有手艺的,家里有青壮年的先来。”老牛从马车上跳下来,放开喉咙喊,声音洪亮,“招人种田,养鸡鸭,工厂做工。” 崔先生把纸张铺在一块石头上,拿起笔,准备登记人员情况。 流民们一拥而上,老牛连忙维持秩序:“排队!排队!一个个来,不听话的不要!” 老张逐个询问,崔先生一一地记下来。 “叫什么?” “哪儿的人?” “家里几口人?” “是干什么的?” …… 回答五花八门。 “叫钱富贵。” “还有三个儿子,和孩子他娘。” “会木工。” “我叫窦若飞,是个秀才。” - 据史载,大齐景和三十二年七月三十日,窦侍郎于安平县外初见崔先生。其时窦侍郎因洪水冲毁村庄,携妻女由河州流亡至信州安平县外,适逢崔先生、张尚书与牛将军为福王招工,窦侍郎由此得入福王庄。窦侍郎之女,即其后闻名大江南北,引领时装潮流的窦大家亦随父入福王庄。
第二十二章 郑远钧已经在一号庄子上驻扎一个多月了。 对,一号庄子。郑远钧想,总不能让皇上赏的地屈居于二,所以就叫一号庄子,老爹给的就叫二号庄子。 崔先生对她给庄子的取名十分不以为然,友情提供了几个好听又有好寓意的名字,她委婉谢绝了。 郑远钧觉得,一号和二号庄子很好啊,好记又方便,她以后再有了庄子,都不用想名字了,接着三号、四号…… 一号庄子刚刚建设,时间仓促,事情又千头万绪,除了两个亲卫,郑远钧把崔先生、老张和老牛都拉了壮丁。 霍青沉迷于练刀,就不打扰他了,让他专心练好武艺,以后给她当军队的将军。 崔先生负责考察每个人的品性和工作能力,把他们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然后还要给他们建立档案,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经历特长和工作成绩等等。 这个庄子太重要了,必须把每个人都掌握在手中,放在视线之内。 郑远钧想着,现在先做一个档案的模板,以后再招了新人,都按这个模板来。 工作细致而又繁琐,各种鸡毛蒜皮的事。 郑远钧的要求又苛刻,写上档案的每一句话都要一一调查求证,终于把优雅的崔先生逼得暴躁了,向老张抱怨:“二公子怎么就有这么多的主意。” “我看吏部选人都没他考虑的多,吏部的档案也没他的详细。” 他虽然没入过官场,没见识过吏部的档案,但他家是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家里当官的人多了,对朝廷中的各种规章制度都非常熟悉。 老张只得安慰他:“不急,你慢慢来。” “这本应该是赵军师做的事啊!”崔先生长叹一声。 以前在青州,他只管上战场的事,战场下的事都是赵军师干的。 看着崔先生被逼得团团转,老张只得沉默了,唯恐哪句话说得不对,刺激到了崔先生,让崔先生撂了担子,那就不好向二公子交代了。 崔先生本性中带有一种无拘无束,确实不适合做这样的事,但没办法,郑远钧的人手太紧缺了,庄子上识字的人都没几个。 十几天后,在崔先生即将暴走之际,郑远钧给他寻到了一个帮手——窦若飞,分担了他的一些工作,让他缓了口气。 这一个多月最忙的人,还应该数老牛和两个亲卫。崔先生还只是费脑力,他们三个人却是要下基层和流民打交道的。 对了,现在不能叫流民了,流民都成了一号庄子的庄民了。 老牛他们三人先是监督庄民建房,房子不用建得多好,都是土房和木房,让庄民们暂时住下,有个安身之地。 一边建房,一边把鸡鸭场、猪场开了起来。 郑远钧借调了一些二号庄子养殖场的人来,手把手告诉一号庄子的人怎么孵小鸡,怎么阉割小猪,怎么给这些家禽调配吃食…… 有力气的挖土、砍木材、搬运、搭建房屋,没力气的养鸡鸭、割猪草,老弱打扫庄子、捡拾垃圾、铲除粪便。 所有这些,都要靠老牛三人监督执行到位,保证庄子里人人都有事干,人人都不闲着。 三人忙得焦头烂额,每天回房都是一身的劳累,满脸的灰尘。 郑远钧大哥上次来二号庄子的时候,给她带来了十来个工匠,说送给她了。 其中有四个木匠,搞建设要用木匠的时候多,现在正好派上用场。另外在收来的流民中,还有三个会木工的,一共就有了七个木匠。 老张带着他们,一起帮着庄民建房,还要做一些简单的家具。 忙碌的一个多月后,庄子已经初具规模,井井有条地运转起来。 - 这一个多月郑远钧还干了一件事——军训。 练兵场上,站着一百个年轻的庄民,这是郑远钧精心挑选出来的,军训表现好的留下了,表现差的剔了出去。 这些人以后就是她的士兵了。 今天,郑远钧请了崔先生、霍青和老牛来练兵场,打算正式把这支队伍交给他们。至于老张,郑远钧是打算让他先去做农具的。 太阳下,一百个士兵站得笔直,标准的立正姿势,目不斜视。 每天都能吃饱,吃的是干饭,晚餐还有一个荤菜,这是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士兵们都很珍惜,唯恐表现不好被赶出队伍,拼了命地训练,完全不需要郑远钧监督,只有多训的,没有少训的。 “向前看!”郑远钧喊口号。 “向左看!”士兵们的头一齐向左摆,有的细微地调整了一下位置,使队伍更加整齐。 “向前看!” “向左转!”士兵们上半身纹丝不动,左脚跟和右脚尖同时旋转,两脚合拢,动作整齐划一,干脆利落。 郑远钧心中满意,一个多月的军训成绩不错啊,实在是这些士兵太有吃苦精神了。 “向右转!”士兵们又整齐划一地转了回来。 老牛张大了嘴:“这是整的什么花架子?还真好看。” 霍青鄙视:好看有用吗?他一刀过去,这些人就要倒一大片。 “齐步走!” “一二一、一二一……”跟着口令,士兵们手一摆一收,向前走去。 随着队伍的前进,队形丝毫不乱。 老牛压低嗓音道:“二公子练兵是外行,可整出的花样是真好看。” “立定!” “正步——走!” 士兵们左脚一齐踢出,右臂横起,摆到胸前,左臂向后摆。 左脚收回,右脚踢出,双手交换。 手摆到的都是同一位置,脚踏出的都是同一高度。 脚顿在地上,踏、踏、踏……一百人只有一个脚落地的声音。 踏、踏、踏……一百人生生走出了几百人的效果。 踏、踏、踏……士兵们脸上表情坚毅无畏,似乎只要郑远钧口号不停,他们就能一直走下去,不管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 “一、二、一……”郑远钧喊着口令,心中遗憾,可惜没有音乐,不然走起来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正步走是最能展现军威的步法,它给人带来的强烈震撼,古今是相同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7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