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掌柜,你这儿饭菜,得卖多少钱?”一个年纪稍大的工人,端着空碗走到她这边:“你瞧,那么多油水。” 他的碗不仅干净,还泛着一层油光。 “大伯,你觉得猪肉好吃不?” “咱家也做过,没你们做好吃,比不得比不得。”顿了顿,大伯接着说道:“你不要生气,我想跟你说几句话,我就是担心,你年轻,不知油米几钱,我怕你们亏钱。” “我知道油米钱。” “那就好。”大伯拍了拍自己的大腿,一边说道:“今年收成怕是不好。” “不好吗?冬天走得晚,他们还说秋天得丰收。” “我爹种了一辈子地,跟我说,遇见过两次这样的寒冬。”大伯说着叹息一声,又摇起头来:“有一年冻死了不少人,来年,庄稼地里还结不出几颗粮,还有一年,冬天走得晚,夏天来得早,那黄蛾子……” 大伯指的是“蝗虫”。 具体情况,谁都还不知道。 不过大伯算是给她提了个醒。 等过阵子,去年新米变陈米,她得让芳草进一批米来存着。 如果不幸遇上灾害……唉了又唉。 “大伯,你们家也吃猪肉?” “养了两头,等着过年的时候再卖,卖不出就自个儿吃。” “你们怎么想到养猪?” “前年有人路过咱们庄子,拿猪仔换了些东西。” “你们庄子还有其他人养猪?” “有的嘞。” “有多少猪?” “这……我不知道咯,十几头,总是有的吧。” “你们庄子多少人?” “三十多户,人……” “我能看看你家的猪吗?” “啊?看猪?” 这位大伯也不用上工啦,她带着往庄子里去,旁边跟着石头。 大伯再三强调:“全是山路,不好走,现在去回来就天黑了!城门,城门怕是早都关了!”
第191章 承包这片猪圈 “大伯,平时,婶子都给做些甚吃食?” “有啥吃啥。” “你喜欢吃些啥?” “疙瘩汤啊!” “胡食?” “哪里是什么胡食,我婆娘跟着别人学着做的,家里有啥,混弄成一锅,什么味儿都有。现在啊,我可最爱吃孙管事做的饭菜,那滋味!” 大伯只是个普通的种地老农,瞧着话也不多,回庄子的路上,打开了话匣子,把他的日常生活悉数说了一遍。 她一边听着,时不时问上几个问题。 倒不是打发时间,而是真去了解农人的生活。 跟城内百姓相似,庄子上的人,他们锅里也是一些蒸煮的食物,的确是有什么吃什么,一般自家会种些青菜,春夏秋还好,到了冬天基本见不到叶子菜,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农户,家里还有几只鸡,下了蛋,那是舍不得吃的,等到赶集的时候,带着一块去卖。 而“猪”这种家畜,由于饮食习惯暂且的差异,吃的人不多,本身也不值钱。 一头成猪,大概在500文的样子。 正是因为需求低,市价就低,对她而言,还算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需求低? 为什么吃的人不多? 想象一下——费老劲儿杀一头猪,猪肉,放锅里,加白水,一顿煮,煮完撒几颗盐。 能好吃吗? 比起后世的“炖”“烩”做法,连连摇头,直呼难以下咽,更别提“炒”。 当然咯,“烤”是高级菜式。 炙烤多流行于羊肉。 烤鱼好像也没看见多少。 话又说到开铺子,想要提升时间性,扩展性,也就是铺子开的时间长,面积大或多家分店,应该怎么做呢? 她认为根本在于差异性。 甲乙丙都开酒馆,食肆,凭什么丁多年屹立不倒? 酒馆主打酒,跟别家有什么不一样? 食肆主打菜,跟别家有什么不一样? 正是因为这种“不一样”,才能收获“不一样”。 大伯所在的庄子,离淮安城,大概步行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路熟悉,走得快,可能一个小时多点就能到。 大伯家在庄子靠中间些的位置,顺便就去了几家亲朋处看“猪”。 一到农舍就想起来黔中道一带的纯天然茅房。 上面是茅房。 下面是猪圈。 就不仔细往里瞧了,反正猪儿长得是五大三粗那种。 正常情况下,淮安一带雨水充足,地里草藤多,猪儿也不缺食,若是在这一带养猪,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项目。 此外,庄子周围的田地,品相非常一般,这才让不少农人选择去城里找活儿干。 大致了解了一下,此时庄子上有十几头猪,其中六头猪是在一户人家。 大伯说道:“这是老龚,种地那可是一把好手!” “龚师傅好。” “我不是什么师傅!”大叔一个劲儿摆手,一边把脸转到另一侧去了:“以前种地还行,现在也不成了。” “怎么回事啊?” “黄蛾子厉害,去年来了些,今年怕是走不了,得闹个几年咯!” 大伯接着说道:“老龚脑子灵光着。” “哪儿有你能耐,现在都去城里干活了,有什么其他活儿,介绍我去试试。” “你走了,你家猪崽怎么办?” 龚师傅叹气起来:“想着多养几头猪,好换几个钱,唉,那些人一直不来,明明就是说好得咯!再养下去,我就养不起了!” 某人正心里偷着乐。 清了清嗓子,问道:“你那猪儿,怎么个卖法?” “小娘子,你要我的猪?” 她点头,往里看了眼,猪圈是两大四小。 “你当真要?”龚师傅看向一旁的大伯:“你可别找人来跟我寻乐呵!” “哎哟,怪我,还没好好说,这位……”大伯指着她,跟龚师傅说道:“淮安城里的大掌柜,我干活儿的东家。” 龚师傅看了看大伯,又看了看她,咧嘴笑了:“贵人看着给就成。” 她一时没说话。 大伯低声问道:“东家,我那儿也有两头猪,壮实得很,你要不要去瞧瞧?” 龚师傅赶紧说道:“我的猪儿好,天天走动,吃得也是饱饱的!有头母猪怀四个月,肚子里好几个,下个月就下崽啦!” 两人各自推销起各自的家猪来。 充分理解,毕竟一头猪五百文,对农人来说那就一大笔收入。 接下来,就是超高效率的承包这片猪圈。 今后铺子里主打“猪肉”,虽然暂时用量不多,一头猪也能用一段时间,但猪的供应本来没有找到稳定渠道,她觉得眼下正是一个好机会。 付一部分定金,第二日,让洪有为来统计数量,洪大叔大婶来评估每家猪的品质,等要猪的时候,再付剩下的钱。 那么多家猪,龚师傅养的猪,确实口感不同,后来专门聘请他当了养猪管事。 本朝第一个养猪场,就快诞生了。 天色昏暗。 两人举着火把,一前一后,她身后还跟着个,时不时拉她一把。 自从上次脚踝受伤,特别容易崴脚。 回去的路上,紧紧盯着脚下的路,不再多说,龚师傅心情好,一个人说了半天,大伯也跟着说了好一阵。 回淮安城要路过一条小河。 龚师傅说道:“还好咱们庄子地高一截,要是像东洲,那就糟糕咯!” 大伯回应道:“那可不是嘛?去年发大水,冲垮了水坝,修了那老些天,你瞧修的是个啥?” “你要图个啥样儿?难不成往上贴金?只要水坝子不垮,那就是不晓得救了好多人的命!” “王二狗的婆婆就在东洲那边,水一去,一晚上,庄子就淹没完了。说到坝子,照我看呐,水坝整得不好,今年再来一淌大水,恼火哟……” “你干了几天活儿,什么都懂了哟?坝子是官里面的人修的,说这些,你怕是活得久了。” “唉……我……” 她插一句:“我也觉得那坝子修补得不好,但是那个时候突发大水,没得法,赶不过来啊。” 大伯紧着说道:“还有墙。” “墙?” “淮安城墙,年年都在修,年年都在补,我听老任说……咳咳,不记得,不记得说了些甚。” 火把一直撑着。 直到俩人送她和石头到了城墙底下。 她让他俩明日再回去,两人不肯,得抓紧时间落实“猪”的事情。 “这是大事,耽误不得!”
第192章 恭喜发财 俩人举着火把,摸着黑黢黢的道路,赶天赶地,赶紧往庄子上去。 她跟石头也赶紧进城。 进了城后,不自觉想起先前听见的话,大伯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关于城墙,的确是每年都在修补。 可这不是正常的事? 即使只是风吹日晒雨淋,城墙也会有折损,裂了缝,破了角,自然得修修补补。 回过身来的时候,看了眼天色,其实,落城门的时间稍微延后了一丢丢。 刚这样想到。 城门再次打开。 谁来了? 往前走了些,站在一间铺子前,借着光亮,拉长脖子去望那一行人。 三辆驴车,后面跟着几板车的货物,还有二十来人,队伍规模已不算小。 驴车近了些。 车帘子恰巧掀起一角,只是车拐了一下,风掀起车帘而已。 昏暗之中,她恰好看见一张侧脸。 “回来啦?” 不用再打听。 极快,顾凯芝回淮安的消息已传开。 她赶紧带着石头回露桥巷。 芳草已经等了一阵:“都那个时辰了,干嘛还去城外?等你们回来,天黑透了不说,城门早就关了,难道,你们还要在城墙下窝一晚?” “小草妹儿,我又花钱了,你赶快去记上。” “花了好多钱?哪儿花的,什么东西?” “石头,你跟她说。” 支开芳草,着急忙慌回院子,她得仔细尝一尝那些新酿,研究一下哪个送礼比较合适。 挨个比较一番。 摇头。 论口感,还差上一些。 酿酒需要时间,蒸馏后的酒,同样需要时间,挥发一些酒精,才能达到最佳口感。 她留了一部分高度酒,另一部分用来兑制成其他口味的酒。 以为顾凯芝得再过一阵子回来,没想到现在就回来了。 顾凯芝也以为自己得晚些时候回来,譬如,待到今年春闱后些日子,受长安那边所托,他特地去了趟长安“出差”。 总的来说,一切顺利。 偶尔有一些“小事”,倒也非常正常。 其中一件事,目前是小事,他却觉得隐隐将之变为大事——有人在朝堂上弹劾他,原因是疏漏之责。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62 首页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