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捐款。 捐款不记具体数量,自愿原则。 最后,杨柏的眼神里,明显带着失望。 今年灾情严重,除了受牵连的淮安,江洲那边的事情,顾凯芝必须兼顾起来。 可僧多粥少。 听说,万家已经捐了不少钱物,但以金满楼为代表的几家铺子,不光没来人,更没有任何表示。 跟她有关的两个案子,最终,影响了顾凯芝的计划。 兜兜转转,她明白了其中的关系。 肯定不好意思。 从市署离开后,回桃夭,取了两罐子冰糖雪梨膏。 去到府衙角门,等了半天,天都黑黢黢的了,里面的人才让她进去。 顾凯芝书房。 不止顾凯芝一人,还有那位市署见过的杨柏。 “顾公安好,杨管事安好。” 杨柏抬起头来,顾凯芝却是目光落在案上展开的书卷上。 “何事?” “听闻贵夫人一到冬日就喘,偶伴咳嗽,碰巧铺子里有冰糖雪梨膏,想着让夫人试试,说不定能缓解缓解。” “噢?”顾凯芝看着她。 “顾公为了百姓日夜操劳,我想着能不能出点微薄之力。” 顾凯芝问杨柏:“她捐款了吗?” 杨柏微愣,随之点头。 “东西放下吧,多谢。” 她把东西放下了,却是作揖后说道:“且请顾公听上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两人皆是看着她。 她起身继续说道:“今年冬天比往年来得早,天气也愈加寒冷,尚且在十一月,若是到了腊月,又该如何是好,仅靠每日一顿的救济灾粮,如何熬过年关?” “你说的我们知晓,天寒地冻,不止要粮食,还要衣裳和居住之所。”说着,顾凯芝就是一阵叹息,一边敲打自己的额头。 “淮安放粮,周围灾民纷纷赶来,咱们财物压力日渐加大,而且,本地百姓的生活起居也会受到影响,另外……” “你还有什么话,直说。” “今年多灾,内涝,洪灾,又连着一月的干旱,提前降温遇寒,明年开春,怕是也会有奇怪的气候……” 古代曾有一次小冰期,好像是在明清时期,有多冷呢,许多南方河流结冰了,甚至于海南都在飘雪。 官府免费施粥,救助百姓,可祸不单行,又是旱灾,又是蝗虫,朝廷根本救不过来。 粮食减产,牲畜死亡,民不聊生。 明年开春,一切正常,最好不过,如果真出现奇怪气候天气,现在还不部署,那就是真的完蛋了。 顾凯芝捂头:“灾民要安抚,淮安城墙得修缮,江洲河坝还得补上,我这里可堆了一大堆的事。” “所以说,我们不能只是免费施粥。” 她看着两人,极其认真的说道:“不能直接撒钱,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顾凯芝愣了一下,接着起身,走到她面前去:“你再仔细说说。” 拿出一张纸来:“顾公先看这个,我字写得不大好,勉强看看,主要是听我说。” 纸上是图。 淮安城的大致轮廓,以及城外的一些道路地形。 “你哪里来的城图?” “放心,没干坏事。我每天都绕着城跑,这是我自己画的,好了,不要在意这个,听我说一下,关于排水系统的建设升级。”
第104章 毛遂自荐? 古人的智慧自然是不低的,后人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即使不是专业人士,对于“排水系统”,普通人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每日清晨在淮安城内跑上一圈,对于城市排水系统,有一定的认识,当她意识到寒冬提前时,已经特意观察过一些重要的排水管道。 淮安城在建设之初,留有特定的排污渠,随着城市发展变化,渠道逐渐无法满足需求,前阵子,城墙一侧倒塌,其实跟底下的沟渠有莫大的关系。 淮安不像江洲,周围河流密集,一旦暴雨或洪水,城市极其容易造成倒灌,但淮安存在同样的危险。 “……城跟人一样,年纪大了,胳膊腿渐渐不好使,即使原有的排水排污沟渠能用,还能再用多久?我的第一条建议,重修城内排水系统。” “重修……那得花多少钱?”杨柏说了句,接着叹息。 顾凯芝捂头,跟着重重叹息一声:“城墙还未修缮完整。” “没错,都是钱,容我再说两句。”她指着那张自己画的地图,一边解释道:“这个位置,那个位置,还有倒塌墙体,三个位置,我认为需要重新修缮,其余几个位置,做辅助性清理工作,例如清理污渍,污泥,杂物等等,此乃第二条建议。” “第三条,修建排水口。” “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发现,近两年,淮安城内的排水,主要集中于这个地方,而这里的排水口较低,如果淮安遭遇江洲那种情况,譬如,寒冬久久不散,暖春突然到来,这里非常可能出现倒灌现象,排水处会被直接淹没,要是再碰上大雨……” 顾凯芝阻止了她假设其他可能,着急问道:“第四条?” “重修排水系统,清理排污管道,修建排水口,这三条最好尽快安排。” “第四条,为了长远考虑,建议淮安内外植树造林。” “第五条,修建蓄水池或调蓄湖。” “鄙人才疏学浅,恳请诸位指证。” 顾凯芝与杨柏两人,盯着图纸看了看,瞅了瞅她,又相互看了看,他俩不约而同叹气。 “你这份规案切实可行,可这节骨眼下,咱们要把精力花在灾情之上。” 她笑了笑继续说道:“烦请顾公,杨管事回想一下,我最开始说的那句话。” “授人予鱼,不如,授之以渔?” “灾情一定要控制,吃饱,穿暖,有挡风避雨之所,钱咱们花出去,用于何处,可是购买粮食,搭置房屋?” “自是如此。” “按照这种方法,就是三个环节,捐款-粮食-灾民,举个例子,咱们有100文的捐款,那就是买价值100文的粮食,直接分100文的粮食给灾民,灾民少,还够吃,灾民多,够吃吗?而且,时间一长,淮安本地居民,怕是得出现冒充江洲灾民的情况,毕竟,能白吃一顿,不香吗?与此,淮安捐款商贾们,他们能心甘情愿多次捐款吗?” “当然不止这些问题。” “其实,救济灾民,修缮城墙,清理排污管道,顾公可以一次性解决。” 顾凯芝没开口,杨柏先说道:“我们知道有许多问题,可你到底有什么法子,竟能够解决这三个难题?!” “那你们听好了。还是那100个钱,拿50个钱买粮。” “只用一半的钱买粮?” “府衙门口张贴告示,凡有劳动力者,参加清理排水排污沟渠劳动,管一顿粮。” 顾凯芝忽然一拍手:“我明白了!” 杨柏愣愣看了眼顾凯芝,接着问道:“无法干活的人,怎么办?” “不是还有剩下的50个钱,一部分拿来安置他们,但要确实是老弱病残等。” 顾凯芝问道:“再剩下一部分钱?” “直接发给劳动者,让他们自行分配。这样一来,那部分钱就得在淮安市面流通,买柴米也好,买油盐也罢,钱总得花出去,钱动起来,整个市场才有活力。” “你等等……我想想。”顾凯芝起身来回走动。 “顾公,倘若拿出原本修缮城墙的钱?” “事情容易多了!”顾凯芝深吸一口气,又忽然拍了两下手:“咱们得想个办法,不止是商贾,由我带头,再请其他百姓,力所能及者,捐一些款项来!还有灾民,得集中起来,统计人数……” 捐款-粮食-灾民。 捐款-粮食/其他物资/铜钱-灾民-其他物品。 这就是比较复杂的“撒钱”方法。 前提是顾凯芝能够接受,加入一些“商人的思维”去思考,然后,他能尽可能弄到更多的钱,以及合理分配这些金钱和物资等等。 顾凯芝与杨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她几次想插一句——那她就先走了? 但太激烈了,又不大好意思直接走了。 实在内急。 打算撤了。 顾凯芝忽然喊住她:“你可要毛遂自荐?” “我没这个意思。” “为何?尽管你是一位女子,无法施展于仕途之上,以你的才华,混迹于商贾之中,实在是大材小用啊!” “多谢顾公好意,我真的只是来提出些建议,希望咱们淮安能发展顺畅,覆巢之下,无完卵。” “不急不急,你慢慢考虑。” “行,那我不打扰两位了。” 她作揖后离开,脚还没出门槛,顾凯芝再次喊住了她。 “你可有想要之物?” 顾凯芝这人不错,直接问她想要什么好处。 人家都问了。 心里的打算,要不要说? 说是肯定要说的,只是改日再说,还是现在就说? 对于顾凯芝而言,并非难事。 对于她来说,却相当的重要。 离开府衙前,先去解决一下内急。 再慢悠悠出去。 冬天来了,天黑得早。 顺道去小洞天瞧了眼,出来看看翰墨斋紧闭着的门,没忍住,她也叹息了一声。 匾额是没了。 翰墨斋还在,不过换了个铺子。 学府路上铺子租金不便宜,翰墨斋生意不好,文掌柜不得不换了个铺子,在她的建议下,他开了个新业务——定期送货上门。 另外,文掌柜为了生计,重新开始了“抄书”的兼职。
第105章 努力追上变化的计划 提到“抄书”,不得不说起个重要的事来。 起初,对于翰墨斋和麒麟书肆的业务,不大了解,铺子就在隔壁,每日路过好多次,却单纯的“路过”了。 直到小洞天诗集的出现,她才特意去了解了一番,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纸质和书籍两个板块。 麒麟书肆的主要业务是租书,本以为是雕版印刷开机费高,当然费用的确是高,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此时流行“抄书”。 文人雅士的书房,书案上的典籍,绝大多数(高达99%)都是手抄本。 正版唐朝的手抄书行业,特别发达。 无论是官府组织,还是书坊雇佣,会有一大批“佣书人”或“抄书手”,他们专门从事这个职业,而越是高级的书,越是用手抄出来的。 像什么雕版印刷出来的东西,在大多官员贵族眼中,那就是粗鄙不入流的玩意儿。 印刷一般用于佛经,日历等等杂货。 高档的一部佛经,同样是手抄版本,而且是抄写在卷轴,甚至绢帛上。 此外,关于书籍的形式。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62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