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聚》作者:七月还没来 简介: 古代重组家庭的喜怒哀乐。 【架空文:家长里短+日久生情】 同父异母的兄长。 同母异父的妹妹。 捡来的姐姐。 母亲二嫁后的非血缘姐弟。 杨喜月硬生生被凑成兄弟姐妹齐全。 日子艰难,人心复杂。 且看一大家子如何最终过的和和美美。 古代农家日常,无重生,无穿越,非爽文向。
第1章 错认妹妹 整个夏季,雨就没停过。 苍江大坝不堪重负终是决堤,下游几个县都遭了殃。 此时杨喜月一家正在南逃的路上。 一连走上半个月,今日更是从早上就没停过,喜月走的两腿发酸,脚都要抬不起来。 杜巧娘一脸心疼,却又无可奈何,闺女已经十二,总不能也坐去车上。 长板车上不光放着全部家当,中间还坐着两个小娃娃。 大的是喜月六岁的侄儿石头,小侄女阿圆仅四岁。 拉车是她同父异母的大哥杨应和。 推车的是她的大嫂赵春兰。 连日奔波,风餐露宿,一家子俱都疲惫至极。 却始终寻不到一个落脚地。 官府要他们别处落户,落户就要分地,路遇这些村子,没一个愿意接收。 有那好心的村长里正,也早接收前一波的难民。 无奈只能继续朝前走。 路上难民已经不多,稀稀拉拉几百人。 想着再朝南走一走,总能遇见善心的,一家子才不得不打起精神继续走。 北地是平原,路多是横平竖直,且平整。 越往南走道路变得曲曲绕绕,竟看到山。 喜月还是头回见,盯着多看了两眼,山上郁郁葱葱,也不知道有没有野兽。 车上侄儿侄女同时发出惊叹声:“好高的山呀。” 大嫂赵春兰紧皱着眉头,一脸的担忧:“进去山里哪还有好日子过?” 他们原是镇上人家,有个木匠铺子,日子不说多富,也是衣食无忧。 实在不敢想落脚在这穷山沟,会过什么样的日子? 杨应和脚步不停:“难不成再往回走?说不定换条路还是一样是山,不都说南地山多吗?” 杜巧娘虽是长辈,到底只是后宅妇人,且没经过什么事。 也没个主意。 沉默着又走上一段路,夕阳铺满半边天,杨应和在条河边停了下来。 周围已经停着几户人家,有生火煮野菜汤的,亦有猛灌河水的。 杨应和把两个孩子从木车上抱下来,先是去打水又去找柴。 杜巧娘累的一屁股坐在地上,盯着两个没血缘的孙子孙女交代他们不要乱跑。 进杨家的门七年,赵春兰早已经习惯继婆婆被娇养着。 也不指望她能帮什么,能看着孩子已是不错。 喜月很累,但仍跟上大嫂:“我跟你一起去找野菜。” 杜巧娘只得这一个闺女,很是宠爱,向来不让她做活。 喜月自已会主动带侄子侄女,也会帮着做家务。 对这个没被娇养坏的小姑子,赵春兰还是很有好感的,露出点笑意:“累坏了吧?” 这些日子跟着大嫂,喜月认识好几种野菜。 边摘边说道:“还不知道要走多久?” 赵春兰手下不停,说起这事,一叹:“谁知道呢?” 山脚边野菜很多,不多一会两人就摘满一竹篮。 周围还有几个妇人在摘,姑嫂两人已经往回走。 在河边把菜洗干净,回去时杨应和已经把火生起来,吊着的陶罐里,水已是半开。 罐里还有些米粒。 逃难的日子艰难,吃不饱饭是常事,他们的粮袋也快要见底。 幸运的是这些难民都还算规矩,没遇见有偷抢东西的。 杜巧娘从坐下屁股就没动过,孙子孙女也是乖巧,就在她眼前玩耍。 “喜月快来坐,走这一路累坏了吧?” 她拍拍身边空地,喜月就听话的坐到她身边,眼睛不离侄子侄女。 虽说一路没有偷抢孩子的,也不能掉以轻心。 “哎呀!” 不远处有妇人发出尖叫,就听到有人高声说:“这是哪家的闺女?” 一群人围过去,六岁的石头拔腿就朝那边跑,妹妹阿圆一见哥哥跑,迈着小短腿追过去。 喜月起身去撵,杜巧娘也站起身唤着两人回来:“别乱跑,小心有拐子。” 赵春兰不放心,让杨应和盯着,也撵了过去。 石头挤去前面,喜月挤进去要拽他出来,就看到地上躺着一个跟她差不多年纪的姑娘。 面发白,一动不动。 “她家人可在?” “这是饿的吧?” 有妇人胆子大在她脸上摸一把,手下滚烫:“看来是烧晕的。” “可怜见的,我看到她一直一个人在走。” “这荒郊野岭的没有大夫更没有药,看来活不成了。” “真可怜,怎么没个家人在?” “许是都没逃出来吧。” 这一路不是没遇到撑不下去的,大伙唏嘘几声开始散去。 杜巧娘扯着孙女阿圆也准备往回走,无意中看到地上的人,愣住了。 不自觉吐了两个字:“欢娘。” 喜月听过很多次这个名字,是自已的小姨母,还没成人就病死了。 且死了都有十多年。 所以地上的人,根本不会是欢娘。 或许只是有些相像。 还没来得及出声,就见杜巧娘扑了过去,疯狂摇晃着地上的人。 颤着声道:“欢娘,你醒醒。” “别睡,一睡就睡过去了。” 欢娘是杜巧娘一手带大的,她嫁给杨长山那年,欢娘十二。 每回回娘家,两姐妹都是泪水涟涟,感情极好。 谁知一场急风寒要了欢娘的命。 此刻躺在地上不动的姑娘,跟杜巧娘见欢娘最后一面一模一样。 尽管喜月拉着她说认错了人,她也是不愿信:“她就是欢娘,我不会认错。” 赵春兰不得不出声:“娘,小姨母都死了十多年,这怎么可能会是她?” 陷入魔怔的杜巧娘哪听的进去,死命去掐小姑娘人中。 倒真让她把人掐醒,这一睁眼更不得了,一双眼睛与她记忆中的欢娘足有八分像。 她手无缚鸡之力,也不知从哪生出的力气,竟把小姑娘抱起走。 抱回车前,一迭声道:“快给她吃些菜粥。” 杨应和不知所措,赵春兰一脸不情愿。 见娘喊的紧,喜月只得动手去盛粥。 周围人看着,也不知道她发的是什么疯? 还有人猜测难不成是她的闺女? 杜巧娘抢过喜月手中的碗,仔细吹凉喂给这姑娘。 姑娘张嘴吃了。 半碗粥吃下去,杜巧娘又去打水,湿帕子给姑娘擦脸,擦脖子,身子。 这倒也是一种去热的法子。 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作用? 看着殷勤伺候小姑娘的婆婆,赵春兰用饭都没胃口。 小声与杨应和说:“带着她可没法赶路。” 杨应和也是犯愁,但看继母这个样子,必是不肯舍弃这小姑娘。
第2章 认作闺女 大哥大嫂不好开口,喜月只得硬着头皮劝:“娘,她真不是小姨母,咱已经这样艰难,带着她没法赶路。” 任她说什么,杜巧娘根本听不进去。 无奈,喜月只得问这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虚弱回话:“我叫欢儿。” 一句话成功让杜巧娘泪流满面,喃喃道:“她就是欢娘投生的。” 杨应和和赵春兰面面相觑。 这也太巧了吧? 从她醒来,几人并没有再提过欢娘,想必这名字并不是她临时编的。 怎么偏偏叫了这名? 杜巧娘也知道继子和儿媳妇不会愿意带上这个累赘。 流着泪哀求两人:“算娘求求你们,若她真的在路上病死,也是她的造化。” 面对和欢娘如此相像的人,她做不到不管不问。 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缘份。 若不然怎么就会被她撞上? 她虽是后娘,杨应和并没有被苛待过。 虽谈不上太过亲近,但一个锅里吃了十多年的饭,总有些感情。 看她这个样子,杨应和为难的看着媳妇:“既然这样,就带着吧?” 赵春兰却是不肯:“不是我心狠,她活着是个累赘,死在我们车上是晦气。” “再说这车子上东西放的满满地,难不成让石头和阿圆走着?” 想救人也得看有没有这个能力。 喜月理解阿娘,也理解嫂子,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欢儿流出泪:“婶子,她说的对,我就是个祸害。” 杜巧娘帮她把眼泪擦掉:“别说了,我不会丢下你。” “你不是欢娘,我就把你认成闺女。” “只要你撑下去,我就带着你走。” 赵春兰想说什么,被杨应和拦下:“她能把今晚撑过去再说吧。” 地上的姑娘无力撑起眼皮,半迷半睁着。 要死不活的样子让赵春兰心生矛盾。 也不知道该盼着她活下去,还是活不下去? 夏末秋初,夜里不冷也不热,几人和衣而睡。 杜巧娘不时探手去摸身边的欢儿。 喜月极累,没多久沉沉睡去。 再醒来,天已泛白,杜巧娘正在给欢儿额头上换帕子。 喜月摸摸她的脸颊,仍是很烫。 赵春兰阴着脸去找野菜。 喜月跟在她身后,想到接下来要面对的争执,幽幽叹息。 “喜月,你明事理,是不是也觉得不该带。” “咱已经走的艰难,再来一个累赘,哪还走的下去?” 喜月见过太多次杜巧娘回忆欢娘流泪,知道很难说服她。 “这是娘的心结,她没少因为这事哭。” 赵春兰来这个家七年,自然知道这事。 说实话,她也能理解。 换她,也可能做不到不管不顾。 只是,总不能为一个陌生人,拖累自已一家子。 落脚的地方还不知道在哪?手中银子也不多。 带上一个病人,要添多少麻烦。 这不必细想,都很清楚。 用过饭,果然如喜月所料,大嫂和娘争执起来。 赵春兰指着石头和阿圆:“他们饿一路,还能坚持多久?我只想孩子好好的,娘,我求你了,别添乱好吗?” 杜巧娘流着泪,不肯放弃欢儿。 “难不成在你心中,我们这些人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一个陌生人?” 赵春兰也流下泪:“这罪孽我来承受,我只想孩子活下去啊,咱们都快活不成了,哪还有心力管别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4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