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磊和夏哲最迟回来,一回来直接到了饭点。 明霞的竹筒饭还没出锅的时候,周国红先给每个孩子端了一小碗的红薯干饭,再一人分了一只大白蟹,让她们先上桌动筷。 可等竹筒焖饭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来的时候,四个孩子都不由自主地停下筷子,吸了吸萦绕在鼻尖的香气。 东西是大花和明霞一起准备的,香味一出来,她立刻就知道竹筒饭要端出来了。她在心里偷笑着,期待妹妹尝一尝好吃极了的竹筒饭。 二花本来正在用牙齿对付一个螃蟹脚,焖饭香味跑进她的鼻子时,她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使劲吸了一口气,绞尽脑汁地想,这种味道好熟悉。 “这也太香了,这是什么味道?”夏哲忍不住喃喃问道。 不善言辞的安磊默默朝着厨房探脖子,期待这份闻着就让人挠心挠肺的食物,什么时候端上桌子。 “啊,是米粒虾和呦呦鱼!”二花终于想起了熟悉的味道是什么,兴奋地嘎嘣一下咬断螃蟹的钳子,握着拳头说道。 夏哲本来还想问问小师妹那是什么鱼虾,明霞和周国红已经端着东西出来了。 周国红拿着两个大盆碗,明霞则端着把放着竹筒的竹蒸笼端出来了。 这一拿近,香味就更浓了些。 周国红放下大海碗之后,明霞掀开竹筒上的挖出的盖子 ,然后从周国红手里接过一柄陶瓷勺子,把竹筒里的焖饭全都拨进大海碗里。 四个孩子眼巴巴地盯着桌子上的饭菜,周国红在四个孩子羡慕的眼神中,凑近焖饭闻了闻,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连声感叹道:“太香了,这也太香了,焖在竹筒里散出来的那点而味道已经够香。现在撒到盘子里,香味简直跟爆炸一样。” 周国红形容的非常贴切,竹筒焖饭的香味,可不就是爆开,满屋扩散,香味的浓度随着第二个竹筒焖饭从竹筒里取出来,又提升了一大截。 盘子上像小山似得垒着松散的焖饭,比刚才在厨房里更浓郁喷香,餐桌上的四个孩子都憋不住陶醉深吸一口气,把这股香味吸进肺腑里,顿时肚子里的馋虫都被勾出来了。 就连最稳重的大哥哥夏哲,也有点控制不住咽喉的口水分泌。 明明摆在面前又甜又香的红薯米饭,也有点寡然无味了。 “前阵子我表弟结婚,让我去他家里吃一顿饭,他爹是凤城县以前红白事的厨子,最擅长就是荷叶鲟饭,那味道跟你这份竹筒饭相比,好像还差了一点。” 周国红看着孩子们拼命咽口水的模样,顿时一乐,拿起饭勺给他们舀焖饭,感慨说道。 “竹筒饭是阿佘族过节的时候最重要的主食。”明霞笑眯眯地说道,给周国红科普起竹筒饭的来历,“我这学的是阿佘族泽丽寨的竹筒饭,据我朋友说,阿佘族里,最好是的竹筒饭,是靠宁水县那边的九彩寨。” 阿佘族人极少与外人交流,别说周国红这种从京城市回来的人,就是凤城县当地人,也对他们保持着一种遥远而敬畏的心态。 “赶紧尝一尝,这能吃到不容易。”周国红舀着饭说道。 桌上的四个孩子谁也顾不上理她,焖饭分到他们手上的时候,立马埋头往嘴里塞。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有童鞋提到“失温”和冬季种植蔬菜蔬菜的矛盾,这里解释一下,人体失温并不完全指零度以下,而是包括了个人体质,温度,湿度,风力等多个因素,如果保暖条件不好,衣物潮湿,山上风力大,在零度以上的环境,也会使人体体温快速流失,导致失温。 至于冬季种植蔬菜,本文背景设定是闽东南一带的山区,冬季白天气温在8-15度,夜晚气温在除非极个别年份,一般也都在零度以上,冬季只有结霜,没有下雪。所以闽粤一带,冬季露天种植蔬菜是一直以来的习惯。 我记得今年年初冬天的时候,天气是这几年最冷,降霜量大,无论是家里还是附近的菜农,都还是正常露天种植包菜白菜,而且反而因为霜降使菜叶甜度更高,味道更好。 为了怕其他地区的童鞋不理解,我在文里特意提了,很多北边的朋友可能不太能想象在南边冬天才是种植叶菜的旺季。祖国之大,每个地区的种植都有其各自特点,比如我几乎没有见过我家这一带有人在夏天种植叶菜,最迟在四五月份就要将田里叶菜铲除,种植丝瓜,苦瓜,茄子等瓜果,因为这时候虫害非常多,如果不是大量打农药除虫,那菜叶全都是虫洞,而且南方夏季气温几乎都在三十五度以上,非常炎热,叶菜基本都停止生长了。 这篇文章大部分的背景依据来源都是我自己周边发生的事情,即便是六七十年代我不太熟悉的风貌和社会环境,我也尽可能多的咨询父辈之后再写。大家有觉得什么不太对劲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来,我去多问问。
第121章 青红新酒话事 ◎未来的路,走向何方。◎ 孩子们狼吞虎咽, 明霞和周国红也给自己盛了一小碗焖饭,坐下开动。 阿佘族深处大山,森林中山珍不少, 而看似做法简单,平平无奇的竹筒焖饭能在阿佘族九月九的丰收节中占据重要地位, 就说明其口感绝不一般。 焖饭与其他普通焖饭最大的不同,就是浸润米粒的靛蓝色植物汁液。 阿依小山叫它“萍萍芽儿”。许多植物在方言里的发音都很有趣,但从汉字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解释,就囫囵给个音译。 这种植物明霞上辈子没有见过, 应该是这个世界独有的。 用萍萍芽儿汁液浸泡的大米不仅呈现出漂亮的粉紫色, 而且蒸煮过后, 饭粒弹牙, 质地宛如透蜜, 就算经过多次蒸煮, 也不会太过软, 口感不太像普通的白米, 倒是有些近似煮得恰到好处的西米。 明霞试过没加萍萍芽儿汁液的焖饭,与添加了萍萍芽儿的焖饭相比, 前者只能说是一份相对可口的饭菜,与她上辈子图省事在家用电饭煲做的排骨焖饭没有太大的差别。 而萍萍芽儿汁液的加入, 不仅改变了大米蒸熟后的口感,而且将加入米饭中的配料所有的香气都释放出来, 然后与米饭香气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成为一道给味蕾带来绝佳享受的美妙食物。 两大筒的竹筒焖饭, 明霞还是选择最大号的竹节, 倒出来满满两个大海碗, 但真不够他们六个人吃。 夏哲和安磊两个正在发育期的男孩吃得速度最快, 如果不是事先分好了每个人各自的分量,以他们风卷残云的速度,再来两大竹筒,都能被横扫一空。 不过,他们吃得速度太快了,即便在最后看到焖饭不多,特意放缓了速度,也在其他人还有大半碗时,清空了自己面前的焖饭, “明姨,这个饭,也太好吃了。”夏哲吃不知味扒拉了一口先前还没吃完的地瓜米饭,好奇地问道,“真没想到,一份饭也这么好吃。” 坐在他旁边的安磊拿起分给他的大白蟹,熟练地拆解剔肉,却发现最近一直很喜欢的大螃蟹,好像少了那么一点鲜美。 “说简单也简单,把东西准备齐全,放进竹筒蒸就好了。”明霞舀起小半勺竹筒焖饭,送入嘴里,慢慢细品,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回答夏哲的问题,“但是,说复杂也很麻烦,竹筒饭里的每一份材料,在处理的时候,都是很有讲究的。” “米为什么会是淡紫色的呢?因为一种植物叶片的汁水,这些植物的叶子采集完后,需要泡在山泉水两天的时间,不断换水,然后在放入竹筒里碾碎捣鼓出汁水。” “还有,你看那玫瑰红色的野鸡肉丝,用的是大山里刚过夏季的雄性野山鸡做的熏鸡。而这种熏鸡制作的过程,大概也需要八九个工序。制作出来的熏鸡,凉上两年,熏鸡的肉干才展现出这么漂亮的色泽和纹理。” 泽丽寨许多食物原料的处理风格与他们制作苦梨膏的过程十分相似,繁复讲究,需要用最大的耐心将这些食材加工到最合适的味道。 大概也只有生活在泽丽寨这样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才能在耕织之余,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这方面。 换成快节奏的城市,行也匆匆,食也匆匆,精力尚不能应付一日营生,怎有余力放在这种听起来很浪费时间的事情上。 明霞细细地说着竹筒饭的做法,等她讲完,周国红才颇为感慨地说道:“这也难怪,花费了这么多功夫,难怪这竹筒饭能有这样美味。” 午饭吃完后,消食片刻,无论是大孩子还是小朋友,都被明霞和周国红赶去睡午觉。 下午上完课后,夏哲,安磊和二花都要去体育场训练,为了他们有精力完成训练内容,周国红规定他们必须在中午午休。而没有午休习惯的大花,大约是今天太早起来,有走了很长山路,躺在二花身边,也很快睡着了。 至于明霞和周国红,则温了一小壶的青红酒,就着中午没吃完的海鲜,在饭桌上斟酒闲聊。 周国红不知哪儿弄来了一套锡制的酒壶和酒杯,看起来还挺精致的。 “明霞,有一件事要跟你说一下,”周国红给明霞倒了半盏清澈的青红米酒,放下酒壶,说道,“下个月我要带他们三个去省城里训练,大概要明年三月份才能回来。” 江岭省的省会是春景市,从凤城县坐客车过去大约四个小时。 明霞准备夹菜的手顿了顿,没有继续往下,而是收回来,把筷子放回碗上,看着周国红,认真地问道:“这么久?” “县城里的体育馆缺少一些专业的训练设备,而且夏哲他们两个人凤城县待了大半年,也要过去做个全面的体侧,找同龄的对手练练,二花正好也跟过去,跟水平差不多得比一比。”周国红抬了抬锡制酒盏,浅浅地喝了一口,说道。 “省城那边,”明霞想了想,语言斟酌的说道,“会不会,环境比较复杂?” 交通闭塞,两座同省的城市之间的消息有无,明霞感觉比两个国家还遥远。 至少在上辈子,由于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一个普通人想要了解地球上其他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刷个手机的事情,轻而易举。 周国红看了明霞一眼,给自己满斟了一杯酒,然后一饮而尽,说道:“有些复杂,不过问题不大,放心吧。” 周国红看到明霞依然不太放心的模样,笑了笑,继续给她解释起来。 从她口中,明霞得知因为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形势。国家已经中断了所有国际性的体育比赛,还与国际上多个体育组织中断了联系,唯一没有中断关系的就是国际乒联。 下一届的世乒赛在后年,周国红不知道他们国家的选手能不能参加,因为之前两届的世乒赛他们都缺席了。 但无论是否能够参加国际赛事,国内的乒乓球赛事是没有停止的。这次周国红带三个孩子去省城,除了去省队找以前的师兄借设备场地之外,还要带夏哲,安磊和二花参加江岭省的青少年乒乓球比赛。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14 首页 上一页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