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明霞明白,她立刻说道:“既然花费的时间多, 自然就要卖得贵一点,百货公司的双肩包十五块钱一个, 还没这个好看呢!” 周师傅被明霞的话吓了一大跳,他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吃惊地望着明霞, 脱口而出道:“这哪能比得了, 那可是海市那边来的时兴货, 咱们这竹子编的玩意, 不能比。” 周师傅在竹篾编织上的能力很强, 但是眼光却跟明霞无法相比。 她知道,在这个时代,即使有像铁屋村这样还过着传统耕织生活的偏僻山村,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中,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 在周师傅觉得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也许放到国外的市场上,会成为受人欢迎的抢手货。 这也是如今这一时期,国家大量出口手工艺品的重要原因。 苏绣,蜀绣,景泰蓝,脱胎漆器……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在这个时代往往肩负着从国外换取外汇的重要使命。 “周师傅,我记得去年的日报提到过,扶桑国的商人去参观景泰蓝的生产,还下了很多订单,这些漂亮的艺术品,在国外还是很受欢迎的。我们这个竹编背包虽然不像那些艺术品那么稀罕珍贵,但价格不高,说不定他们就挺看中呢?” 明霞一说,周师傅似乎想到了什么,怔怔得看着窗外,思考许久,才缓缓点了点头,对明霞和大花说道:“对的,我师父亲手做的屏风在省城的富贵人手里也是抢手的物件。” “我师父当年跟我说过,他的手艺还不是最厉害,做竹丝最厉害应该是蜀地那边龚家的人,他们的竹丝扇,当年是给皇帝太后用的,七八个月才能做一把扇子呢!” 大花一听这里面的说法,顿时眼睛一亮。她对外国商人的事情并不太感兴趣,倒是周师傅一谈起竹丝的加工话题,一下子提起精神了。 “师父,什么扇子这么厉害,七八个月才做一把?” “你看我劈得竹丝细吧?”周师傅没有回答大花的问题,而是反问说道。 “细,我一根能抵你五根呢!”大花挠了挠头,很推崇地说道。 “那你知道蜀地龚家的竹丝有多细吗?”周师傅继续问道。 大花老实地摇了摇头。 明霞倒是知道,她上辈子看过纪录片呢!她没想到,这个世界里,也有一个制作竹丝扇的龚家,说不定人都是同样的人呢! “他们制作竹扇最普通的一根竹丝,都只有我这十分之一粗细。”周师傅佩服地感叹道。 “啊?”大花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周师傅,惊叹一声,脑子里已经在想象周师傅所说的那样的竹丝,到底有多细了。 “那做物件得多耗神呀,手都捏不起来。”大花苦恼地想了想,捏着自己的头发丝,想象着自己如果要编织这种竹丝,该有多费劲。 “傻丫头,那么细,哪能用手,都是用细针和镊子挑呢!所以一把扇子要做七八个月。” 一把扇子要用两千根的竹丝,把竹丝劈出来,就要耗费不知道多少功夫。 看过纪录片的明霞在心里默默补充。 “这话说多了,天色也不早了,”周师傅看了一眼窗户外的天空,咳了咳嗓子,说道,“你这几个书包先留在我这里,过阵子,那人来的时候,我试试看能不能递上去。” 明霞说的话有点打动了周师傅,也或许因为他心里也希望自己师父传给他的老手艺能重新有用武之地,他应下这件事情。 有周师傅这句话,这件事总算有一个渠道。 明霞尽量劝说凤城县竹编厂争取更多的国外订单,将它的产品从较为粗糙的简单竹篮,发展成更精致细腻的竹编背包,是希望大花能从竹编厂的机会总中,拥有更多展现技巧能力的机会。 虽然周师傅允诺了名额,但明霞并不愿意大花来竹编厂做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编织女工。 只有竹编厂接到更有难度的竹工艺订单,才会需要更多技术高的篾工,才有机会跟竹编厂协商,让大花既能够兼顾学业,又能让自己的喜好有所发挥。 如果按照竹编厂目前的情况,订单的加工相对简单,竹编厂并不渴望技艺更高的工匠,别说是大花,就连老匠人周师傅都没有发挥的空间。 如果大花编织的背包被国外的商人看中,那大花的手艺,就比现在重要多了。 明霞努力去推动这件事情,并觉得它大有可为的原因,来源与她上辈子接触到的一位老阿姨。 这位老阿姨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在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办了一个毛线编织爱好者基地,专门教人如何进行毛线编织。 明霞与这位健谈的老阿姨聊过。当初,这位老阿姨家境不算富裕,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接到了一个朋友的委托,专门给国外的客户打毛衣。 衣服的款式和原料毛线都是对方提供,老阿姨只要根据设计,把毛衣手工制作出来,根据成品的复杂程度,一件就能拿到一百元到两百元不等的手工费用。 精致的手工,在如今还是很能卖的得上价钱的。 当初那个老阿姨,就是既有渠道,又有能力,才仅仅靠着织毛衣,攒了比工资多了四五倍的收入,在城市里买了好几套房子。 周师傅保证自己会将大花的竹编背包给来访的外商看后,觉得这件事情就告一段落,不想多谈。 他从最角落的柜子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然后小心翼翼地从布包里取出一根看起来极细的银针。 “明兰,你自己过来看看,我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这就是我们常用破竹丝的针。你现在认真看,我教你破竹丝的要点。” 周师傅说完,抬头看了明霞一眼。 明霞愣了一下,周师傅眉头微微皱起,才反应过来,立刻说道:“大花,你好好听课,娘在屋子外面等你。” 她差点忘记了,在工匠技艺方面,师徒传承是极为重要的。周师傅给大花讲解演示独门的手艺,她就算是大花她娘,也是一个外人,不能旁听偷师。 竹编厂的办公室有玻璃窗,明霞站在玻璃窗旁边,可以看见周师傅演示和讲解的动作,大花表情专注,极为认真地在吸收周师傅讲解的内容,但是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他们才结束对话,大花撇过脑袋,朝着明霞招了招手。 明霞一笑,推门而入。 周师傅略有歉意地说道:“虽然现在这门手艺也没人看得上,但到底是师父传下来的,也就是一些技巧……” “理解理解,”明霞明白周师傅尚未说出口的话的内涵,立刻点头说道,“这以前是吃饭的手艺,周师傅愿意指导大花,我已经非常感谢了。” 大花有天赋,但周师傅和他所传承下来的手艺经验,可以帮助她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提高技艺。 将几个竹编背包留在竹编厂,明霞带着大花回到周国红的老房子。 一个多月没人居住,房屋的院子里长出了嫩绿的野草,走廊和屋内都落下了灰尘。 说好了帮助周国红照料和打理屋子,明霞自然不会失言,放下东西,立刻拿起扫帚,清理土尘和院子里的落叶。 大花也熟门熟路地找出水桶和抹布,清洁各处的卫生。 两个人做事都极为麻利,天色还未完全黑,她们就将屋子大致清扫一遍。 周国红他们不在,明霞也没心思多花时间做饭。她先前跑邮局的时候,顺便买了六个芝麻饼,和半斤鱼丸,此时煮一锅鱼丸汤,配光饼光饼当主粮,两个人可以吃得很饱。 吃完晚饭,明霞带着的一小包浆浆津的果脯,敲响了周国红隔壁邻居刘大姐家的大门。 听到大门的响动,院子里传来一个稚嫩的招呼声,听着应该是刘大姐家的小孩。 “来了来了,门没得关,自己进来呗!” 凤城县家里院门不关,在大街小巷里是很常见的现象。有些人家的院子是交通要道,县城里来来往往的人,都会从那些老院子穿过。 这年头的治安,说好也好,说糟糕嘛,也有某些骇人听闻的事件。 明霞推开掩着的木门,“吱呀”一声响动,看到穿着藏青色围裙的刘大姐疑惑地走出来。 她身边站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大约五六岁,看着特别壮实,正瞪着好奇的大眼睛,看着明霞和大花。 “哎呀,是明霞呀!”看到明霞,刘大姐立刻扬起笑脸迎接,声音洪亮地说道:“来来来,进来坐。” 她跟周国红关系不错,知道周国红去京城市之前,把房子交给明霞帮忙打理,明霞若是来县城,可以借住这房子。 “刘姐,别麻烦,刚吃过饭的,这次过来,主要想托你问个事情。”明霞阻止刘姐给她们倒茶水,直接将来访的目的说出来。 “我记得你上次有说过,县城靠西门那一带,有人在盖房子?” 明霞在县城来去这么多年,早已不是当初人生地不熟的情况。 在有意的打听下,明霞对凤城县的具体情况,还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凤城县的县城核心区域,主要在四个城墙内,也就是城关地区。 如今小县城居住的人还不多,户籍几乎无法流动,所以县城人口增长很慢,主要以县城的老居民为主。、 城东有河沟通海湾,河边随着潮起潮落,渔民常年在河边交易。城外有木材厂,附近又有汽车站,农贸市场,以及百货大楼,可以说是整个县城的商业中心。 城北解放前是孔庙和城隍庙的位置,后来的县政府机关大楼,县城实验小学,县城第一中学都位于这一片区域,可以说是凤城县的教育重心。 明霞想在这两个城区内找房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片的房子,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一代传着一代,极少有卖掉的。 城西与东北两个城区相比,繁荣度就差了少许,但这里是县城大部分小工厂所在地。 从新华书店往外延生,酒厂,到酱油厂,制鞋厂,卷烟厂等等。各个工厂过去之后一片,就是望去一片农田的城郊了。 至于城南,以居民区为主,但有县城福利最好的造纸厂。 从明霞第一次到凤城县开始,这座小城城中心的大致格局,几乎没有变化。 而变化最大的地方,应该是城墙外边缘一带。 什么原因? 人口。 国家统一后二十年,也就是五六十年代,是生育的高峰期。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这一批和平时代的婴儿成长起来,逐渐进入结婚和生育阶段。 从这个时候开始,几乎在每个城市,人口都在剧烈的增长,所以才有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随着儿女成婚组成家庭,原有的老房往往无法满足的下一代的居住需求,许多年轻的家庭将眼光放到老城区之外,如今还只是工厂和农田的地方。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14 首页 上一页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