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鹰来的小丫鬟一直安安静静,此时方才出声,“上回许家来人,姑姑已经带春生认过细雪了,还给了香料,教他在京城郡主府搭巢,细雪能认出来。只是头一次,可能要久一些。” 没关系。 许惜颜也就是试一下,重点是她算着日子,成安公主怕是要生了。若能早一刻得知喜信,总是好的,再问问萧氏一家平安便好。 于是,吃饱饱的白鹰,接下鹰生第一次任务了。 为了传信专门打造的小银筒和细帛,早就准备齐当。 足够许惜颜写一封详尽家书。 等到白鹰回来,尉迟均始终不明白,为何这只白鹰见了旁人没事,每回见到他,总是一副特别不高兴的债主模样。 难道他天生长得不讨鹰鸟喜欢? 这个未解之谜,就一直在金光侯府流传下去。 哼, 谁叫第一次见到这家伙,就得干活来着? 白鹰飞走了,宁州书馆里,免费培训后的第一次考试,刚刚举行完毕。 暂且不知道成绩的孩子们,还有大姑娘小伙子,正兴致勃勃围观一场较量。 讲堂空旷的广场雪地上,画了一副巨大的宁州地图,按大致方位,标出各个县镇的名字。 然后每个名字旁边放一只小碟子,撒上稻谷。 现场找了若干学子,一人负责盯着一只碟子,只要有鸟雀落下,就举手报出地名。 全程公开透明,绝无作弊可能。 以此,来决定今后免费教学的秩序。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实在是想得巧极了。既公平合理,又不会让任何人背黑锅。 全凭天意。 虞希十分赞赏。 问尉迟均是怎么想出这个主意,尉迟均就老实说了。 听说还是自己送出的白鹰,给了尉迟均灵感,虞希不由失笑。 但对尉迟均印象,也更好了三分。 并不是一味的躺在尉迟圭的功劳簿上,等着做个侯爷弟弟,而是肯吃苦,肯动脑,脚踏实地的来做事,这样的人品,就很不错了。哪怕自身条件差些,也属于可造之材。 说话间,场子布置完毕,命众人散开一段距离,保持安静。 那些府学里的士子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天上看。 就盼着有鸟雀快些落下来,落到自己家乡的碟子上。 时候不长,啾啾一声清脆鸟鸣,有只胆大的小麻雀飞来了。 “快——” 有人才想出声,却被人捂了嘴。 虞希狠狠瞪了一眼过去,别惊吓到这些鸟儿了。 随即众人屏气敛声,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只小麻雀,蹦蹦跳跳就凑到一个小碟子旁边,啄起稻谷。 正是他的老家! “哈!” 那人激动得才想笑,瞬间反应过来,捂了嘴迅速跑到一旁立起来的木板地图上,标上了大红的一。 谁知这只顽皮的小麻雀,吃着一个碟子不够,又来啄第二个。 于是第二名也出炉了。 在这只小麻雀还想啄第三个的时候,又有一群小麻雀飞来了。 于是三四五六七,困扰了大家数日的难题,几乎是倾刻间就化解开来。 虽说抢到前几名的,是喜笑颜开。但落后的除摇头叹息,也是释然一笑。 只要本地乡亲们肯努力,早一年晚一年,也没什么打紧。 横竖这两三年间都会轮上,说不定后头的更有经验,教得还更好呢。 既然次序已经定下,一群读书人纷纷来向虞希道谢,谢他想出这么巧妙的主意。 虞希不肯居功,笑着把尉迟均介绍给大家。 听说是金光侯弟弟想出来的主意,众人笑着打趣。看来是家学渊源,这麻雀兵就使得极好嘛。 尉迟均原本因功课差,不太敢跟这些读书人接近,如今也放松下来说笑,还趁空打听起钱策来。 虽然许惜颜说没关系,他觉得还是问几句的好。 说起钱策,倒是赞扬的多,只他如今已经回家过年了。 尉迟均默默记下,那边学堂考试的成绩,也张榜公布出来了。 本来学的时日就不长,考的也不难,一共就一张卷子的题目。十几个读书人一分,很快就批改完了。 为防打击后进,毕竟百姓学了,也不是为了科考,公布出来的只有被评为甲等的二十一人名单。 书馆还给这二十一人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一支毛笔,一沓竹纸,一方小砚和一块墨。凑齐一套笔墨纸砚,虽然都不贵重,但对于这二十一人,却是极大的鼓舞。 然后给他们每个人,还发了一朵大红花。 这个不要钱,是开馆的时候,用来布置装点的大红绸子。回收之后,妇人们舍不得扔,洗干净裁开做的。 虽然廉价,却透着一股朴素的热情。 让每一个戴在胸前的人,笑容与红花映衬,更美了三分。 开馆当日,被严厉婆婆强推来识字的小媳妇,也得了一朵。 她大概是这二十一名里,年纪最大的一个。羞得捏着花,怎么也不好意思戴。 " "
第520章 解决(二) “怕啥?好事呢!” 谁想婆婆听说今天有考试,也悄悄抱着孩子来了。此时方站出来,硬给她戴在头上,骄傲得不得了。 有个聪明的小媳妇,日后保管能把孩子教好。 可不是么? 一群婶婶阿婆,纷纷恭喜。 而得了大红花的,大半还是十来岁的孩子。 这年纪不是不大不小,知道学习,记性又好,确实学得快。 令人意外的是,得奖的女孩也有六七个,这其实是个很高的比例了。 因为女孩来得本就少,因为少,她们还特别抱团。自觉组了小队,相互监督,特别用功。 好些百姓看着眼热,尤其听那小媳妇的婆婆,骄傲的说。 “……你们呀,都别这么死脑筋,那郡主不也是个女娃娃么?她怎么就能读书,还能写这么好的字儿?我们这样人家虽不敢去比郡主,但家里哪个孩子灵光,心里能没点数? 就说我家吧,与其让我那榆木疙瘩的儿子来学,十个字儿认不到两个。还不如让他在家干活,换媳妇来呢。 别看我如今有了孙儿,日后有了孙女也是一样,聪明的尽可来多学学。女娃娃又怎么了?学好了一样能帮衬全家。横竖不要钱,不过少做会子家务活罢了,心疼什么?要是孙女出息了,哪个婆家能不爱惜?将来她嫁出去能立得住,回头女婿才肯帮衬着娘家呢。否则只会憨吃傻做,谁还当你是根葱呢?” 话糙理不糙。 那些有女儿的便开始琢磨,下一次开班是不是也叫她们来学学? 别的地方还要抽签轮换下去教学,到底寿城占了地利之便,年年都能学呢。 听说年后还有机会学农活,学纺织,但因名额有限,都得先上过识字班的才能报名。 这样看来,还是都来学学的好。 等着这些得了嘉奖的孩子们回家,新的一轮热议,又在各个街坊巷子里传开。 于是,重男轻女的风气改变,便也在缓慢,不动声色的进行之中。 那一边,学堂结业之后,来参加义诊的人流却是不减反增。 如今除了士兵,更多的是外地闻风赶来的百姓们。 时近年关,来府城办年货,走亲戚的都多,就顺便把病看了。 看书馆这里人手不足,好些士兵轮到来看病时,索性义务帮忙值守,维持起秩序。 胡太医他们也是加班加点,十分辛苦。每天干脆都不回去了,吃住全在医馆里。 还不等许惜颜来安排,附近百姓就自发给他们送起饭菜。有些开酒楼的,索性把厨子都一并派来了,架起大锅,现做现吃,特别热乎。 萧长魁才要推辞,人家就说了。 “……之前想捐钱,郡主也给辞了,如今就让我等略尽一份心力吧。都是寿城百姓,哪好意思总是白受郡主恩惠?要是不受,那就是瞧不起我等商户人家。那我们也不敢多留,就此回去了。” 如此,还真推辞不得了。 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地方,让这些商户们自商量着,轮流给大夫们做起一日三餐。花样百出,各出绝技,十分尽心。 许惜颜听了,只吩咐人送去炭火铺盖,并给大夫们安顿了住处。好歹要轮换休息一下,别累坏了。 并让原在书馆打杂的那些百姓,继续过去照顾,工钱照发。 这般体贴周到,大夫们也没二话了。 况且这样大规模的看病,确实很能锻炼医术。 横竖统共也就一个月的工夫, 大家也别叫苦叫累,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很快,到了义诊的最后一日,人流也达到一个顶峰。 从一大早,队伍就排得老长。 这天轮到的士兵们一商量,都很自觉的让出名额。横竖他们回头还能看,这些百姓却是最后一天了,让他们先看吧。 别说田巩等一众官员,连尉迟均萧长魁,老外祖萧讷都坐不住,跑去帮忙了。 过了午时,天色渐暗,阴沉沉开始飘起雪花。 人却半点不见少,队伍排得比一早还长。有些后头才闻讯赶来的百姓担心看不上,都快急哭了。 也是他们之前不信,有白给看病的好事。直到村里有人来看过,连药都拿回去了,他们这才一窝蜂的赶来,谁知竟是这么多人? 有些性急的,不停催促,还跟前头的人吵了起来。 要不是有士兵在那儿维持秩序,有些说不定都得打起来。 许惜颜在府中得到回报,命人紧急赶制了一批号牌,叫琥珀送来。 只要拿上号牌的,明儿也能看。总之只要今儿来的,就确保给大伙儿看上,哪怕延后三五天也不怕。 此言一出,现场齐齐松了口气。 田巩如今也有经验了,赶紧组织官员按病情轻重,分发号牌,登记姓名。 等在后头的百姓也安了心,千恩万谢捏着那写着字儿的薄薄纸条,就要到周边去寻住宿的地方。 可有些穷的,就只能借个屋檐蹲一宿了。 那些捐饭食的商家看了不忍,商量之后干脆好事做到底,反正最后一天,他们也再捐顿饭吧。 跟大夫这样的好饭好菜,肯定供应不起。 做几个粗粮饼子,给一碗滚烫热粥还是做得到的。 况且那些稍有余力的人家,也没这么厚脸皮。只要能掏得起钱的,都自己掏钱买去吃了。 书馆也临时把授课的讲堂重又打开,实在没地方去的,就进来避避风雪,凑合着窝一晚上,总比冻着强。 一切正井然有序,往好的方向发展。忽地打队伍末端,来了一小队人。 一共有那么十来个,除了领头的男子,三十来岁,略显瘦小,披麻带孝。身后那些汉子俱是身形壮硕,孔武有力。推着一辆板车,车上有副铺盖,里头好似躺着个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20 首页 上一页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