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确实有统一天下,让天下重归太平的心!若不是如此,他又何必像如今这样出头呢? 而如果目标是如此的话,北伐就是必要步骤了——除了为最终目的服务,北伐本身也有好处,比如北伐可以成为许盈的道统。正如明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于是朱家江山就有了自己的道统、自己的基石所在!在如今这个天下割据的乱世,许盈一旦北伐成功,统一了大片土地,这也会成为他的道统!未来走上既定的路,也有话可说,而不是如袁继那般被群起而攻之。 另外,北伐在洗练团队上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果只是占据江南大地,许盈手下这些党派之争确实难缠,需要小心平衡。但如果要北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家须得齐心协力做大事,这就等于是将蛋糕做大了,原本的党派之争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打出北伐旗号方便许盈掌军、练军、强军,这就不必说了,因为这事明摆着的事。 齐子舆忙着太学之事,许盈这边转头又和罗真等人商议起了大将军幕府的架构。 许盈让人做了一整套的木牌,这些木牌写红字的是幕府中的官职,写黑字的是一些人的名字。一块大大的白板上有各种小钩子挂木牌,白板最边上写着‘内阁六部’——这是在决定幕府人事了。 许盈以大将军防备北面之名,驻守京口,并在京口建立幕府。这自然有避开建邺帝党的意思,别看如今南渡小朝廷威严尽失,但羊氏这么些年也是对一些人有恩德的,在建邺这个帝党很多、台阁存在感超强的地方,做什么都会束手束脚!许盈考虑一番之后,干脆选定了京口做自己的大本营。 这有点儿像历史上武则天在神都洛阳建立自己的统治,也是要避开李氏影响力极大的长安。 而在京口建立的幕府实质上就是一个小朝廷,会取代建邺朝廷调度这南朝天下的小朝廷,这一点许盈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他不能仿照以往的一些开府将军,以武力为中心建立一个武将政府——这个小朝廷或许就是以后的班底了,弄不好是要影响几百年天下的,必须慎重(前提是许盈真能重立江山)。 为此,许盈考虑了三省六部制,也考虑了明朝的内阁六部制,两者各有好处。 三省六部制比起现有的台阁架构要权责清楚的多,而且与现在的台阁架构有明显的承接关系,更能为人所接受——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三省六部制看似是隋唐时所立,事实上在隋唐以前已经有雏形了。 魏晋南北朝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相继出现,兵部、祀部、民部等等说法业已有板有眼...这种时候,差的只是整合,这其实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事儿。 此时和魏晋南北朝时一应故事大类,所以许盈觉得顺其自然选择三省六部制就很好。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只是大将军开府而已,哪怕这再是实质上的政府,再是未来班底,那也不是真正的台阁。如此来说的话,其实内阁六部制更方便,更方便许盈行事——这种要做大事的一代目,中间总少不了特立独行、便宜行事。 所谓‘一代目’,其实就是个人能力、个人魅力都超强,不需要受规则束缚的。一代目以后,因为后代能力不够,又或者怕出现昏聩无能的,才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台阁制度,算是有个兜底的。 在‘事急从权’的一代目创业阶段,明朝时的内阁六部制其实更适宜(内阁六部制其实并不一定能做到皇帝中央集权,这种事要看人的。皇帝足够厉害的话,立足这套制度,真能做到天下于股掌之间。可要是皇帝无作为,这天下也能自己运行下去,所以才有许多不上朝的明朝皇帝)。 “吏部主提调,别人我不放心,最好由老师来为此事!兵部主军事,此大争之世最不能将息,成仁在荆州历练颇多,既有领兵作战经历,又有执掌后勤之能,来主事最好。另外,冠军精于用兵,但他能为前军,不能为后勤,在兵部做个兵部郎也就够了。” 工部、户部、刑部、礼部,许盈也一一安排来。 完毕之后,许盈又道:“六部其实主管执行,而论及决策之能,还得看内阁。我欲征辟‘博士’,以备咨询,成为内阁——各上书之事,先经内阁,内阁决议如何处置,然后上报于我。我以红笔批示,或成或不成各有说法!” 此时没有大学士的说法,许盈干脆用了从秦汉时就很深入人心的‘博士’之说,用博士以备咨询咨询,这谁也说不出个错来。而内阁博士们的权限,乍看不大,只是提建议而已,最后还得许盈这个大将军一言以决。但仔细想想,博士们的权限深不可测,形同前汉宰相! 毕竟各路上书那么多,大小事情纷繁复杂,许盈根本不可能事事过问。而且就是过问的那些事,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只要提出来的建议没有大问题,或者许盈没有既定的想法,最后采纳的可能性也很大! 许盈定下了内阁固定成员九人的制度,人多一点儿,内阁反而不太可能因为某个人过于强势而大权独揽。再者说了,集思广益,在一定的人数范围内,人多一点儿好办事——特别是当下,许盈还需要团结各方,有个好安排人的内阁。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许盈只用掉了四个内阁名额,剩下的名额要给人晋升,给以后入手的大才,给一些需要拉拢的人,以安人心。 比如韦训,他身为韦皇后兄弟,老牌保皇党了,又早就向许盈投诚,在安定建邺的世上特别配合。加之他本来就是建邺侨居势族中,除汝颍势族,其他势族如今的领头人,放他在内阁之中恰如其分。 ‘博士’之名对应他原本的官职肯定显得过于寒酸了,但可以兼任啊!反正是以顾问的名义请人,朝廷大佬在闲暇之余做个顾问,有点儿不符合尊卑制度没错,但至少没有实际上的问题。 而且,从许盈这边说,今后建邺台阁可能也没那么多事可做了,一些人在京口这边兼职也没什么(中枢一部分权能必然会被京口这边分割,至于分割多少,只看许盈认为多少合适罢了)。 和心腹商量好各个位置上放的人,许盈又将此时建邺台阁的任职情况做成表格,贴到一边观看:“台阁到底是执政天下所在,哪怕被将军府这边分权,也须时刻注意...哪些位置上得放人?不见得是显要之位,只是要能总能全局...” 未来有一段时间,许盈注定要和建邺台阁互相合作,又互相提防,所以往台阁那边放眼线是正常操作!正经官员不必刻意安排,那些作为秘书的吏员倒是更好些,既不起眼,又方便收集信息...很多事其实是瞒上不瞒下的! 这件事倒是不难,当初袁继驱赶台阁来到建邺,中间是死了不少人的!后来京口乱了一遭,虽没有爆发大战,但乱局中必定死人。这样来来回回折腾,如今台阁可有不少空当,特别方便许盈安排人手。 安排着这些事,许盈很小心地构建起了地方衙署与将军府的联系,努力让上通下达,提高效率,减少内耗。 乱世之中,执掌一方者大多很注意武力,进一步的,也会很看重农业生产、教化之类。但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有效率的军政架构的并不多,这不是不想,而是有的人能力不允许,有的人形势不允许,有的人财政不允许,有的人不以为意...... 而事实上,因为此时大家的政府运行方式都太烂了,在这上面做一些改革,是可以投入小、收益大的——毕竟基础太差,按照边际递减效应,这种时候最容易获益。 许盈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意愿做这件事,至于形势,在他挟讨袁之大功,奉立羊氏天子之作为,承海内之名望时,形势是前所未有的好的。确实有人不买他的账,心里的小九九多的很!但形势比人强,在眼下这个局面中,有想法的人也暂时按捺了下来。 算来算去,如今许盈做这件事最大的阻碍其实是钱...... 因为自己足够有钱,哪怕是练兵、起兵都没有因为钱困顿过的许盈算是第一次意识到缺钱是怎么回事——他是有大笔产业,手下也存了大笔钱粮,但相对于个人,或者一个小型割据势力来说十分丰足的钱粮,对于维持整个江左天下,那又是难以为继了! 许盈想要改变如今地方官员没有俸禄,全靠自己在地方搞钱维持生活的烂糟局面,以此入手加大对地方控制,重塑政府的运行方式(毕竟给给钱的是大爷,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么)。 这些都是有看得见好处的,唯一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当然,许盈如今执掌江左天下,处在他这个位置上,有他上辈子的见识,想要搞钱又比他过去容易不知多少了...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以国家为单位搞钱,来钱是多,但很难有见钱快的。 想来想去,也只有借债! 许盈以‘国债’为名发债,这笔借来的国债会用于给地方官员发工资、重开‘内府’,建设京畿...至于还债,三年之后国家情况好转,自然有财政盈余可用来还债。不过用来给这笔国债做担保的并不是国家,此时的国家哪有信誉!给这笔国债做担保的是许盈的产业,以及许盈个人的信誉。 许盈那些产业堪称富可敌国,这大家是知道的!而比他的产业更值钱的是许盈的名誉!像许盈这种人,他们的声望是真的值钱的!哪怕他当初讨袁失败,不得不逃亡而去,以他的声望都能随时再起,拉起上万人的队伍轻轻松松。 许盈用产业和信誉做担保,比国家信誉做担保可靠多了!一时之间,许多大族、商贾、豪强纷纷买入国债。 这也算是许盈如今做了辅政将军,执掌江山的好处之一吧...过去他就算愿意抵押自己的产业和信誉发国债,帮国家渡过难关,也不能那样做。有些事只有身份到了才能做,身份不到,就算是为国为民做好事,也要被说是邀买人心、图谋不轨。 当然,如今也有的是人说许盈图谋不轨,但处在许盈的位置上,他只说自己是毁家纾难、回报国家、力挽狂澜,那些说怪话的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稍稍控制一下舆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就这样,有这笔国债作为启动资金,许盈能做很多事了。 江左天下渐渐安稳,许盈在京口越发稳固。
第392章 绍安三年,暮春之时,正是江东一年之中最舒适惬意的时候,建邺、京口一带,多有士人郊外踏春游玩,修禊于山水间。 此时距离绍安元年幼帝羊靖登基已经过去快一年多了(因为羊靖是冬日登基,所以眼下跨过三个年头,但实际时间只过去了一年多),一年多的时间似乎什么都不能改变,又似乎什么都改变了。 至少建邺、京口一带已经以令人称奇的速度安定了人心,恢复了发展。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45 首页 上一页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