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一窒,就有些说不出话来。 衙门里的衙役虽多,但真正身手厉害,能与人交战的,还在少数,其余人等,都是负责平时巡逻,跑腿事宜,看着威风,其实也不顶用。 只是这话他不好说。 虞幼窈见他没说话,就又道:“虽然眼下正值安排流民之际,官府确实有些分身乏术,但时间嘛,挤一挤总归也有,人手也不是大事,官府还能张榜悬赏剿匪,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想来也能凑足剿匪的人手。” 许多江湖人士,就喜欢接衙门的悬赏。 悬赏的银钱也多,但连城可是大县,士绅把持蚕业,有利也有弊,至少各贡税收也稳定,衙门里也不缺钱。 眼下连城又开拓了不少蚕场,林地买卖,高于普通田地买卖,七成归了国库,衙门可得三成,更是富得流油。 话说到这份上,李大人额头也冒出了冷汗:“这北境是在武穆王辖下,将来连城的发展,也需仰仗郡主您,倘若连城的蚕业发展起来了,那是韶懿郡主圣善,仁德,也是下官治理有方,吏部的考评上,少不了一个【优】字。” 虞幼窈平淡的笑容,终于多了几分真切,觉得这还像话。 李大人也是一脸诚恳道:“下官将来的前程,可都系于郡主与武穆王之身,您就直说了,到底要下官怎么做?” 韶懿郡主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她没说同意,也没说拒绝,可说出来的话儿,却字字犀利,几句话就将他逼得原形毕露,无所遁形。 他也不是傻子。 韶懿郡主确实有心管一管这土匪的事,但这事却是个烫手山芋,她也不会贸然接下,以免落人口实,为武穆王招祸。 没有一口应下,是为了逼他表态。 毕竟,让武穆王插手剿匪之事不妥,他身为地方官员,也没有资格请求武穆王出兵,总归是要有官府的配合才行。 倘若出了岔子,也该由官府来兜底,保证不会牵连到武穆王身上。 可如此一来,所有的风险就该由他来承担。 李大人不是不明白这点。 人都说富贵险中求,他都已经搭上了贵人的马车,好处近在眼前,前程也唾手可得,再下马车,傻不傻啊! 剿匪一事关系到他的政绩、考评、前程,也和韶懿郡主大力发展蚕业的心思不谋而合,也符合武穆王安内攘外的利益。 人手由武穆王出,出力的人还是武穆王,换句话说,那就是坐享其成。 表个态,承担些许风险,都不是什么事。 韶懿郡主和武穆王,那是何等厉害人啊,行事滴水不漏,这样一计较,约等于没风险。 李大人又补充了一句:“关于剿匪的事,下官全凭郡主吩咐。” 虞幼窈是真对李大人另眼相看了,李大人虽然不是什么好官,却也不是丧了良心的恶人,为人处事,滑不溜手,也识时务,难得的是,他能力不弱,安排流民的一应事,就做得有条不紊,没出太大的乱子。 懂得替自己谋好处,却也不是光拿好处,不干活。 这样的人用得好,却是十分得力。 用不得好,就会见风转舵。 就目前看来,李大人的利益与她和殷怀玺是一致的,只要他一日不调离连城,李大人就始终能被她拿捏在手里。 便是他有朝一日前程远大,也得罪不起她和殷怀玺。 只是他越是心急剿匪,这其中就越有问题。 暗自权衡了一番,虞幼窈心中已有定计:“我虽然是朝廷亲封的韶懿郡主,也只一介女流,剿匪是官府该管的,我若插手了,岂不成了干涉朝纲?我既承了皇恩浩荡,蒙太后娘娘懿德,便更该以身作则,遵礼守法,不该僭越了本份。” 她不相信李大人的人品,只需要他表态就够了,便心中有了定计,也不会和李大人吐露,以免落了话柄。 目前看来李大人是个识相人,与他们利益一致,可这世上,哪有什么永恒的利益?人心不可测,她没有落人把柄的习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有时候,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把柄,也能酿成滔天之祸。 李大人好一阵无语,最近朝野上下发生的大事,哪一件背后没有韶懿郡主的影子? 她是没有亲自干涉朝纲,却可以驱使她背后的虞氏族干涉朝纲。 可话都说到这份上,再继续强求,就成了他不相识,不识趣,惹人生厌。 韶懿郡主瞧着是个温和大度的人,与人相处也都给人留了体面,可纵观她来了连城后的所做所为,能是表面这么简单? 他一个小人物,可不敢去赌上位者的心性,李大人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堂中,朝韶懿郡主躬身下拜:“郡主的苦衷,下官明白了,今儿也是下官忧心连城的发展,一时考虑不周,唐突了郡主,让郡主为难,还请郡主见谅。” 虞幼窈微微一叹:“李大人也有李大人的难处,这样吧,这件事总归事关重大,且容我再仔细想一想。” 没把话说死,还留有余地。 “郡主圣善。”李大人的目的虽没达成,但也不远了,可他不觉得高兴,只觉心力交瘁,身心俱疲,仿佛身体也被掏空了。 他想利用韶懿郡主对蚕业的发展的重视,撺唆韶懿郡主,驱使武穆王去剿匪,也当场表了态,愿全力配合。 便是这件事,符合三方利益,韶懿郡主没明着拒绝,却也偏不如他的意,剥光了他的“衣服”,溜着他玩儿。 他算是明白了,他那点个小心思,搁上位者眼里,就跟玩儿似的。 “不过,”虞幼窈笑了一下,话锋轻转:“剿匪总归是官府的事,为李大人出谋献策,帮李大人排忧解难,也算是为当地百姓们,尽一份心。”
第831章 剿匪 李大人呼吸一室,压低了头,韶懿郡主的意思,无非是衙门不能置身事外。 虞幼窈抬眸看了李大人:“李大人觉得呢?” 李大人只觉得,韶懿郡主看他时,目光里透了一缕冷意,令人头皮发麻,浑身直冒冷汗,他连忙低下头:“是、是、是,郡主说得是。” 朝廷颁发了国策之后,太后娘娘还另外下了一道懿旨:武穆定北王务必保全韶懿郡主的安危,韶懿郡主一应礼法,按照当朝嫡公主礼遇,万不可轻忽怠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事关韶懿郡主事宜,武穆王当慎之,重之。 这一道懿旨,看似只针对韶懿郡主,可掰开了,揉碎了一分析,利用韶懿郡主的名义,武穆定北王可以做得就更多了。 韶懿郡主禀了大义仁善,为了大周朝千千万万的灾民才来了北境,借韶懿郡主的名义行事,也是顺理成章,不会落人口实。 也因此,黄文献这一次还带了一位军中的副将,一起护送韶懿郡主。 军中最高的主将,就是统帅,是由镇守各地的长官或藩王担任。 统帅之下,还有骠骑大将军,是为了抗击外敌,抵御入侵而封设,是正二品,可加授金吾将军,龙虎将军,地位仅次于统帅。 早前长兴侯被捉拿回京,镇守北境的就是骠骑大将军。 还有一种特别的封号,平时不设任职,必要时由皇上钦点,那就是远征军(征东、南、西、北),负责征军讨伐,早前殷怀玺去山东平叛,就封了征东大将军。 品级大小,视征军的规模大小而定,征军受命于皇上,不受地方武将管辖。 骠骑之下还有奉国将军,一般是由宗室子弟任职。 其下还有昭武,安远…… 都是领了兵的将领,统称副将。 军中但凡能升任副将的武将,都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随同黄文献过来的,就是安远将军,位从三品,也是军中元老。 安远将军年约四十出头,也是人高马大,身上穿了棉甲,腰间佩了一长一短两把刀,一把是唐刀,一把是马刀,长短互补,龙行虎步,步步生威,光是身经百战的气势,就能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安远将军道:“盘踞在鞍山一带的山匪,确实都是一些穷凶极恶之徒,他们不光劫掠财物,伤人性命,连老小妇孺也不放过,还会强抢长相不错的女人,短短四三个月,已经作案上百起,犯下了二百来桩命案。” 昨儿小王妃寻他,提了剿匪的事,他就派人出去打听了消息。 “另外我还打听到,这段时间,与鞍山相邻地区,常有五到十岁之间的孩童丢失,报了案,经衙门核查属实,并记录在案的有十一起,没有记录在案的,肯定也有,如无意外,应也是他们所为。” 虞幼窈脸色不大好,胸口像堵了一块石头,山匪们穷凶极恶,他们抓小孩做什么?杀着好玩,还是养着好玩? 饥荒之年,饥民相食,易子而食的惨剧时有发生。 倘若真是她猜测的这样,那么…… 她陡然抿住了嘴角。 盗亦有盗,匪亦有义,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匪患,没达到一定的规模,朝廷也不会发兵,官府能力有限,也不是谁都有能力剿匪,只要不是频繁作案,只劫财物,不伤人性命,官府基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凶悍一些的,官府也会出面交涉。 山匪都是为了求财,他们未必会怕了官府,但闹得太大,官府不得不插手,对他们来说也很麻烦。 甚至有地方官员干脆和山匪合作。 专挑富人下手,自己从中得利,山匪们干一笔,就能挥霍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也能安生很长一段时间,就闹不出太恶劣的影响。 李大人急着要剿匪,不光是因为这帮山匪人数多,十分棘手。 追根究底还是山匪已经道德沦丧。 官府不能出面交涉,也没法合作,如果不尽快解决,他们只会越发猖獗,闹得太大了,李大人的前途,差不多也就完了。 黄文献铺了鞍山一带的舆图,分析道:“探子潜入衙门,翻阅了有关山匪的案卷,根据打探到的消息,及山匪们的作案手法、时间、地点、范围等,诸多情况分析,基本可以推断,他们大约会在,”他目光微微一厉,伸了手指往地图上某处一点:“这个位置。” 小王妃没明着答应要插手匪患一事,案卷属于官府机要,不能轻易查阅,却也防不住军中的暗探。 在官府看来十分棘手的山匪,对于身经百战的黄文献来说,简直是无所遁形。 安远将军看了舆图:“与我推算的地位,相差不离。”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什么地势的仗没打过?只要往舆图上一瞧,哪儿适合隐蔽,哪儿适合埋伏,哪儿适合休整,一目了然。 虞幼窈看了一会儿,也瞧出了几分门道:“先派人去打探一番,具体情况,我们容后再议。” 安远将军和黄文献纷纷点头。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17 首页 上一页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