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荣国夫人修养再也,也不禁变了脸:“劳烦朱公公禀报一声,便说妾身有事想要求见皇上……” 何止是要过河拆桥,分明是要将她赶出皇宫。 朱公公蹙了一下眉,声音尖细,透了几分刺耳:“荣国夫人可真是为难咱家了,皇上日理万机,操劳于国事,实在脱不开身,荣国夫人若是有事,不妨转告咱家一二,容咱家代为传达可行?” 荣国夫人脸色彻底挂不住了:“皇上当真不肯见我?” 朱公公见她把扯开了说,便索性也把话说明白了:“您身为前朝皇后,怎好张口闭口说要见皇上,皇上就一定要见您?哪儿来的气派?皇上顾念着与宁国公府有旧,待您已是格外照拂,您可把那些小心思收一收,没得把皇上最后一点情面,也折腾完了。” 皇上可不欠宁国公府什么。 这么多年来,就没少命他在宫里,明里暗里地照拂荣国夫人,不然荣国夫人哪儿有今儿的富贵日子?! 荣国夫人心里堵得慌:“是、是妾身逾越了,”话说到这份上,她仍有些不肯死心:“我手中还有一份高祖的旧物,想要亲手交给皇上,请公公代为传达。” 昭永皇帝登基之后,尊周厉王‘太上皇’,谥号‘高武皇帝’,庙号‘高祖’,史称‘昭高祖’。 所谓的‘高祖旧物’,其实就是前朝成帝当年,秘密交由宁国公府保管的立储诏书。 她执意要见皇上,也不想着要算计让秋骊成为皇妃,而是打算请求皇上,为秋骊赐一桩良婚,人选她都已经挑好了。 虞善德不成,退而求之次,宋明昭也成。 她暗中打听过的,虞老夫人和宋老夫人在世时,两家如胶似漆,还打算亲上加亲。 长郡主与宋明昭也颇有一些纠葛,曾二度救过宋明昭的性命。 可这二人的缘份,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宋明昭一腔痴情,终是错付。 荣国夫人也不禁叹一句:“还真是造化弄人啊!” 宋明昭的心思如此浅显,想必皇上是知情的,有这么一个人时刻惦记自己的老婆,想来皇上也是如鲠在喉。 宁国公府和镇国公府一样,都是忠臣良将之后,门第家世,样样相当,不至于辱没了宋明昭,宋氏一族也没有拒绝的道理,这桩婚事远比虞善德还要更顺理成章。 皇上未必不会心动。 至于秋骊愿不愿意,将来过得幸不幸福,并不在她考虑的范围内,挑中宋明昭,是为了将来借宋明昭的势。 她以为“高祖旧物”一说,足以打动皇上。 但朱公公连眉毛也没动一下:“您还是听咱家一声劝,尽早收拾东西出宫去吧,历年改朝换代,后妃们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宫里有品级的妃子,基本都要以死殉国,前朝皇后更是首当其冲,便是舍不得这条贱命,可贱也要贱到底,要为奴为婢,做那下贱人,饶幸能逃出宫中,一个妇道人家,立不了户,不是沦为乞丐,就是娼妓,便是遇了仁慈的君主,少不得也要流放到边城,吃苦受累……” 秋骊郡主已经骇得面如土色。 荣国夫人腰背也不觉弯了一些,早前她心怀了要立四皇子的心思,就打算利用这张圣旨大作文章。 圣旨不能造假。 可若是真的圣旨呢? 其中可供操作的地方就很多了,四皇子也是名正言顺,天下归心。 朱公公道:“皇上顾念旧情,也重情义,守信诺,这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福份,有了这份情面,那比什么权利富贵都有用,将来宁氏族人进入朝堂,少不得也要被皇上看重一二,真正有才德的人,前程差不了。” 荣国夫人算计这么多,不就是为为了让宁氏一族重新掌权吗? 可这无缘无故的,怎好将权柄随便交人? 便是要权,那也要先有能力才行。 没能达成目的,荣国夫人脸色不太好看,心中仍有不甘残余,可得了朱公公这一句,心里到底还是舒服了一些。 毕竟,朱公公代表的就是皇上。 朱公公话里表明了,宁氏一族若出了有才干的人,皇上肯定会给他出头的机会。 虽然与她想得大相径庭,可退而求其次也是一个承诺。 荣国夫人脸色灰败,命人去内室取来了一个盒子,捧着盒子,惨笑了几声。 当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年,宁国公府靠着盒内的东西,得了前朝成帝的重用,宁国公府光复祖业,从落魄走向了兴盛。
第1091章 番外七:藉田礼 可也因了盒内的东西,宁国公府从兴盛,走向了覆灭。 如今,她也因了盒内的东西,得了皇上几分情面,使宁氏一族有了起复的希望。 人生的兴衰更迭,真正是半点也不由人。 荣国夫人捧着盒子,缓缓跪到地上,将盒子捧高,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秋骊郡主吓了一跳,也连忙扑通一声跪到地上。 朱公公不禁松了一口气,郑重地接过了盒子,交给了一旁的随侍,连忙上前一步,就要去扶她: “荣国夫人快请起,您的意思,咱家一定会如实禀报于皇上知晓。” 皇上早就知道荣国夫人握了这一纸诏书,虽不是多紧要的东西,皇上也没有多在意,可这么一张不知内容,也不知详情的圣旨,掌握在一个算计太多的人身上,可供利用的地方,实在太多,总归是不妥当的,这才一直容忍了荣国夫人。 这世间人人都是聪明人,在不知道底限时,就忍不住得寸进尺,步步试探,反复横跳。 一旦知道了底限,也就知道进退。 知道了取舍。 朱公公办完了差事,连忙带着诏书回勤政殿复命。 殷怀玺看也没看一眼,就直接命朱公公将诏书当场烧成了灰烬。 二月初一这日,族里传来了虞霜白的‘死讯’,虞霜白是未出阁的姑娘,身份也敏感,这件事并未声张。 又过了两日,外祖母在来信中提及,虞霜白已经上了商船,随同商船一起出海。 心里的一颗大石终于落定,虞幼窈拿着虞霜白交由外祖母,转交给她的亲笔书信,心里既高兴,又伤感。 这一别,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昭永二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昭永帝正式向全国下了诏书,曰:“夫农,天下之本也,二月二十吉亥日,其开藉田,朕亲率耕,躬耕以劝百姓,凡大昭治下,身怀功名者,耕藉十五日,耕田十亩,耕藉期间,与百姓同居,粗粮为食,朝廷亲派按察史巡田,凡有轻怠者,以欺君论处……” ‘藉田’首源于伏羲,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御驾亲耕,故二月初二,又称‘龙抬头’,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下地亲耕。 后历代皇帝争先效之。 但真正让‘藉田礼’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还是汉朝。 自汉文帝始,上至君王,下至百官,每年都要举行‘藉田礼’,皇帝不仅亲耕,还会上观耕台观耕、巡耕。 皇上重视,底下官员也无一轻怠。 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藉田礼’,要足够重视,才能威临四海,布泽天下,但凡聪明点的,就不会在这上头弄虚作假。 历年来开国皇帝,都是打战场上拼杀上位,没一个是心慈手软的,他们这位开国皇帝还有嗜杀、暴戾的名声。 朝堂宫中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藉田礼’。 到了c田的日子,昭永帝身穿吉服携昭懿皇后,在法驾卤簿的导引下,与陪祭文武官员同到‘先农坛’,祭拜‘先农神’,之后更换农耕衣,一同去京郊c田行‘躬耕礼’, 京中大小官员随驾亲耕。 藉田四周人山人海,老百姓们纷纷前来围观瞻仰天颜。 齐大人偏头看了一旁的虞阁老:“听说皇上在北境时,为了缓解物资缺乏的窘境,在北境推广了军屯田制,边地军丁地农忙时节,三分守城,七分屯种,每个军丁授荒地一份,由武穆王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征粮,据说北境军屯约有五六万顷。” 荒地贫瘠、地薄,收成并不好。 花十二分力气,也只能收二三分的粮,其艰苦难以想象。 但也是一条活路。 “除大量军屯外,韶懿长郡主去了辽东后,还在北境实施商屯制,鼓励商人在边地募人垦荒缴粮,以补充军粮,通过商人缴粮多少,给予减、免等各项税款,也正是此法,带动了整个北境的农业发展。” 屯田制分为军屯、商屯、民屯,首源于曹魏,因曹操“携天子而令诸侯”,担了奸臣之名,令人所不耻,屯田制推崇者少。 历书上对屯田制的评价,也带了贬意:乃曹一己私心,为了独揽军权,使曹魏统治高度集权的手段。 带了贬意是不错,却也是实情。 但屯田制确实有不少利处,在幽军最艰难的时候,成了幽军唯一的稻草。 虞阁老点头:“咱们这位皇帝,不仅推行了屯田制,每年还和屯田的军丁一起下地耕种,扶犁亲耕那是一把好手。” 所以‘藉田礼’的诏书一下达,全国各地需要藉田的官员、学子们,一个个都慌了神儿,连忙趁着‘藉田礼’没有开始,跑去田里学耕种。 ‘藉田礼’的动作太大,不仅皇上亲率百官,全国各地官员、学子,也都要在规定的日子下地耕作,很难让齐大人不多想: “你说皇上是不是在要全国推行……”屯田制? 梁贼和东宁王下狱后,手底下的兵,都投降了朝廷,大昭百万雄师,军费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屯田制的重点,是在军屯,皇上以农养军,让军队自给自足,官府在军屯之上,大开方便之门,田地、种子、农具、耕牛等等,都由朝廷出,也再不受朝廷挟制。 不论是在朝政还是军权上。 他们这些臣子,成了名副其实的为帝‘打工臣’,权利都是皇上的,你手中掌握的权利,都是皇上分给你,一旦皇上不乐意了,轻易就能收回。 虞阁老沉默了一会:“八成是了。” 皇后娘娘在河北创立了玺心商会,商会的运作模式,与朝廷如今的情形,又是何等相似? 皇上军、政大权一手抓,活儿全让底下的臣子干了。 干得好理所当然。 干得不好就是渎职。 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默默转过头去。 礼部安排的老农,连忙将一头壮实的黄牛拉进地里,架上木犁。 扶犁需要力气,牛向前走,拖动木犁,殷怀玺需要推着木犁,把板实的土壤翻卷过来,是很辛苦的活计。
第1092章 番外八:桑藉礼 围观的百姓都是种惯了地的,便忍不住议论一番: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17 首页 上一页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