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兀自说得开怀,却不知棋盘两侧之人过去曾有怎样的渊源——她唯一的老师便是他亲自为她所寻,甚至她画的马……也只为在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对他遥寄相思。 她不记得他当时是如何答的,大约只有一句简短的“承蒙圣意”,后面即便再有什么旁的她也不忍再听;七年过后一切却更不如意,他照旧还要出征的,她却不能再如先帝一般邀他留宿宫中秉烛夜谈了。 ——唯一的好处只是如今可以堂堂正正地前去相送。 正月十二无雨无晴,东都天阴春寒料峭,她与幼主一同于御庭观他点兵,只见兵甲赫赫冷光泫然、铁血军威壮怀激烈,便是卫熹一个孩童都被鼓动得十分亢奋,一张小脸涨得通红,见方侯一身玄甲跪于眼前更欢喜地亲自跳下龙椅前去相扶。 “爱卿不必如此多礼,只需代朕多打些胜仗回来!”他紧紧拉着他的手,一双与先帝生得十分相似的眼睛正显出稚气的狂热,“朕信你!天下百姓也都信你!” 那个“信”字是很沉的,尽管说出它的人或许也并未经过怎样的深思熟虑,在当今大周有生杀予夺之权的五辅之首却仍会慎重以待,片刻后又微微侧首看向了天子身后的太后。 “将虽在外,尤视君命重于泰山,”他肃声说着,匆匆的一眼也是似水流年,“太后与陛下若有所需自可随时召臣归朝——臣,逢召必归。” 最后四字声息冷沉、清清楚楚落于在场每一人耳中,群臣皆知君侯用意,洛阳一派的官员更早被敲打得低眉敛目不敢抬头;宋疏妍的心却是动静难测,固知有他在自己必然一切安好万事无忧,却又挂虑战场之上刀枪无眼、或又将再次将他带离她的身边。 “十方节度各司其职,此战当以谢氏所辖两镇为主。” 她面无表情地说着,将如熔岩般炽烈翻涌的心潮以最为冷漠的告诫遮掩,只是余光依然能远远瞧见他的濯缨——七年前上枭谷一败曾让这匹闻名天下的神驹重伤难愈,如今虽正值壮年、却终归与她画上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模样不同了。 “南渡之后诸事尚需方侯襄理,卿须谨记不可逾越、早赴金陵以安大局。” 逼真的伪饰的确越发高明,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感叹当年那个在花树之下翩然若灵的少女已越发像一个真正的太后,为将者的宿命大约就是一生披坚执锐为君驱策,他的幸运在于可以在护国的同时再多护一个珍重已久的故人。 “臣谨遵太后懿旨。” 他躬身应答,眼底微薄的暖意被洛阳簌簌的冷风吹散,少顷再次折身离她远去。
第100章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照理本该燃灯祈福游街赏月,今岁的东都却因南渡将至而格外萧条,别说那满城的百姓、便是当今天子也整晚提不起劲, 勉强在王穆的诱哄下吃了几口肉粥面蚕,酉时刚过便回观风殿歇下了。 灯熄之后却又难眠, 在偌大的龙床上翻腾几下、终于还是难受地独自起身, 宫娥们仔细为他披上外衫、又问陛下是否龙体不适,他都不答、只说要去寻母后,王穆劝也劝不住,不一会儿便见小天子蹬上龙靴快步向积善宫奔去了。 积善宫内灯火犹明, 是宋疏妍还在处理白日未了的政务。 江南各州至今还在查点人口清厘土地、皆为安置即将大批迁移的北地之民, 其中诸多数目却与此前户部所呈有所出入, 她还需一一看明再唤人查问;正到繁琐处,外殿却接连传来若干响动, 甫一抬头便见卫熹衣衫不整地跑了进来, 朝华夕秀都在后面追,还被幼主叱责:“放肆!朕不过是来见见母后,你们这般拦着做甚!” 他是脾气见涨, 也或许仅仅是在为即将离开自幼住惯的东都而感到惊惶,宋疏妍暗暗一叹, 搁笔后又对宫人们摆了摆手, 朝华夕秀躬身退下,卫熹已仔细看着她的脸色凑到近前来了。 “母后……” 他小心翼翼地去扯她的衣角,倒比六七岁时更会讨好,她摇摇头还是给了一个笑脸, 他便立刻蒙赦般紧紧抓住了她的手。 幼主如今年近十四,虽因少有不足之症而生得瘦小、却终归算不上是不懂事的孩童, 宋疏妍心中多少有些别扭、遂不着痕迹地将手轻轻抽了出来,卫熹见状却微微一愣,随即又垮了脸喃喃道:“他们说母后垂帘后便不会再是过去的母后……果然,如今都不肯再拉着儿臣的手了……” 这真是奇怪的歪话,但在今日之朝野也的确传得不少——洛阳一派早对她恨之入骨,便是中立一派的官员也不愿见女子主政,帝宫中这些奴婢鱼龙混杂,说不准便是谁塞到御前煽风点火给她捅刀子的,卫熹应已听到了什么闲言碎语、且还记到心里去了。 “是么?” 她淡淡应了一声却不急于自辩,闻言不单未顺幼主之意牵住他的手、反又转而拿起一沓堆积在案头的奏章。 “母后本无临朝之意、亦早盼着有朝一日还政于吾儿,今陛下既对孤生疑、便索性将这些权柄一一收回,也好让孤得个清净。” 语罢起身欲走,吓得卫熹连忙更紧地抱住她的手臂,一张小脸煞白煞白、看神情可真是追悔莫及。 “母后莫恼,是儿臣失言——” 他只差要对她下跪,一双稚嫩的眼睛更渐渐蓄满泪水。 “儿臣不该听旁人乱嚼舌根——母后是这世上待儿臣最好的人,儿臣只是、只是想同母后更亲近些……” 他的性子自幼便有些柔弱、爱哭也是一贯的,宋疏妍越看心底越是无奈,也不知照这样下去这位幼主何时才能挑起肩负天下的重任;只是他终归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即便彼此并无血缘也依旧情分极深,她终于还是坐回了原位,在他躲进她怀里时也没有推拒,温声道:“自古高处不胜寒,如今你我母子相依为命、于这朝堂深宫更当小心经营,切不可轻易被他人挑拨了去——孤一生只有陛下一个孩子,自不会弃了你为他人筹谋的……” 她的声音实在温柔,身上淡淡的雪霙香气也熟悉得令人心安,卫熹借着方才的眼泪撒娇、干脆渐渐伏在母后膝上了,又听她训诫自己:“陛下如今年岁渐长,他日更该君临天下统御万民,怎可还如孩童般轻易掉泪?更不可如这般……” 她要将他拉起来,他却扭着闹着不肯,随后又装可怜同宋疏妍道:“母后便容儿臣靠一靠吧,近来一想起南渡之事便心焦难安,好几日不曾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顿一顿,为防再被拒,又将话岔开道:“母后同儿臣说说金陵吧——那是个怎样的地方?听闻前梁旧宫已修葺停当,不知同东西二都的帝宫相比孰优孰劣?” ……金陵? 宋疏妍神情微微一晃,七年前的许多旧景皆一霎翻回眼前,满朝文武皆以为她作为江南第一士族之后当是迫不及待归于金陵,却不知她才是这世上对那六朝古都最为厌倦憎恨之人。 “儿臣其实很怕离开洛阳……世人皆称王气聚于中原,也许此去之后大周便将……” 卫熹并不知她心中所想、只仍蜷缩着絮絮低语,稚弱的少年总有许多恐惧彷徨,需要他人为他拨开眼前的迷障。 “可我一想到金陵是母后的故乡便没有那么怕了……母后长大的地方,一定是很美很好的吧……” 这话又说得让人难以答复,于她而言所谓“故乡”大约只有钱塘一城,而在外祖母故去后也同样离她很远了。 ——如今她的归处又在哪里呢? 好像……已经没有了。 她淡淡一笑,像是一朵已经凋谢的花,不知道是什么还在支撑着她苟延残喘,也许她本心里也是很想一了百了去寻外祖母和坠儿的吧。 “嗯,是很好。” 可她还是这么告诉卫熹,唯一的寄望只是让这个国家未来的君主不要像自己一样丧却希望。 “陛下一定会喜欢那里……待他日中原形势大定,我朝也定会北归光复的。” 两日之后是为黄道大吉,朝廷迁延已久的南渡大计终于成行。 天子脚下的东都百姓早便听到了风声,只是此前见各家王公匆忙打点行装时尚还心存侥幸、如今眼看太后和天子都乘重舆出了帝宫宫门才终于斩断了最后一丝奢想,洛阳终究也同长安一般成为了一枚弃子,不知何时会在胡虏铁蹄之下成为一座死城? 道旁百姓云集,处处都能听到幽咽惨淡的哭声,南北二衙禁军严阵以待,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宋明真及北衙禁军统领娄蔚更紧紧护卫在御驾之侧,阴平王一家的马车正跟在仪仗之后,永安县主卫兰素手轻轻挑开车帘,向外张望时一双美丽的眼睛便倒映着这江河日下的洛阳城。 “父亲前几日不还说此次南渡不能成行?”她扭头看向同乘一车的父亲卫弼,语气疑惑中又掺杂些许怅惘,“如今应天门已出,这……” 她父亲笑而不语,观神情倒是老神在在颇为笃定,卫兰没再追问,只又向前看着天家所乘的玉辂,奢华厚重的幕帘牢牢遮挡着贵人们的身影,让她不能一窥当今主政的那位宋太后的容貌。 听说她生得很美,理政后更有章有法颇为贤明。 ——不知是不是真的? 倘若有机缘……倒真该亲自瞧上一眼。 南渡大计非同小可,一路舟车都需周密绸缪,工部礼部提前数月便安排了路线,自东都入洛水出城,至板渚经通济渠向东南,一路至盱眙对岸入淮,此后再转山阳渎至扬州,过长江后乘车马至金陵。 小天子年幼时虽也随先帝经历了一番自西都迁至东都的周折,但却显见不如这回来得艰辛,何况年代久远记忆淡去,他已记得不甚清楚了;如今再次登上巨船见浪涛滚滚大风烈烈,心中的激荡与伤怀便彻底搅在了一处,一时也说不清是悲是喜。 王穆一向体贴、唯恐幼主久立船头染上风寒,相陪没多久便劝他折回舱内;工部的差事办得漂亮,重新修造的御船高大气派、行于江上更是四平八稳,船舱共分三层,太后便在最上一层休憩理政,此外同船的便是娄、宋二位将军,昼夜轮替在天家左右寸步不离。 卫熹折回舱内前宋疏妍便在同二人议事,问及洛阳一派动向时娄蔚便恭谨答:“此行共计有官船千余艘,已依太后之命将洛阳一派分而置之,阴平王与范相左右都有人盯着,必不会容他们借机作乱。” 宋疏妍点点头,神情平静之下却又有隐忧——卫弼其人狂放执拗、范玉成则城府极深善思好谋,迁都毕竟伤及洛阳派根基,即便此前已受方献亭震慑眼下也泰半不甘束手,此去一路还需半月有余,难保哪一日便会突然发难惹人烦忧。 “太后不必太过忧虑……” 她二哥最知晓她所思,此刻便也温声宽慰。 “阴平王府兵已被颍川军控制,逆王与突厥之兵也有君侯在后阻断,眼下水陆两路前后百里皆有禁军驻守盘查,绝不会再有来路不明之兵危及太后与陛下。”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7 首页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8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