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是胜仗,大捷,他没有理由不说。 明明坐在龙椅上的人是他,他却没有拒绝的机会。 皇上忍着情绪,把军报递给了徐公公:“念与众卿听听。” 徐公公打开一看,被军情折子挡住的脸瞬间一黑。 一眼所见,全是“林繁”。 真照实全念了,皇上怕不是要气得掐死他! 可、可胡言乱语、胡说八道,这白纸黑字的事儿,他编不出来! 心一横,徐公公放弃思考,眼睛里看着什么,就念什么,一字不漏、一字不改,念完拉倒。
第216章 重叠 金銮殿内,欢呼雀跃。 在西凉咄咄逼人、南蜀虎视眈眈之际,飞门关众将没有固守,而是主动出击。 利用玉沙口那座因前些年地动而发生了变化的崖壁,奇袭得手,化不可能为可能。 诛杀石魏,擒获李芥以及其余西凉出战将领,逃脱了的有名有姓的大将,只苏置一人。 西凉丢兵又丢将。 这一次,彻底瓦解了西凉的进攻。 别说他们重振旗鼓、卷土重来了,能不被大周再吞下些土地,都算西凉抗住了。 这可真是…… 真是,太振奋人心了。 作为大周的官员,没有人会不喜欢一场大胜。 诚然,主战与主和的,心里的想法会有些不同。 历来主战的,如兵部的尚书与侍郎,他们想的是,借此良机,一路西进,把西州等几座城池、关隘全部收复回来,纳入大周版图。 不说把西凉那野朝廷打散,也要让他们对大周俯首称臣,十几二十年没有力气再折腾。 历来主和的,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西凉已经无力再战,南蜀见状不好、定不会来凑热闹。 大周擒获了西凉那么多将领,又收殓了石魏的遗体,西凉要把他们换回去,怎么也得拿出些诚意来。 几座城池,多少人口,割地赔款,一个都少不了。 眼下是大周占了主动和上风,此时不敲竹杠,何时才敲? 当然了,可以讨价还价,不会一口气把西凉吃死,适度让让步,也是彰显大周的辽阔胸怀与气度。 若是能说动降将,感召他们来为大周效力,也是可以的。 泱泱大国,海纳百川。 想当年,天下大乱之时,许多英雄逐鹿天下,手下将士们各为其主。 先帝在征伐过程中,亦招募了不少人,有与原主志向不和、主动来投的,也有投降后决心效力的。 先帝并不会刻意区分他们的出身,一视同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那些降将,亦为大周建朝立下许多战功。 如今的大周,如此缺少将领人才,若能通过降将补充,稍作缓解,也是个途径。 当然,话说回来,不管是继续打下去,还是两方和谈,都是建立在这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之上。 旁的暂且不用说,夸前方将士,那总归错不了。 “永宁侯不愧是先帝麾下的第一猛将,虽因病情上不了阵,但他是定海神针!” “是啊,老侯爷一道飞门关,军心一定,便出成效了。” “等老侯爷恢复康健,区区西凉,不在话下。” “此战大捷,定国公当居首功!不愧是林家的儿子,用兵神了!” “哎,我看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因他年轻,才会这样胆大、敢打。” “年轻好啊,都说故人远行,大周后继无人,现在看看,还是有的,只要给他机会,他就能一飞冲天。” “那也是老侯爷当机立断,敢让定国公这样的小辈领战。” “是啊,太师家的孙儿也是奇袭兵里的一人,诛杀石魏、擒获李芥,他也出了一份力,好好培养一番,将来也是我大周栋梁。” “我们大周,老有永宁侯,少有定国公,真是天佑大周!” “皇上英武圣明。” 太多年了。 已经有太多年,大周不曾取得过这样的大胜了。 让人怎么吹嘘都不为过。 夸赞之语,谁不会说? 说人坏话时需得斟酌、思量,夸人根本不用过脑子,那真是出口成章、滔滔不绝。 夸完这人夸那人,只恨不能吹上天。 黄太师站在殿内,不时与人拱手,在众人对黄逸的夸赞中谦虚着。 笑容堆满了他的眼角眉梢,让原本打不起来精神的老头儿看着都年轻了几岁,但只有黄太师自己清楚,他的心里很沉。 孙儿有出息,孙儿在一场大捷里做了贡献,黄太师定是为他高兴,脸上有光。 若非早朝上不合适,他都想回家去与家里人说一说,一家老小举杯庆贺了。 可让黄太师如鲠在喉的,是皇上的态度。 皇上先前那莫名其妙的动摇与畏惧。 太反常了。 黄太师在官场上混迹几十年,直觉告诉他,皇上的这些情绪背后,一定有故事。 他不能戳破,他要装作不知道,但他绝对不能真的不知道! 假糊涂、真敞亮。 若不然,哪天山崩地动,他却睡得云里雾里,这怎么行? 一面与众臣谦虚,一面,黄太师又悄悄观察皇上。 皇上的面上,看不出任何喜悦。 哪怕是朝臣三呼万岁、天佑大周,皇上的眉头都皱着。 满朝的欢喜,如夏日灿然,而龙椅之上,却是寒冬腊月。 皇上紧紧握着龙椅的扶手,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一刻,他如坠冰窖。 底下夸林繁夸得越多,皇上的心就越冷。 无可抑制的,他想起了很多很多年前。 从赵临登上战场之后,他的胜利传回来,皆是一片沸腾。 驻地的军帐、主城的议事堂、立朝后的金銮殿…… 而他赵隶,站在其中,以不同的身份,听着大臣们几乎如出一辙的夸赞。 尤其是建隆三年,朝中被这些夸赞淹没了。 “皇太子用兵如神。” “皇太子所到之处,举城来降,这是天下对大周的认可,对太子殿下的认可。” “我大周的太子,骁勇、有人望,真乃幸事!” “天佑大周。” 那些赞言从记忆深处翻涌出来,与如今殿内夸奖林繁的话重叠在一起。 皇上闭上了眼睛。 大笑着的赵临,与神色淡淡的林繁,两人的面容在他的脑海里一点一点重叠。 像吗? 比前些年像。 越来越像了,他为何早几年没有看出来这种相像呢? 那林繁是吗? 一定是的。 哪怕林繁不似赵临情绪外放,哪怕林繁那弯弯绕绕又烦人的脾气与赵临截然不同,但他打起仗来,这种完全不要命、兵行险着、大胆又有想象力的方式,和赵临一模一样。 通过血脉延续的本性,哪怕林宣养了他八年,依旧埋在了林繁的骨血里。 一旦到了他展现的时候,锋芒毕露。
第217章 一盆冷水 徐公公立在皇上身边,后脖颈拔凉拔凉。 金銮殿中这么多人,只有他真正知道皇上的想法。 皇上为何格格不入、为何闷闷不乐? 他一清二楚。 清楚到,徐公公没法不心惊肉跳。 文武大臣们夸得越多,他就越怕,怕到恨不能立刻退朝,让皇上回御书房里生闷气,他小心翼翼伺候,也好过站在这儿,两面煎熬。 好在,皇上没有让他煎熬太久。 许是他自己也听不下去了,皇上挥手退朝。 朝下雀跃的声音瞬间止住了,纷纷列队,恭送皇上。 皇上亦知自己脸色不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勉强冷静三分。 “前方大捷,众卿喜悦难抑,朕亦相同,”站在殿中,皇上冷声道,“只是,大战并未结束,西凉之后会怎么选,南蜀确定不掺和了吗?这些还都没有答案。现在高兴,未免太早了!大军尚未回京,各方不该放松警惕!” 这些话,如一盆冷水,迎面泼下。 却也十分有理。 众人忙拱手行礼,口称“谨遵皇上教诲”。 皇上大步流星出了金銮殿,仪仗跟了出去,等那厢走远了,殿内的气氛才缓和了些。 当然,不似先前一般、恨不能立刻打开酒窖、开庆功宴了,而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了后续的安排。 黄太师没有参与,他背着手慢慢往外走。 迈出大殿时,初阳伴着晨曦,照亮了整座广场,也映在那层层琉璃瓦上,闪着光,落到了黄太师的眼中。 不由地,老太师眯了眯眼。 而后,他转头看向皇上离开的方向。 皇上早走了,看不到什么,老太师却没有收回目光,他在心里反复咀嚼着皇上最后说的话。 理是这么一个理。 只是,不合时宜,也不该由皇上来唱这个黑脸。 先前最合适流畅的,该是有人站出来为永宁侯、定国公等人请功,皇上安排赏赐、退朝后送往各府,再由一位老臣站出来把黑脸的活儿做了,皇上打个圆场,赏归赏,后续谨慎也需谨慎…… 偏偏,这套最流畅的,能提振士气的同时,也让众人不会因盲目乐观而另出岔子的议程,没人出来当先锋。 当然,他黄太师也不是光吹不练的假把式,偏今儿这先锋官,不适合他来。 黄逸亦出了战功,黄太师出来嚷嚷请功,这也太…… 太厚脸皮了嘛! 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今日适合他的是黑脸,他来当那个破坏气氛的人。 可惜…… 身后传来脚步声。 黄太师看了一眼来人,正是范太保。 他笑了笑,压着声儿道:“你看看,这事儿弄的,让皇上不得不提醒大伙儿……” 范太保含糊应了声。 等又走远了几步,黄太师又道:“我肯定不能开口,怎么太保你也当锯嘴葫芦了?” 范太保睨了黄太师一眼,笑而不语。 他又不蠢。 皇上那反常的脸色,黄太师看出来了,他范某人难道看不出来? 他不止琢磨皇上,他也在琢磨黄太师。 毕竟,他挨着黄太师站,两人几十年往来的交情,很多事情不用挂在嘴上。 若换个日子,他的思量也会被黄太师看在眼里,偏就今天,老太师身体不舒畅,精神头不及往日,顾了东头没顾西头,这才忽略了。 当场请功,看似周全,但皇上情绪都上脸了。 不让皇上自己把重话说出来,所有大臣,离得近的、远的,都会发现状况。 那要如何解释在大捷之时,皇上那与众不同的情绪呢? 说不清楚,无从解释,只会平白乱人心。 大军征战在外,朝中最忌讳的,就是自己莫名其妙的乱。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73 首页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