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皇后一说完这话后,唐夫人就笑着说了些夸赞平宁公主的话。 唐夫人得了皇后的允诺后,便回府收拾行李了。 约莫两三日的功夫,她差不多已经收拾妥当了。 此时,京中差不多的人家都已经知道唐夫人要去杨南照看平宁公主的事情了,便纷纷送来了贺礼。 皇后和魏若自然也送了许多东西去唐府,这里面最让唐夫人心动的是魏若送来的几件小衣。 这几件小衣也是魏若家里的孩子们幼时穿过的。 时人在家中媳妇怀孕时都会去亲友家为媳妇讨亲友家孩子幼时的小衣过来枕下压着。 越是那有福气的孩子的小衣越受欢迎。 魏若连生了几个孩子都很聪慧可爱,自然很受各命妇们的追捧。 那往她家讨小衣的人,一波接着一波,这些年都没断过。 好在她孩子们多,且老太君和老夫人以及皇后等人都极为宠爱孩子们,给孩子们送了许多小衣过来。 魏若这里的小衣倒也够送的了。 她到底念着自家妹妹,这次得知平宁公主有孕,便也送了几件小衣来唐府。 唐夫人带着许多礼物于一个薄雾蒙蒙的清晨离开了京城,转道路经南平时得到了许家的热情款待。 她大多时间走的都是水路,因此不过十几日就到了杨南。 此时平宁公主怀胎仍未满三月,她看到唐夫人舟车劳顿的赶了过来,颇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唐夫人来了之后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平宁公主身边亲近的女官们都和她差不多大的年纪,自也没有太多孕产的经验。 她身边的嬷嬷们虽然也有经验了,但却不是太敢管这位深得帝宠,且亲弟弟又是太子的公主。 唐夫人来了之后,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她到底是平宁公主的婆母,纵使君臣有别,可到底比那些嬷嬷们要强些。 平宁公主有些事情也不得不听唐夫人的,比如说早睡。 她在唐夫人的照看下养了两个月,被唐夫人养的白白嫩嫩的。 太医给平宁公主诊完脉后就说平宁公主的胎已经稳了,若是慢慢走水路的话应是无碍的。 时人认为妇人应当在家中生产,因此纵然平宁公主在杨南被照看的极为舒适,也不得不踏上了回京的路。 她们这一行走的极慢,平宁公主有孕将近五个月时方才回到京城。 自她回来京城后,不仅陛下和皇后时常派人上门照看,就连魏若也时不时的亲自登门看望平宁公主。 就这样,在众人的呵护下,平宁公主于金秋时节生下了一个女婴。 启和帝大悦,封其为清樱郡主。 生下清樱郡主后两年,平宁公主又陆续生下两子。 魏若家的孩子多,她等到孩子大一点了,就时不时的把孩子送到魏若家让他们和恒哥儿他们的孩子一起玩。 她自己则仍旧跟着唐元郎外出游山玩水。 平宁公主这一生都过的极为的洒脱,到了八十岁的时候还能脚步如飞的拿着鸡毛掸子打儿子。 她离去时也极为平静,是在睡梦中离去的,可谓喜丧了。 平宁公主去后不到一个月,驸马唐元郎也在睡梦中离世。 他们这一生夫妻恩爱、志趣相投,唐元郎又怎能舍得让她一个人在奈何桥等着他呢。
第149章 寒姐儿番外 寒姐儿嫁过去的陈家既是书香世家,也是积善之家。 陈家的发家来源于陈家家主的老祖母陈家老太太。 据说彼时的陈家不过是一普通读书人家,家里有几亩薄田罢了。 陈家老太太是个十分乐善好施的人,自儿女渐大后,她就每日里亲手做粥并将粥食分发给周围的贫苦人。 如此做了十几年的善行后,陈家门口路过一个化缘的和尚。 和尚吃完饭后就对陈老太太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您积善多年,不仅为己也为子孙积累了许多阴德,您家今年科举必有人中进士,且人数不少。” 当年正值科举之年,彼时陈老太太的三个儿子和陈家的另三个子侄全都要在今年参加科考。 若说他们中能中个一两个,陈老太太信。 可若说他们中能中几个,陈老太太就有些半信半疑了。 可她仍是乐呵呵的向那和尚道谢,言说借他吉言。 那和尚看出陈老太太的不相信,却也只是但笑不语。 待到到了金桂飘香的季节,陈家六个子弟都去参加了科举考试。 考完之后,陈家人便焦急的在家中等结果。 待到发榜之日,家里的小厮兴高采烈的冲进来说,陈家六位老爷全中了进士了。 这实是本朝立朝以来都难得一见的场面了。 一家六个子弟都中了进士,且还是同一科。 就连当时的皇帝都对陈家起了兴趣,特命人将陈家这六位进士都叫了进来。 在听说了陈老太太因积善行德得和尚箴言之后,陛下特封陈家老太太为诰命夫人。 自那以后,陈家就兴旺起来了。 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里,每代都有子孙科举中第。 坊间甚至有一句俗语,叫做无陈不开榜。 陈家经过几代的经营,渐渐在京城站稳了跟脚。 到了寒姐儿夫婿这一代,陈家已差不多能算上京城里的中等书香世家了,虽比不上橙姐儿的夫婿杨家却也算是不错的了。 寒姐儿的公公陈五老爷和夫婿陈七爷都是那等老实忠厚之人,他们虽然天资一般,可胜在勤勉。 陈五老爷在书院任着教职,白日里不得空。他就在晚间回房后继续苦读。 但他虽然仍将科举中第放在心上,却从未因此放松过对学生们功课的要求。 学生们但凡有问题请教,他从来都是尽心尽意的给予解答。 他的夫人陈五太太也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妇人,在寒姐儿未生产之前,她大半时间都随着丈夫在书院居住。 她心内怜惜书院内那等贫困的学子,便时常让嬷嬷们送些吃食给他们。 陈五先生的学生中有一个名叫秦文的学生,这个学生极为聪颖,但家境却十分贫困,其妻何氏生产时连请稳婆的钱都出不起了。 陈五太太就让家中嬷嬷送了银钱过去,过后何氏平安生下了长子秦伯之。 此事过后,秦文就来同陈五先生说他想暂时终止学业,去书院谋个教职。 彼时秦文已经中了秀才。 陈五老爷十分的痛心,他就对秦文说:“你十三岁才开始正式读书,不过十七岁就中了秀才,有如此天赋不读书实在是可惜了。银钱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我会让夫人每月给你家送些银钱过去的。” 秦文坚持不肯。 陈五太太也出来劝他:“这笔钱算是我们借你的,我们也不急着用钱,你科举中第之后又何尝担心还不上我们的钱呢。” 秦文这才掩泪答应,自那以后,视陈五老爷夫妇为在生父母。 寒姐儿孕后,陈五太太不放心儿媳便从书院那边回来,住在家中专心照看儿媳。 寒姐儿生了女儿后,陈五太太虽没在去书院,可仍让嬷嬷定期往秦家送银子。 寒姐儿的长女一岁的时候,陈五老爷和哥哥们商议了一番。 陈家兄弟皆认为,陈五老爷的火候差不多快要到了,不如将书院的差事暂时停了,在家中准备半年,以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 陈五老爷辞了差事后,就在家中日夜苦读,终于今科中了进士。 此时他已是近五十的年纪了。 二姑母得知亲家中了进士后,喜不自禁,又是对着魏若千恩万谢了一番,说是多亏魏若给寒姐儿找了这门好亲事。 魏若就笑:“这是寒姐儿命中的福德。她是个有福的孩子。” 这话二姑母爱听,她听魏若说完话后,笑的眼睛都快眯不起来了。 陈五老爷中了进士后,陈家倒没有大肆宣扬,只是请了远近亲友到家中吃了顿饭。 安国公府作为姻亲,自也是要过去的。 老太君是常年不出门做客的人,可她心疼寒姐儿自小没了父亲,对这个外孙女一向是十分心疼的。 她有意要为寒姐儿做脸,自也跟着去了陈家。 寒姐儿的长女刚刚一岁多,正是最为可爱的时候。 老太君和二姑母极为喜爱这个孩子。 陈家五太太看了,就专为老太君设了一处厢房,又让人抱了她的长孙女在老太君身边承欢。 既是老师中了进士,秦文也带着妻子过来陈家赴宴了。 陈家自觉因陈家祖上那位老太太积善行德才起了家,自来行事都是十分和善的。 秦文虽穿着破旧,可陈家上至主子,下至奴才对他们一家都是十分和气的,眼里一点看不起人的意思都没有。 只是陈家到底还有许多亲友,有些夫人看到秦文的夫人何氏穿着俭薄,态度就有些傲慢。 陈五太太一向护着丈夫的这些学生以及其家眷们的,看到何氏被人奚落,心中就有些不自在。 二姑母也听过秦文的事情,她见陈五太太为难就悄声对她道:“我娘那里清净,不如把秦太太送到我娘那里吧。” “这怎么能行呢,不能打扰了老太君的清净。”陈五太太闻言忙道。 老太君身份尊贵,等闲不肯轻易出门,她哪里敢去打扰她老人家。 二姑母闻言忙对她道:“亲家是知道我娘的,她是最是怜贫惜弱的一个人的。况且她对读书人一向尊重,向来喜欢和秦太太这样性情敦厚的妇人说话。亲家就只管把人交给我,我带她们母子过去就是了。” 陈五太太自也是知道二姑母为人的,她见二姑母邀请的诚心,便笑着应了。 不过她还是跟着二姑母一道去了老太君那里。 老太君听二姑母和陈五太太说明缘由后就笑道:“我正愁没个人说话呢,况且我们姐儿也该有个玩伴了。” 何氏听说陈五太太要把自己送到安国公府的老太君身边时,起初还是有些忐忑的。 可她进来后,见老太君说话和蔼,看她时的目光也很平常,并不因其位高权重对她有任何居高临下或是怜悯之感,心中忽然放松了下来。 她让儿子秦伯之过来给老太君见礼。 秦伯之年方两岁,其天庭饱满、眉毛浓厚,看起来就是一副有福之相。 老太君细细打量了秦伯之一番后,笑着对何氏道:“秦太太日后会享儿子福的。” “是吗?”何氏闻言忙笑道:“那就借老太君吉言了。” 老太君笑而不语。 俗话说三岁看老,这个秦小少爷看着就是一副聪颖的模样,其父亲知道刻苦读书,母亲也是性情敦厚之人。 这样的人家只要中间不出什么幺蛾子,必是能起家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57 首页 上一页 253 254 255 256 2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