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奸臣? 那更是自取其辱,自家的君主比不上秦国,本就是一种耻辱。 【等到统一了,咸阳第一次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大首都,宫殿更多更大了,官员和戍卫人数增加了,还有从关东地区强制迁移过来的富户豪强,咱们始皇大大又是个建筑狂魔,很多工程都在修建中,服役的人口更多,但咸阳居然诡异的没了饥荒记载。 对此,主要的解释有三种。 第一,郑国渠的顺利竣工,叫关中能够自给自足,这个完全没道理,不否认郑国渠的作用,但这么高的帽子戴着可别把它压垮了。 毕竟在郑国渠修建好后六国统一前夕,秦国关中地区内照旧有饥荒,说明它无法负担起整个关中平原的粮食问题。 再就是到了咱们汉武帝时期,郑国渠都处于一个半废弃的状态,而关中地区人口再次迎来一个爆炸,猪猪没办法,只能修复郑国渠改了个白渠的名字,还在长安周边修筑三条新渠,佐以六条辅渠。但哪怕是这样,还是无法满足长安的需求,真就是个吞金兽啊。】 刘彻同样头疼,虽然他喜欢打匈奴,但不代表他就不处理其它事情,每年长安粮食运转都是个大问题,他也很头疼,没想到修了那么多新渠还是无法满足运转。 唉,他的粮食从哪来啊? 他的粮呢? 【第二种说法是从巴蜀地区转入,还和刘邦有点关系。 当时是可以从汉中经过汉水直达关中,但巴蜀的路如何都不需要我们多言,一首蜀道难背得我们喊声喊死,同样蜀道艰险也刻入骨髓。 正是因为蜀道难,所以古蜀国才开辟了金牛道,以当时成都平原的体量来说,给还未统一的秦国供应军粮能实现,但对于统一后人口爆发的咸阳,有点过分了。 真要是那样,蜀道都能被踩平。】 巴蜀百姓连连点头,天爷啊,他们哪里能送这么多粮食啊。 【第三种就是关东输入的说法。 关中平原是富庶,但架不住咸阳就跟甩泥点子一样增加人口啊,它哪里养得起这么多的孩子,血都要被吸干了。 这个时候,就只能从关中平原向外扩大内输,关东地区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给长安不断增长的供应粮食,简单来说,关中多了个吸血囊。 关东为了长安真的是付出心血,一点都没夸大,供应的粮食,从数十万石跨越到百万石,从四百万石到六百万石。】 刘彻心里有点不自在,好像是真的剥削的有点过分了啊,要不要再某些政策上面给关中一点优待啊,平时还没感觉,现在听着这个数据,都感觉吃垮了。 【长安和洛阳的命运都挺坎坷的,西汉王莽篡汉引发了全国性质的内战,长安被霍霍的啊,随后东汉统一直接把都城定在了长安。 但历史古城嘛,有古韵,遭遇的磨难也多,后面东汉和三羌的战争又把长安周边地区搅和了一次,董卓迁都长安也没让长安复兴,再然后东汉末年的兵乱,更是叫长安满目疮痍。 当然,洛阳的遭遇也没好许多,西晋的时候洛阳沦陷,重启长安的建都史,但那会儿汉人衣冠南渡,到处都被祸害。 每一次失败和混乱,都意味着关中地区,尤其是长安都会经受劫掠。 南北朝时期有多惨啊,当时的西魏政权还创下来一个惨无人道的记录:占据关中的西魏,在饥荒来临时,连供养一万士兵都无力。 惨得我都没话说。】 秦汉时期得人一下子没法保持冷静了,哪里?你说哪里? 关中? 关中供养一万士兵都做不到? 哪怕是饥荒,哪怕是百姓流离失所,但如果政权连一万士兵都养不起,还算什么朝廷? 你们到底把我们得长安祸害成什么样子呢? 【经过北周得休养,隋唐政权强盛,关中得人口也迎来了大爆发。 隋炀帝,哎呀……大业五年统计的关中大概五十多万户,也就是两百多万百姓,这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高。 而且我们需要知道一件事,统计人口的时候,围绕着皇庭服务的人员是不算在内的,关中的产出和长安的供求缺口在一步步扩大。 大运河、渠道什么的就来了,还把洛阳当作常驻首都,就是去打秋风了。 等到唐朝连出几位好皇帝,人口更大了,光是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在位期间,有记载去蹭饭的记录就有十几条。 说白了,只要定都长安,粮食和人口之间的矛盾就无法调和。 不单单是长安,只要是都城,基本上就是卫星城的模式,需要周边的城市来供给,到我们现在,同样是如此的模式。 只不过,在古代皇帝带着大臣禁卫军还有皇室跑到另一个地方“就食”的说法有点好笑。】 可不是嘛,他们就说,想要完全缓解长安的粮食困境,就是没办法的嘛。 只不过,当皇帝的被说去蹭饭,是有点没面子。 【在漕运不方便的情况下,当一个“逐粮天子”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毕竟,你不追着粮食跑,要么就饿死,要么就浪费更大的人力物力把粮食运到你嘴边。 逐粮天子总比饿死或者是浪费民力要好听得多。 所以,漕运是要不可或缺得一个改善方面,以咱们唐玄宗为例吧,开元初年,漕运承担了百万石粮食运转的重担,而且这个担子是越来越重。 开元二十二年到开元二十五年,增加到了七百万石。 等到了最叫人惋惜的盛唐崩塌时期,漕运稳定在了两百五十万石,才算是结束了逐粮天子的生涯。 “关中蓄积羡溢,车驾不复幸东都矣。”】 李世民的好心情被盛唐崩塌这四个字彻底弄没了,他永远都调理不好对这些词汇的敏感,每次一听到,心里就顿顿的难受。 而旁人则是为了运粮的数字而惊叹,不少馋的啊。 当然,其实更加繁华的是北宋的东京,清明上河图那般市井人烟的画面,也反映了北宋当时商业的繁华,码头确实络绎不绝,上百万的人口居然都被完美的消化下来,确实强啊。 【石说到漕运,不提到北宋的东京有些过不去,名字还挺多的,开封、东京都是它的名字。 北宋的都城上百万的人口,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是宋朝的商业能力不能和其它王朝拉到一起比,就像是如果拿其它王朝的明君和宋朝来比,也很不公平。】 赵匡胤完全没感受到夸奖,只觉得损得很高级,他没想过比了,能不能稍微放过他们大宋? 【其实我很好奇啊,为什么叫做东京啊? 东南西北,是不是还有西京、南京、北京啊? 欸,还别说,真有。 取名鬼才啊。】 本来还想说天幕想的多的人,话还没说出来就被堵住了,还真有啊,取名是挺方便的啊,就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取名,怪简单的。 不过挺好记的,说起一个就能想到另外三个。 就像是他们被引起的好奇心,为什么这么取名啊?其它三个京就不能当都城呢? 赵匡胤只觉得天幕是挺无聊的,这么点事情她倒是喜欢折腾,还层层剥茧。 现在他都对天幕说他们大宋有紧张感,凉茶喝多了也难受啊。
第354章 北宋的东南西北四个京 【说来也是一把辛酸泪,吸取五代的教训,基本上后来的朝代都给自己整了个备用陪都,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这个不时之需是什么,咱们就不得不提从咱们玄宗开始的天子弃都而逃了。】 好丢脸啊。 李世民气得眼睛里都冒火了,只想要跨越时间收拾了某个不孝子孙。 当然,武则天就方便多了,杀不那么容易下手,石叫他吃苦头完全不手软。 【到了宋朝,他们就更加大气了,一下子东南西北四个京都有了,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 气不气派?】 明明是好事,也有很多考量,为什么从天幕嘴里说出来就带着一股奇怪的,熟悉的,阴阳怪气的味道? 【先来说说东京开封府。 五代以前,要说都城的选择啊,基本上就是洛阳和长安这两大顶流的battle,但唐末以来,战乱不平,长安和洛阳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长安啊,真就是鞠躬尽瘁,其实到了唐朝时,关中地区已经很明显被消耗过度,资源已经跟不上,“高山绝壑,耒耜(lěi si)亦满”,土地的肥力已经被耗得差不多,粮食的缺口在刚刚就说过。】 李世民还有许多世家都坐不住了,他们都是关中起家,许多家底都在关中,关中本身的落寞不可能避开他们。 只不过,关中被过度开垦的土地已经不是一朝一夕能弥补回来的。 【而开封,也就是隋朝时期的汴州,地理位置优越,连接大运河和黄河,而且在漕运上没有黄河的天险,天然发展漕运的一把手。 “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 “均天下之漕运,便万国之享献。” 从这里往京城运东西可以说是黄金水道,汴河,更是被当作东京的生命补给线,最高年份的漕粮定额达到八百万石,可以保证上百万人口的生存,厉害呦。 这样的生存条件,别人也不是傻子,自五代以后,除了少数几个基本都定都于开封,属于长安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啊。】 百姓看了看自己生活的长安,突然有种人走茶凉的落寞感,不行,他们的长安怎么能落寞? 【宋朝看到唐朝后期节度使大权在握的前科,建立以后将各地的精锐部队调到开封,统称为禁军。 一说到这个,我就想起八十万禁军教头。 这么多禁军的供养,哪怕日后宋朝的皇帝想要迁都,也没法避开开封漕运的便利。 当然,像是后面那种不常规的迁都令说啊。】 八十万禁军教头? 这么离谱的吗? 当然,许多人都听出来这肯定是夸张的说法,只不过,他们更加在意的是,宋朝吃空饷的比例是不是太高了点? 八十万禁军? 不用脑子思考都知道这里面的猫腻,真要有八十万,还打什么啊? 况且,光是一个都城就八十万的兵力,还有地方本身戍卫的兵力,大宋如何都不能被打成那副落水狗模样,一人踩一脚都没金兵什么事了。 不单单别人想到,赵匡胤也立刻思考到这个,眼神不善的望向他的好臣子,下面被他喝酒喝完的老兄弟们无所畏惧,心里还在那吐槽: 看我们干什么》?兵权都被你喝掉了,难不成还怪我们? 谁说吃空饷的就一定是武将了? 【说完东京我们来说西京——河南府。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