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住地点点头,真是个好孩子啊,做得多好啊!就是可惜有个败家儿子。 后朝的人心里就很…复杂,他们并不否认玄宗的成就,可偏偏就是有了如此光辉耀眼的成就在前,才更为之后的惊天之变而痛惜。 为什么啊? 【李隆基虚心纳谏前期是以唐太宗为榜样,当时任命韩休为宰相,李隆基每次宫中宴乐或是后苑游乐,都得小心问身边的人,“韩休知否?” 有时候刚刚问完,韩休的上谏已经到了桌上,常常闷闷不乐。 左右伺候的人则道:“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 李隆基叹气道:“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因为韩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守正不阿,于社稷有益,李隆基能够虚心纳谏到这种程度,已经很值得夸赞。 哪怕是朝廷内部存在变革和危机,按照他的能力和底下臣子的实干,也是能够加以克服的。】 了解内情的人知晓天幕的意思,前提是玄宗保持前期的执政水准。 李世民倒是听得怪怪得,总觉得天幕话里有话是怎么回事? 难道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内幕? 不过,李隆基这个曾孙子还是很不错的。 底下的大臣同样如此,魏征听着天幕对后世皇帝的描述,不由得点头。 虚心纳谏,不错不错。
第62章 一日杀三子 【大唐的鼎盛大家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话就得戳二凤的心窝子了。 丛盛到衰,肯定都有其原因,先来讲点掩藏在繁华之下的危机。】 安史之乱确实是无法回避的痛,但在这之前,大唐已经埋下了诱因。 玄宗之前的皇帝基本都严阵以待,若是能通过天幕的讲解规避开来,那自然是最好。 【之前讲隋朝的时候简单提过一嘴均田制和府兵制,这是隋唐两代起家和发展的制度,可偏偏在唐王朝鼎盛时期,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逐渐崩溃。 先来说说均田制吧,很简单,就是向农民授予田地,可是发展到李隆基在位时期,封建王朝都存在一个圈地的问题,好几代下来,官员世家都完成了积累。 简单来说,大多数的土地已经到了这些豪门世家手里,朝廷能够均分给百姓的土地不足,可是征收的租掉却还是按照足额田亩数征收,迫使部分百姓只能放弃均田土地,恶劣循环。】 李世民听着听着倒是能明白,可那么多年过去,都到了他曾孙辈,总不能跳出棺材来制止豪门世家。 难道对这些世家就真的没有一点办法吗? 林书表示有啊,只不过是在你大唐嘎了以后,乱世真就是世家消消乐的最佳时期。 朱元璋猛的一拍桌子,“果然,贪官就该杀。” 大明的臣子:“……”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人家说豪门世家,你倒是直接代入到我们,我们在您手底下都不一定能活得下去,可别说好几代。 能正常的在您手下退休就是他们命好。 【均田制崩溃,那么在均田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府兵制,自然也跟着崩盘。 授田不足,要缴足额的租调,又要服繁重的兵役,府兵自然没有办法拥有优良的武装,同时许多府兵开始逃匿。 府兵废,募兵兴,中央十六卫跟着凋零,猛将精兵皆聚在东北、西北,变成内轻外重的局面。 边防支出也由开元初年不到两百万贯,在开元末增加到一千万贯。 而且,边镇的将帅往往用官位来笼络手下,数目巨大的军费以及政府机构开支,导致对百姓的剥削是巨大的。】 所以啊,哪怕是盛世,百姓的好日子也不见得有多好过。 这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 李世民眉头紧皱,他是马上皇帝,对于某些情况更加敏锐。 十六卫废?内轻外重?边镇?笼络? 这些词连在一起可是很容易叫人想到某些不太好的可能性。 他正好看向李靖,两人对视一眼,他的心越发往下沉。 而且,有一个更加叫他觉得荒谬的猜想:开元末期便埋下如此大的隐患,那么后面的天宝年间,情况又是如何呢? 【更加恐怖的是,用心竭力做了三十多年的英主后,李隆基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因此开始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 通俗点来说,勤勤恳恳上了三十年班,李隆基他厌倦啦。】 惊天大变! 居然真的是他? 李世民心里虽然闪过这个荒谬的猜测,可等真从天幕嘴里得到答案,却还是傻愣愣地抬头看着天。 简直是,简直是…… 不单单是李世民,唐朝的臣子同样没反应过来,他们设想过的最坏场景,也不过是李隆基有个败家儿子。 万万没想到盛衰皆在一人。 太不可思议了。 始皇帝同样没料到这个转折,之前听到李隆基的政绩,心里确实是夸赞有加,可万万没料到居然会是如此大的转折。 刘彻倒是反应快,“天幕就是故意的。” 之前故意铺垫那么一大堆夸奖李隆基,是啊,她可是都没有说谥号的。 李世民消化完事实,心中充斥着浓重的荒谬感。 怎么会有人,怎么会有人前后反差如此大? 大唐要衰败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可怎么会如此急转而下没有任何的缓冲? 【先说说李林甫。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宠爱武惠妃,有一子封为寿王瑁,寿王在皇子当中相当受宠。 李林甫柔佞狡狯,向武惠妃表示愿尽力表示寿王,相互配合下,得以入相。 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欲废太子立寿王,宰相张九龄直言进谏,武惠妃密遣官奴想要说服张九龄,张九龄拒绝,不久被罢相。 开元最后的贤相被罢免。】 李世民气得冷笑,很好,熟悉的流程,先把贤明的贬谪、杀光。 而且,这个李林甫到底凭什么坐上宰相的位置? 李隆基这蠢货的脑子被狗吃了吗? 哪怕是你要享乐,他都无话可说,你别拿朝政开玩笑啊! 李隆基:曾祖,之前我还是您的好子孙,现在就成蠢货呢? 【开元二十五年,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被以潜构异谋罪,同一天废为庶人,赐死城东驿。】 一天杀三个儿子? 一语掀起巨大的波澜。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头百姓,都有些没回过神来。 说杀就杀啊? 前面的起码还都是冲着兄弟姐妹子侄去,这个怎么杀起儿子来半分不手软,而且一杀就是三个啊? 武则天意味不明的看着已经跪下来的李隆基,和被一开始找过来的意气风发不同,现在他整个人都懵了。 他,他也不知道他未来的他在干什么啊。 【大家是不是以为唐玄宗这是在给寿王清洗道路? 可惜了,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寿王亦不得立为太子,玄宗立的是另外一位,改名为亨,也就是唐肃宗。 而且啊,唐玄宗日后送了寿王一份千古都叫人铭记的礼物,不知道他当时能否想到,这个儿子也曾是他用心宠爱过的。】 开元年间后宫同样一片哗然,尤其是被点名的三位皇子的母妃,一个个心中慌乱不已。 武惠妃同样没有好到哪去,一切成空,为别人做了嫁衣。 而且,天幕的话叫她越发不安,陛下日后到底对瑁儿做了什么? “荒唐,妖言惑众,妖言惑众!”只有在位的李隆基在大殿发着脾气。 可惜,天幕依旧摆在那,还特别气人的前进放大了几分,势必不容他错过之后他的荒唐与罪责。
第63章 生儿不如生女 【李林甫为宰相,却是和宦官相互勾连。 袁思艺作为唐玄宗的贴身内侍,每每听到玄宗的动静便告知李林甫,然后李林甫抢先一步奏请,唐玄宗自然高兴啊。 这是上天赐给他的好大臣啊,简直就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啊。】 请罪的袁思艺跪下来就是对着天幕一顿妖邪的喊,李林甫更是跪下请罪。 他明白,哪怕出现的天幕是假,目前陛下已经怀疑他,一个皇帝,绝对不可能允许贴身内侍和大臣勾连欺上瞒下。 同时,在玄宗这边,也埋下宦官的隐患。 其他人:可不是好大臣嘛,都有人通风报信,还能不顺着你来啊? 【李林甫当了整整十九年的宰相,闭塞视听,排除异己,自专大权。 劝说玄宗重用蕃将充当边帅,启用酷吏吉温,户部尚书、刑部尚书、陇右河西节度使、北海太守、户部侍郎、前相等,不管是被直接定罪的,还是牵连,反正全部嘎了。】 李世民眼前一黑,此刻喉咙里有股浓浓的血腥味,听听,听听,如此多位高权重的大臣皆被杀,朝廷之上还剩下些什么? 其他官吏看到和李林甫作对的下场,怕是只能因循苟且、不敢谏争。 之前嘲笑隋炀帝杀起大臣来毫不嘴软,现在轮到自家,可真是风水轮流转。 杨坚那边倒是慢慢缓过来,知晓这所谓的大唐就是取代他们的后主,听到唐玄宗一顿咔咔杀,并没有幸灾乐祸。 他的大隋朝是他的好大儿祸祸的,只是听见这熟悉的操作,同样感慨,还真是差不多的套路。 只有李隆基面对大臣颇为尴尬,林书没说名字,导致在位的人全部自危,有希望接任的同样警惕。 虽然他们陛下嘴上喊着妖邪妖邪,可他们心里还是将信将疑了。 【这是朝廷之上,接下来就得说说我之前讲过,唐玄宗和他儿子寿王——妻子的故事。】 嗯? 百姓都瞪大眼睛,“皇帝也扒灰吗?” 武惠妃更是惊倒,被侍女扶住才堪堪还能立住。 她立刻明白她儿子被带累留下的什么名声,陛下他怎么能? 不少皇帝听得都忍不住古怪,那个天底下的美女那么多,干什么非得盯上儿子的啊? 而且这事还‘流传千古’。 李世民气得倒仰,狠狠的拍桌子,“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 林书:呃,二凤你…真是一言难尽。 【脏汉乱唐,可不是说说而已。】 刘彻:说唐朝就说唐朝,影射他们干什么? 李治和武则天倒是没说话,他们两个,可也是这乱的一员。 【唐玄宗还操作一番,叫寿王妃去道观修行,这个身份的洗白真就是骗骗自己,谁都知道是寿王妃。 不得不说,两个人的爱情还真挺‘伟大’。 杨玉环立为贵妃,她的三位姐妹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从兄跟着受益分别封为殿中少监、驸马都尉。 从兄杨国忠更是短短时间内,从度支郎中兼侍御史升迁至御史中丞。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