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huo)是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开国功臣,按照家世来说属实不低。 但需要知晓的是,武则天的母亲是武士彟的第二任妻子,且前面还有两位异母兄长,自家只有两位嫡亲的姐妹,武士彟活着的时候还好,但他一去世,立马不礼武则天母女、姐妹四人。 说实话,冲着这个做事不讲究的样子,后面哪怕是武则天想要提拔自家人,武氏也是一群凑热闹的群众演员。】 武士彟抱着自家雨雪可爱的女儿惶恐,听到这话,窥见武家的下场并不好,瞧着怀里怯生生的女儿,轻叹一口气。 摸了摸她的脑袋,压下那些想要处置女儿的声音。 他不是现在陛下的肱骨之臣,或者说是算得上太上皇的旧人,没有什么情面可讲。 可女儿的处置,他没有资格处置。 心里头充满不舍和不确定,不知道女儿,还有武氏的前途如何。
第106章 武士彟的官路 【武则天的传奇人生总归是从入宫说起,只不过,几部唐史记载的说法不一,能确定的入宫年岁为十四。 只是当时的唐太宗为什么会要武则天入宫呢? 《唐会要》中,记录的是二凤听闻武则天有才貌; 《旧唐书》记载为“美容止”,《新唐书》记为“有色”,《通鉴》写作“闻其美”。 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大家想必都察觉到里面的不同,毕竟才貌双全和美貌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 这样的记载导致咱们二凤身上好色的名声那是更上一层楼啊,本来还想编排个二凤抢夺小儿子心爱之人的传闻,但还是别了,本来就够乱的关系,不主动折腾了。】 李世民脸色从刚刚开始就黑得不行,小儿子和小妾搞到一块去已经足够愤怒,现在还被安排上一顶好色的帽子。 虽然是好色,但有必要又加一层吗? 底下的臣子也是难得体谅自家陛下,一个个都没出声谏言。 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小命,另一方面自家陛下今天受到的刺激已经够多,可别逼得太紧。 【就这个问题我们想要分析分析,主要是牵扯到得两位都是有名的皇帝,关于他们的记载啊,那是每个字都会拿来做文章,体会体会深意。 这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首先是武则天入宫获封的品级为才人。 按照唐太宗时期后宫等级,这是正五品的分位,要说多高吧,真憋不出来胡话。 同向对比封的分位,大唐另外一位鼎鼎有名的上官婉儿是官婢,初封也是才人,武则天的出身在她的封聘中没有体现任何的优势。 因此可能需要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她的初封品阶如此低?】 上官婉儿当时还担着一个罪臣之女的名头,但武则天哪怕是和家中兄长不睦,可毕竟没把人开了族谱,明显存在猫腻。 和之前所说太宗听闻她貌美入选宫内很不符合。 李世民虽然黑着脸但认真听。 确实有点门道啊。 这位武才人入宫都如此有故事啊。 【而且吧,武则天入宫到二凤去世,十多年时间她的品阶纹丝不动,简直是无法理喻啊。 理解武则天的位分,其实不能肤浅的从她的才貌上去入手,后宫亦是前朝的缩影,想要分析武则天的入宫,需要从她父亲来入手。】 始皇帝总算是停下来开始认真听,之前的那些对于他来说没太多的参考,只有洗夫人那里还有点,其他的只会叫他可惜自己手里没有这等能干的人。 不过,过一段日子,吕雉进咸阳应当可以看看。 【武则天的父亲是李渊太原元从功臣,很顺利的进入武德时期的政治权力中心。 虽然因为武则天的登基导致对武士彟的功劳描述有矛盾、夸大的地方,可一朝天子一朝臣,毕竟当女儿的都变成皇帝了,史书给当爹的多描补几句人之常情。 但明确记载的有,太原元从功臣,一等功臣包括咱们二凤陛下在内的只有三人,可以恕二死,相当于手里两道免死金牌。 先不说有没有用,但起码也划分了里面的功劳。 而二等功臣十四人,可恕一死,武士彟就在这个名单以内。 加上后期武德期间武士彟担任的最高官职乃是中央的工部尚书,可以知晓武士彟确实是李渊的近臣。 而武德末期,武士彟正好被调到扬州,直接避开了玄武门之变,不得不说,咱们女帝父亲的运气一等一的好啊。】 李世民听到这里忍不住眼角抽抽,他觉得说这女帝真是对他的伤害最大。 不过,天幕打趣归打趣,可有用信息泄露的也很多。 光是这些描述,从政治的角度,就已经能够给武才人这个封号一个合理的解释。 其他人自然同样,只有百姓真就乐呵呵的听皇家的趣事。 【但纵观贞观时期,武士彟的官路其实是一个平缓的下降趋势。 玄武门事变不久,武士彟就被调任到豫州当都督,豫州和扬州之间的差异肉眼可见啊,豫州都督比扬州长史还高一阶,但这就是典型的明升暗降。 然后在豫州都督的位置上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武士彟又被调任到利州都督的职位上,看着是平级啊,但是当时利州的人口和豫州没法比,算是一个下都督府。 对武士彟来说,平级调动,而且如此频繁并不是什么好事。 武士彟在利州都督的位置上坚持了整整四年,才被调到荆州,唐朝当时官员的任职一般是三年或者四年一任的。 荆州原来确实是大都督府,可是在贞观二年的时候已经被降级了,在唐高宗时才升级,所以这一次武士彟还是平级调动。 在荆州都督的位置上,他这一待啊,又是四年,直到贞观九年死在这个位置上。】 武士彟听着自己这官职调动,哪里不明白啊。 说到底,不过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从武士彟的官职调动和所待的地区,哪怕武士彟没有直接卷入到玄武门之变中,但显然在李世民看来,武士彟的政治立场很有问题的。 这一方面没有谁对谁错,立场不同而已,毕竟武士彟也没谋反,人家只是心怀旧主而已。 咱们二凤陛下也不可能用这种还想着太上皇的臣子啊,又不是脑子被浆糊了。】 李世民撇撇嘴,他的出场频率是不是稍微有点高啊? 林书摊摊手,没办法,谁叫你在武士彟的官路上占据着极大的篇幅呢? 【从武士彟的官路和政治立场再来看我们女帝的入宫,位分似乎就合乎情理,但还是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毕竟按照李世民的态度,基本上就是眼不见为净,武士彟都死了,完全可以对武家不予理睬,可偏武则天又入宫。 这里面具体的原因,怕是得亲自问问咱们的二凤陛下啦。】 李世民没好气的冷哼一声,他知道什么? 不说别的,想到现在武则天还是个几岁的小女孩,他都有种自己是禽兽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除了一开始男人本能的愤怒后,没有大动干戈的原因。 要他现在真情实意的感觉武则天是他女人,小儿子给他戴绿帽子,实在是做不到啊。 注意到下面陈咬金在那和尉迟恭挤眉弄眼,李世民冷眼唰唰唰的飞过去,一群没良心的憨货,还在那看热闹看得起劲。 程咬金被肘了一腰子,正吃痛想要发脾气,就看到上首陛下的怒视,立马缩了回去,嘿嘿憨笑两声,把旁边的李靖给推了出来。 李靖严肃着一张脸,心里已经在骂程知节祖上十八代。 这滚刀肉甩锅的速度真是防不胜防啊。
第107章 一波三折的李君羡案 【武士彟在贞观的经历可谓是平平无奇,偏偏在死的时候有了个小爆发。 李渊也是在这一年死的,武士彟正好是在哀举期去世的。 当时造成的轰动可不小,毕竟虽然忠君爱国是基本要求,可谁也没真就因为皇帝的去世就直接死翘翘啊,这在当时的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史料对于这一块的描写可能是为了突出武士彟的忠和旁人的震撼,有些夸张的地方,但起码武士彟在李渊哀举期去世铁板钉钉。 这下子,武士彟的名声在当时可就有些高,李世民不管如何起码都得做出点表率,纳武则天进宫就是释放讯号。 这个表面文章对于贞观时期不受待见的武家很重要,至于武则天的感受,没有人会去在意。】 说下来一下子就通顺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因为女帝的生平值得研究,所以去推敲她入宫的动机和背后政治因素。 说不定就是二凤见色起意呢? 不过看在二凤今天被扫伤有点多的份上,林书默默把这句话咽下去。 【有关武则天的事迹中,还有一个比较传得玄乎的时期,那便是所谓、‘女主昌’‘女武王者’的预言,牵扯到李君羡的死亡。 简单来说,就是武则天天命暴露,而李君羡之死是充当了武则天的替罪羔羊。 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唐朝的国史以及后代史书都有记载。 二凤啊,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李世民真的很不想要这种高强度的出镜率,可偏生历史就是如此。 讲武则天自然无法避免李世民和李治这两代帝王,只是因为都是武周时期的历史,自然得向着点武则天,李世民这位前皇帝,可不就得顺着背点大大小小的恶锅嘛。 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林书只能说,皇家的瓜又多又好吃。 【李君羡案件,一句话概括便是在贞观二十二年犯罪被杀。 两《唐书》和《通鉴》是历史权威性的史学著作,在记录李君羡案件的出入不大。 对李君羡案件定罪的罪名有两个,分别是与妖人交通、谋不轨。 当时唐朝的律法对妖人有严格的界定,李君羡案里的妖人指的便是员道信。 《唐律》有明文规定,“诸造妖书及妖言者,绞。” 李君羡妖言案两年前还有一桩张亮妖言案,当时的证据和妖言描述很具体,处于国家层面来说,判决的很重。 李君羡案件光是妖言这一项已经足够他判处死刑,绞死。】 妖言和文字狱的性质还是不一样,毕竟律法有明文规定,并不是说咬文嚼字,抓住某个字眼定罪。 李君羡案件偏生关于妖言的内容记录不全,导致更加叫人猜测。 但这件事应当是真实存在,不然何必弄这么一出,毕竟后面还有个谋不轨的罪名,哪个都能定罪,没必要给自己弄一个似是而非的案件出来。 【第二个罪名是谋不轨,不轨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但在古代出现的频率极高。 只不过我有个问题啊,咱们二凤会不会对这两个字有PTSD啊,在他面前弄这个名头,要是小心眼点可不得提一次恼怒一次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