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可靠,不认可女神的历史和文明,还是得我们自己来。” “易安居士,不如我们自己写吧?” 有对女神神话感兴趣的才女对着李清照提议,李清照也意动了。 她想着亡夫留下的金石器物,重新燃起年轻时对古董文物的喜爱之情。 赵明诚是被当世认可的金石学家,但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志同道合,本就是一起收藏,一起研究。小两口年轻时有点钱都投入收藏金石文物去了,现在赵明诚不在了,但是还留下两人的收藏与回忆,还有赵明诚的研究结果。 想起最近有人给自己介绍再婚的那什么张汝舟,李清照完全没了兴趣。 她现在忙得很,又要写词,又要写文,现在还想研究女神相关的神话史,连打牌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二婚。 单身挺好的,时间多,正好适合自己。 “我觉得不错,研究这些远古神话需要许多文物和史料,我年纪大了恐怕一个人不行,还得大家一起来。”李清照故意这么说,也是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文才擅长写诗词,在文社中也有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研究神话需要的人才就多了,搜集文物,搜集资料,编写书籍,没有文才的完全可以去从事其他方面。 “我们文社自然要一起来!”李清照此话一出,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文社才女们开始各自出主意,各自分工安排,聊得火热。 从此之后,李清照埋头彻底沉浸在了学术之中,没心思二婚,没心思找什么皇帝,也没心思收徒,即使在乱世,反而过得无比安心,也在未来取得了更多的成就,不仅仅是著名文学家,也在自己喜爱的金石方面成为了著名的金石学家、著名的神话史学家。 【有关华夏神话的研究,也是从民国时期开始。在文学方面,周作人、茅盾、谢六逸等侧重于古籍中神话故事的梳理和重构,试图为西化范式的中国文学史的建构,寻找和西方文学史相对应的神话发端;】 【在史学方面,有顾颉刚、杨宽等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后有徐旭生、丁山为代表的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的古史考证,侧重于将华夏古史中的尧舜禹圣王体系还原为神话传统,将虚构的神话与真实的历史对应。】 “哪用等到清朝以后得民国,我大汉现在就可以有!” 刘邦看向叔孙通:“你儒家,给自己正正名。” 天幕讲神话,每次都是到了汉朝开始,给女神加夫君,然后导致了后世越来越扭曲。 这其中,汉朝的儒学兴盛和谶纬文化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儒学让神话也得为皇权服务,把神话和神明的形象往符合统治者利益的方向改变; 谶纬文化让两汉从一开始给刘邦的出身编神话,到后来各种“祥瑞”“吉兆”“凶兆”乱象丛生,也让神话真真假假掺杂了许多人为因素,还影响到了整个封建王朝。 所谓谶纬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谶是指预决吉凶的隐语和图记,是一种神秘的预言。 这种谶出现得比较早,秦始皇时有“亡秦者胡也”的预言,陈胜以鱼腹中藏“陈胜王”而揭竿而起,等等,历朝历代都有使用者。 《孝经·援神契》说: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 《演孔图》中有:“有人卯金兴起丰”。 刘季,正是刘邦。“丰”是高祖刘季的故乡。这是说汉朝的兴起,上天已经预先告诉世人了。后来这一招,刘秀重兴汉室时用过,篡汉的王莽也用过。 “纬书”喜好把帝王圣人神化,特意说成“圣人天生不凡”“天生异相”。 比如刘邦“天生异像”,说吕公看上他就是上身比普通人长,必定比常人贵重;后来这样的“长”也用在刘备身上,把刘备说得像是长臂猿。 还有孔子,纬书记载“海口、牛唇、舌理七重、虎掌、龟脊、辅喉”,史书上的正宗山东大汉,就在纬书的加持下,特意神异,成了后世常见的佝偻老者。 朱元璋登基时也编造了“谶”,但是他想不到的是,自己去世后被朱棣编造了“纬”,故意把朱元璋做成“天生异相”,就有了那个著名的鞋拔子脸。 从某些方面来说,儒生们还是很有想象力的。 “你们好好编神话,上古神话就编上古神话,大汉神话就写大汉神话。”刘邦被嘲讽了一下,下定决心,自己也得重塑一下名声,证明一下自己是个正经皇帝! 篡改神话被嘲讽,但是写大汉自己的神话故事呢? 那就是他汉高祖文治有功! 【虽然西方人总喜欢说,华夏人没有信仰,不敬神明,可是从华夏至今依然老少皆知的神话故事就可以知道,华夏有自己的神明信仰。】 【在华夏的文学作品里,也至始至终能看到,华夏人对神明的推崇,对祖先的纪念。】 秦朝,各国贵族饱读诗书者,对神话最为熟悉。 扶苏喜爱文学,缓缓道:“《诗》和《楚辞》不仅仅是诗歌,还记载了许多神话故事。比如《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就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契和周部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神奇经历。” ——秦朝时期,《诗经》还只是称为《诗》,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各地的诗歌,相传是由尹吉普采集,孔子编选,到汉武帝时才开始称之为《诗经》。 道家大臣:“《庄子》里也不仅仅是寓言,同样记载了许多古老的神话,如鲲鹏之变、黄帝失玄珠、倏忽凿浑沌等。” 淳于越连忙说道:“我儒家也不光是篡改,《孟子》里也记录保存了许多神话。” 其他百家也开始介绍: “我墨家的《墨子》也有!” “我法家的《韩非子》也有!” …… 最后是杂家,一句话拉齐所有人仇恨: “我杂家的《吕氏春秋》不光有神话,还有百家学说!” 顿时被其他百家齐齐怒目:你收集我们百家学说成自己的学说,还这么骄傲,还能后世扬名,你要脸不! 杂家弟子原本在吕不韦去世后,一时势微,但是自从得知许多百家的学说失传,还得靠杂家的《吕氏春秋》留下痕迹后,顿时抖起来了。 被人仇视也不以为意:“你们该感谢吕相。” 引来其他人的一阵阵冷笑。 “不必,我们自己写书了!” “等我们的书发出去,你《吕氏春秋》还有没有以前的地位可不好说。” “若不是老祖去得早,哪有杂家地位!” …… 嬴政已经能淡定地旁观百家争吵了,看多了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尤其是一想到每次百家吵完架回去各种卷,为大秦产出各种有用的好东西,嬴政的心情就更好了。 【时至今日,华夏不仅依然传唱着古老的神话故事,追寻着神话背后的原型,研究着远古先民的历史,也让华夏的神话成为现实。】 这话说得让刘彻心生好奇:“神话变成现实?是真有不死药,吃了能奔月?还是真能补天?” 一想到后世普通人的长寿,刘彻顿时觉得不死药或许对上层阶级也不是没可能? 作为修仙老爱好者、拜月忠实粉丝,刘彻的心头再次火热起来。 李世民却是想到天幕曾经放出来过的现代版“长安不夜城”,有了新的猜测:“莫非也是模仿成仙子和神明?” 【首先,是民间版本。】 伴随着悠悠音乐响起,首先出现的,是一幅长长长长的画卷。 画卷上,一只纤纤素手拿着毛笔,一笔一笔落下,画出一位位女神的模样。 一位肤色微黑的长发美人跃然纸上,她的左耳挂着青蛇,右耳挂着细小的赤蛇,眼神坚定地看向前方,手中还缠绕着蛇,淡然而神秘,充满了力量,仿佛深山某个部族的神秘女巫。 阴嫚公主兴致盎然,自己也恨不得亲自去画两笔,此时忍不住说道:“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这是《山海经》里的雨师妾!” 画面一转,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子,做在电脑前,拿着电容笔对着屏幕正在专注地画画。 她的笔没有古人常见的笔头,也没有墨水,通体都是黑色,但是画下来的却有五颜六色的颜色。 先是大片大片的绯红之色,中间有一团白色光团,看起来仿佛是云遮雾罩,不甚清晰。 随着画师不断地加细节,绯红桃花林渐渐露出模样,白色光团中的女子也逐渐显现出了容颜。 她有一双竖在头顶上的毛茸茸的耳朵,有一头雪白的长发,身后还有九条肆意飞舞的大尾巴。 不同于古人总喜欢把九尾狐写成红颜祸水的模样,这位女子还是个可爱的女童模样,脸蛋圆嘟嘟的,看起来像一只毛茸茸的幼兽。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这是把九尾狐画成了小娃娃,真可爱。”邓绥刚说完,突然看到天幕上那精致的画面中,九尾狐女娃娃突然眨了眨眼睛。 邓绥猛地坐直身子:“九尾狐眨眼睛了!你们看到了吗?” 但是再看时,那女画师依然在静静地画着,九尾狐女娃娃依然静静地躺在纸面上,仿佛是她的错觉。 “太后没眼花,臣也看到了。”许慎连忙说道,其他大臣也附和。 “难不成画九尾狐,还真能活过来?”邓绥好奇地说完,突然看到那女画师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端起水杯离开。 而被画完的九尾狐做成了动图效果,在大屏幕上开始一会儿摇摇尾巴,一会儿眨眨眼睛,一会儿抖抖耳朵。 没见过画师现场画动图的古人们真以为那女画师画得九尾狐成真了,一时间齐齐傻眼。 想要看个仔细时,电脑却黑屏了。 “啊,九尾狐逃走了!”古人还以为,纸面上的九尾狐逃走了所以才留下一片黑色。 邓绥看的意犹未尽中,低头看看自己养尊处优的手:她年少时也是学过丹青的,很多年没画了,不如回宫后试试? 大臣们也在心中暗想:我回家也要试试! 一想起自己的画可能真的诞生个小生灵,各个心里积极性大发。 画面再次一转,变成了眼前戴着VR眼罩的女画师。 VR头盔笼罩了女画师的半个头部,只露出下半张脸,看起来就像是戴着神秘的面具。 画师戴着奇怪的黑色手套,拿着操作手柄,在整片天地之间作画。 随着她的动作,在她手经过之处,一片片绚烂的颜色在她手下绽开,在天地之间凝而不散。 画师尽情地泼洒着色彩,勾勒着形体,以现代科技绘出一副远古的女神图像。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