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沉思着,大汉王朝,想要稳稳地走下去,不可能总是要通过宫廷斗争,让皇位候选人去民间吃了一圈苦,再回来好好做皇帝,那样可太耗时耗力了。天幕也说了,皇帝苗子的选择面本来就不广,不能这样祸祸,让那些贫家子走到皇帝跟前来,跟皇帝传递那些穷苦人的心声,让皇帝意识到自己坐在皇位上,所负责的子民不仅仅是这汉宫里的人,不仅仅是长安的百姓,更是这天底下,生活在每一个帝王没有机会踏足的土地的人。 刘彻越想,越觉得这个事情重要,感觉有些等不及了,命人去把工匠找来,问问这造纸术研究得如何了。 若要开科考,这纸和笔,便是关键,笔还好,轻便好拿捏,也不算难得,就是这竹简过于笨重,又占地方,若是用竹简做科考用具,带来的麻烦怕是不小。 刘彻很喜欢天幕所展现出来、后世所使用的奏折和纸张,看上去那样轻薄,一片纸就能写许多字,可比竹简能承载的文字多多了。 工匠们得到皇帝的传召,很快来到了未央宫。 他们呈上了几样新的纸:“启禀陛下,这几份纸,是小民几人尝试新做出来的,在韧性、吸水性上,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进。” 刘彻摸了摸那些纸,还上手撕了一下,纸张边缘毛糙,还能看到一些植物的纤维,但相对于之前的纸张,已经要好多了。 造纸术在此时并非没有,而是造出来的纸质量一般不说,还十分容易损坏,稍不注意,就会破个洞,十分影响书写和阅读。 所以此时纸张还未广泛使用,用的多的还是竹简,若是需要书写的对象轻薄好携带,就会用上昂贵的布帛,布帛最大的缺点就是昂贵。 刘彻又蘸了蘸墨,在纸上面写了几个字,见那墨水被慢慢被纸张吸收,字迹也并未糊作一团,待晾干一些后,依旧清晰可见,纸张也并未因沾湿而破损,刘彻顿时露出了笑意。 “不错,相对于之前的纸张,这个纸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进了。” 虽然纸张还有些粗糙,上面还有些斑斑点点的,应当是材料中的草籽或者茎皮之类的,未能完全粉碎,所以残留了下来。而且纸张还有些厚,颜色也有些偏黄褐暗沉,和刘彻在天幕上看到的白皙的、柔软的纸张,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工匠们能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改进这么大,可见是耗费了不小的心血。 刘彻放下纸张,道:“尔等短短时间内,就造出这样的纸张,已经十分不错了,当赏!” 工匠们终于放下了忐忑的心,满脸感激地叩谢皇恩。 内侍取了布帛等物品来,作为赏赐,分给几个工匠。 刘彻又问起了这纸的造价问题。 工匠们一五一十地回答了。 这个纸,造价确实不便宜,人工人力倒是其次,主要是一些原料不好找,原料贵,成品自然就贵了。 刘彻想了想,道:“你们若能确认何种原料,是做何种用途的,便可尝试着寻找类似的东西,来替代它。” “陛下英明!”工匠也知道,跟皇帝回话,先要夸一夸,“小民正是用此方法在做尝试,只是不同的原料,会发生小民所不能预料的变化,有时是影响到纸张的颜色,有时是影响纸张的软硬程度……各种状况都会出现,所以小民还在尝试,希望能早日做出好用又便宜的纸张。” 刘彻一想,觉得也是,人家毕竟是工匠,所有的心血都在研究造纸这件事上,肯定比自己知道得多,便点了点头:“那便继续吧,若真做出来了,朕还会嘉奖与赏赐你们。至于朕手中的这种纸,不知眼下能否大量造出来?朕有急用。” 工匠们互相商议了一番后,回到:“禀陛下,若原料充足,陛下想要多少,小民等自是尽力满足。” 刘彻应下了。 工匠们回去后,一边研究新的造纸工艺,争取造出更好的纸张,另一方面,也开始赶工给皇帝造这种贵的纸。 这些纸造出来,刘彻没急着在朝廷官员中推广,而是先用在了太学学生们的考试上。 太学是刘彻自己在元朔五年时创立的,已经过去了好些年了,正好刘彻也想看看,在自己之后,太学发展得如何了。 刘彻当初设立太学,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统一人心,想要将儒学发扬出去,让儒学帮助他将这天下的民心归拢起来,所以太学教授的东西,以儒学为主;而选用人才,只是太学的另一个作用罢了。 如今太学依旧好端端地在长安城中,成为年轻学子们向往的学习圣地,可刘彻能够感觉到,因为刘骜对政务的荒废,朝廷对救灾这样的大事,都未尽全力,所以对于太学,也不像自己当初那般重视和规范了。 一个国家的萎缩和腐败糜烂,不是只有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它是全方位的。没有一个地方或者人,能逃开权力中央不作为带来的恶果。 太学还在,学子们也还在上课,可如今因为朝中结党营私严重,王氏虽还未到完全一手遮天的地步,却也占据了朝堂大部分资源和缺口,后来人想要和王氏这样的庞然大物去争取抢自然十分困难。学子们看不到进朝堂、施展才学的机会,所以人也越来越懈怠,如今的太学,和自己在位时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了。 刘彻一身便衣,只带了两三个随从,低调出宫来,来到了太学视察。 见太学如此情形,刘彻心中又暗恨,太学也是他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与他其他的手段是配套实施的。如今看着太学有些没落,刘彻就感觉自己一腔心血都被糟蹋了,刘骜这种蠢东西,只会浪费和糟蹋别人的东西。 和在宫里听着下面的人回禀不同,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带来的刺激更为强烈。 刘彻憋着一口气,进了太学里,因他没有提前知会,所以这些师生都没有任何准备,也就让刘彻看到了太学如今最真实的样子。 等到太学师生们都知晓,来人竟然是皇帝时,都慌了神,忙开始尽心接待。 但到了这时,刘彻该看的不该看的,都已经看到了。 实际为太学校长的太学博士,跟在皇帝身边是万分忐忑。这一个多月里,他已然知晓皇帝性情大变,和先前只顾花天酒地的样子完全不同了,如今是一肚子的心眼子和脾气,王家都已经被他惩治惨了,好些王氏族人直接被撸了官职,永不录用了。王氏虽然跟太后诉了苦,可是如今的皇帝是油盐不进,太后的话也不管用了。 刘彻当初任命太学博士时,是十分谨慎的,这个人选不仅要求博学,还要忠于自己,太学毕竟是朝廷人才的一大来源,若不能保证学子都是一心向着朝廷的,那会有不小的隐患。 如今这个太学博士……刘彻多看一眼都嫌碍眼。 估计刘骜就没怎么重视过太学,所以如今的太学博士就是个边缘官职一般,太学也就沦落到了一些人牟利的工具的地步。 刘彻道:“先说说,如今太学的教学如何?夫子们有多少?才学如何?上一季可有优秀的学子出现?” 刘彻一开口就是一堆问题,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太学博士的额头上还是忍不住冒虚汗。 “回……回陛下,太学如今一切如常,夫子们一切如常,学子们也是……” 见对方敷衍,刘彻干脆就问得更仔细了一些。 于是,一个多月前,和王氏一族对答的场景,又再次重现了。 这个太学博士被刘彻问得两腿发软头发昏,几乎要晕倒了。 刘彻失望至极,直接扔下最后一个重磅炸*弹道:“三日后,朕要亲自考较一下太学的学子们,你务必告知每一个学子和夫子,那日不许请假,不许托词不来,未出现者,无论何种缘由,以后都不用来太学了,你可记住了?” 太学博士连连点头:“记住了,记住了……” 刘彻自己是甩了甩衣袖,潇洒离去了,留下太学里乱做了一团。 皇帝要考校所有人了!皇帝虽有草包之名,可是最近风向很不对啊!
第222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30) 三日后,刘彻带着自己亲自出的考题,也带着新改进的纸张,来到了太学。 虽然三日前就知道了,但忐忑了三天后,临到事前,许多人的心情更加如丧考妣。 刘彻看着他们都哭丧着脸,心里冷笑,这些人怕就是来太学混日子的,听说要考较,就都焉头耷脑的,若是肚子里真有学问,还用得着这般恐惧担心吗? 越是这样,刘彻反而越觉得自己做得对了。 太学是用国家和朝廷的资源,建立起来的学府,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纵容这些人在这里混,不是浪费是什么? 学子们忐忑,夫子们也忐忑,他们都很清楚,皇帝这是要通过考察学子们的能力,来看太学的教学成果呢,若是学子们学得不好,他们这些夫子,也是要跟着吃瓜落的。 很快,学子们入学堂内坐好,刘彻让人将自己准备的纸张发了下去,然后将自己出的题目公布了出来:“社稷为重,君为轻。” 看到这个题目,学子们心中顿时一松,连着夫子们也觉得轻松了一些。 这话便是儒学中十分有名的,孟子早就提出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太学主要学习的经典典籍,就是儒学,孟子的这番话,大多数学子都很熟悉,所以分析作答起来,并不难。 甚至还有人心中觉得,是皇帝学识不够,想要看他们太学学子的能力,又怕他自己看不懂,所以出了这样一个一直颇受关注与讨论的话题。 刘彻坐在上首,看着学子们脸上的表情,由颓丧变得兴奋和激动,心中并没有多大的波澜。他之所以出这么一个题,是听了那么多次天幕后,发现这简简单单几个字的背后,有着十分深奥的含义。 刘彻也当然明白,这样的题目放在学子们面前,绝大多数人都能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来,可是刘彻想看的不是这些,更想看到的是深刻的观点,是理解了社稷之重后,也深入理解君与社稷的关系的见解。而不是那些说烂了的说辞。 刘彻十分耐心地在太学等着,一直等到学子们作答完文章,大多数人交了自己的答案。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