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有赵高那样的老师,所以自私又冷血,朱祁镇有王振那样的老师,所以愚蠢得无可救药,就连王莽,哪怕是师从名师,也因只会空想和纸上谈兵,铸就了大错。 李世民也在胡亥身上,看到了李隆基的影子,不仅仅是贪图享乐,更多的是对民间疾苦的不闻不问。 李隆基作为前期认真搞过政事的人,不可能不了解民间疾苦,但他装聋作瞎,假装杨国忠堆出来的府库是真的,而不是把民间搜刮干净凑出来的;胡亥对百姓的索取无度,也有装聋作哑的成分在。 李世民自认与始皇帝的相似之处并不多,没想到昏君后代倒是有太多的共同点。 赵匡胤深深叹气,胡亥的自私也让他回忆起了,被赵构的自私暴击时的感觉,简直是脑瓜子嗡嗡的,让人恨不得将罪魁祸首拉出来,狠狠给他几棍子。 朱元璋的心态已经调整好了许多,想起朱祁镇的时候,也没有那么气了,但是还是对朱棣强调道:“皇子皇孙的教导,决不能疏忽。” 朱祁镇的愚蠢之处,与胡亥很有几分相似。胡亥是亲手干掉了始皇帝留下的班底,而朱祁镇,则是带着一朝的能臣忠臣去送死,导致大明的朝廷,塌了半边。大明的命,确实是由那些良臣忠臣给续上的。 朱棣应道:“父皇放心罢,专供皇孙们读书的书阁,早已经调整了许多,不仅安排了大儒,还安排了一些学识颇高、教养十分好的重臣去教他们。除了儿臣家的几个臭小子,二哥三哥家的,也没落下。” “好,好!你办事我最放心了。”朱元璋满意得胡子乱颤,不仅要防着朱祁镇的降生,还要防着其他的人也变成“朱祁镇”。朱祁镇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代称,指代老朱家所有又蠢又坏的败家子。 玄烨感觉心脏有点痛:弘历好大喜功耗费民力、弘历偏听偏信和珅……两千年以前的错,两千年以后还有人在犯,弘历果然是个败家子。 帝王们想了一圈,发现还真是对得上号,尽管每个败家子败家的方式不太一样,可是深思一下,就发现这里面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处。 看来不仅是秦制给开创了一个先河,让后世各朝都纷纷沿用制度,模仿始皇帝的治国之法,连昏君也全都像秦二世一像一个准,真是两千年都没逃开他们秦朝的魔咒圈么? 许多帝王甚至想到,既然胡亥是个昏君的例子,那以后避开和胡亥有相似之处的人选,是不是可以大大降低出现败家子的几率呢? 嬴政也在思索,胡亥这毫无人性的狗东西,到底是怎么生出来的?胡亥只是他众多孩子中的一个。嬴政作为秦王,后又当皇帝,整日为国事忙活,根本没多少时间和精力分给后宫的女人和孩子,所以嬴政对于胡亥这种不在继承人考虑范围内的儿子的成长经历,也印象模糊。 嬴政三十九岁时,胡亥也只是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小孩,对胡亥也只有一个孩童的印象,中间空白的十年,让嬴政想不明白胡亥怎么长成这样的。他的儿子,虽有普通平庸之辈,却没有胡亥这般,集天底下糟粕于一身的奇葩之人。 最后嬴政也忍不住叹气,看来自己一心扑在国事上,对于继承人花的心思太少了。
第250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19) 【赵高逼死了胡亥之后,就按照计划,推了一个新人上位,就是子婴,但是子婴称王不称帝,所以秦朝只有两个皇帝。子婴不满于赵高专权,也不甘心做个傀儡,所以设计杀了赵高,夷灭了赵高三族。只可惜子婴继位时,秦的江山,已经危若累卵,无法挽救,他只做了四十多天的秦王,就被刘邦带领大军兵临城下,不得不直接投降。刘邦接受了他的投降后,没有直接杀他,但他死在了后来攻入咸阳城的项羽手里。】 【从子婴的身上,可以看出,其实嬴政的后代是不差的。在胡亥上位之前,他就进言过,后来胡亥上位,他也一眼看穿了赵高的本质,就是个祸国殃民的东西,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赵高杀了,还不忘灭了他三族。子婴应该是代表了始皇帝后代的真实水平的,而胡亥,大概就是始皇帝后代中最垃圾的一个,结果就被赵高精准地选中了,真可谓是时也命也。若不是胡亥靠着矫诏上位了,换做是别的继任者,应该都不会比胡亥做的更差,即便是秦朝也会走向灭亡,但不至于跟下坡时踩了油门一样,速度那么快了。】 公卿们听了都连连点头,就是就是,秦朝问题再多,也不至于亡的那么快吧? 而嬴政听到刘邦的姓,就知道他应该就是下一个汉朝的开创者了,毕竟上一期天幕就讲了汉代皇帝的事。 至于另一个项羽是谁,嬴政倒是不知道。不过从两个人对子婴的不同做法来看,刘邦能笑到最后,能建立大汉来取代秦,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听着天幕说秦灭亡的事,看着地上三具已经慢慢变凉的尸体,公卿们都叹了口气,现在好了,三个罪魁祸首都已经死了,胡亥当不了皇帝了,赵高也祸乱不了国家了,李斯也不用吃尽苦头后,死于那么屈辱的刑罚了,但大秦,还会像天幕说的那样?亡的那么快吗? 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些茫然和无措起来,一时之间,觉得这事儿也太乱了。 嬴政倒是镇定得很,既然天幕说了,胡亥可能是所有后代中最差的那个,那么现在胡亥死了,另外推选一个继承人出来,应该都不会比胡亥做的更差了吧? 【秦就这样,在一片仓促混乱中,走向了灭亡。秦灭亡以后,两千年里,也有许多人做过分析,试图从秦的这短暂的时间里,学到一些道理和规律,来警示当下和后人。前面讲始皇帝的时候,也多次提到过,许多人都会将秦灭亡的原因,归于“暴*政”。】 【这个原因总结得,主播个人觉得有些简单粗暴了,也有些浅显了。】 天幕说到这里时,许多帝王都忍不住动了动身子,换了个姿势,准备聆听一下,天幕又有什么稀奇的说法了。 【要说统治残暴,历史上不少朝代也不逊色。比如隋朝,隋炀帝杨广的横征暴敛、奴役百姓的程度,不比二世祖胡亥差多少,可在他的治下,隋朝也是坚持了14年才灭亡,已经抵得上秦的两代帝王在位时长了。】 【所以简单地归咎于“暴*政”,是有些片面了。之前讲前面几朝时,主播就多次提到过,社会矛盾才是使得社会发生政权更迭的根本原因。尽管翻阅历史时,会发现各朝走向灭亡的方式和姿势都不尽相同,但总结起来都会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可是这些都是表象,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上的矛盾在尖锐化,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平民,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被夺走时,社会中的矛盾就会激化。当百姓被逼到绝路时,就会拿出他们最后那条命来搏一搏——这就是自然规律,人力无法改变的。】 许多帝王立刻就反应过来了,也想到了“土地兼并”之类的事儿。这个社会矛盾的问题,天幕从讲唐朝时,就一直在提了,还有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类的。 许多帝王听完了天幕以后,都会私底下琢磨,还会召来学识渊博、聪敏过人的大臣来探讨,所以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不仅不陌生,还很提神,这就是他们想听的! 【这个道理,放在秦朝也是说得通的。秦朝灭亡的原因,“暴*政”是表象,根本原因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化。秦朝作为我国第一个帝制王朝,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转变,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的。但是这个转变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没有任何阻碍的。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必然是对旧的生产关系的破坏与摒弃,这对于旧的生产关系的既得利益者来说,当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们会对这样的事进行阻止和破坏。】 这番话,说的有点绕,帝王们忍不住重复着关键的字眼。 不过对于这些能力超群的帝王们来说,理解这样的话也不是难事,很快都明白过来了,就是新旧之争呗,新人替代旧人的时候,总是有一番争斗的。这种事放到历史发展中去,也是一样无可避免的。 公卿们则显得茫然许多,因为“生产关系”之类的词儿,对他们来说过于陌生了,也就是每个字都听得懂,都明白,但是组合到一起是什么意思,就有些让人头疼了。 嬴政也在细品这话,对于天幕的这个看法,他还是比较认同的。作为秦朝的天下之主,他太明白,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事情都收尾了。战争之后的收服和处理,才是更为关键的一环。 就像吃东西一样,吃下去只是第一步,身体要消化吸收掉那些食物,也是需要时间和力气的。 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对铁杆反秦的六国贵族,没有直接赶尽杀绝,反而是让他们迁徙或者流放,也是一种安民心的手段;对于普通百姓,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等措施,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将六国之子民,变为秦帝国的子民,让他们抛弃以往的身份,而是选择作为秦帝国子民的身份,是嬴政一直都忙活的事。 秦统一六国后,也并非天下太平了,各地都还潜藏着各种反抗势力,和不安的因素,所以嬴政才要多次巡视各处,要亲身而至,用自己的行动去打破那些人的幻想,将那些不安的影响分子都压下去,都处理掉。 作为一统天下的帝王,嬴政的手段自然不可能多怀柔,雷霆手段才是他的风格。
第251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0) 【虽然咱们说,开历史的倒车,就注定要失败,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想开倒车,比如清王朝覆灭以后,还有袁世凯和张勋也尝试过□□。秦朝的时候也一样,有人就想回到分封制的时代,去做奴隶主,去更加狠厉地剥削着普通人。】 【秦的社会矛盾的特殊之处就在这里,它不像别的王朝那样,是因为土地兼并这等深层次的社会分配机制,出现了问题。它的问题更多的在于,新的社会分配机制,还没能好好地、完全地落地,还没有能完完全全战胜旧势力。】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汉朝沿用了绝大部分秦制,什么秦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制等等,发展成了强汉。但是汉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许多制度彻底落地的。比如郡县制,刘邦建国初期,是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改成郡县制,至于封王的问题,也用推恩令解决了,不然刘秀一个刘邦的后世孙,不会变成一个平民了。还有之前提过的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将儒家思想定为主要思想,到彻底落地这个政策,也是花了好几代皇帝去做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