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朱棣因为朱允炆要削藩而起来造反,结果自己当上皇帝以后,还继续削藩一样,新制度的施行,是必然的,是符合历史和发展的需要的,重点就是在这个手段上,施行的方法和推行的方式有了问题,就会将本就动荡不安的社会,刺激得矛盾更加尖锐和突出,王朝自然就容易被颠覆。】 所以,相对于一般的王朝更替,秦带领整个国家从一种社会制度,进入到另一种社会制度,难度要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秦没有先例可以循,一切都要自己创新与摸索。就比如当时的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后世人当然都知道,郡县制更好,更能够加强一国的统一,能让地方权力也收归中央。可是在那之前,从商周到春秋战国,大家都是国中国的姿态,突然要把地方权力收到中央去,没有前人做过这样的事,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地方势力又会进行顽固的抗争,所以秦在这一件事上,就要面临不小的压力。 可国家的政治生活包括方方面面,而始皇帝是要将这些方方面面都打破充足了,是构建一个新的国家,一个新的形态的政体,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天幕的引导下,帝王们的思绪,也逐渐捋清楚了,始皇帝所做的事情,有多么的难,不仅需要超高的智慧,还需要极强的手腕能力,更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 所以始皇帝的强悍与伟大,不仅仅是开创了新制度这一点,这背后的努力与坚持,才是值得深思和深挖的。 【在说起别的朝代的时候,开国皇帝都会显得比子孙后代更为厉害,但说起汉朝,更多人会觉得汉武帝刘彻比汉高祖刘邦更值得说道和研究,更值得关注,甚至觉得他更厉害,就是因为他的许多政策与措施,将帝制时代的一些根基,彻彻底底砸实了。汉是摸着秦过河,但汉武帝应该是摸得最为清楚的那个。】 刘彻脸上的表情有些奇异:“这天幕,倒是难得听见她夸我。” 刘据有些好奇:“父皇很想听天幕夸奖您?” 刘彻顿时绷紧了脸:“夸不夸奖的,无所谓,只要别骂我就是。” 但刘据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父皇想被天幕夸奖,但是天幕并未怎么夸过。 李治有些惊奇道:“可是除了武帝,父皇您的功绩,也比皇祖父要高吧?” 李世民用关爱傻子的眼神看儿子:“天幕都赞我‘千古一帝’了,你觉得我还需要你和你皇祖父比这些吗?” 李治这才发现,自己有些犯傻了。 李世民又自顾自道:“虽你皇祖父是开国皇帝,可在后世人眼里,我又是打江山,又是坐江山,与那开国皇帝无异了。” 李治汗滴滴,幸亏皇祖父听不到这些了,自己亲爹气人的时候,也挺会戳心窝子的。 赵德昭看向赵匡胤,赵匡胤立马道:“赵构那种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国君,哪里算得上是开国皇帝?” 好吧,赵德昭收回了目光,南宋虽是赵构开的头,也是宋的延续,但自己亲爹好像不太想认这个。 天幕的话,倒是启发了嬴政一些。同样的事,为什么秦做秦灭亡的那么快,汉做却可以延续四百年的国祚?是自己想做事情没有错,努力的方向没有错,但是方法和过程出了问题。 天幕一直在强调,汉是花了许多时间,才将秦的一些制度落地的,那意思是,秦在一些事情上,操之过急了,才导致失败的吗? 【回看嬴政的一生,算不上高寿,但是他在几十年里做的事,其实是别人需要上百年,几代人才能做完,说白了他就是个卷王。卷王追求效率,追求及时满足,追求做了事就要有效果,所以他十年就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接下来治国的方式,也颇延续了这种风格,想到了就去做,做了就要看到效果。可惜的是,治大国确实是如同烹小鲜,需要耐心啊!】 【秦王朝建立后,举国上下面临的矛盾层出不穷,要解决的问题也非常多,主播觉得,嬴政也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需要很多时间去解决,所以才一直追求长生的。遗憾的事情也在这里,嬴政两千年前就追求的长生,到了两千年后也实现不了,否则,咱们的历史,还有这天下的局势与形态,恐怕又是一番全然不同的新面貌了。】 【如今呢,也很高兴看到许多人讲到秦朝,说到始皇帝嬴政的时候,不再是简单粗暴地认为是“暴秦”“暴*政”了,也能体会两千年前,始皇帝的用心良苦,和为了创建这统一的王国,聚拢这五湖四海的人心,而做出的千万般努力。现在许多人提到嬴政,不仅会称呼其为祖龙,更会说“咱们那迷人的老祖宗”,主播觉得这是许多人领悟到,始皇帝的行为,对两千后我们的意识形态的构建、我们民族的追求、我们国家的塑造、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进行了基因改造了。若始皇帝有机会知晓这些,心中定然也是十分欣慰的。秦虽二世而亡,但秦精神不灭,华夏一族不倒,秦的魂就一直活着。】
第252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1) 最后这番话,把许多人都听得热血沸腾的,是啊,秦虽然只短暂的存在了十四五年,但是它对后世的影响,比许多上百年的王朝还要深远得多,这就是秦朝的了不起之处。 人都难逃一死,但是若能够在生前,创下这影响万世的基业,留下千古传诵的功绩,便如天幕所说的“精神永存”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长生的方式呢? 始皇帝的□□难以避免地死亡了,但是做的事,千百年的后人都在做,他追求的目标,依旧是后人们前进的方向,这样一直被后人铭记纪念传颂的人,怎么不算长生呢? 嬴政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层,有一种满足的、骄傲的、庆幸的、感动的……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嬴政忍不住抬起手,捂了捂胸口。虽然在前面时,天幕就说过,始皇帝的宏图远志,也是华夏一族的追求。可是这次天幕解说秦朝,让他感受到了后世子孙对他的偏爱,对他的肯定,对他的赞扬。 嬴政虽然是个不大在意别人看法与意见的人,但看到自己的理想有人理解,自己的追求有人一起努力,心中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毕竟,“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刘彻拍了拍膝盖,道:“看来后人对我们这些‘前人’的看法,与其他人会有极大的不同啊。” 刘据依旧一副看破世情的样子:“离得越远,利害关系越小者,自然更能做到客观公正一些。” 有点暗骂汉抹黑秦的意思了,可是秦的历史那是他们汉官方修的吗?明明是那些读书人摇笔杆子写的,和他们汉朝廷、皇帝,又有什么干系? 刘彻道:“但是时间隔得远了,许多事,也就搞不清真相了。譬如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因由,后人不也一直不明白么?还有焚书坑儒的事……” 若没有了事实,又如何做出评价呢? 刘据点头:“所以父皇,咱们还是好好修一修商周到秦的史书罢。毕竟后人说得对,前人犯的错,吃过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对于后人来说,都是有启发的。” 听到天幕说,许多秦的事,后人甚至都不清楚真相如何了,刘据就有了这个想法。 官方修史,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人平日里都要三省吾身,作为一国一朝,如何能不自省?如何能不将那些好的坏的事都记下来,流传于世? 刘彻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刘据也猜得到他的顾虑,道:“父皇,有些事,与其让别人帮您记下来,流传下去,还不如自己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分明了,让后人自己去评判。看天幕说的话,讲的事,说明后人是越来越开明,越来越上进的,即便是一百年后一千年后的人无法理解您,但两千年后的人,可能就能理解您了,您说对吗?” 刘彻考虑了一番后,不得不点了点头,刘据这番话有些道理。 李治挠了挠头:“听了天幕这么一说,反倒是让我对秦与始皇帝的印象,改变了不少。” 李世民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对秦的评价,从唐以后,才逐渐公正起来,所以一直到隋唐时期,对秦朝的态度都是骂的,李治觉得新鲜也不奇怪。 李世民政治修为十分高,天幕对秦的解读,也让他觉得有些新鲜,但他到底不是那些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对秦的态度,就不会像一般人那么简单片面。他自己对秦倒是没太多偏见,就是盼着李治能多学些东西,能多受一些启发。 【好了,这《败家子》系列的最后一期的秦朝,就讲到这里了,期望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也期望我们这一个系列的直播呢,会让大家觉得有所收获。那咱们就下一个系列的直播再见了!请大家记得一键三连哦!】 主播说完,又响起了熟悉的乐声,而那熟悉的标志,也跳了出来,在众人面前抖动着。 没想到这个系列,到这里就结束了,帝王们都生出了恋恋不舍的情绪来,真希望这样的天幕会继续下去,能讲更多的史实和道理,能涉及到更多的事情,比如天幕展示的那些火车一样的东西,是如何造出来的?为什么后世人的生活,显得那么不同,显得那么方便与舒适? 这些古人们,对后世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向往,只可惜时空难以跨越,就是这投影在天上的天幕,都是因为非同寻常的契机,才得以实现的事。 帝王们纷纷给了一键三连后,都不由得失落失望。 刘据皱眉道:“这竟是最后一次?父皇,前面几次,您可看了?” 刘彻有些不敢看刘据的眼睛,借着低头喝水的功夫,敷衍似的点了点头。 果然刘据问:“那您为何不唤我陪同呢?” “呃……”这叫刘彻如何回答? 最后刘彻道:“我儿放心,为父一定都讲给你听,好不好?” 这好大儿,也真是一点都不让父亲省心呢。 刘据想了想,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先应了下来。 李世民也颇为不舍,只是被李治一闹腾,他还得安慰这小儿子,自己的情绪倒是丢到一边了。 赵德芳给了一键三连后,问赵匡胤:“父皇,这天幕说,这是最后一期了,是不是以后都没有天幕可以看了呀?” 赵德昭故意道:“这不是正和了你的心意吗?都不用因为这个写文章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