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打量了他一番,没想到长得如此矮小瘦削,竟然是个胆大包天的。 “朕听说,你在水利上,有些才学?” 徐珵一听,就知道自己的机会在眼前了,忙伏身道:“回陛下,臣在这上面,确实有点不同于旁人的见解。” 朱元璋哦了一声,道:“此次就山东的沙湾河道,若是让你去处理,你会如何做?” 徐珵立马打起精神,开始给皇帝讲解自己的思路。 朱元璋听着,面上表情没什么变化,心中却是认同,没想到朱祁钰这玄孙,才能上不出色,但有些识人的本事。 徐珵说了许多,一直说到了口干舌燥了都不想停,因为他知道,此次是他的机会,他必须要抓住。 “好了,”朱元璋主动打断他的话,命人给他端了一杯茶来,“看得出,你也是有一些才学的。” 徐珵忙道:“陛下过奖了。” “只是啊,你的脑子与才学,要用到正途。若能做下几个利国利民的工程,何愁不升迁,不被世人记住你的名字?总比遗臭万年要好啊!” 徐珵顿时感觉背后一凉,忙把身体伏得更低了:“臣不敢!臣绝不敢做出天幕中之事!” 朱元璋见敲打得差不多了,命他写个折子上来。 徐珵竭尽全力抓住机会,回去彻夜未眠,将自己对沙湾河治理一事写了出来,终于在朝中获得了一些认可,朱元璋就派他去治沙湾河。临走前,朱元璋对徐珵道:“朕这天下,还有无数大小河流湖泊,都需要人治理,徐爱卿,你责任颇重啊!” “臣愿为陛下江山鞠躬尽瘁!”徐珵怀着一腔诚心,认真道。 朱元璋点头:“去吧!” 徐珵的事,也算是稍稍安了朝臣的心,只要不是真做了大逆不道的事,只要有才能,还是能得到重用的。 而这样的事,自然又被史官写到了正史中,朱元璋又被赞知人善任,宽宏大度。 一晃三年多过去,朱元璋越感觉到时间临近。不过经过三年多的治理,天幕提到的弊病,大多已修正,户籍政策在逐步放开,藩王们在朱元璋的铁腕之下,纷纷主动交出兵权与财权等,换来子孙后代可以安享富贵的权力。另外,朱元璋重新改革了皇家教育制度,皇子们按硬性规定,都要接受当代大儒们的教导。而藩王们的孩子,也有机会入京学习,若是学得好,一样能从政为官。 沿海也建立了专门的水师,船就是直接用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进行了改造,果然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劈波斩浪。海寇们看到朝廷竟然是来真的,不少见势不对就直接跑了,也有头铁的,想和朝廷碰一碰,结果就是被打得疯狂逃窜,他们看得出,朝廷水师越来越厉害了。毕竟朱元璋是个天生会打仗的,根据水师的特点进行训练,战力自然提升极快。 至于倭奴国再来使臣,朱元璋与众臣都没好脸色,弄得使臣们颇为惶恐又担忧。
第64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64) 如朱元璋预料的那样,在也先和脱脱不花回到草原后,草原各势力之间,斗争得更加厉害了,已经完全没有心思南下掠夺。只有每年秋冬季时,因为草原日子难过,会有不同的小股势力南下抢劫。但随着边防军备的逐步完善,蒙古人几乎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会损失不少人马。 不过一两年的功夫,大明又逐渐压制了蒙古势力,使得蒙古势力不得不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甚至各势力之间还争着来大明觐见上供,生怕来迟了,就得不到大明的重视。 至此,再也无人质疑朱元璋当年将也先等人放归的事了。 “陛下英明!以现如今草原上的乱象局势,恐怕有五十年内不敢大规模南下了!”有人在朝中唱赞歌道。 引得其他臣子纷纷附和。 朱元璋笑纳了,反正大臣们说的没错。 朱祁钰也真心实意地给太*祖爷爷夸赞了一番,待到散了朝,只剩爷孙三人的时候,朱元璋靠着椅背问道:“你们二人,是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朱祁钰没有什么意外,忙站起身行礼道:“禀皇祖祖,孙儿前些时日,接了您的旨意,去巡视了大同、宣府等关隘要塞,各关隘情况,孙儿已经写了折子给您。但孙儿有些想法,还想与皇祖祖商议一下。” “哦?你说。”朱元璋一直鼓励朱祁钰和朱见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朱祁钰继续道:“孙儿询问了各关隘的将士们,对蒙古人的看法,大多数人是恨的,恨他们来咱们大明烧杀抢掠。但是令孙儿意外的是,这恨意中,还夹杂着一些同情。据他们所说,草原人比咱们中原还要靠天吃饭,经常南下,也是因为生活过不下去了。圣贤书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若是吃不饱肚子,穿不暖,自然要为了求生存而干出杀人越货的勾当。” 朱元璋知道,朱祁钰性子比较柔软,心肠也软,听到这里,就大致知道他想说什么了。 “所以你有什么解决的法子吗?” 此处没有大臣在,只有朱元璋这个皇祖和还有些懵懂的侄子在身边,所以朱祁钰大着胆子道:“孙儿想以官府的名义开榷场,与蒙古人往来。若蒙古人,特别是无权无势的蒙古人,能有如此渠道从咱们换的盐、茶叶、布匹等物,相信许多人更愿意老老实实放牧,而不是跟着也先那样的野心家,四处征战了。” 朱元璋第一反应是不行,榷场这东西,宋朝搞的多,可是看看宋朝那怂样儿,不仅榷场被他国占便宜,还被人看不起。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宋的榷场搞成那样,也会因为宋实力不行,打仗太拉胯,如果狠揍辽国金国几顿,咬下几块肉来,相信辽和金等国就愿意老老实实做生意了。 咽下了直接否定的话语,朱元璋道:“你有如此设想,是十分好的,那你先写个折子出来,待你写好了,在早朝时拿出来与众大臣们商议一下。” “好的,皇祖祖。” 朱祁钰刚拿出开设榷场的想法的时候,大臣们是极力反对的,怕走私啦,怕间谍啦,怕蒙古人像辽金那样占便宜啦…… 朱祁钰差点就被那声势浩大的反对声给压过去了。他扭头看上首的朱元璋,却见朱元璋没有任何要解围的意思,朱祁钰就知道,皇祖祖这是要自己去争取话语权。若是他不能证明自己,以后当了皇帝,一样要被这些大臣钳制。 朱祁钰咬了咬牙,大声道:“诸位请先听本王一说!” 邝埜略作思忖,便也站出来道:“请先听郕王说一说对榷场一事的考量。” 又有于谦、王直、王佐等人声援后,其他人才歇了声,让朱祁钰说一下他的思路。 朱祁钰虽然性格绵软,但心思还算细腻,又因一腔仁慈之心,他的出发点便是站在大明,甚至是整个天下的角度去讲得,许多大臣刚开始还质疑,可是随着朱祁钰对缘由的解释,以及对榷场的设想,就渐渐地被他说服了。 坐在上首宝座上的朱元璋,看着朱祁钰有条有理地给大臣们分说自己的构想,眼中异彩连连、万分欣慰。不愧是他老朱家的子孙,教导了两年后,就逐渐自己上道了。 这个事儿不管成没成,对朱祁钰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祁钰说服了大臣们,朱元璋见大臣们由竭力反对,转而大部分支持,便道:“此事交由祁钰你去办,朕不会帮你分毫,朕只看你办事的结果。” “是!陛下!”朱祁钰顿时感觉肩膀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不过朱元璋想的没错,榷场一事,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好在朱祁钰有韧性,有耐心,硬是靠着自己一点一点啃,花了半年时间将多部门联动的榷场建立了起来。 待他完善此事,将榷场开营后第一月的情况面禀给朱元璋时,朱元璋看到的是一个黑瘦了不少的朱祁钰。 看到朱元璋时,朱祁钰也震惊了:“皇祖祖,你怎么收了那么多?” 此事的朱元璋,感觉自己像到了甲子之年似的,弱冠之年的精力与体魄,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飞速地消耗了下去。 朱元璋笑了笑,道:“大约是我逆天而行了,所以生机流失得特别快罢!你也瘦了许多!” 朱祁钰有些心酸:“孙儿瘦了,但是更壮实了。” “看出来了。”朱元璋欣慰道。 让朱祁钰坐下了,朱元璋问:“我想将于谦擢升为首辅,你觉得如何?” 在土木堡大捷后,朱元璋便借机开了一次恩科,将朝堂的人事修整了一番。此时他又开始动许多人的位置,朱祁钰也猜到了,朱元璋是在为他铺路,顿时心中大恸:“皇祖祖,您要这么心急。” 朱元璋平和道:“不是我心急,是时间不等人,若是可以,我还想活个十年八年的,帮你和见深把这地基再打牢一些。” 朱祁钰再也忍不住了,扑倒在朱元璋的膝盖上,痛哭出声。 朱元璋轻轻抚了抚朱祁钰的头顶,无声地叹气,这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他不可能将一切安排得事无巨细,让子孙后辈安枕无忧,他只能搭个框架,让他们自己靠自己去了。 “榷场那边事定以后,科考的事便到了眼前,我还是想交给你去做。此次科考,是第一次放开了四书五经的范围,不知将是个什么情况。”朱元璋道。 土木堡大捷后第一次恩科的试卷,朝廷没有放开范围,但那时也放出了消息,以后科考的范围将会变大。但这范围不是一下子就能放开的,只得一步一步来,免得一些举子短时间内找不到其他版本的注解,乱了方寸,这样取不到优秀学子,反而违背了科考的目的。 朱祁钰收了眼泪,道:“孙儿领命。” 他知道,朱元璋以雷霆手段进行了改革,就是不想大明和他自己成为百年屈辱的源头,而朱祁钰作为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关,他若能在朱元璋离开后,保住他的改革成果,大明才有避免国运腰斩的可能,才有机会继续创造与汉唐比肩的盛世。 “于谦调任一事……罢了,我先将他外放两年,让他去体察一下民情,待他回来,也能告诉你,那些新政在民间施展得如何了。”朱元璋道。 这是把施恩的机会留给朱祁钰,朱祁钰心中更加又暖又酸的:“全凭皇祖祖安排。” 在感觉离开的时间临近时,朱元璋本想将朝中的人事好好调整一番,提拔一些年轻的人上来,不过想到朱祁钰上位后需要施恩的机会,他便将自己的意见秘密记录下来,放在自己枕头下。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