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也不得不佩服一下赵构与南宋的韧性,他看宋史,知道赵构这一路逃亡多艰辛,可情感上来说,他挺希望金人能捉到赵构的。 朱元璋啧啧称奇道:“虽常愤懑于赵构的胆小无能,但他这逃命的本事与运气,是历代所罕见的。” 朱棣点头:“正因他这一路逃窜,顺利活下来,才让南宋存在了百多年。或许真的是宋的气数未尽,所以才有老天保佑。” 朱元璋轻叹了一声:“虽南宋又续命了一百多年,但中原汉人还是难免落入外族之手的结局。” 蒙古势力飞速崛起,不仅灭了金,连带南宋也一波带走了。虽金与元是不同的势力,可对于汉人来说,都是外族强权,都是将汉人的血泪都要榨干净的东西,没什么很大的区别。 朱棣心中也难受,但还是强撑着安慰朱元璋道:“好歹,没让汉人直接落入外族手中两百多年,南方的汉人,还是将咱们祖宗的许多东西传承下来了。” 朱元璋一想,觉得也是,虽然天幕还未讲过明后的清,可是从为数不多的信息来看,清肯定存在了两百年以上,而清后就是百年屈辱。天幕曾说百年屈辱时许多中国人都变得麻木不仁,可不就是因外族长期统治控制的结果? “南宋虽窝囊至极,却对我华夏一脉的延续,十分重要。” 格局打开了,思想提升了,对事情的看法就会不一样了。 “修撰宋史一时,还得尽快安排!”朱元璋对朱棣道。 朱棣也正有此意,爽快应道:“待儿臣听完此次天幕,便去安排!” 这段逃亡的历史,在赵匡胤脑子里还新鲜着呢!他稍稍回想一下,就能想起飘荡在海上时,外面风雨交加,船几乎要翻掉的情形;能想起坐下喝口茶,吃顿饭,就就有人来报哪里又被金人破城的消息……那种感觉一把刀架在脖子上,时刻都可能丢命的紧迫感、一闭眼就担心金人突然出现在床头的窒息感、感觉前路漫漫,寻不到方向的仓皇感,一下子就攫取住了赵匡胤的心。 赵匡胤虽有过类似的感觉,却从未这么强烈过,他知道,这是赵构被吓破了胆的感觉。任何人被死亡如影随形地追随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赵匡胤抽回思绪,冷哼一声,道:“你就放心罢!我才不会像你一般,只知道低头逃命,谁也别想让我像老鼠一般仓皇失措!我一定要打回去的!” 很快那种窒息的情绪,就如潮水一般退却,赵匡胤恢复了清明一片。 赵匡胤握紧了拳头,虽然他对坐立不安吃睡不宁的赵构,产生了一些些同情,但依旧不妨碍他嫌弃这没用的后辈。金人竟然敢如此嚣张,他赵匡胤不让金人感受一下开国太*祖的气派,誓不为人! 【赵构就这么靠苟着,一直苟过了春节,苟到了二月,完颜兀术感觉自己抢了不少东西了,再加上是孤军深入,南宋部分将领依旧在顽强抵抗,所以他决定撤军。在撤军时,南宋名将韩世忠打出了著名的“黄天荡之战”,差点俘虏了完颜兀术。完颜兀术撤军后,赵构才心有余悸地回到了陆上,去到了绍兴,不敢回建康,估计是心理阴影很大。同时他改元为绍兴,重整了朝廷,加强了分区防守。也是这一年,赫赫有名的奸臣秦桧,从金人手中转投南宋,受到了赵构的万分赞赏,说他“朴忠过人”,意思是夸他朴实忠诚。后面事实证明,秦桧这厮不朴实也不忠诚。】 【主播个人以为,赵构如此欣赏秦桧,倒不是真的因为他觉得秦桧才智过人之类的,而是因为他投宋的时机非常巧妙,正是赵构被金人追击了大半年,身心都受到了不小的创伤的时候。赵构在这过程中大受打击,特别是精神上,估计已经对金人PTSD了。就在这时,秦桧突然从金人那边跑了过来,对赵构来说,这就是极大的肯定,是一种备受打击后,突然得到一个小小奖励和夸赞的抚慰,这让赵构有了自我安慰的理由:你看!只见有宋人投金的,这次确实从金投宋,说明什么?说明我大宋还很有希望!莫欺少年穷!】 帝王们一听,都觉得此种说法颇为有道理。
第74章 南宋跑神完颜构(9) 赵构虽然贵为皇帝,但从徽宗时期起,宋人一直对金唯唯诺诺,这也是赵构精神上矮化的原因,害怕金人这样的念头,已经深刻刻入骨髓。虽贵为天子,却被金人追得如丧家之犬一般,也就形成了他对金人无法拔出的恐惧心理。此时秦桧这个跟过金人的人,突然来投靠,可不就让他心中得到了极大的抚慰? 赵匡胤回忆了一下,当时秦桧来投靠时,那种狂喜的心情。赵构自己当时没多想,但赵匡胤品了品,感觉天幕说的还挺对。 这天幕还真有些东西,隔千年之远,还能猜到另一个人的心思。赵匡胤不知道,后世有一门学科叫心理学呢。 【秦桧来到宋朝廷,升官确实很快,前一年十一月回归,第二年八月就出任右相了。作为主和派,秦桧是一力促成宋金和谈的,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提议。这句话看似各归各的,其实重点在于北人归北。金人自北方而下,一路烧杀抢掠,吓得许多北方的平民百姓,早早就逃到了南方,靖康之难也是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大迁徙,可见有多少北方人到了南方,而南方人去北方的又有几个呢?根据趋利避害的本能,此时从南方去北方的人,当然十分少。说白了,秦桧这个提议,其实就是要把逃亡到南方的百姓送回北方,送到金人手里去。】 【而这些逃亡的百姓中,不少都是从当初富庶的汴京等大城镇逃来的,不仅有家资,不少人应该手上还有手艺,一路辗转逃到南方,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妻离子散,这要是再把他们送回去,落到金人手里,别说家资之类的保不住,人都要去为奴为婢,用血泪供养金人,不就是送他们去死么?秦桧难道不知道么?他自己就曾经在金人手底下做事,肯定看过不少落入金人手中汉人的惨状,他当然知道这是在做什么,知道真北人归北后,那些人会遭遇什么。秦桧这是要踩着万千百姓的性命,为自己求得苟活和富贵。对于同为汉人的同胞,他甚至比金人还要狠。这一开始,秦桧就暴露了他实际为金人走狗的本质】 赵匡胤顿时又攥紧了拳头,秦桧,好!很好!现在还在他手底下做事呢!赵匡胤恨不得立马把他抓过来,亲手剐了! 这样的人,赵构竟然也敢用,还授予丞相一职,可见他瞎到了什么地步。 赵匡胤转念想想,不对,天幕说赵构重用奸佞,是因为“爱皇位爱得深沉”,可见赵构眼睛并不瞎,他知道秦桧是什么样的人,但是他依旧重用,只能说明他与此等走狗的目的是一致的!他们的目的都是想靠出卖国家利益,来获得自己的安宁与富贵! 想明白这一层,赵匡胤顿时咬紧了牙关,天幕说的没错,赵构重用秦桧的行为,与朱祁镇替瓦剌军叫门的行径,根本没什么差别!卖*国还分谁卖得贵卖得贱吗?这行为就是下*贱! 朱元璋也想起了朱祁镇为了苟活,腆着脸做叫门天子的情形,心里顿时有些沉沉的。哪怕他已经打败了瓦剌人,并花费了三年多时间重理朝政了,可一想到朱祁镇干的那些事儿,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事儿,他须得从源头上掐灭! 想到这里,朱元璋对朱棣道:“你家老大选太子妃的事儿,须得由朕过目。另外,他那身形,属实过于肥腻了,你回去后,将他带到军中小住,须得将一身肥腻去了。” 朱元璋和朱棣都有大脸盘子,但两人可不肥,也不知道朱高炽那身材随了谁。 朱棣知道这也明示着,朱元璋会让他继承皇位,忙站起身行礼道:“是,父皇。” 朱元璋随意摆手让他免礼,似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跟朱棣道:“往后,这些小孩儿,都得送到军中去练练,不仅得有副强壮的身板儿,也得知晓将士们的不易。” 对于朱元璋的想法,朱棣无有不应的。 嬴政此时都比赵构内心要心疼:“民为国力,若将民送予他人,国力从何而来?” 刘彻虽已麻木,但听到秦桧的建议,依旧忍不住破口大骂:“虽身为宋之重臣,心却向金人,此人该杀!该杀!” 李世民依旧站在舆图前,手在淮河秦岭一带划过:“北人归北?呵!真是该死!”他心中也生出了无限的杀意。 【秦桧的这个提议,被赵构给撅回去了,倒不是因为赵构多有觉悟,觉得不能让老百姓去送死,他是觉得‘朕是北人,该去哪里?’他赵构逃亡了好几年,为的就是不落到金人手里,秦桧这一句话就是要他回到汴京,回到金人控制的地区去呗,这让赵构如何接受?他是想求和没错,是愿意一次一次退让没错,但他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小命和皇位啊,秦桧要把他送给金人,赵构当然气不打一处来。秦桧这属于是对上司的心思没揣摩准确,一下子踩中了老板的雷点,于是第二年八月,又被罢相,赵构还表示“终不复用”。当然,自己打脸这种事,相对于保住小命这种大事来说,赵构都是毛毛雨,若赵构真能践行自己这句话,也不会有后来令后人想起就痛彻心扉的冤案。】 【金人见一时半会拿不下宋,完颜兀术率兵亲征都没能抓住赵构,反而差点将自己折里面,于是他们改换对策,扶持另一个汉人政权来与南宋对立,这就是伪齐。金人在绍兴三年出使宋时,不仅要求宋将逃到南方的北方人送回去,还要求宋与伪齐划江而治。幸亏赵构还一丢丢脑子,知道金人这是在步步为营。他可以求和,可以给人送钱送各种财务,甚至可以送城送土地,但是若真将人送回去,还与伪齐划江而治,那么他倚靠的这半壁江山就会很快落入金人手中,到时候不仅是皇位,他自己的小命也保不住。绍兴四年,赵构终于硬气起来了,岳飞在他的提拔下开始崭露头角,不断从伪齐手中收回宋的国土,逐渐成为抗金中坚力量。】 见赵构没有接受秦桧的意见,众帝王都纷纷松了一口气,是个人都看得出,这“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提议,有多扯淡。 赵匡胤揉了揉胸口,刚刚憋着一口气,可让他胸前胀痛起来了。 这岳飞,赵匡胤倒是很有印象,在伐伪齐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对于这种会打仗的将才,赵匡胤天生具有好感,只是他感受到赵构对岳飞的强烈不喜。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