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我得承认,他能成为皇帝。并不容易。 在李隆基登基的最初,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这些都是能看得见的问题。 那时的李隆基看见了问题,并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 在这方面,李隆基眼光特别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 最开始,他是看中姚崇的,在渭川见面时,李隆基提出他当宰相,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 李隆基一一听了,并且在此后的时间里,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姚崇上任后,与李隆基一起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 在面对严重蝗灾的时候,李隆基更是拿出了他曾祖李世民的魄力,不是说吃蝗虫哈,而是在这件事上并不延误和推诿,大力支持宰相姚崇,让当时十分严重的蝗灾并没有再继续扩大影响,很快就消灭干净,把会大面积饥荒的可能扼杀在摇篮里。 等到国家渐入正轨后,李隆基要以法治国。 这时,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招权纳贿的姚崇就下台了。 李隆基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宋璟为政期间,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跟司马光的小心眼真是天壤之别。 且宋璟还十分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他虽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 但宋璟最后还是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李隆基罢相,当然,更多还是他的性格得罪了太多人,很多人推着他倒霉的原因。]
第510章 盛唐的模样 要说虞美人为什么cue司马光,真相只有一个,司马光夸过宋璟,并且很清楚的说道,“唐代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璟),他人莫得比焉。” 所以虞美人的意思只有一个,小老弟,学学宋璟啊,理智一点啊,别啥都一刀切。 说实在的,虞美人还真想开一期司马光专场,实在是他有些话说的太好,比如评价岛国人的评价,“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危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这谁看了不得说一句爽快,预言家。 但做出来的事儿真就是狗都摇头,在纸上谈兵上如此通透之人,这世上也是少有(不是贬义),虞美人真是越了解司马光,心情越复杂。 但介于这一期是明君专题,虞美人果断无视了司马光此刻如同吃屎了一样的表情,一本正经继续往下说。 [你们也看到了,最开始的李隆基是一个目光相当明确,行动相当果断的人。 他知道他该用什么人,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并且在用人的时候总能给予最大的支持。 所以,“开元盛世”确实是李隆基的实力,而非全然的运气。 在姚崇、宋璟这两个最出名的罢相后,李隆基又让张嘉贞上位,这人存在感低不是没理由的,因位张嘉贞虽然善于决断,却脾气急躁、刚愎自用,他弟又贪污受贿,所以李隆基很快就把这人蹬了,换文武双全的张说取代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张说应该是最有争议的一位。 张说上任后,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 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 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 可以说,他所有知名的活动都是大刀阔斧的,募兵制的弊端和恶果我们都知道,但同时我们也清楚知道,在那时候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改变似乎也是势在必行。 但总的来说,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 我们从这几位宰相也能看出来,李隆基在开元时期确实是目标清晰明确,行动果决利落,并不拖泥带水。 虽然确实有抉择不准确的时候,却也能及时止损,跟他后面纵容李林甫、杨国忠,并傻逼一样信了“野无遗贤”时的嘴脸,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人。 而这,也只是在用人方面的体现。 开元时期,政治上,李隆基改革机构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重用贤臣,修订律法。 经济上,李隆基制定经济改革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食邑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并打击佛教势力,大力发展农业。 军事上,李隆基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并将东北三省全境首次纳入中国版图。 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 同时,李隆基还改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唐玄宗时期的著名诗人更是非常、非常、非常多,诸如李白、杜甫、王昌龄、王维、王之涣、高适、孟浩然、张若虚等。]
第511章 唐宪宗李纯 各朝代众人闻言,下意识的看向天幕,眼看着在天幕上,随着虞美人报菜名一样的气势,唰啦啦的出现了各个诗人的自我介绍。 各个作者底下的古诗词名更是以一种喷发式的速度增长,让他们看的目瞪口呆。 此时此刻,所有人脑海中就一个想法,文化输出,恐怖如斯。 也难怪后世唐诗宋词这么有名了,震撼.jpg。 唐朝。 再次被提及,王维都无奈了,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虞美人每次讲唐玄宗的时候,就会有他出场的机会。 白居易:每次杨贵妃出场,都会有我出场的机会,我说什么了吗? 好吧,我确实说了什么,但写《长恨歌》是他的错嘛,后世人那么喜欢,又那么整活,痛苦.jpg。 李白:喝酒.jpg。说吧,说吧,来,再写一首。 年轻杜甫:好耶,又跟白哥一起提名了。 至于“野无遗贤”,这次肯定不会再发生了。 被天幕提及的诗人们,别管是什么心情,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出名了。 文人们最看中什么,是文采,是名声,还有其他,现在这些诗人们全部都有了,上了教科书了,可不就要啥都有了。 至于有没有可能像是唐玄宗一样,在塌房和粉了中反复盘旋,这个就要看他们的人品是否合格了,跟才华无关。 …… 虞美人清了清嗓子,表情非常严肃。 [能有“开元盛世”的成就,我知道你们非常振奋,可能会觉得唐玄宗这人能处。 事实上,我把他放上来也是因为“安史之乱”固然可恨,但“开元盛世”功绩太大,根本抹杀不了。 举个例子,一个人的功绩三分,搞事能力十分,他就是昏君。 但一个人功绩五分,搞事能力五分,他就是李隆基。 因为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的功绩是八分到九分,不说千古一帝前三,但前五可以一争。 很多目前来说能排到前五的,可能会因为他更靠后。 但一切都有个前提,没有“安史之乱”。 所以当他晚年是个昏君的时候,只能真能说,他虽然能上明君盘点,但也仅此而已了。 除非他能证明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当明君,那一切都能重新论。 就像我不能贷款他千古一帝前五一样,也不能在他一辈子英明的情况下贷款他是个昏君,这不是闹嘛。 所以,李隆基,你加油,只要你能保证你活着的时候不闹幺蛾子,觉得脑子不清醒的时候乖乖放权当太上皇,凭着你亲手缔造的盛世,你就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虞美人努力画了张又大又圆的饼,三言两语把一切前提交代的明明白白。 虞美人的第一层意思:加油李隆基,凭你的能力,脑子清醒一点,千古一帝也不是不可能。 虞美人的第二层意思:我都这么说了,唐玄宗要是再昏庸,别犹豫,赶紧踹了,别忘了他弄出的那些乱子。 虞美人的第三层意思:伙计们,平日里安静享受生活,但别放松警惕,一时的英明不算什么,一辈子的英明才是正理。 总结: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李隆基你加油。 连拉带拽的,一番话充满了满满的内涵,恍惚间给天幕下的众人一个想法,天幕居然长脑子了(dog)。 …… [安史之乱之后,政治局势较为动荡,情况不可谓不复杂,皇帝的权力也相对被削弱,所以高光的唐朝皇帝,基本上集中在前期,但这并不代表着后期没有比较出彩的皇帝。 虽然你们可能对唐后期的乱和昏君更加深刻。 我们简单介绍三位,分别是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他们分别是唐朝的第十二、十六、十七位皇帝。 对了,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 我们先介绍唐宪宗李纯,他被称为为唐朝续命百年的皇帝,史称他为“中兴之主”。 大家肯定好奇他他到底做了什么,才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概括一下就是,他在位期间,努力恢复唐朝中央集权,平定藩镇叛乱,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使国家相对稳定,同时任用有才能的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史称“元和中兴”。 李纯即位后,先后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忠谠有才干、力主削藩、反对宦官干扰军政的宰相,白居易就是这一时期的人物。 你们也知道白居易啥人,是能写出《新丰折臂翁》、《买花》、《卖炭翁》的狠人。 但说话着实太刺耳,还是没逃过被贬的命运。 他利用唐德宗以来积蓄的财力,主张裁抑藩镇、坚决用兵,因而才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在政治上,赋税按省估折纳,规定观察使须先征用所治州的税,不足时方可征所属其余州的税,减轻了纳税者的负担。 还下诏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止南方掠卖奴婢。 整体来说,李纯确实是一位有跟很作为的皇帝,但晚年迷信方士,服用丹药,导致身体不适,脾气暴躁,最后被宦官们杀了。 真的,看了你们一个个奇葩的死法,我可真想出一期皇帝们的奇葩死法,绝对相当炸裂。] 唐朝。 “咳咳咳咳咳。”李纯此刻的咳嗽,绝对是真情实感,此刻的震惊,更是发自内心。 天幕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死法什么的,就这么大喇喇的说出来了。 但说实话,愤怒,基本没有。 作为他们这种常听天幕的传专业人士,虞美人这种吃瓜看戏的心态他们能不知道吗。 事实上,在面对其他皇帝的时候,他也能跟着一起看乐子。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