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心情瞬间愉快多了的虞美人,觉得自己又可以了,接下来说话的语气也明媚上了不少。 [很好,扫兴的说完了,我们再来说点愉快的。 其他人还是很有眼光的嘛,嘿嘿。 刘文静:“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 翻译一下,意思是这个人非常出众,他的胸怀豁达,类似于汉高祖刘邦,英勇神武与魏武帝曹操相似。尽管年纪轻轻,但他却是能够承担重任的非凡人才。 我觉得大家也听出来了,这话不像是知道唐太宗功绩的人说出来的,而更像是一个前辈,看将要成才的将起之秀。 事实也正是这样,刘文静与李世民关系密切,在唐朝建立后担任重要官职,在武德二年被以谋反罪杀害。 实际原因则是他不满李渊宠信裴寂。 一直到贞观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其平反昭雪,追复其官爵。]
第682章 唐太宗历史评价(2) 虞美人明明没多说什么,但好像又什么都说了。 颇有种在夸,看我家崽他可是从小优秀到大骄傲情绪。 当然并不妨碍虞美人连带着踩一脚李渊。 各朝代原本原本不知道裴寂是个怎么回事的,但一看天幕,哦豁,他们还有什么不懂的。 这可是被千古一帝亲口盖章,“你的功劳、才学,都不足以拥有如今的地位,只是由于太上皇对你的恩宠,才位居第一。武德年间,政法方面纰漏谬误极多,地方官吏施政紊乱,你对此也应担负责任!我念及旧情,不对你施以极刑,让你回归故里,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刘文静这事儿他们还有什么不懂的,二凤还是含蓄。 这一大长串的,能直接省略成三个字,“废物,滚。”完事儿了。 众人一边想着,也不忘把耳朵竖的高高的。 他们倒要听听那些文人老爷们,还有什么夸夸语录。 …… [而二凤的儿子李治,则完全是一个夸夸小能手了:“先朝身擐甲胄,亲履兵锋,戎衣沾马汗,鞮鍪生虮虱。削平区宇,康济生灵。数年之间,四海宁晏。方始归功上帝,临驭下人。 他说了,“我爹有多优秀呢,他身披铠甲,亲自踏上战场,战袍沾满战马汗水,头盔上长满虮虱,自己不辞辛苦,平定了四方,拯救了苍生。 才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让国家安定,四海升平。 这才将功劳归于上帝,开始统治人民,我为我阿耶骄傲。” 主打的就是一个孝顺。 我又被二凤激励的,就是柴荣,他说:“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我这里还漏了一个会放屁的,我这里补上,就赵光义那傻逼玩意儿:他说,“大凡帝王的行为,贵在自然。我阅读唐史,看到太宗的所作所为,似乎过于追求虚名。每当要办一件事,总是事先大造声势,然后再行动,过分重视历史记载,这难道是自然的表现吗?” 啥也别说了,骂他,再怎么样也没有弄出一个金匮之盟,杀了兄长和侄子,自欺欺人既要又要来得好吧。 你这么想,你宋朝以后的臣子可不这么想。 欧阳修说了: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司马光也表示: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苏轼说: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太宗之从谏,近乎圣。 他弟苏辙当即跟上: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真德秀也表示了:后世人主好学者莫如唐太宗,贞观之规模不可以不复。 朱元璋说: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朱棣比较有意思,他说: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求其故,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朱瞻基接力:太宗才胜,高帝义胜。高帝不事诗书,而大义了然;太宗文雅足称,而大义未明。 不是,好圣孙你内涵谁呢,你要不看看你爷爷才说了什么, 最后再来一个管理员的,“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悄悄说一句,二凤出生时,也有异象哦,据说是有两条龙在他家门外游戏,三天以后才飞去。]
第683章 二凤的自我评价——我是你爹 虞美人这话一出,不少人心里疯狂吐槽,咱就是说,这事儿要是真的,别管唐太宗出生的时候是隋文帝时期还是隋炀帝时期,李世民都绝对活不下来的吧。 皇帝只要一句“我是皇帝他是皇帝”,能直接让一个李家全部完蛋,唐太宗怎么可能还有长大的机会。 只能说,别管哪个朝代的皇帝,每时每刻都让他们有一种开了眼的感觉,他们是真的好奇,这些皇帝身上,咋就能有这么多异象呢,他们敢说这些皇帝排排站,老道士都能挑花眼。 别问,问就是大家都是被上天看中的皇帝,没什么好比拼的。 只要想象一下那个场面,就是相当炸裂的。 …… [当然,在所有人对李世民的评价中,我还是最喜欢二凤对自己的评价,毕竟这可是一出生就有龙陪伴凤凰崽崽啊。 很多时候,我们肯定在想一个问题啊,皇帝们做了那么多事情,明君做明君之事,昏君做昏君之事,千古一帝就是能成就千古伟业。 世人对他们的评价更是千千万万,包括我如今,也不过是一个评价他人功绩的人而已。 有人像我一样,对他们大力称赞,有人像完颜构一样,时常晒一晒自己的智商盆地,有人是真的不喜欢他们处世为人的方式,那么他们自己呢? 他们在面对他们一路的成就的时候,始皇帝在面对质子的生活,母亲的背刺,夺权称霸,一直到沙丘死亡的时候,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的。 汉武帝在面对自己从王侯到太子,从太子到皇帝,从一路的探索到高歌猛进,一直到后面巫蛊之祸结束,他的心里除了对外的罪己诏,还想说什么呢。 唐太宗在面对自己推翻隋朝,建立唐朝,完成贞观之治,却一直在经历不断失去的人生的时候,又是一个怎样的心情呢。 在面对灭东突厥,灭四围国家,成为“天可汗”,看见自己与隋炀帝都是王朝二代,自己却把一个国家带向强盛的时候,又是什么态度呢。 有人幻想,他应该会为玄武门之变愧疚难过,又有人觉得,二凤成为皇帝应该并不快乐。 我当然也有猜测啦,不过…… 我这不是看到了二凤他自己现身说法了。 所以,在天幕结束之前,在说完他人对二凤的评价之后,我不得把他自己真正的想法拿出来说说。 有三段话,第一个,是有关于他从起势到成为皇帝这段时间的自我剖析。 “吾……年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秦始皇划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翻译成白话文 我在十八岁时起兵起义,二十四岁时平定天下,未满三十岁便登上了皇位。 他的获奖感言,翻译过来就是影帝(划掉),皇帝是我的起点,却绝不是我的终点,这条刚刚启航的道路上,我要以前辈为界,谨慎面对每一个挑战。 没错,二凤就这个意思。 第二句,“隋末分离,群凶竞逐,我提三尺剑,数年之间,正一四海,是朕武功所定也;突厥强梁,世为纷更,今乃袭我衣冠、为我臣吏,殊方异类,辐辏鸿胪,是朕文教所来也;突厥破灭,君臣为俘,安养之情,同于赤子,是朕仁爱之道也;林邑贡能言鸟、新罗献女乐,悯其离本,皆令反国,是朕敦本也。酧功录效,必依赏格;惩恶罚罪,必据刑书。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是朕崇信也。非朕专自矜伐,欲明圣人之教不徒然也。” 在隋朝末年,国家分裂,群雄逐鹿。我手持三尺宝剑,在短短几年内,统一了四海之内,这是我凭借武力取得的成果。突厥曾强大且多变,如今却效仿我们的服饰,成为我的臣子。各地的异族聚集在我这里,这是因为我推广的文化和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当突厥灭亡时,他们的君臣成了俘虏,我对待他们如同对待婴儿一般,充满关爱,这体现了我仁爱的原则。 我想说,这体现的难道不是你强大的武力吗?他们能被你如同婴儿一样对待,是他们想的吗。是他们不这样不行啊。 但二凤说的也不能说是错,我二凤就这么有爱怎么了。 咳,继续,后面是说林邑国进贡了能说话的鸟,新罗国献上了女子乐队。我同情他们离开了自己的本源,于是让他们返回自己的国家,这显示了我重视根本的态度。 对于功臣的奖赏,我一定按照赏赐的标准;对于恶行的惩罚,我一定依据刑法的条文。 我舍弃了亲情和恩怨,以弘扬公正无私的原则,这是我崇尚的信条。 我并不是单纯地夸耀自己的功绩,而是想证明圣人的教诲并非空洞无物。 所以就说嘛,我们觉得玄武门之变发生以后,二凤必定是夜不能寐,留下来浓重的心理阴影,面对父亲,面对死去的哥哥弟弟,必定觉得十分亏欠,郁结于心。 但我只能说,这全都是我们脑补过度了,毕竟二凤的真实态度也是相当明确的,杀了兄长的心理阴影?不存在的。我还要拿走他的有才之士,玩当面ntr。 你说郁结于心,也是不存在的,因为李世民说了,他做得事情是“以弘至公之道,是朕崇信也”,说人话就是“弘扬公正无私的原则”,是李世民的信条,他只是按照这个行事而已。 二凤很多时候是温和、爱哭,对亲人包容,但他又不是圣父,对所有人都如此。 最后一句是,“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嫉妒)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