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终究没看到神州真正被光复那一天。】 汉武帝时期,刘彻是一边听一边命人加紧记录。这明朝陵墓防盗的技巧,他必须学会啊! 想到自己日后要被盗空的茂陵,他的心便一阵一阵滴血! 而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却为了那孙先生一句光复汉室,再造中华而心酸不已。 “好好好,这邻居咱认可,日后到了地下相见,必要与他把酒同欢,浮一大白! 大臣们:“……您这话说得真是令人瘆得慌。 朱棣不怕死地插了一句:“爹,那孙先生来得晚,喝酒的事儿先不论,您要是真的归天下去了,来得比您还早的那个孙先生会不会在孝陵大门口拎着吴六剑擎等着跟您打一架啊? 朱元璋闻言一言不发,众目睽睽之下又把靴子脱了,牙缝里挤出来一句:“今儿就算是天王老子来着,也别想救你这龟儿!” 当朱棣的惨叫声响彻谨身殿时,林爷爷正不紧不慢地接着说: 所以爷爷才说,朱元璋葬在南京比葬在明十三陵好,在南京他是独一份的,可没人敢开他的陵墓。 要知道在当年比较落后的年代,很多人对于考古有不同的意见,多年来,由于对明代历史细节的缺失,一些著名历史学者如郭沫若、吴晗等人都主张有针对性地挖掘帝陵,以收集更多旧史料。 于是技术和理念都不成熟的情况下,本来想开永乐大帝的长陵的,结果怎么都找不到入口,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去开了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但结局却不太好,不仅文物毁于一旦,连尸骨都无存了。】 明万历年间,本来让太监替他写作业的朱翊钧正偷摸斗蛐蛐呢,听着仙迹说太祖的孝陵,也是与有荣焉,结果林老夫子忽然话锋一转,这火怎么突然烧自己身上来了? “尸骨无存?!!” 一听这话还得了,朱翊钧当即便“噶”一声抽过去了。
第66章 神宗挡灾 【明摄宗:为何开掘定陵?】 本在内阁处理政务的张居正,原本正心不在焉地听着明孝陵的前后事,听到日后民国的孙先生写了《告太祖文》,也不禁动容。他对大明的忠心,大多源于太祖与成祖二位明君,也唯有这两位帝王,才配掌控天下山河,配当他张居正的君上。 但随后听见自己的皇帝陵寝被开掘,也不免心惊肉跳,还没来得及反应,已经听见内侍出宫急传太医的嚷声,不由替皇帝问一问前因后果。 好歹是自己倾尽心血教了八年多的皇帝。 林爷爷见到问题,笑道: 【这里面的缘由倒是曲折得很,明朝传了十六帝,其中最著名的除了南京明孝陵,其他十三座全在北京,这13座明陵中,永乐帝的长陵、嘉靖帝的永陵和万历帝的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规模属最大的,其余陵墓则是死后才动工,大约都只花半年时间修建,因此其他皇帝的皇陵建得规模小得多。 又因为《明史》有很多前后矛盾、充满争议的地方,怀抱着对明史研究的无限热枕与崇敬,当时以分管文教工作的吴晗为首的明史考古学家们,其实一开始是想开孝陵的,但明孝陵在南京比较远不说,他们的提议也立刻受到江苏省各级政府以及百姓的激烈反对,可以说是民怨沸腾了,政府与百姓各种上诉抗议,于是只能放弃。 所以爷爷说,朱元璋幸好自个在南京呢!】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真是被吓着了,长舒了一口气,再也不提龟儿将自己单独留守南京的事儿了,假模假样地拍了拍朱棣的脑袋:“嗯,咱也不大习惯北平的气候,太干,咱就在南京挺好。” 随后又很感激南京的百姓与官府,眼泪婆娑:“哎呦,没想到几百年了,这老百姓还念着咱,护着咱的陵墓!” 朱棣却有点忐忑:后来不会轮到他吧? 【随后专家们便都把目光也都放在了长陵、永陵与定陵身上,希望能够开一座规模大的帝陵,能够真切地了解明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工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当时,因永乐帝的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里面的史料一定是最多的,包括已经消失在世间的《永乐大典》正本,都猜测会不会陪葬在长陵里呢?如果真能找到《永乐大典》,或许很多明史的谜团都能迎刃而解了。 于是吴晗向当时考古界泰斗郭沫若倡议孝陵不许动,那不如就发掘长陵吧!吴、郭与其他考古学家商谈后,众人亲笔联名草拟了一份给□□关于发掘长陵的请示报告。 但这份报告递到总理面前,总理却对发掘长陵有些忧虑:“贸然打开帝陵,能不能做好保护工作?,如今咱们看来,总理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在当时,其实还有文物局居长郑振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坚决反对主动挖掘帝陵,他们曾找到吴晗,希望他能打消这个念头:“我国目前考古工作技术水平还难以承担这样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文物的保存、复原方面的技术也不过关,这样庞大的发掘和保存,就连世界上技术先进的国家也会感到头痛…… 这的确是中肯之言,但吴晗已下定决心,他对两位说:“解放已经多年了,现在不仅有老一辈专家,又有新一代大学生,从人力物力都有条件胜任这项巨大的工程。[注] 双方争执不下,但在经过多次讨论之后,国家最终还是同意了考古学家们希望打开长陵的提议。】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也是听得满头大汗,身后侧殿还不时传来他的胖儿朱高炽的哎呦痛呼,更让他心乱如麻,不由嚷道:“闭嘴! 朱高炽扶着被老爹踹得淤青的老腰,眼泪婆娑——先前不论他如何辩驳“成祖这个庙号绝对不是他给亲爹上的,但永乐帝只要听到“成祖二字便气不打一处来,还是狠狠教训了他一顿。 如今听到长陵要被挖,更是心肝胆颤,又是愤怒又是提心吊胆——不会挖了那万历鳖孙的陵墓,回头还是把长陵给挖了吧? 因此永乐帝今日脾气格外暴躁,仿佛吞了一肚子火炭似的,朱高炽委屈地用牙咬着被褥,忍着疼不敢再出声了。 【得到国家的首肯和回复,吴晗等主张打开帝陵的考古学家欣喜异常,立刻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拉上郭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成立了发掘工作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永乐帝着急得很:“……你们不要过来啊! 【结果经过考古专家缜密论证和实地勘察之后,还是对发掘长陵没有把握——长陵规模太大了,他们顶着严寒与纷飞的雪花,在长陵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勘探,竟找不到地宫隧道的丝毫线索。 因为考古学家打开长陵是为了科学发掘、了解历史,因此必须在保持陵墓完整、古物完好的前提下进入地宫,当然不能胡挖乱挖,更不能像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用炸药炸,因此长陵的地宫究竟在哪里呢?考古队毕竟是头一回发掘,心里实在没底,硬着头皮考古了一年都没找到,于是他们又将目光转向朱棣的长子仁宗朱高炽的献陵。 献陵与长陵相邻,规模小,入葬时间也前后紧接,里面的陪葬器物应当也很具有考古价值。于是便定下调子来:现挖一个小的陵,等以后有了经验,再挖长陵。】 清朝,康熙和乾隆两人在不同时空齐齐受了大惊吓,脸都白了,纷纷怒骂:“什么?谁炸了东陵!混账东西!” 清东陵里埋葬了不止一位清朝皇帝的陵墓,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清朝皇帝的陵墓都在这儿,孙殿英这一炸,可谓是将清朝历代皇帝半网打尽。 特立独行因为强迫症不和爷爷、爸爸葬在清东陵的雍正心虚地松了一口气:“幸好……” 然后连忙将话又吞了回去,毕竟皇玛法、皇阿玛和自家儿子的陵墓都遭了大难了!他庆幸完也意思意思骂了几句。 骂完,雍正还是心有余悸地抚了抚胸口,幸好他当年因为过于龟毛选择了清西陵——原本他也想要葬在东陵的,结果勘探时每一个东陵的位置都有小缺点:比如日后被乾隆选定的胜水峪,雍正便认为:“虽有着诚天造地设之大地,应万年吉祥之佳名的美称,但也有着惟左边贴身界气之砂稍低,须用人力培补的缺点。” 还有咸丰“定陵”所在地的“平安峪”,也没有入雍正的法眼。同治皇帝所在的“双山裕”,只有朝山,没有案山,且后宝山地势低矮,更加被雍正嫌弃不好。 他向来追求完美,要求也很高,光选地建陵就耗费了好多年,改了好几处都不满意,最后不得不扩大寻找范围,终于在易县泰宁山下发现了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取名曰“太平峪”。 在雍正眼里,此地乃是“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于是他最后便在这里破土动工,修建了自己的地宫,取名“泰陵”,日后也成为清西陵的首陵。 ……但是那贼子敢用火药炸清陵,焉知不会炸完东陵炸西陵?不知他的泰陵是否相安无事啊?雍正忽然又有点没底了。 而明永乐时期刚刚为长陵幸免于难而抚着胸口松了口气的永乐帝还在琢磨呢:“老大竟然得了个仁宗的庙号看来干得也还成嘛……” 这念头还在脑子里徘徊呢就见大胖儿子已经从偏殿哭得连滚带爬冲出来抱住了他的腿: “爹啊!您可救救儿子的墓吧!” 永乐帝毫不留情地抽出腿:“……咋救?” “……怎么说还是爹您的运道好要不您这回长陵就少修个边角咱爷俩挤挤?我虽胖但也不用多大地儿……” 对于这不要脸的提议永乐帝干脆地抬脚一踹: “滚!” 踹完见儿子像个球似的倒在地上永乐帝的身体忽然猛地一僵他蹙起眉头望向自己的儿子声音忽然有些抖: “老大……” “仙迹为何说你我日后下葬时日颇为接近啊?” 【但也不知怎么的工作队来到献陵像扫雷似的一寸寸搜索探测经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也是一无所获如在长陵遭遇的挫折一样献陵虽小但他们还是找不到地宫入口的蛛丝马迹。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疲惫的工作队坐在定陵附近的城墙石头上休息就是这么巧定陵离地三米多的城墙上竟然有几块城砖塌陷了下来露出了一个直径半米的圆洞! 工作队立刻搭梯子过去查看没想到这洞口竟像是一个门券的上端里面还能辨别砖砌的痕迹在场的工作人员激动不已这大概率便是定陵的地宫入口!后来他们把夏鼐先生也请过来亲临现场勘探连他也估计这是通往地下玄宫的入口。 有时候真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定陵地宫入口突然袒露在眼前但这时候听见自己的陵墓幸免于难的朱高炽也没空在意挖谁的墓的事情了因为永乐帝的一句话也将他打懵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4 首页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