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说法,便是朱元璋曾经向刘基请教有没有可以教朱允炆守天下的办法,刘基于是做成一小箧,用铁汁灌其锁授之。 靖难之变,燕军攻入南京,朱允炆开箧而视,见里面有一件袈裟,一件伽黎,两把剃刀,一个度牒。 朱允炆说:“此刘伯温教我也。”于是出家为僧而逃。 甚至还有说法,是朱允炆跑到了海外去。】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说法,所以在民间也经常流传着朱棣到处派人抓捕朱允炆的消息。 甚至之后命郑和下西洋,也是想要找回自己这个曾经是皇帝的侄子。 当然这种可能性作为后人,甚至是作为当时的人可能都不知道。 事情如何,也只有朱棣和朱允炆本人清楚一点了。】 【但是无论如何,朱棣在登基之后,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确立自己继位的正统性,和处置朱允炆朝堂上反对他的人。 也就是说,他不能成为一个乱臣贼子。 所以在朱棣攻占南京之后,开列“奸臣榜”,诛杀了一部分建文朝臣,例如方孝孺及其宗族亲友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其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殉难; 黄子澄、齐泰等被诛杀灭族,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家族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 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 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 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 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 朱允炆听着这些人的名字脸色越来越白。 这可都是他建文朝廷的忠臣啊!这就都被斩杀一空了…… 【当然了,朱棣虽然学到了他爹的残忍,但也没有那么残忍。 他其实并未将“奸臣榜”上的人全部诛杀,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等人皆被宽宥任用。 改封吴王朱允熥为广泽王,衡王朱允熞怀恩王,徐王朱允?敷惠王,随母妃吕氏居懿文太子陵园。 朱允炆在的时候追尊自己的父亲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朱棣也改回了名称,仍称懿文太子。】 朱元璋:“???” 他怒视朱棣。 虽然他对自己这个孙子也有诸多不满,但是这点上面朱允炆做的实在是很符合他的心意。 哪怕他知道如果是朱棣登基的话,朱标再被追封为皇帝有点不妥当了,但这并不妨碍他生气。 逆子! 朱棣:“……” 多少还是有点心虚的,所以他缩着脖子不敢说话。 朱标虽然是其中的主角之一吧,但是他实在是没什么立场在这里说话。 尤其是朱元璋在替他生气的时候,朱标就更是没办法说话了。 最后他叹了口气。 算了随便吧。 只是…… 这次有了天幕预警,他未必会如同之前一样早逝。 那自己这个弟弟…… 朱标看了一眼朱棣。 朱棣都已经知道自己然后会当皇帝了,而且他们也知道朱允炆不适合继承皇位,那父皇会如何选择呢? 朱棣,又会是什么样的想法呢? 【在对众亲王的态度上,凡在建文年间被废黜幽系的诸王一律恢复了王位。 于是藩王们纷纷到京师朝见新天子,朱棣动不动就给予大量赏赐。 表面上看来是遵从祖制以笃亲亲之谊,但实际上却有着“多给你点钱你别闹了”的驾驭之意。 在胁迫宁王结盟时,朱棣曾许宁王以“事成当中分天下”,但朱棣做了皇帝却不认旧账, 不要说中分天下,就是宁王乞求苏州、钱塘也不获准,最后改封的南昌。 朱棣还暗中削夺诸王的实际权力及军权。 代王、岷王、齐王的护卫先后被削,连同母弟周王的护卫也被迫交出,必使其力不足与一镇相抗。】 顿了顿,陈曦又道:【当然,也正是因此,明朝养宗室的负担就更加加重了。】
第194章 第一百九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除此之外, 朱棣还昭告天下:建文时期更改的成法,全部恢复旧制。 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 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 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 并大赦天下, 除了犯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等重罪不赦外,其余罪无大小, 通通赦免。 主打一个跟朱允炆对着干,你赞成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赞成。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朱允炆定下的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 比如他在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了。 这部分人肯定不会真心实意的拥护朱棣了。 但是对于自己这边的人, 朱棣也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 永乐元年四月, 再论靖难的功劳, 朱棣封驸马都尉袁容等三人为侯,陈亨子陈懋等六人为伯。 并广求贤才, 对山林隐逸的怀材抱德之士,令官府寻访,量材擢用。】 朱棣:“……” 他那个时候也没考虑那么多嘛,毕竟对政敌, 那就是要矫枉必须过正的, 不然万一死灰复燃了呢?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朱棣做过一件事, 让天下读书人都为之愤慨的。 那便是杀方孝孺。 在此事上还有个说法是,方孝孺被诛了十族! 方孝孺是当时的大儒, 也是朱元璋亲自给朱允炆找的老师。 可以说他的一言一行,在当时的儒生心中算是标杆一样的存在了。 而且在朱棣进南京城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少官员出来迎接他,也就一百来个吧,尚书以上职位的就一个。 所以朱棣的登基诏书,是想让方孝孺来写的。 但是方孝孺十分硬气,表示不给你写,你诛我十族都不给你写!】 【那朱棣这个时候脾气也大着呢。 本来他也委屈,是他一开始就想造反的吗?那不是被朱允炆逼到这个份上的吗? 本来藩王也不是他想要当的,是朱元璋硬封的。 朱允炆削藩就削藩,还非要把自己这帮叔伯亲戚往死路上逼,直接削成庶人, 那不造反等死吗? 方孝孺不是想要诛十族吗? 那就满足你!】 【于是方孝孺的十族:父三族、母二族、妻二族以及学生们便都被朱棣杀了。 洋洋洒洒共杀了八百四十七人。 至此“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不过《明史·方孝孺列传》中并未记载被灭十族,株连坐死847人,也有873人等字眼, 这种事情也并不能真正下定论。 但在方孝孺死后,其著作从此也被列为禁书,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为死罪。 但是,仍有人冒死藏之,如《侯城集》等,使方孝孺的文章得以传世。】 【除了诛十族之外,其他的事情倒是没有什么大的出入。 姚广孝当时有句话便是:“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不过后人对方孝孺之事倒是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些人觉得,方孝孺是大忠臣,对朱允炆坚贞不二,有骨气有气节,宁死不屈,带着十族死也不屈; 另一些人觉得,这是一个封建王朝内部的改朝换代,甚至都不是两姓之间的改朝换代,方孝孺实在是有点愚忠,尤其是带累了八百多人跟着一起死。 到底是哪种,还是看大家见仁见智了。】 嬴稷笑着问:【那陈姑娘是仁还是智呢?】 陈曦摆摆手:【昭襄王就不必问我这么尖锐的问题了,这怎么回答都会有人骂我的。 你就当我只是一个讲述者,没有立场就完了。】 嬴稷倒也没有为难陈曦的意思,哈哈一笑就算过去了,然后道:【要是让寡人来说,寡人自然是不希望有方孝孺这样的臣子的。 我大秦的君上,那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如果非要靠臣子灭十族才能保证地位的稳固,那还不如死了得了。】 嬴稷也是有着自己作为君王的骄傲的,这样被臣子捍卫着都守不住的江山,还不如让出去呢。 【更何况这还是嫡系皇子,有着继承权的。】 不过嬴稷想了想又补充了一下。 如果是之前那个什么金人蒙古人的来了,还是需要这样的臣子来抵抗一下的。 【不过虽然老夫不太理解他这样的人,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人,大部分君王还是很欣慰的吧。】刘煓打了个哈哈,避免嬴稷说话太难听了。 现在两个老人家倒是合作的很愉快,一点都看不出来是后者的儿子窜了前者后人开辟的王朝了。 其他老祖宗纷纷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身为臣子他们自然觉得方孝孺真的是神经,你自己死就算了还要带着十族跟你一起死,脑子进水莫过于此。 尤其是这还不是王朝之间的改朝换代,不过是皇帝家里面自己闹了闹而已,多少有点显着你了。 可是若是作为皇帝的先人,他们又觉得有这样的臣子那是真安心啊。 能为皇帝直接把十族都带走的人,能是什么坏人吗? 这种迂腐的人真的是越多越好啊! 【不过朱棣诛杀方孝孺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巨大的,后面有个文学家胡适曾经这么评价: 方孝孺是明初一个了不起的人。 外人常说中国很少殉道的人,或说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很少,但仔细想想,这是不确的。 我们的圣人孔夫子在2500年前,就提倡‘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这是我们的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而殉道的不少。 方孝孺就是为主张、为信仰,为他的思想而杀身成仁的一个人。 方孝孺在燕王进入南京后,因拒绝起草即位诏被杀了十族。 当时姚广孝曾劝明成祖给读书人留个种子,明成祖不听,终于把他灭九族,灭十族。 甚至留有方孝孺片纸只字也是有罪的,这是明成祖要毁灭方孝孺的政治思想。 所以以后明朝200年,再没有政治思想家。 我国政治思想在14世纪以前,决不逊于欧洲,但近500年来何以不振,这是由于方孝孺被杀的惨剧所造成的。】 朱棣脸色很难看,虽然他现在也很想杀了方孝孺,但是天幕这么说之后,他不能这样做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4 首页 上一页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