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即位后,加太子太保,食双俸。 宣德三年,随明宣宗征兀良哈,颇有战功。次年,加太保。 宣德六年,金忠去世,获赐祭葬。 可以说是归降的一个好的代表了。】 【明军出征之后,四月二十五日,到达了隰宁,获悉阿鲁台逃往答兰纳木儿河,朱棣于是下令全军急速追击。 六月十七日,进至答兰纳木儿河,周围300余里不见阿鲁台部踪影,遂下令班师。】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曦顿了顿,眼中流露出遗憾的神色, 【可惜的是,这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五次北伐,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战争。 七月十八日,在班师回朝的路途中,朱棣于榆木川病死。 一代大帝,就这么客死异乡了,也是十分令人遗憾了。】 朱棣:“!!!” 骤然得知自己的死讯,朱棣并不是很意外,毕竟每个人都是要死的。 前面听到那么多皇帝死来死去,甚至还有自己的父亲,他多少都有点麻木了。 但是听到这里,他还是产生了遗憾。 不是遗憾自己死了,而是遗憾自己没有真正的打服了蒙古! 也不知道他的太子在继位之后到底做的怎么样啊…… 想起了自己的长子朱高炽,朱棣还是很满意的。 他几乎可以想象到,这小子在听到天幕说到自己的死讯的时候,哭的惨兮兮的模样了。 而朱元璋在听到朱棣是北征的途中病死的,忍不住瞪了自己这个儿子一眼。 “都那么大的人了,不知道注意自己的身体吗?” 想起天幕说朱棣都六十多岁了还御驾亲征朱元璋就脑仁疼。 “一个二个的,都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吗!”
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个老祖宗很骄傲 【虽然朱棣的远征漠北之战进行了五次也并没有彻底解决了蒙古, 不过这五次针对盘据在漠北的北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的远征,进一步削弱了蒙古势力,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 同时也明朝精疲力竭,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虽然朱棣北伐之后明朝无论在国力还是在军事方面, 都据有绝对的优势,但问题却出在了撤大宁都司、三降城、东胜卫、威虏卫、威远卫等漠南诸卫的事情上。 朱棣雄才大略,自然知道大宁诸卫所的重要性, 他在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时对金幼孜等人说:“今灭此残虏,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则边境可永无事矣。” 这也是为什么他非要北征, 一生都在北征,甚至都死在了北征路上的缘故了。】 【何福曾请求朱棣复置东胜卫,但朱棣不以为然, 只在此年九月给何福的批复中写道: “尔奏欲立东胜卫, 此策甚喜, 须俟镇虏、定边,诸卫皆定然后立之, 则永远无虞。” 朱棣认为设置卫所是要等到明军消灭岭北行省的残元势力继承确定元朝的北方边界后再办的事情, 但是由于朱棣病死在了北伐的路上,当年朱元璋在漠南设置的诸卫所都没来得及恢复。 宣德时,北方游牧民族通过卫所旧地对明朝的威胁日增。】 【明朝对蒙古封建主虽然也封以王位等, 同时给印、授敕、赐衣, 允许世袭,但并没有改变蒙古贵族的封建游牧制度。 因此, 蒙古各部的分裂状态依然如故,这是蒙古各部不断与明朝抗衡的重要原因。 这个问题大致解决是在清朝的时候, 清朝皇太极继位以后,为了确保对蒙古的控制,逐步地、然而也是坚定地在蒙古实行了划分牧地、编旗设佐(佐领)、更定爵秩、军令政令统一等一系列制度,建立起牢固的君臣、主从关系。】 朱元璋:“!!!” 这个消息比之前所有的信息都让他来的重视! 要知道,蒙古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心头大患,哪怕是天幕说朱棣五次远征漠北,都没有让朱元璋放下心来。 因为他根本也没有把蒙古给打服! 对于这个老对手,朱元璋可是太明白了。 性如烈火,桀骜不驯。 若是真能收复,那可是对大明太有利了! “标儿,听到了吗?”朱元璋下意识的说,“这蒙古居然可以收服!” 众臣听到朱元璋这个话,多少心里有了点谱。 虽然天幕上说的燕王殿下很厉害,但是在皇帝陛下的心理,还是对太子最满意啊…… 若是太子无事,那日后这个皇位还是会落在太子头上了。 朱标也晃了晃。 他还以为,日后…… 或许还是他误会了父皇吧…… “儿臣日后必将好好研究,如何将蒙古收于麾下!” “好!” 【不过虽然朱棣是个铁血皇帝,一生都在征战,但是也不得不提的是,从朱棣开始,明朝便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那就是弃边,也就是说放弃已有的土地。 虽然朱元璋是打跑了蒙古人,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但是因为从唐末开始,中原大地就可以说是四分五裂了。 之后宋朝将疆土屡屡相让,最后蒙古入主中原…… 几百年的时间,让明朝哪怕是一统天下了,对原本传统的汉地控制力度仍然很一般。 在朱元璋时期,明朝建立了西到哈密,南及安南,北越长城,东北到库页岛的广大疆域。 但是这样艰苦的奋斗,并没有让明朝的皇帝们对疆域如何珍惜,到明朝晚期的时候,明朝政府实际控制的疆域其实已经接近北宋了。】 如果说之前有多么看不起北宋,现在朱元璋就有多么难堪和震惊。 北宋啊!哪怕是前期还可以的北宋,朱元璋都看不太上呢。 现在他们明朝的疆域居然和北宋相提并论呢,这能让他不气吗? 而且居然是从朱棣开始的…… 朱元璋咬牙切齿:“老四,看你开的好头,看你干的好事!” 朱棣也很冤枉。 他清楚自己的个性,并不是那种会放弃领土的人,中间一定有什么事发生了。 不过他也不着急,反正接下来天幕肯定会说,父皇也没时间来说自己的。 【但是朱棣的弃边还可以说一句情有可原。 在他发动“靖难之役”攻击朱允炆的时候,曾经不是绑架了镇守北方的宁王朱权嘛。 朱权一走,北方的边境必然会出现空挡,于是这个时候蒙古人趁机反扑。 所以在朱棣在造反成功之后,不得不给在“靖难之役”中出过力的朵颜部蒙古骑兵割让大宁都司。 但是放弃大宁,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首先是关内和东北的连接地带被极大的压缩,陆路通道几乎只剩下通过山海关的“傍海道”。】 【也正因此,明朝对东北各个少数民族的控制压力大大减小, 同时,这也相当于是开了个口子, 从此之后,北方各部开始有样学样地从明朝身上获取土地。 尤其是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放弃的土地那叫一个多,基本上朱棣开疆拓土的功绩都被抹杀殆尽了。】 朱元璋:“???” 朱棣:“???” 两位猛猛开疆拓土的皇帝这个时候脑子都懵了,他们完全没想到,自己的后人居然这么会弃边。 【具体的我们后面再说,现在还是继续说永乐大帝朱棣的事情。】陈曦多少卖了个关子。 朱瞻基之前的皇帝们那叫一个抓耳挠腮,着急的要命。 要知道他们还不是什么奇葩皇帝呢,哪怕是不是很喜欢动武的朱高炽,在自己父皇的影响下,对于每一寸打下来的土地,也是十分珍惜的。 他不理解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变成了那样。 但是从他的谥号来看,这朱瞻基也是个好的…… 真是矛盾啊…… 不过朱高炽很快也就看开了,这皇帝不都是这样吗?在天幕的口中,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有缺点的。 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总比宋朝的皇帝强一些吧…… 朱高炽不太确定的想。 【朱棣除了五次北征之外,还做成了一件让他可以名垂千古的事情。 那就是修撰《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朱棣为标榜文治,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不厌浩繁。 第二年冬便编成了一部大型类书,朱棣命名为《文献大成》。 但朱棣仍嫌此书简略,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 自有书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各书无不包罗。 永乐五年书成,朱棣赐名为《永乐大典》。】 【可能你们并不知道这部大典有什么意义,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型类书。 《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其中仅目录就有16卷,共11095册,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 其中内容自先秦至明初,所引书七八千种之多,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极为珍贵。 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种花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除《永乐大典》外,朱棣还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编书活动,命侍臣辑录自古以来的“格言善行”有益于太子者,编纂成《文华宝鉴》颁授给皇太子朱高炽。 永乐七年,编成《圣学心法》,内容涵盖“君、父、子、臣”四道,并以君道为主,重点阐朱棣的治国理念。 永乐八年,敕令雕印佛经《永乐北藏》,是现存完整大藏经中最为精美的一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棣也算是文武双全,两手都抓了。】 【看来后世还是对著书立说这方面挺看重的。】嬴稷若有所思。 其实他在陈曦说后世批判自家政儿焚书坑儒的时候就有所察觉,不过现在更加明确了而已。 陈曦认真的点头:【因为过去的时间太过久远了,各种载体上记载的文字和图画才是我们用来了解先人的东西。 同样的,也正是因为我们了解了先人留下来的东西,才会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从何处而来, 也因为有着这样深厚的底蕴,让我们即便在困厄的环境之中,也能从中汲取营养,开出美丽的花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4 首页 上一页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