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奈,却也得继续安抚赵恒。 朱元璋嗤笑,自从宋真宗之后,还真的没有人敢去泰山封禅了。 康熙也是这样想的,和这样的人同去泰山封禅,那不是等着被人骂吗? 【从这件事上就足以看出赵恒又多信任王钦若,当时的朝堂上王钦若、丁谓等人也被称为‘五鬼’,小人当道、宋朝又怎么好的了?】 【1022年,赵恒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年仅十二岁的太子赵祯即位,到1033年宋仁宗亲政[6]。】 【‘宋仁宗’是个不错的庙号,性情宽厚、对待臣子、百姓仁慈,他在位的时候朝廷的人才特别多,苏轼曾经说过: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但宋仁宗有个缺点,就是‘宽仁少断’,他在位期间,两府大臣换了四十余人,贤能之臣不安其位,也就无法施展其才能[7]。】 【同时,赵祯还试图进行改革,但遭到贵族官僚的阻扰,最终改革没有成功。】 嬴政扫一眼下方的臣子,内心却也在为扶苏担忧,他在位时,这群人不敢轻举妄动,要是他去世了,这群人可说不定。 扶苏注意到嬴政的目光,抿紧唇,已经决定日后要去战场上好好锤炼一番,从天幕讲的那么多皇帝的例子,他知道当皇帝决不能心软。 刘彻却是有些担心宋仁宗,这样仁慈的一个皇帝必定不能对抗外敌,现在宋朝可需要的是那种杀伐果断的皇帝。 李世民眼馋至极,“那么多的人才。” 三世子孙都可以用,宋仁宗不错,但若是贤臣发挥不出作用,也就聊胜于无。 宋朝。 赵匡胤的脸色稍霁,这宋仁宗不错,就是不会用人,那么多的人才要是都发挥作用,大宋该是何等的繁荣啊。 赵匡美却是不敢欣喜,“说不定这宋仁宗又能给出什么惊喜。” 赵匡胤:...... 他想说赵匡美猜的不错,揉着额头,果然赵炅的后代就没一个能顶事的! 咸平年间 赵恒刚哭完就听到自己的死期,他愣神,“为何到1033年才亲政,不是早就即位了吗?” 寇準皱眉,总觉得这其中肯定发生了什么事,不过先不管那么多,他跪在地上,“请陛下将王钦若等人抓起来。” 被天幕形容成鬼,必定会对大宋的朝堂造成什么乱象。 赵恒僵住脸,忘记了这一层,他支支吾吾,可偏偏寇準一直跪着,他闭上眼睛抖着声音,“将王钦若、丁谓等人押入大牢。” 苏轼没想到能再次听到天幕提及自己,可是他此时完全笑不出来,即便有贤臣,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照样被外族欺辱? 朱元璋,“宋仁宗倒也有些气性。” 只可惜他亲政太晚,朝堂也早就乌烟瘴气。 康熙感叹,宋仁宗挖掘人才倒是有一手,只可惜都没起到什么作用。 【赵祯在位时期,官僚队伍日益庞大,大家也还记得宋真宗时期就已经将国库挥霍一空,那如何维护这样庞大官僚队伍的开支?当然是剥削百姓、加重赋税、这种情况也造成民间起义频发、出现大量流民。】 【然而此时宋朝的朝廷管不了他们,外敌还在不断的侵扰。宋朝和西夏发生了战争,宋朝多次战败,不得已签约了‘庆历和议’:西夏表面臣服宋朝,宋朝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西夏这边结束,辽国又趁机要挟,也就是之前所说的逼迫宋仁宗增加岁币。】 嬴政真怕自己气晕过去,他以为司马氏一族已经够逆天的,结果现在还来? 扶苏“那么多钱,每年都要给。”官僚队伍还不断增加,国库早就空虚,这些钱只能从百姓那出。 刘彻,“又是这么多的钱?!” 朝廷和朝廷真的比不了,宋朝每年都能拿出这么多钱给别人,而他的大汉呢,现在连打仗的钱都勉强凑够。 李世民愤怒,已经有过一次檀渊之盟,为何不训练军兵? 即便有再多的钱,没有武将守护江山,再多的钱也是定然被别人抢走! 宋朝 赵匡美接住赵匡胤的死亡视线,他不过就是随口一说,哪知道竟然真的有? 现在不仅给辽国岁币、还给西夏,宋朝真完了,赵匡美一想心里也难受。 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人耷拉着脑袋,此时的赵炅不敢开口,心中一直在否认,他不相信自己的后代都是这样的蠢货,肯定有强的! 咸平年间 赵恒张着嘴,“竟然变成这样了吗?” 他愣住,难道之前的檀渊之盟真的是错的?! 寇準目露凶狠,这次就算死也要阻止陛下议和! 宋仁宗真的想哭,母后曾垂帘听政,到自己亲政之时朝堂已经混乱不堪,他已经很努力在整治,但官僚队伍他拿捏不住,军权又不在自己的手上,他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力啊。 朱元璋摇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从宋太宗时期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康熙也叹气,捏着老四的耳朵,“叫你儿子挥霍无度!” 胤禛突然被捏耳朵,他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康熙,其他阿哥也都看过来。 “哼。”康熙面无表情地放下,若不是胤禛在位时兢兢业业,他今天定要揍他一顿,敢挥霍大清的国库就该打!
第104章 弱国无外交 104 【外族不断试探宋朝的底线,宋朝内部本应该团结一致,奈何官僚阶级只顾眼前利益,日后遭受靖康耻也是活该!】 【国内频繁爆发的农民起义以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还有冗官、冗官、冗费的现象根本没办法解决,但宋仁宗已经没办法再去革新变法,1034年,宋仁宗出现‘不豫’的状况;1056年,上朝时突然手足舞蹈,口出涎水,说话颠三倒四;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个多月,宋仁宗接连失去三个孩子,身体每况愈下,众位大臣一直劝谏立储[1]。】 【于是在1062年,立赵曙为皇子,次年便重病去世。宋仁宗的死影响力很大,不只是京师、其他地区百姓人人哭泣哀悼,就连辽国人听了也皆哭之,辽道宗耶律洪基甚至说要给他立一个衣冠冢,此后辽朝历代君王‘奉其御容如祖宗’[2]。】 嬴政抽着嘴角,这宋仁宗不只对自己人好,对辽国人也好,不然人家会给他立衣冠冢吗? 扶苏刚想同情宋仁宗,结果听到最后,他的表情越来越迷茫,心情相当矛盾,一边想宋仁宗确实对百姓不错,一边又纠结,怎么听起来这么奇怪啊? 竟让他觉得天幕的话隐含着一丝讽刺? 刘彻偏开脸,想笑却又笑不出来,面对这样一个每年纳岁币的人,如果是他,他也会很难过的,毕竟那些钱可不是少数。 霍去病嘀咕着,“这样一个给钱的祖宗,死了谁不难过啊?” 卫青轻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可以这么想但不能这么说。 李世民眨着眼睛,叹气,一朝皇帝当成这样也是独一个了。 宋朝 赵匡胤指着赵炅继续骂起来,“你的子孙能耐真大!”让辽国皇帝给他立衣冠冢,真够格啊! 赵德昭兄弟俩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让辽国君主给他立衣冠冢,还真是第一人。 赵匡美在心里想,给钱的是大爷,要是有人给他这么多钱,不就是立个衣冠冢吗,他也可以。 庆历年间。 一群官员听见天幕骂他们的话,纷纷不自在地垂头、但也有人嘴硬开口,“能和平发展,为什么要打仗?” “是啊,国内还有人起义造反,哪有时间去打辽国啊?” 宋仁宗听着他们的话,不知为什么真的很想笑,他眼睛里露出绝望,只怪他自己不行,这个皇帝还不如不当。 不过有人注意到,“靖康耻什么意思?!” 那群官员都不说话了,他们不禁思考,辽国已经拿了那么多的岁币,难不成还会继续进攻?不过很快他们就安慰自己,应该不会的吧?只不过心中仍有不安。 朱元璋乐呵说,“如果每年能有人给大明那么多钱,我给他雕个塑像都行。” 更别提立衣冠冢了。 康熙喝了口茶想起大清的历史,大清赔了那么多钱,割让那么多土地,不仅没有衣冠冢,还被人肆意凌辱,当真是比宋朝还惨。 一群阿哥明显感觉到他心情沉下来,面面相觑,最后将视线都落在胤禛的身上,肯定是他的后代子孙又做什么糊涂事了! 胤禛默默垂下脸,才几岁的他就要操心子孙后代做的糊涂事,这事说出去都让人笑掉大牙,偏偏还是真的。 【接下即位的是赵曙,宋英宗,这位宋英宗说是幸运又可以说是不幸,幸运的是他在位时期没有同辽国和西夏发生战乱,不幸的是他只当了五年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下令增加官员的转迁年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的现象;虽然每年国家都能赚一亿多银两,但官费、军费花销甚大,入不敷出[3],只能说宋真宗时期挥霍的回旋镖扎到了宋朝皇室后代子孙的身上。】 【赵曙还有一个功绩,那就是命令司马光修著《资治通鉴》,是一本同《史记》相提并论的史书,司马家的人当皇帝不行,但是编撰史书有一套哈。】 【接下来即位的是赵顼,宋神宗,治民无为曰神,治理国家却没有什么作为。他是真的昏庸无道,还是无能为力?】 【公元1067年,赵顼即位,内忧外患、财政危机,种种的情况让他意识到变法才是唯一能缓解危机的办法,公元1068年,王安石入京,两人相谈甚欢,为了共同的变法理想而奋斗。】 【王安石变法,也称熙宁新法,从强国、富国、取士三个方向来进行变法,但能顺利进行吗?果不其然,公元1069年,变法一出台便遭到了朝野上下谩骂、赵顼全力支持王安石,并且罢退了一些官员,随后青苗法、均输法等又相继出台[4],变法也进入高潮,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变法一出台便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太皇太后、皇太后等人的反对、因为变法的缺点,一些正直大臣也进行反对。即便宋神宗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自强行实施新法,但宋朝的官僚机构体制太稳固,他做的这些也完全不能彻底改变,再加上西夏大败宋朝军队的事情,宋神宗遭遇双重打击,年仅38岁就去世。】 嬴政想起之前的科举制,若不是有天幕所言在先,怕是下面这群臣子也有吵翻天了吧? 不过,呵,他想实行的政策就没有实行不下去的。 下方的臣子感觉到他的视线,立刻垂头浑身冒冷汗,这位帝王可不是宋朝那群皇帝,他可是真能将人五马分尸的。 扶苏注意到这个现象,之前的他还不认同父皇太过凶残的手段,现如今看来,一些凶残手段对于帝王是必需品,只是这个度还需好好把握。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1 首页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