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父王。儿臣也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建好宝船,找到天卷说的美洲,带回土豆玉米和红薯等作物。然后展开海外贸易,把银子装进国库才是最重要的。” 朱棣算是看明白了,他大明若想开疆扩土,让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必须从海贸上赚钱。 只有银子足够了,很多事情才能展开。朝廷才不会入不敷出,才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 老朱虽然愤慨,但心中还是拎得清的。 但是这些鞑靼和蛮夷们实在是太猖獗了,据说他大明之后的大清也是从草原来的。 所以,他老朱费劲巴拉的驱除蒙古人到底有什么用? 建海船,做海贸、打蒙古、灭倭寇、寻美洲…… 朱元璋心中算了算,自己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就是不知道在他有生之年,这几件事情他能完成多少? 于是就在此时,天卷中又闪现出几条弹幕: 【V@超智商中二病严重患者:朕要建大船,想去找美洲,要造蒸汽机,要讨倭,要做海贸,要造青霉素……问,朕如何能找到这么多能帮朕达成愿望之人?】 【@子控凶残老父亲:朕要建海船,做海贸、打蒙古、灭倭寇、寻美洲。敢问阿婆主,朕该如何实现?】 【V@天下一人大聪明:这么说,朕的书画也被那些西洋人掳走了?】 雷小萌看了第一条和第二条弹幕,自动忽略了第三条。 【两位陛下雄才伟略,up主实在是佩服。但是如果说怎么做才能实现,up主想到了后来清末创办的洋务学堂。】 【虽然明朝时西洋人还没有坚船利炮,但是若是我们华夏能早点发展科学技术,一定会甩西方一大截。】 【所以,up主的建议是:在开设文科、武科的基础上,还要开设理工课。专门研究相关的技术并进行发展。理工出身的学生不同工匠,也是可以出仕做官的。】 学堂?洋务学堂?理工学堂? 朱元璋和朱厚照这重重重重重祖孙两个,俱是眼睛一亮。 对呀,既然有文状元和武状元,怎么就不能有理状元? 有了这些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还愁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无人可用吗? 不仅仅是他们,秦始皇看到天卷的回答,也顿时了悟了。 这种理学堂,他也可以办。不但如此,后世那些科举之类的举措,他也可以在小范围内试行。 就算此时那些公卿士大夫们不肯放弃举荐资格,但是也不影响他在庶民中选拔取士,给自己找助力。 想到这里,秦始皇心中大慰,立即命令道:“去张贴告示,就说朕要招募造纸的工匠,入选者可抵一年徭役。” 不管如何,要想在庶民中取士,这纸一定要先造出来,书也要先印出来才可。 只有这样,才能在庶民中选拔出更多的聪明人为他所用。 就在此时,《时局帖》欣赏完毕,天卷中再次响起up主的声音。 【想当初曾巩也是屡试不中,最后只能回乡种田,教养弟妹。但他虽然回乡种田,却并未放弃科考。甚至还带领着弟弟妹妹一起读书,准备考试。】 【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在欧阳修主持的那场科举龙虎榜上。他们家除了他以外,包括弟弟和妹夫在内,一共有六人同时中了进士。】 【这在当时震惊朝野,也传出了一段佳话。】 一门六进士! 众帝王本以为苏轼苏辙兄弟的一门双进士已经是极其难得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一门六进士,这宋朝的进士,是批发来的吗? 【这些个与众不同的文学大家,仍旧是出在宋仁宗时期。在宋仁宗时期,怎么才子这么多呢?怎么感觉这些才子们全都扎堆生在宋仁宗时期了?】 【童鞋们,其实在宋仁宗时期,并不是只有宋朝六大家,还有很多很多的大家。可以说,这个时代,是文人的天堂。】 文人的天堂? 刚开始的时候,众帝王对这宋仁宗时的大才子们一个个都心生向往,可是越往后越觉得不对劲儿。 难道只是文人的天堂吗? 都是一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抬的文人。 而武将几乎很少听说。也难怪说这宋朝是重文抑武了。 但是就算是重文抑武,跛脚跛到这个程度,相当于自废武功了吧! 宋朝前的朝代,只觉得不可思议。而宋朝后的朝代,尤其是明朝的各位帝王们,看着天卷心中却连连嗤笑。 所以宋朝才是好大的一块肥肉。 终宋朝一朝,周围小国林立,地盘也比唐元和大明小了太多。 不然也不会被蒙元侵占,断送了三百年的赵宋江山。 【在这个时代,声名鹊起的文人有多少呢?】 【除了之前说的这六大家,以及耳熟能详的包拯、吕大钧、张载、程颢、范仲淹、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大家外。】 【还有写了《梦溪笔谈》的沈括、《爱莲说》的周敦颐,婉约派词人代表柳永,与欧阳修并称“晏欧”的晏殊,以及著出世上第一部果树分类著作《荔枝谱》的蔡襄。】 对仁宗之后的皇帝来说,这些的确都是很熟悉的名字,有的甚至是开蒙时,就已经熟读这些大家的诗句了。 但是事实上,宋朝却没有因为这些人变得强大,反而越来越弱了。 所以,宋朝出现这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此外,宋仁宗时,也不是只有欧阳修一个人在科考中连中三元。还有另外三人,一共是四人。而在整个宋朝,一共也就只有六人连中三元。】 【所以,还是那句话。与其说是这些才子造就了这个文学井喷的时代的,倒不如说是宋仁宗治下的宽松环境成就了这些学子。】 此时的秦始皇看着天卷,却忍不住撇了撇嘴。 人才固然可贵,但是文人相轻,这样的朝堂,难道不呱噪吗? 若是他,看到朝堂上有大臣为一点小事吵架,不办正事,早就将他们罢了官,赶出朝堂去了。 朱元璋也一脸的不以为然。 那些酸秀才们,就会嘴炮,他最不耐烦这种。哪像武将们,打仗就是打仗,那是要玩命的。谁见过一上阵只凭一张嘴就把敌人骂退,然后再做首诗,就让敌军献城求和的。 天卷此次盘点,哪里是夸这个宋仁宗,分明是把宋朝灭亡的原因说出来了。 这不正是“空谈误国”最明显的例子吗? 各朝各代帝王正在心中吐槽,却见天卷中镜头一闪,换成了清明上河图鉴赏画面,随即话锋一转。 【但是,经过两集的盘点,我们可以说宋仁宗是一位宽厚的君王,是一位仁慈的君王。但是,他是一位明君吗?】 【我想,其实很多人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 【庆历新政在他的手上开始,又被他亲手终结,就可以看出,他优柔寡断,手段软弱。】 【从《武经总注》这本奇书被束之高阁,其中各种先进武器和理念被宋人弃如敝履就就可看出,宋仁宗做事完全是得过且过,虎头蛇尾。】 【再加上他极易妥协的性格,故而注定了只能守成,不可能开拓。以至于宋朝终其一朝,也没能拔除弊端,为之后的祸乱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果然,历代帝王的感觉没错,阿婆主这是先扬后抑,话中有话呀? 他们纷纷抖擞起精神。 鉴于阿婆主是公认的“跑题王”,以及前几期的经验,往往这个时候,正是他们能得到更多信息的时候。 只是可惜,正当他们打起精神,打算继续听阿婆主“跑题”时,这一集的盘点却结束了。 【好了,这一集的盘点就到这里了。下一集我们继续盘点宋仁宗和他的九个年号的故事。】 【是的一朝九个年号,也算是史上之最了。但是每个年号下,仁宗都留下了他身为帝王的足迹。而作为一个仁慈(软弱)的帝王,年号的改变,也显露了他当时的处境。】 【下面是留言时间,大家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十条留言,大家积极发言哈!】 【@壮志难酬的理想青年:朕在三十八岁郁郁而终?朕的身体一向很好,怎会如此?】 随着信息提示音响起,雷小萌点开了第一条留言,确定此人应该是扮演的宋神宗。 三十八岁在古代应该算是中年,虽然很多皇帝都在这个岁数去世了,但是这位宋神宗的离世,还真是有点可惜。于是,雷小萌想了想回道: 【回复1@壮志难酬的理想青年陛下节哀。正如我之前所说,您之所以会英年早逝,很大程度同西夏的战争失利有关。】 【回复2接上 众所周知,您启用王安石变法,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最起码“将不识兵,兵不知将”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回复3接上 也正因为此,在军队的整备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让军队战力有所提高。】 是的,的确是有所提高的。 看着天卷的前几条回复,宋神宗心情略有些激动。 却不想天卷随即话锋一转。 【回复4接上 但是,您所认为的有所提高,也只是您认为的。在您对西夏用兵取得初级阶段的胜利后,您龙颜大悦,想要趁胜追击,一口气夺回燕幽。】 【回复5接上 只可惜,大宋同西夏的战争也只有前期取得了胜利,后来竟然被西夏打败了。】 【回复6接上 之后,本来就反对变法的朝臣立即上书要求取消新政,还用旧政,甚至于后宫中的太后娘娘,也对您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这些大臣们,真是无时无刻都想着破坏朕的变法。 宋神宗突然想到天卷讲的那个正德帝,不也是在死后就被内阁大臣废了自己的制定的政策吗?而这个大臣还是他最信任老师。 是否他也能像正德帝一般,先打压下这些老大臣的气焰,让他们不要总给自己掣肘。 想到这些大臣很多都是他的堂祖父宋仁宗那时选贤选材留下来的,宋神宗就有些头疼。这些文人在他堂祖父那时嚣张惯了,的确是不好对付。看来得出重拳了。 【回复7接上 重重压力下您不堪重负,再加上攻打西夏失败的打击,让您的政令得到了更多人的反对。怒极攻心下,您的身体急转直下,在三十八岁上就撒手人寰了。】 【回复8接上 而之后太后娘娘亲自出面,废除了新法,继续实行旧政。如此,您力排众议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变法,彻底失败。】 太后,太后! 宋神宗脸色苍白。 他可以对那些大臣们施以重拳,太后他却无可奈何,忤逆太后,难道让那些文人唾骂自己不孝吗? 【回复9接上 其实这次变法,很多人将失败归结为王安石一个人。说王安石擅权揽政,但是王安石只是背锅侠。宋朝的弊政同官僚贵族地主的利益息息相关。】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0 首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