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原本看到弹幕颇为生气,听到伍爱华的话才稍稍没那么生气,连连点头:“可不是,连六十两都能贪污出来,难道还不该杀?而且咱给的俸禄哪里少了?平民百姓种地一年都挣不到他们一个月的俸禄!” “明初一石米大概约等于现代150斤,六十两大约相当于一万八千斤大米。” “那时候,大米还是细粮,可不是我们现代粗粮细粮价格倒挂的时代,根据《明太祖实录》,当时六品官员的俸禄也就一百石,也就是说大概贪污了一个五品官一年的俸禄。” “而当时的农民家庭,中下贫农一年的开支大约就是一两,富农和小地主也就是二到三两,60两足够一个小家庭生活五十年。” 【你说什么,五十年?!】 【我刚刚换算了一下,一万八千斤粮食最多也就大概六万,生活五十年?】 【也很正常吧?全面脱贫之前,很多贫困家庭一年也就用个一千来块钱,明朝贫困人家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他们,能用五十年也不是什么惊人的事情】 【这么一看,六十两真的好多啊!】 【天杀的老朱,我记得当时他好像给藩王一年五万石米的俸禄!你就知道反腐,怎么不知道民众养你们家那群猪有多累呢?】 【老朱的后代确实不行,皇帝虽然奇葩,但是有大臣们从小教导,人品在帝王中还算能及格,有些藩王那简直是凌迟处死都嫌太轻!他们的封地完全是生民涂炭】 看到这些弹幕,朱元璋十分生气。 虽然生气自己的后代居然将封地治理的生民涂炭,更重要的是居然有人敢说要凌迟处死自己的后代? 【五万石,也就是二万五千两?!】 【还有大明宝钞两万五千贯,差不多就是一年五万两?】 【给自己儿孙一年五万两,给六品官员一年五十两?不是,这也太离谱了吧?】 【怎么说呢,就是如果和宋朝一样,给官员和宗室的钱都很多,咱能说他是大方,如果能够一以贯之地让子孙和官员一样节省,咱能说他是爱民,但是自家拿那么多给人才那么少,咱只能说他就是抠门】 【可不是,他少生个儿子,能养一千个官员、五万户人家!要我说还不如生了嫡长子之后直接给他子孙都喂上绝育药,国家财政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大明兴盛指日可待】 【生什么嫡长子?干脆全都噶了,就留皇帝十代单传好了!那还有闯王什么事?】 看着弹幕上的话,朱元璋气得脸都红了。 【质疑建文帝、理解建文帝、成为建文帝】 【建文帝就是下手太慢了,应该一锅端,别让你家血脉繁衍成蛀虫吸食咱民脂民膏】 看着现代人这些话,发抖的不仅仅是明朝皇室,所有朝代的宗室都不禁露出了厌恶的表情。 非自然管理部门的人精们也都注意到了,不由内心叹气。 “因此,朱元璋定下来的六十两死刑虽然高,但是也不是完全无法理解。” 【也是,咱们建国初,谁要是贪污人家一家人能花销一辈子的钱财,也都是死刑】 【那能一样吗?咱们可没有一年五万两的宗室,头就带坏了】 【刚刚去查了资料,明朝初期宗室只有49人,老朱估计数学不好,想象不到中期他家有十万宗室,末年有六十万宗室,指数上升】 【多少,你说多少?十万宗室?!一人五万两的话,全国省吃俭用给他家养猪?】 【没有没有,就是亲王才有五万两,郡王一年都只有六千石和几千宝钞了,大概也就五千两】 【五千两还也就?!】 明朝的百姓面面相觑,忽然有人说道:“以后咱要养着的老爷有六十万人?” 要知道,明朝的宗室可是完全不事生产,甚至于说不允许事生产的存在,就是纯粹靠国家财政供养。 别说老百姓,就是朱元璋看着这个数据,都觉得头晕目眩:“咱以后有六十万子孙?” 朱元璋对于子孙的想象参考了宋朝,宋朝的宗室不能说子孙凋零,但是一直都没有多少人,宋徽宗当时能够上位,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家都认同他能生…… 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未来的子孙居然能有几十万人,他觉得几千上万人就已经顶天了。 不是,天幕说咱大明才两百多年,六十万是怎么生出来的啊? 朱元璋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算数可能真的不太好,他实在是算不出来。 伍爱华也看到了弹幕上的内容,并且看到了屏幕中朱元璋扳手指的表情反馈,“好心”地告诉朱元璋:“其实这也正常,假如某人生了二十个儿子,每个儿子生二十个孙子,每个孙子生二十个曾孙,每个曾孙生了二十个重孙,那么恭喜,这人将拥有十六万个重孙。” “明初宗室49人,近现代计划生育之前,一个家庭都能生五六七八个孩子,明朝宗室又不存在说生下来会养不起,他们不仅娶妻还纳妾,生那么十几个二三十个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到明朝中后期,宗室成为明朝财政很大的负担。” 朱标看着朱元璋,欲言又止。 这话朱标真的不好劝谏,毕竟自己拿了皇位,难道还不让弟弟们享受富贵吗? 只是想想那六位数的宗室数量,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会怀疑明朝供养宗室的钱财会不会太多了? 原本看到建文帝的弹幕时,已经有人揣测他估计是砍掉了宗室福利或者削藩,本来朱元璋还很生气,但是看到宗室数量,朱元璋觉得,如果有十万人的话,确实也不能怪建文帝忍不住…… 朱元璋并不知道,建文帝可不是明朝中后期的人物。 “其实都不用等看子孙后代,在朱元璋还在的时候,就因为自己规定的禄米数量吃不消了,他可能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们那么能生,于是自己在晚年就削减了宗室的待遇。” “在明朝中期,亲王的数量维持在30个上下,郡王两百多人,镇国辅国奉国将军两千多人,加上中尉和没有封的人,明朝需要给宗室的岁禄额大概是当年税收的1.4倍。” 【好家伙,贷款发钱?】 “这种情况下,朝廷当然是养不起的,但是朝廷养不起,没有给够钱,宗室难道不闹吗?宗室闹了怎么办?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自己解决啊!” “这一自己解决,就变成了挖国家墙角,毕竟大家都是太/祖血脉,凭什么你们坐拥天下,咱连百八十个小妾都纳不起?” “为了能够壮大咱太/祖的血脉,宗室们兼并土地、设置关税、垄断经营、伸手盐铁,穷了国家的腰包,富了咱朱家的腰包。” “咱太/祖起义,不就是为了咱老朱家永享富贵吗?国家穷有什么关系,咱子孙富了啊!”伍爱华嘲讽地说道。 朱元璋眼前一黑。
第136章 老朱家明末宗室六十万,几个时代加在一起,也有百万之数。 这么多人齐心协力刷弹幕,也能在天幕的屏幕上占据一席之地。 于是伍爱华就看到了提醒:【主播你说了半天藩王,还说不说大明律了啊?】 别管是宗室之人提醒的还是普通观众确实想要听法制史的内容,伍爱华也意识到自己蛐蛐老朱的时间太久了,于是赶忙进入了下一个话题。 “刚刚我们提到,老朱其实是有和继承人提及他登基之后需要减轻刑罚,这其实也是明朝立法的一个原则,叫做‘刑罚世轻世重’,也就是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来采用严格或者宽松的法律。” “除此之外,明朝还十分强调明刑弼教,这和唐朝等朝代德主刑辅的原则相比,其实都是在于要将刑罚和教化相结合,但是德主刑辅强调德,明刑弼教强调刑,也就是强调法律。” 【就是一个法家为主,其他辅助,一个儒家为主,其他辅助?】 【所以老朱果然是真正的法家啊!】 朱元璋虽然确实是,但是他不太想承认。 原因也很简单,作为皇帝,天幕又是对着所有民众,他当然应该让民众认为自己是青天大老爷、父母官一样的存在,而不是让百姓觉得皇位上的皇帝冷酷铁血。 就是神仙,慈眉善目的信徒都多一些呢! “在这种原则之下,朱元璋主持编写了《大明律》,这也标志着刑乱国用重典阶段的结束。” “在大明律颁布之后,明朝的刑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 “虽然但是,朱元璋也在这本法典中明确,后代子孙必须要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大明律,如果有修改的,就是‘变乱祖制’,如果提出修改的不是皇帝而是大臣,大臣就要被问罪。” “几百年的朝堂,法律却不能修改,也不知道当时的朱元璋想的是什么?”伍爱华真的不理解:“就好比如果研究发现用轻一点的铠甲可以获得更好战果,但是大明律规定了铠甲的规格,咱是改大明律呢?还是改大明律呢?还是改大明律呢?” 伍爱华这话一说,许多古人感受到她话语的含义,不由笑出了声。 【想起主播第一次直播说商鞅抄袭法条的故事,果然立法就是到处抄一抄啊!】 “大明律是和唐律一样的法典,本身朱元璋也是参照唐律制定的,据说制定大明律的时候,朱元璋让人把唐律写在条幅上,挂在宫中,让他随时随地能够看到。” “除了大明律之外,《大诰》也是朱元璋搞出来的重要法律依据。” “很多学者认为,大诰本身就是一种特别法。” “大诰,意识就是各种布告,朱元璋采用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表示这是皇帝制定的特别法律。” 【博主为什么一直说朱元璋?之前唐律都没有一直说李世民之类的】 看到这天弹幕,伍爱华不由笑了笑说道:“这当然是因为明朝的立法有非常显著的朱元璋特色。” “唐宋元的立法,一般都是让大臣,特别是精通法学的大臣主持,皇帝最多起到一个最后把关的作用,但是朱元璋他是真的参与制定,并且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就比如我们说大明律,就有他留下来的变乱祖制罪,而大诰更是他的自留地,充分让朱元璋发挥了自己一腔没处发泄的怒气值。” “朱元璋的大诰是怎么规定的呢?比如说他有一百多条针对管理犯罪要怎么惩治。” “同时,还规定了诛九族、凌迟等等刑罚,最出名的,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剥皮宣草。” “而且朱元璋还有一项规定,就是每家每户必须要有一本大诰,如果有,你犯罪了,只要不是死罪,都罪减一等。” 【???还有这种好事?】 【这样岂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家中藏书大诰?】 【也许这就是朱元璋的目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6 首页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下一页 尾页
|